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687章

燃烧的海洋-第687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改造一颗气态巨行星。

当然,人类没有选择木星。

原因很简单,木星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星体,质量大约是第三大星体,即土星的…五倍,如果木星毁灭、哪怕只是质量减少十分之一,所造成的空间崩溃,也将对不远处的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要知道,人类暂时就只有太阳系这一个家园了,而在太阳系里,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都易受到影响。

所幸的是,人类有更多的选择。

在两千年的宇宙战争中,仍然有很多星系没有被摧毁,而且这些星系都是没有类地行星的星系。

换句话说,在这些星系里,存在很多类似于木星的气态巨行星,而且很多巨行星都比木星大得多。

从理论上讲,气态巨行星的质量越大,就越容易改造。

原因很简单,质量越大的巨行星的内核温度就越高,因此就越容易发生聚变反应,对人为干预的要求就越低。

最终,人类在“天鹅E”星系里选择了一颗质量是木星十倍的气态巨行星。

当时,还有更大的气态巨行星可供选择,只是行星越大,改造的工程量也就越大,需要的能量与资源也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天鹅E”的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氢元素。

也就是说,这是一颗几乎完全由氢元素构成的行星。

要知道,木星的氢元素含量只有百分之八十二,还有百分之十七的氦元素。

可以说,当时人类是很乐观的。

对于刚刚打赢了第一场宇宙战争的人类来说,确实应该感到乐观,因为人类经受住了考验,还战胜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文明。

此外,至少在半径为两千光年的范围之内,不存在潜在威胁了。

换句话说,至少在未来的两千年内,人类遭到灭顶之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幸存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人类文明。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盲目的乐观。

没过多久,科学家就发现,进行这种星体级的改造工作,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显得太落后了。

更致命的是,这种星体级的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能源与资源。

问题是,进行星体级改造工程,人类打算获取的就是能源。

可以说,理论上没有错,可是要想实践,几乎上不可能。

结果就是,在随后的一千年里,人类文明才做好了星体改造工程的准备工作,并且积累了足够多的能源。

在这一千年里,人类文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大量没有遭到破坏的星系得到开发,特别是这些星系里的小行星、巨行星的卫星、彗星与体积较大的陨石。

要知道,在过去,人类根本不在乎这些资源贫瘠的星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颗小行星的半径是一颗类地行星的一半,那么在理论上,这颗小行星上存在的资源就只有类地行星上的八分之一,如果将其改造成人类的家园,则容纳能力只有类地行星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大部分小行星的半径都不到类地行星的十分之一,因此其潜在资源不到类地行星的千分之一,可供开发的生存空间不到类地行星的百分之一,基本上没有开发价值。

只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人类不得不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

要知道,人类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在气态巨行星上生存的地步,因此除了类地行星,小行星与巨行星的卫星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开发这些星体,最欠缺的就是资源,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这也是人类开始捕捉彗星,并且开发彗星的原因,因为大多数彗星的主体结构就是冰晶。另外,某些大型陨石上,拥有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属。此外,用一些体积适中的陨石撞击某些小行星、或者是巨行星的卫星,是进行星体改造,使其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总而言之,在这一千年内,人类就像大灾难后幸存下来的耗子,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改善生存环境。

所幸的是,宇宙足够大,有足够多的可以利用的资源。

事实上,资源还不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

经过一千年的缓慢恢复,人类的人口增长到了三十万亿,已经超过了战前,规模效应再次显现了出来。

与战前不同的是,这次人类变得更加分散。

三十万亿人中,除了大概四万亿居住在太阳系之外,另外二十六万亿分布在大约十万个星系里面,也就是说每个殖民星系的平均人口还不到三亿。当时,最多的一个殖民星系里只有大约五十亿人,还不到蒙昧时代时期,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甚至比当时太阳系里规模最小的殖民地还要少得多。

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人类的凝聚力,提高了宇宙人类政府的地位。

可问题是,导致人口极度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源太少了,每一个殖民星系里的资源都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资源如此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让那二十亿在战争中丧生的人复活吗?

要知道,当时除了极少数地位显赫的大人物之外,所有在参与了第一场宇宙战争,并且立下誓言要恢复人类文明,让丧生的同胞复活的人都已去世,而后代需要承担起前辈的文明义务吗?

正文第三百一十五章文明义务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一十五章文明义务

对文明义务的质疑,引发了人类文明宇宙阶段的第三次严重内乱。

所幸的是,此时所有人都知道,人类能够幸存下来,就必须团结,任何内部矛盾引发的战争,都将毁灭人类文明。

要知道,当时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复兴。

主要就是,人口太分散了,导致寄托着人类文明希望的重大工程,几乎全部集中在太阳系内,因此人口的规模效应根本没有显现出来,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还没有恢复到大战爆发之前。

在这种情况下,内战绝对会导致人类文明自我毁灭。

结果就是,这场内乱没有演变成暴力冲突,而是发展成了一场遍及全人类的对文明义务的大辩论。

这场宇宙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民大辩论,持续了足足两百年。

必须承认,在任何文明阶段,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哲学。

在最初的阶段,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类都反对承担文明义务,认为一千年前的战争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没有为先辈承担义务的义务,而且人类人口已经够多了,生存问题愈发严重,承担义务只会压垮人类文明。

只是,在辩论过程中,人类的集体意识开始转变。

当时,一名大哲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极端的问题:如果承担义务的是现在这一批人类的后裔,而他们拒绝履行文明义务,现在的人类会做何感想,还会在下一次宇宙战争中为了人类文明得以延续而勇于献身吗?

显然,那些反对承担文明义务的人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没有二十万亿先辈的自我牺牲,人类文明早就消亡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人类。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先辈立下的誓言,后备有承担、并且履行的义务。

如果人类拒绝履行文明义务,那么人类文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最后,人类进行了宇宙文明阶段的第一次全民公决,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表示愿意承担文明义务。

随后,“文明义务”被写进了宇宙人类宪法,成为人类的最高法律条款。

也就是说,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得违背文明义务。

简单的说,文明义务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维护人类文明、使人类文明得已延续下去,并且兑现与维护文明有关的所有承诺的义务。

这其中,就包括对那些为了维护人类文明而献身的同胞所做出的承诺。

可以说,在后来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中,“文明义务”就是把如同沙子一样的人类文明智慧个提凝聚成一个整体的胶合剂。

事实上,这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准则。

说得更加明确一些,这是人类文明能够生存、繁衍、发展与壮大的基础。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人类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进化,才真正为二元政治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大辩论结束之后,全体人类花了三百年,为即将复活的二十万亿同胞开辟了家园。

当然,都是非常荒凉的家园。

随后,人类文明又花了五百年,完成了对“天鹅E”的气态巨行星进行星体改造的全部准备工作。

当然,这其中包括让二十万亿复活的同胞前往新家园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第一次宇宙战争结束后两千年,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二十万亿人的复活工作开始了。

当然,不可能在一瞬间让二十万亿人同时复活。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工程,足足持续了一千年。

当时,宇宙人类政府出台了一项专门针对“复活人类”的法律,即这些在捍卫人类文明的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将获得额外的两千年寿命,以表彰他们做出的自我牺牲,以及补偿他们因此遭受的损失。

要知道,这是一项带有“绝对人道主义”的法律。

在第一次宇宙战争结束之后,因为资源与能源极其匮乏,又承担着人类文明复兴的艰巨任务,所以宇宙人类政府出台了一项法律,每一个人只拥有与生俱来的寿命,也就是人类的自然寿命,而要想延长寿命,就得由所做出的贡献来衡量,只有贡献巨大者,才能通过科技手段延长寿命。

不可否认,这部法案有很多弊端。

比如,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用来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只有一个:经济地位。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个体所拥有的金钱。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有钱人几乎获得了无限的寿命,而穷人要想活得更久,就得在自然寿命阶段拼命赚钱。

可是同样得承认,这项法案有其必要性。

主要就是,在达到自然寿命之后,维持生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占用大量的资源与能源。

当时,一个超过自然寿命的人每年消耗的资源与能源是一个在自然寿命阶段的人的一百倍以上。

在资源与能源都很丰富的时候,让所有人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没有问题。

可是,在资源与能源极为匮乏的时代,如果让所有人都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人类文明迟早会崩溃。

结果就是,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只有不足百分之十的人能够延寿。

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人,在活到二百四十岁左右,也就是自然寿命的极限时,就得自然死亡。当时,很多人甚至是被宇宙人类政府强制结束了生命,因为这些人做出的贡献不配拥有延长生命的权利。要知道,在进入宇宙文明阶段之后,人类就废除了死刑,即便是最重的罪名,也只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是永久监禁。宇宙人类政府强制结束公民生命,等于是恢复了死刑。最重要的是,衡量标准不是公民是否做出了破坏力巨大的行为,而是公民有没有做出巨大的贡献。

事实上,也正是这项法律,控制了人类的人口总量。

要知道,如果没有这项法律,那么在第一次宇宙战争结束两千年后,人类人口总量不是三十万亿,而是大约二百四十万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就算在第一次宇宙战争之前,人类文明拥有的资源与能源总量,也无法使二百四十万亿人永久生存下去。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部法律来控制人口总量,那么人类文明早就完蛋了。

当然,在大复活工作开始的时候,这部法律依然有效。

事实上,这部法律存在的时间,要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久。大约在五万年后,人类文明才废除了这部法律,让所有智慧个体都能平等的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而不仅仅是有钱人才能拥有无限的寿命。

明白了这个背景,就知道让二十万亿复活人多拥有两千年寿命,是多么慷慨的行为。

所幸的是,人类文明内部已经达成了共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在两千、甚至是四千年前为文明牺牲的同胞,有权利获得延长的寿命,因为没有他们的自我牺牲,人类文明早就不存在了。

结果就是,在这一千年里,人类文明的人口规模急剧膨胀。

要知道,人类文明自然增长的人口比二十亿复活人多得多。

到第一次宇宙战争结束三千年、也就是大复活工作完成的时候,人类文明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亿,分布在大大小小大约一百万个星系内,人类文明的活动范围也超过了一千光年。

到这个时候,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灭绝时的“星敌”文明。

只是,人类文明的生存环境并没改善。主要就是,人类的主要活动空间,仍然在第一次宇宙战争的战场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人类文明仍然得生活在资源极度贫乏的星系内。

虽然太阳系的人口总量已经降到了人类文明人口总量的四十分之一,但是太阳系的人口依然是最多的,任何一个殖民星系的人口都不超过五十亿,而且绝大部分殖民星系的人口在一亿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的人类文明,实际上就是撒布在广袤宇宙中的沙子。

事实上,人类文明已经在外界因素的迫使下,找到了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即不管条件如何,殖民每一个找到的星系,分布的范围越广,那么在宇宙战争中被外星文明彻底毁灭的概率就越小。要知道,哪怕只有一个殖民星系的人类逃过了劫难,哪怕只有一亿人幸存,人类文明也有机会复兴。

当然,幸存的人类越少,复兴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只是,与宇宙的寿命比起来,人类复兴所需的时间,根本不值一提。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部分外星文明,特别是经历过宇宙战争、然后幸存下来的外星文明所采用的发展方式。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采用这一发展方式的宇宙文明,都是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被迫选择了这条前进道路。

当然,这也证明了“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依然适用于宇宙文明。

可以说,能够在条件最恶劣的星系里生存下来,那么这个文明就几乎能够在任何一种环境下生存下来,也就能在残酷的宇宙战争中获得更大的胜算,获得继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权力。

正文第三百一十六章理智与成熟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一十六章理智与成熟

以大复活工程完结为标志的大重建时代结束时,人类文明已经解决了两个生存难题中的一个,而且另外一个也得到了部分解决。

这就是,能源不再是问题了。

在掌握了对气态巨行星的改造技术之后,人类获得了一种极为强大的能源,而且在宇宙空间中几乎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要知道,在星系中,巨行星的数量比类地行星多得多。

按照科学家估计,整个宇宙中的巨行星的数量,基本上是类地行星的十倍,而且类地行星本来就是非常罕见的行星,其数量排在行星级天体中的末位,比任何一种其他绕恒星运行的天体都要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人类基本上不可能在巨行星上生存。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当时,人类已经掌握了在巨行星上活动的技术,最基本的技术,就是克服巨行星上的巨大重力场,而采取的办法就是削弱重力场。至于巨行星上的其他恶劣自然环境,比如高温与高压,也很容易应对。只是,这类活动多半以科学考察为主,如果维持人类在巨行星上的长期生存,其成本将极为高昂,甚至比不上建造超级宇宙飞船。

在巨行星中,气态巨行星又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原因很简单,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