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564章

燃烧的海洋-第564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飨猿嗣拦

由此可见,中国的处境不比美国好多少。

一月中旬,东方同盟集团首脑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黄瀚林亲自参加,在会议上明确了集团的战略目的。

这次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

原因很简单,在东方同盟集团中,只有一个核心,没有第二个核心,而且大部分集团成员国的安全问题都不太突出,所以中国能够主导整个集团,并且让那些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国家听从安排。

可以说,这也正是中国最有利的地方。

要知道,在西方同盟集团中,除了美国,俄罗斯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连澳大利亚与加拿大都有话语权。

东方同盟集团的核心战略,仍然是稳住各个地面战场。

显然,黄瀚林也做出了重大让步。根据他的承诺,中国将在稳住了地面战场之后,才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反击。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将在二月份向伊朗派遣第二个集团军,并且把部署在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五万,向伊拉克派遣一个集团军,使中东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

如此一来,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

虽然戚凯威对元首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是他也只是不满,而没有为此跟黄瀚林进行争辩。

相对而言,牧浩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原因很简单,按照黄瀚林在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便海军能够在三月底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也得推迟,至少放在西太平洋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削减。

对牧浩洋来说,要么推迟进攻行动,要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太理想。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牧浩洋得再次调整总体战争计划,重新规划二零五三年上半年的作战行动。

如果不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牧浩洋很有可能放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想法。

一月份,最重要的事情与战争无关,而是在战场之外。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法德意三国政府首脑在一月十四日宣布,将在现有政府基础之上,组建三国联合政府。虽然这一决议还需要获得三国立法机构支持才能生效,但是欧洲国家终于向实质性统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且由此拉开了由法德意主导欧洲大陆统一的帷幕,更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迫使英国在不久之后,决定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

更重要的是,这对战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德意宣布组建联合政府,促成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了稳定大陆战场的决定,并且因此让政治影响到了军事,或者说让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只有稳住大陆战场上的局势,才有望拉拢欧洲集团。

当时,中国军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中东与伊朗取胜。虽然中东战场更加重要,但是内在的关联,使得伊朗战争更加重要。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能稳住伊朗战场,中国就无法向中东运送兵力,也无法让正在观望的欧洲集团相信中国能够取得胜利。要知道,西方同盟集团还没有遭受战略性惨败。

虽然政治家决定战争走向,但是指挥作战的仍然是军人。

也就是说,如何把政治决定转化为军事行动,依然得由军人说了算。

面对黄瀚林在新德里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牧浩洋无权表示反对,但是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时,特遣舰队已经返回太平洋,并且更名为太平洋舰队。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将在三月中旬服役,所以牧浩洋在一月下旬提出,按照原先确定的计划发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西太平洋上歼灭美军舰队。

虽然戚凯威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黄瀚林最终批准了牧浩洋提交的作战计划。

原因很简单,只要牧浩洋规划的作战行动取得了预料之中的结果,中国海军就能扭转战略态势,迫使美国向太平洋增兵,从而大幅度降低地面战场上的压力,让陆军能够在更加有利的情况下作战。

也只有这样,黄瀚林才能兑现承诺。

至于怎么打,那是牧浩洋的事。

第一百零一章反击

第一百零一章反击

从提出战略设想到变成现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海军方面,舰队兵力依然非常有限。就算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能够提前服役,也只有十六艘,而不是原先规划的二十艘,因此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四艘,与牧浩洋最初的安排相当。更重要的是,第二批“泰山”级航母不可能在三月份服役,因此舰队的总体作战能力不会有明显提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军投资研制的大口径远程炮弹肯定能在二月底量产。

这种新式炮弹在战前就已开始研制,只是进度不是很快,直到战争爆发后,才加快了研制进度。与普通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相比,远程炮弹的主要改进之处,除了采用长径比更大的弹体之外,就是安装了火箭助推发动机,把中段弹道的飞行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从而使射程增加到了一千二百公里。

增加射程是主要目的,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炮弹的威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精确度有所下降。

威力降低主要是炮弹的有效载荷降低,装药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即便采用了最新研制成功的高能炸药,爆炸威力也比普通型低了百分之五十。如此一来,对付同样的目标,增程炮弹的打击能力明显降低。根据海军做的测试,增程炮弹在对付大型战舰时,打击威力仅有普通炮弹的三成。

精度降低带来的影响更加突出,增程炮弹的散布范围比普通炮弹高了一倍以上,因此在同等情况下,需要增加一倍的弹药投掷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打击效果。如果把威力降低带来的影响算进去,则需要增加六倍以上的弹药投掷量,才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毁伤效果,而这无疑降低了舰炮的作战效率。

事实上,这也是海军不太重视增程炮弹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战前,大口径电磁炮的主要任务是轰击岸上的目标,特别是防御较为坚固的军事目标。

当然,增程炮弹也有非常突出的优点。

除了射程更远,能够让战舰在更加安全的海域开火之外,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增程炮弹的体积进一步缩小,突防率大幅度提高。在进入末段弹道之前,炮弹的弹头将与火箭发动机脱离,从而使得末段防御系统更加难以拦截。根据海军的测试,增程炮弹被末段防御系统击中的概率仅有普通炮弹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对海军来说,增程炮弹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打击海上目标。

根据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的经验,牧浩洋把增程炮弹的生产工作排在了首位,要求承担生产任务的三家兵工厂在三月中旬交付两万枚,确保在接下来的海战中,为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提供一个基数的弹药。

可以说,在航母不够的情况下,牧浩洋不得不倚重大型综合战舰。

为此,他对现役的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也做了调整。

特遣舰队返回太平洋之后,被安排进驻金兰湾,“黑龙江”号等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在南海区舰队反潜战舰掩护下返回本土,前往广州造船厂与湛江造船厂进行改装,即用对地打击模块更换防空模块。

只是,要到三月初,这四艘战舰才能完成改装。

主要就是,第一批八艘全是按照防空标准建造的,而且海军没有采购多余的对地打击模块,只是在采购第二批的时候,才额外采购了八套对地打击模块,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对已有的大型综合战舰进行改造。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到时候将有十二艘大型综合战舰具备全部的对地打击能力,而另外四艘则是典型的防空战舰。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特遣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将进行改造。

主要的改造项目只有一个:增加末段防御系统。

按照牧浩洋的要求,“泰山”级航母的末段防御系统将达到八套,而这也是该级航母搭载末段防御系统的极限。在八套末段防御系统全部启动的情况下,航母不但要停止向大部分电子设备供电,还要把航速控制在四十节以内。只是好处更加突出,即航母的末段拦截能力将增强三分之一。

这些改造工作,都安排在二月份进行。

因为末段防御系统是非开口接入武器系统,即在安装的时候,不需要破坏航母的舰体结构,所以改造工作可以在任何一座拥有必要基础设施的军港内进行,不用返回造船厂,也不会占用造船厂的人力资源。

相对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地面部队。

戚凯威已经明确提出,陆军承担了足够多的作战任务,而且元首已经命令向伊朗与中东增兵,所以陆军无法在西太平洋战场上提供帮助。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不要指望派陆军去攻打马里亚纳群岛。

如此一来,牧浩洋能够调动的,就只有陆战队了。

虽然庞跃龙已经表示,陆战队将全力配合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但是当时陆战队能够调动的作战部队只有四个陆战师,而且其中两个部署在冲绳岛,也就只有两个陆战师可用。

显然,对于攻打马里亚纳群岛来说,两个陆战师显然不够。

最初的时候,庞跃龙建议把进攻时间推迟到四月底,因为到时候,将有四个预备陆战师完成整编。可是牧浩洋要求在三月底发动进攻,而且明确无误的告诉庞跃龙,元首不会推迟进攻行动。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推迟,元首就会取消进攻行动。

到了一月底,这个问题变得更突出了。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正在向西南太平洋增兵,到了三月底,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将超过五十万,其中大约有十五万地面部队。也就是说,美军很有可能在四月份攻打东南亚地区。

当然,事后证明,军事情报局的情报有误。

美国向澳大利亚增兵,不是为了攻打东南亚,而是为了增强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或者说兑现美国总统的承诺。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三年初,美国没有任何在西南太平洋上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

问题是,在当时,这条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能在三月底攻打马里亚纳群岛,掌握战略主动权,那么海军与陆战队就得在四月份把重点转向东南亚,迎接美军的战略进攻。结果就是,牧浩洋将不得不取消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

进入二月份,牧浩洋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即将发动的战略进攻上。

其他战场上,二月初期的局势也比较平静。

中东战场上,美以联军在“德拉…霍姆斯会战”之后,发动了几次战术级别的进攻,没有取得多大收获。根据罗林森的作战规划,除非把美军增强到十个师,不然美以联军将不会发动进攻。

此时,罗林森已是联军总司令。

在美国与以色列当局达成妥协之后,联军司令部不再是摆设,而是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部。

也就是说,以色列总参谋部也得听从联军司令部的调遣。

结果就是,巴拉姆受到冷落。虽然他在一月底提出,联军应该在二月份发动进攻,而且把重点放在约旦战场上,甚至认为在美军不肯出力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军可以单独承担起攻打沙特的作战行动,但是在罗林森的干预下,巴拉姆的提议被以色列总理否决,以军必须配合美军作战。

这让巴拉姆非常不满,甚至威胁要辞职。

伊朗战场上,俄军仍然在围攻由数十万伊朗军队守卫的德黑兰,虽然一度突破了伊军的外围防线,但是始终没能攻占德黑兰,反而损失了上万名官兵,布鲁希洛夫则再次提出放弃伊朗战场,结果再次遭到否决。

大陆战场上,中国军队的进攻非常稳健。

到二月一日,中国陆军已经控制了俄罗斯的大半个远东地区。向北推进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马加丹附近。只是受恶劣气候影响,这支进攻部队在乌斯季奥姆丘格停了下来,预计要到五月份才能继续前进。向西推进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到达贝加尔湖北岸,另外一路部队则到达了赤塔东面。虽然受后勤补给影响,第三十九集团军的进攻速度有所放慢,但是戚凯威增在策划围歼赤塔州的七十万俄军。

西伯利亚战场上,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三次攻占了新西伯利亚,并且第三次放弃了这座在战火的摧残下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退回到了尤尔加西面的防线上,在此为俄军增添了近五万人的伤亡名单。在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协助下,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充分利用强大的战术机动能力,突袭了方圆三百公里范围内的俄军重要据点,使俄军在该方向的大规模反击行动不得不一再推迟。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黄瀚林基本上兑现了承诺,即稳住了几个主要地面战场。

当然,这对改变战略态势没有太大的帮助,毕竟交战双方动员的力量都很有限,地面战场还不具备决定胜败的重要性。

二月一日,牧浩洋签署了一道重要的命令,开始了海军的战略反击行动。

第一百零二章破交作战

第一百零二章破交作战

反击不是宣言,而是行动。在舰队很难发挥作用的时候,牧浩洋不得不另想办法,也就采纳了周渝生的建议:让潜艇充当反击主力。

当时,中国海军能够担任战略反击任务的,只有十二艘099型攻击核潜艇。

在此之前,这些潜艇主要伴随舰队活动,因为只有攻击核潜艇有足够的续航力,能够始终跟随舰队活动,而“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的续航力非常有限,需要经常浮上海面补充电能。

随着舰队返港,十二艘攻击核潜艇得以解脱。

一月底,周渝生就把这十二艘攻击核潜艇派了出去,其中八艘前往东太平洋,执行一次象征性的反击任务。

按照周渝生的安排,这八艘攻击核潜艇将用巡航导弹攻击美国西海岸的大城市。

显然,这么做只有政治与宣传意义,军事价值并不大。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并不主张攻击美国本土,因为他觉得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增强美国国内的战争凝聚力。可是黄瀚林却觉得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有限的反击,至少能让他向民众做出交代。

别忘了,打了这么久,中国军队还没有攻击过美国本土。

相反,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美军一直在轰炸中国本土。哪怕美军的战略轰炸并没造成多大的伤亡与损失,可是已经对民众产生了影响,让很多人产生了质疑,即在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中,投入的大量军费竟然没有使军队获得攻击敌人本土的能力,那么多军费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牧浩洋不用面对民众的质疑,黄瀚林却要设法平息民众的怨愤。

事实上,中国军队不是没有办法攻击美国本土,而是军方高层不想这么做,即牧浩洋与母祁铁都认为,轰炸美国本土没有多少意义,至少在战略防御阶段,轰炸美国本土的军事价值非常有限。

从军事角度讲,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要知道,中国的战略轰炸机需要飞行数千公里,而且得向北飞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才能到达加拿大上空,然后用巡航导弹攻击美国本土。这条航线不但漫长,还充满危险,轰炸机的生存率不会高到哪里去。如果向东飞行,横跨太平洋,即便遭到美军拦截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是作战半径延长了数千公里,轰炸机群至少要进行两次空中加油,除了需要占用大量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