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分钟后,牧浩洋离开了总参谋部,前往北郊的战略指挥中心。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后,也就是大约四个小时前,他就应该离开总参谋部,去战略指挥中心避难。不管怎么说,位于市区的总参谋部很容易遭到突然打击,而且防护设施根本无法抵挡轰炸。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牧浩洋做得最多的还是评估战争损失。
这也是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海军在二十一日凌晨的主要工作。
在牧浩洋到达战略指挥中心的时候,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已经进入战斗状态,数千架战术战斗机、数百架战略轰炸机、以及数百架预警机、战略电子侦察机、空中指挥机、大型加油机均已升空,位于全国各地与各处海外军事基地的防空系统也处于待机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到凌晨四点的时候,仅在扶桑上空徘徊的战斗机就超过了一千架,此外在琉球群岛(冲绳群岛)、东海、菲律宾海、南海、东南亚、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印度半岛等地区,还有近两千架战斗机已经升空待命。警戒状态将一直持续到凌晨六点,随后三分之一的战斗机将返回基地补充燃油,然后以三班倒的方式升空巡逻,确保以本土为中心的战略防御圈时刻处于战斗状态。
海军方面,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都在后撤,只有西印度洋舰队的两支航母战斗群暂时去向不明。
来到战略指挥中心后,牧浩洋又给章玉廷发了一封电报,但是依然没有收到回电。
牧浩洋并没为此担心,因为这意味着西印度洋舰队没有遭到攻击,不然章玉廷早就把战报发回来了。
当时,海军能够依赖的,仅有已经出海的上百艘潜艇,包括八艘最新式的“金枪鱼”级攻击核潜艇,以及数十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只是,牧浩洋暂时对这些潜艇不抱多大希望,因为所有情报都表明,美军航母战斗群并没参与之前的战斗,由此可以推断美军航母战斗群没有进入战区。如此一来,数量庞大,但是续航力有限的“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就很难发挥作用,而“金枪鱼”级的数量由太少。至于其他的攻击核潜艇,恐怕很难逼近美军航母战斗群。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处境相当艰险。
作为总参谋长、兼海军司令,牧浩洋必须搞清楚海军的损失情况,搞清楚还有多少战舰能够作战。
四点过,牧浩洋收到了一份确切消息,“华山”号、“恒山”号与“嵩山”号组成的特混舰队已经与空军的战斗机会合,正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驶往巴士海峡,预计在二十一日夜间就能进入南海。
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消息。
之前,牧浩洋已经收到消息,“泰山”号航母战斗群顶住了美军的攻击,只有五艘护航战舰受损,航母没有损伤。
如此一来,四艘最精锐的“泰山”级航母都安然无恙。
事实上,当时连最新式的“黑龙江”级巡洋舰(之前称为大型综合战舰,后来按照传统命名为巡洋舰)都没有遭受损失。原因很简单,“黑龙江”级的入役时间比“泰山”级晚了半年左右,结果第一批八艘全部编入了特混舰队,跟随“华山”号等三艘航母在菲律宾海进行训练,而编入“泰山”号航母战斗群,在苏比克湾附近遭到美军打击的是两艘“台湾”级巡洋舰。
除此之外,“湛江”级驱逐舰(按理说,应为远洋护卫舰,而且也用了护卫舰的传统命名方式,但是受排水量增大影响,最终被海军编入了驱逐舰名录)也没有遭受损失,因为这些驱逐舰与“黑龙江”级巡洋舰同期服役,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入役的十二艘均在菲律宾海训练。
也就是说,海军剩下的战舰,仍然能够组建四支航母战斗群。
以“泰山”级的战斗力,四艘就相当于美军六艘航母,即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舰队至少相当于美军的六支航母战斗群。
更重要的是,这些航母战斗群处于最佳状态。
虽然“华山”号等三艘航母的训练工作还没完成,特别是舰载航空兵还在整训,但是可以用其他舰载航空兵联队替换。要知道,横滨的六支航母战斗群有六支联队,而这些部队在突然打击中没有遭受严重损失。
事实上,得以保全的舰载航空兵是中国海军最大的资本,也是中国海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扭转局面的关键因素。如果当时舰载航空兵遭到重创,中国海军就将失去反败为胜的资本。
别的不说,训练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至少需要两年。
四艘航母,足以让牧浩洋安下心来。
虽然有足够多的情报表明,美军在太平洋上至少有九支航母战斗群,战斗力是中国海军的一点五倍,但是只要四艘“泰山”级航母安然无恙,牧浩洋就有足够的把握守住本土外围防线。
天快亮的时候,横滨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来了新的消息。
初步勘测结果已经出来了,港口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六艘航母全部沉没,此外还有七艘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十二艘护卫舰战沉,仅有两艘护卫舰没有遭受重创,其余战舰全部丧失战斗力。
所幸的是,大部分战舰都在港口内沉没。
说得直接一些,这些战舰还能打捞起来,部分具有修复价值。以战时标准衡量,肯定应该把这些战舰打捞起来,再根据损毁程度、作战需求等因素决定是否修复,绝对不能让沉没的战舰堵塞港口。
在发来消息的时候,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已经在拟定打捞计划了。
当然,打捞与修复战舰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在什么地方修复打捞起来的战舰。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恐怕横滨港、以及沉没的六艘航母都无法使用。
按照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报告,除了两艘护卫舰,只有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与四艘护卫舰能在堵住舰体上的漏洞之后拖回国内维修,另外两艘巡洋舰因为舰体受损严重,得在横滨港滞留更长的时间。
牧浩洋立即发了回电,让太平洋舰队先对受损战舰进行减损处理。
至于能否把受损战舰拖回来维修,这还得看接下来的战场形势,以及国内造船厂的工期调整结果。
随后,其他海军基地也发来了消息。
汇总之后,除了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以及去向不明的西印度洋舰队之外,中国海军只剩下了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与十四艘护卫舰,另外还有六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与八艘护卫舰可以修复。
从舰队规模上看,中国海军在这场突然袭击中损失了百分之六十的大型战舰。
这个结果,没有超出牧浩洋的预料。
吃过早饭,牧浩洋把周渝生叫了过来,然后通过视频电话,跟戚凯威、母祁铁与庞跃龙商讨了战况。
虽然大家都料到美军会发动突然袭击,但是没人想到美国会不宣而战。
只是,眼前的情况已经告诉所有人,美国打破了规矩,也没有遵守交战原则,因此中国军队也就不再需要顾这顾那了。
战争已经爆发,剩下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通报完情况后,牧浩洋下达了第一份总参谋长命令,要求空军全面加强戒备,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内完成动员工作,陆军则要紧盯北面的俄罗斯,做好遭到突然袭击的准备,陆战队的任务则是尽快加强本土外围防线,向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地区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增派兵力,加强反登陆部署。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杜小蕾乘坐的专机也已到达首都国际机场。
第十四章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
从军事上讲,美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甚至可以说几乎为美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可是从政治上讲,美军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已经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
二十一日下午,美国国会召开了紧急会议。
商讨的议题不是向中国宣战,而是总统卢卡斯擅自下达作战命令,是否已经违反了宪法修正案。
要知道,交战权不在总统手里,而是在国会手里。
按照美国的法律,美国总统只能直接调动陆战队执行防卫性质的军事行动,任何涉及到与他国交战、或者向他国发起进攻的军事行动,都需要由国会授权,总统只能在获得国会授权之后才能下达命令。
超越国会下达进攻性军事命令,等于违背宪法。
在美国,违宪是非常重的罪名,就算总统有司法赦免权,也足以因此引咎辞职。
问题是,法律是有弹性的。
在讨论中,国会议员明显分成了两派,而争论的焦点就是:主动攻击中国海军基地是否属于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
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就算总统的做法依然涉嫌违法,性质也轻了许多。
辩论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两派议员仍然没有能够达成共识。
晚上八点三十分,卢卡斯来到国会,做情势说明。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卢卡斯已经违宪了,因为在当天中午,他就通过康拉德向中国总理递交了宣战书。
只是,在处理手段上,卢卡斯耍了点花招,即没有公开向中国宣战。
有趣的是,杜小蕾也没有立即公布消息。
也就是说,当时外界并不知道美国总统已经向中国宣战。
卢卡斯先斩后奏的行为,已经把美国国会逼到了角落里,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中国宣战、要么承认犯下战争罪行。事实上,只有一个选择,因为就算那些反对战争的议员也不可能选择后者。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国会中,和平主义者只是少数。
在卢卡斯做了情势报告后,众议院议长就发起了“战争表决”。
十一点不到,众议院以三百七十四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并且决定赋予卢卡斯战时特权。
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参议院也在欢呼声中,以七十八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
由此可见,当时在美国国内,战争派占绝对多数,支持以战争方式解决中美纷争的绝对不是少数人。如果考虑到美国国会议员与西方集团、特别是财团的关系,可以肯定财团才是战争的最大支持者。
显然,卢卡斯是有恃无恐,早就知道国会不会给他制造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会需要的就是一位敢于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辩论上的总统。
在顺利摆平了国会之后,卢卡斯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等他回到白宫的时候,战争已经爆发了十多个小时,而美国却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即美国在实质上已经是不宣而战了,也就是说美国已经违反了国际法,需要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与非议。
当时,卢卡斯首先做的是跟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与以色列等主要盟国首脑通电话,对情势做出详细说明,解释美国的立场,以及为什么要突然袭击中国。
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盟国的支持。
问题是,并非所有盟国都与美国穿一条裤裆。
在视频电话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首先提出,除非美国能够为澳大利亚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不然澳大利亚不会向中国宣战,而所谓的“实质性安全保障”,主要指美国必须向澳大利亚派遣足够多的军事力量,并且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发动进攻,把澳大利亚的本土防线向外延伸数百公里,确保澳大利亚不会遭到中国的战略打击,更加得阻止中国在西南太平洋上发起进攻。
随后,以色列总理也表达了担忧。按照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下,以色列不会参战,而让以色列参战,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美国出兵帮助以色列击败周边的阿拉伯国家。
事实上,连加拿大与墨西哥都表示了担忧。
当时,较为积极的只有英国,而且也不是无条件支持美国,即美国必须在英阿福克兰群岛问题上表明立场。
针对盟国的要求,卢卡斯都做出了明确回答。
只是,在具体军事措施上,卢卡斯建议首先成立盟军司令部,统一调动与部署盟国的军事力量。
可惜的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大部分盟国的拒绝。
澳大利亚与以色列都要求美国首先采取行动,即提供直接军事支援,才会考虑加入盟军司令部,而巴西更直接表示不会加入盟军司令部,也不会参与军事行动,只保证正常的贸易往来不受影响。
当时,巴西的理由很直接:美国首先发动了战争,而不是中国打的第一枪。
虽然在这个时候,新加坡总理没有表明立场,但是也表达了担忧,或者说是对美国在不知会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表示了反感。
从立场上看,新加坡恐怕是最靠不住的。
原因很简单,在大战时期,中国肯定不会在乎与美国的关系,也就会首先对新加坡发起攻击,而美国在短期内不可能为新加坡提供军事援助,也就不可能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即便美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以新加坡的基本情况,也不可能顶住中国军队的地面进攻,而且倒霉的肯定是新加坡。
看得出来,盟国的立场对美国非常不利。
换个角度看,就能发现盟国的立场大多与当前局势有关,即美国已经取得的军事胜利并不具备决定性,战局肯定会有反复,而任何国家都得考虑一个问题,即美国能否像保证的那样战胜中国。
所幸的是,卢卡斯也早就有所准备。
在盟国首脑提出质疑的时候,卢卡斯提到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最终只有一方能够取得胜利。中国取胜的话,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以色列,都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战后沦落为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只有协助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其利益与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证,因此任何质疑美国的行为都起不到帮助作用,只会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没有来自盟国的支援,美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对美国的盟国来说,与美国同盟的基础就是共同利益,因此在美国已经与中国交战的情况下,只能无条件的支持美国。
最终,几个盟国首脑表示,美国向中国正式宣战之后,将在二十四小时内采取行动。
这下,问题变得简单了。
卢卡斯要做的,只是向中国正式宣战。
只是,在进行电视讲话之前,卢卡斯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俄罗斯总统进行单独通话。
如果说,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这些盟国的主要价值是增强美国的战争实力,那么俄罗斯的价值就体现在军事层面上,即帮助美国牵制庞大的中国陆军,让中国不得不在战争初期把重点放在大陆方向上。
问题是,说服俄罗斯总统的难度更大。
与其他盟国不同,在美俄同盟协议中,俄罗斯不承担义务,特别是在美国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俄罗斯没有义务向美国的敌对国宣战,只有在美国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俄罗斯才有义务参战。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局势非常不明朗。
虽然中国海军遭受重创,但是在欧亚大陆上,海军根本派不上用场,中国陆军依然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中国空军没有遭受损失。即便美国能在太平洋上取胜,也不见得能在大陆上帮助俄罗斯。
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宣战,俄罗斯等于自寻死路。
除此之外,美俄同盟关系并没公布,因此俄罗斯在政治与外交上还有回旋余地,没有必要立即与中国摊牌。说得直接一点,就算美国战败了,中国也不会立即拿俄罗斯开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