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58章

燃烧的海洋-第258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吧,我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但是必须合情合理。”黄峙博也知道夹在中间的牧浩洋非常难处。“只要是棘手的事情,我会出面解决。我只要你做出保证,在装备审核方面严把关口,不受腾耀辉影响,更不能像‘大海军主义者’那样,眼里只有海军,不顾其他军兵种。”

“黄总,我只能尽力而为。”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到了大连,别忘了盯紧点,更要顶住外界的诱惑。”

“诱惑?”

“军队里都比较单纯,外面的世界可不一样。”黄峙博拍了拍牧浩洋的肩膀,“海军的造舰计划即将出台,各大造船厂都盯着。大连造船厂是‘黄帝’号的改造方,肯定希望获得最大的订单。你是总参专门负责海军装备建造的高级参谋,造船厂肯定会盯上你,让你尝到甜头。”

“黄总,这些事我有分寸。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明白就好,这只是开始,等造舰计划出来,恐怕你得时刻躲着造船厂的攻关经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大不了,吃喝拉洒都在总参谋部,他们再厉害,也不可能到总参谋部来找麻烦吧。”

“躲得了当然好,躲不了呢?”

“要不,给我安排两个督察?”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这到没有必要,只是你得有主见,更要学会从复杂的假想中找出真相。”

“搞个装备工作,有这么复杂吗?”

“在南京军区当参谋长,我遇到过一样的问题。”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搞技术工作,必须有技术功底。我帮你联系了海军学院,专门搞了个技术补习班。每周只有两节课,你得抓紧时间。”

牧浩洋一愣,没想到黄峙博这么细心。

“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总参那些负责海军工作参谋都要去进修。此外,陆军与空军也搞了类似的补习班。我会在年底亲自组织一次考核,合格的才能上岗,不合格的都得收拾包袱回家。”

“这么严重?”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大规模换装开始后,从我们这里批出去的合同,少的几千万,多的几十亿、上百亿,如果参谋的业务能力不够强,这些钱都白花了。钱还是次要问题,拿海军来说,装备建设周期长达好几年,如果造出来的战舰无法达到海军的战术标准,还得重新建造。最多再过十年,我们就要面对新的战争考验,没有时间搞第二次换装。”

“看来,我得申请加班补贴了。”

“行,你打报告,我亲自签字。”黄峙博呵呵一笑,说道,“年底,总参家属院扩建完成后,我给你留一套。”

牧浩洋一愣,赶紧说道:“黄总,这不大好吧。”

总参家属院,实际上只面向将领,即只为在总参工作的将领提供住宿。虽然这些房产永远属于总参谋部,没有商品化,但是能够住进总参家属院,绝对是一种身份象征,而牧浩洋现在还是上校。

“最小的一套,大的没有。如果一切顺利,等你搬进去,已经是大校了。”

“黄总……”

“你也不小了,该考虑成家了,是不是?”黄峙博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听说陆雯跟你走得很近,你要不方便的话,我当你的月老。”

牧浩洋一惊,赶紧说道:“黄总,这件事就不用你操心了。”

“行,那我等着吃你的喜糖。放心,红包早就准备好了。礼金不多,只是意思一下,沾点喜气。”

牧浩洋不敢接话,再说下去,问题就严重了。

第十一章不可否缺

第十一章不可否缺

来到大连,牧浩洋才知道黄峙博为什么提醒他地方造船厂的攻关经理。

大连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造船基地,大连造船厂则是中国海军最重要的造船厂之一,与江南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并立。过去数十年间,大连造船厂为海军建造了数十艘大型战舰与不计其数的小型舰艇。

黄峙博出任副总参谋长后,由担任海军司令的徐褶涛提出对造船业进行重新规划。

按照新的规划,现有的国有控股造船厂将分成南北两个集团。北方造船工业集团由大连造船厂牵头,包括葫芦岛造船厂、天津造船厂、青岛造船厂与连云港造船厂。南方造船工业集团由江南造船厂牵头,包括武汉造船厂、福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与湛江造船厂。两个集团都有全面的造船能力,能够承接从十万吨超级航母到五百吨快艇的舰艇建造任务,都有独立设计单位与配套企业。

如此规划,只是为了提高造船业的竞争力。

比如两个龙头造船厂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干船坞,能建造五十万吨的超级油轮。军事方面,主要承接排水量五千吨以上的大型战舰的建造工作,均能单独完成航母、巡洋舰、驱逐舰、两栖登陆舰、船坞登陆舰、快速综合补给舰、潜艇支援舰、远洋测绘船、大型极地科考船等大型舰船的建造工作。

在次级造船厂方面,两个集团也旗鼓相当。

比如在北方集团中,葫芦岛造船厂主要承接潜艇的建造工作,拥有强大的设计团队与建造队伍,能建造攻击核潜艇与战略核潜艇,也能建造大型常规潜艇。在南方集团中,武汉造船厂是主要的潜艇建造单位,建造了039、040与041等型号的常规潜艇,只是暂时欠缺建造核潜艇的能力。

对于中小型战舰,两个集团也有各自的造船单位。

青岛造船厂与广州造船厂是中国海军护卫舰的主要承建方,建造了052系列数十艘远洋护卫舰。

只有增强竞争,海军才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战舰。

既然是竞争,就不仅仅局限在价格上。

牧浩洋刚下飞机,就被前来接他的造船厂攻关经理请上了一辆豪华轿车。虽然牧浩洋不认识车头上那个带有英文字母“B”的车标,但是这辆车足够大,而且足够豪华,肯定比黄峙博的坐车高了几个级别。

当天,牧浩洋住进了造船厂开办的宾馆。

仅从外观上看,没什么特别,更像是军方设在各地的招待所,但是里面的装修与装饰非常豪华,立在门口的那块奇石就价值三千多万。至于宾馆的服务员,不但个个漂亮,还非常有礼貌。

这让牧浩洋有点受宠若惊,他不过是一名海军上校。

晚饭更加不用说了,虽然在宾馆里吃的,但是服务员在介绍菜品的时候,牧浩洋根本记不住那些花俏的名字。

他只有一个印象,餐桌上的十来样美味佳肴,恐怕顶得上一年的津贴。

当然,这绝对是保守估计。

饭桌上,牧浩洋没有喝酒,陪客的攻关经理也就没有强劝。虽然攻关经理几次提到航母的改造问题,但是牧浩洋没有接话。

他连船厂都没去,还没有见到“黄帝”号,凭什么谈改造问题呢?

吃了晚饭,牧浩洋就回去闷头大睡。

夜间,床头柜上的电话响了好几遍,他都没有接。如果找他的是黄峙博,肯定会派人过来,不会打宾馆里的电话。

第二天一早,牧浩洋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在他穿好衣服的时候,那个叫罗卫东的攻关经理就赶来了。这让他怀疑,房间里是不是安装了监视探头。

有机会,得找李明阳派几个人来搜一遍。

宾馆就在厂区旁边,驱车过去用不了十分钟。

“黄帝”号在七月底结束了海上训练,八月二日回到大连港,随后送到造船厂,为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大规模改造做准备。

众所周知,当初从乌克兰购买的只是一条没有任何附加设备的船壳。

在大连港停靠五年之后,“黄帝”号才被拖上船台,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改造,安装了动力系统、修改了舰桥与飞行甲板、调整了内部舱室结构、增添了雷达等电子设备、重新粉刷了船体,在二零一一年进行了第一次海试。

此时的“黄帝”号已经完全变了样。

比如,安放在舰首跃飞甲板中央的十二管重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被取消,增强了飞行甲板的强度,也使机库面积增加了数百平方米。同时被取消的,还有安装在飞行甲板外侧的四套远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代之以052C型护卫舰上使用的中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使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十。最大的修改在舰桥上,占用面积减少一半,安装了国产的相控阵雷达,显得更加紧凑,同时把飞行甲板面积增大了上千平方米。额外增添的是四套速射炮与四套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配套安装的电子干扰发射器、降落引导辅助系统等等。

经过第一次改造,“黄帝”号可以说是改头换面。

与舰体相同的“库兹涅佐夫”号相比,“黄帝”号的打击火力减弱,载机能力则大幅度提高。

在标准情况下,“黄帝”号能搭载四十六架J…15与十二架Z…8级别的直升机。

只是,在二零一一年,“黄帝”号并没形成实战能力。

原因有两个:一是J…15没能及时研制成功,而俄罗斯又关闭了Su…33的生产线,因此没有可用的舰载战斗机;二是动力系统不过关,严重限制了航母的战术性能,也就限制了作战使用能力。

二零一三年,J…15开始量产,第二个问题成为制约“黄帝”号的主因。

第一次改造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系统。

最初,海军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采用核动力、二是采用燃气轮机、三是采用蒸汽轮机。

核动力方案首先出局,因为能用的只有为093与094研制的核反应堆。要驱动满载排水量超过六万吨的航母,而且达到三十节的最高航速,至少需要安装六座核反应堆。即便不考虑效费问题,“黄帝”号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黄帝”号最初是作为常规动力航母进行设计的,如果改为核动力航母,必须对舰内结构做出重大改动,比如取消烟道,增强反应堆舱的防护力度,必然导致工程规模浩大,降低工程效率,最终花费很有可能超过重新建造一艘同级别航母的全部费用。

随后,燃气轮机方案也被踢出局,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合适的大功率燃气轮机。

这下,剩下的只有蒸汽轮机方案了。

正是在二零零六年左右,通过采购“现代”级驱逐舰,从俄罗斯获得了舰用大型蒸汽轮机,“黄帝”号的改造工作才提上日程安排。

只是,从俄罗斯采购的蒸汽轮机并不过关。

在海试中,“黄帝”号的最高航速只达到二十七节,比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低了百分之十。虽然这个航速足以满足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航母只需要达到二十六节,J…15就能从左侧的重载起飞点上,以最大起飞重量滑跃升空。但是在实战应用中,二十七节肯定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东海冲突,已经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除了功率不达标,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第一次海试算起,八年里,“黄帝”号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港口或者船厂维修,每次进港,都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才能保证下次出海不出问题。

受此影响,八年来,“黄帝”号没有执行过一次满时作战部署。

根据海军提交的报告,“黄帝”号最长的一次出海时间只有三十七天,远没有达到设计时提出的九十天。

要知道,在作战部署中,美军的航母往往得在海上活动半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号还创造了连续部署一年零十个月的纪录。

仅有三十七天的部署时间,让“黄帝”号成了一艘走不远的航母。

不可否认,“黄帝”号在中国海军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还是一艘能够使用常规战斗机的大型航母。通过“黄帝”号,中国海军了解了航母,也熟悉了航母。但是从军事价值上看,“黄帝”号与西方海上列强的第一艘航母非常相似,即不具备实战能力。

如果没有迫切的作战需求,“黄帝”号很有可能以训练航母的身份,在中国海军服役三十年以上,在第一艘国产航母达到设计的最大服役寿命之前才会光荣退役,海军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

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使其获得全部战斗力,至少需要十年。

因为“黄帝”号是改装得来的,所以在自建航母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麻烦,仍然得摸着石头过河,前期的建造规模肯定不会很大,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把一级成熟的航母连续建造十艘。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很有必要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改造。

在国产航母大批量服役之前,“黄帝”号是中国海军不可否缺的远洋作战力量。

第十二章技术工作者

第十二章技术工作者

虽然在电视上见过航母,但是牧浩洋还是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看到航母,眼前的庞然大物,让牧浩洋深刻体会到这艘巍峨巨舰有多么庞大。

放在一百年前,肯定没人相信人类能够建造如此巨大的战舰。

跟航母相比,人显得那么渺小。

登上航母,视觉上的冲击更加明显,特别是看到停泊在附近的驱逐舰与护卫舰,更能直观的了解航母有多么巨大。

如此强大的战争机器,只有实力强大的国家才能建造。

虽然中国还没建造自己的航母,但是要不了多久,第一艘国产航母就将驰骋大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力。

因为改造计划已经确定,所以航母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舰员,航空部门的官兵则全部去了海军航空兵基地。前来迎接牧浩洋的是一名少校军官,看样子是航母上的轮机长,舰长早就回总参述职了。

在航母上转了一圈,快到中午的时候,牧浩洋才跟随罗卫东离开。

“牧高参,我们准备了午饭,下午再去……”

“没必要这么麻烦,现在就去船舶设计院,中午随便吃点什么就行了。”牧浩洋根本不在乎吃什么,只想早点了事。

“这不大好吧?”

“有什么不好?”

见到牧浩洋坚持,罗卫东没再多说什么。

大连造船厂船舶设计院也在厂区里,只是明年年底之前就会搬到得利寺。海军在那边投资三十亿,修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流体力学中心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静水池,专门用来搞舰船设计。

两人赶过去的时候,正值吃午饭的时候。

随便吃了点东西,牧浩洋就让罗卫东带他去找负责“黄帝”号改造工作的总工程师。

虽然牧浩洋看不惯罗卫东的行事风格,但是绝对不敢小看侯名耀总工,他不但是大连造船厂的总工程师,也是“黄帝”号第一次改造的总监。让他负责第二次改造,是腾耀辉亲自做的决定。

见到侯名耀,牧浩洋相信,在这个有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有不少做实事的人。

侯名耀正在吃午饭,也是非常简单的盒饭,而且还利用这个时间,跟几名年轻技术人员商讨问题。

“侯总,你先忙。”

“行,晚上加班,我们再讨论。”

把几名年轻技术人员送走,侯名耀才打量了牧浩洋一番。

“侯总,这位是总参的牧浩洋上校,他是……”

“我知道,腾将军才打来电话,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侯名耀朝牧浩洋点了点头,又对罗卫东说道,“小罗,你去忙吧,牧上校走之前会给你打电话。如果没别的事,帮我催催上个月的津贴。”

“行,我去给财务打电话。”罗卫东很知趣的离开了。

“侯总,我是……”

“用不着自我介绍,叫我老侯就行了。”

牧浩洋笑着点了点头,问道:“你开始说的津贴……”

“加班费。”侯名耀也笑了笑,说道,“干我们这行,总有做不完的事,每周固定三天晚上加班,有事的话周末还得过来。我不要紧,反正该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