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05章

1926之崛起-第305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广州方面的代表,也都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中央和校长。”

这个情况明显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虽然没有转身,可是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宋哲元和杨虎城表态支持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这是好事。只不过,这好事也要看是和谁一起做,又在什么时候去做。这明显就是宋哲元和杨虎城两人都在看着宋哲武的态度行事,也就是说宋哲武对这两人的影响很大。

虽然宋哲元的二十九军,经过他的特意叮嘱,只被张学良编了两个师和一个补充师,可是留下来的都是几十万西北军的精华和种子,堪称西北军的精锐,如果条件适合,这支部队扩充起来会极快。而最让蒋介石担心的是,这些人还多数是终于冯玉祥,最少也是对他蒋中正反感的人,否则他们也不会跟着冯玉祥退入山西的。

此外,那个还妄想把甘肃也拿到手中的杨虎城和宋哲武接近也很让他担心。虽然他对宋哲武的信任度要远远大于这两人,但是,“近墨者黑”这句话他可是很清楚的。

戴笠虽然不怕宋哲元、杨虎城,甚至对宋哲武也不感冒,可是对宋子文和何应钦,甚至包括林蔚这些人他还是很小心的,今天如果不是让蒋介石逼急了,轻易他还是不敢给宋哲武“添麻烦”的。

他见蒋介石明显是听进了他的话,紧张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很好你继续说下去。”

蒋介石这一句没头没脑的很好,让戴笠一头雾水,他不知道他的校长是夸他的情报好,还是在说宋哲元、杨虎城做得好。或者是在说宋哲武做得好。

见蒋介石走到窗前,负手而立地默默望着窗外,不再做任何其它表示,戴笠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汇报下去。

“孙蔚如的十七师和两万多补充部队是徒手开赴包头的,他们在包头换装了宋哲武给的武器。据说全师装备和第四路军一样,并且军饷也由宋哲武出,也是和第四路军相同。傅作义的三十五军的军饷,很可能也是同样办理的。”

“十七师原有的武器弹药装备则都留在了陕西,杨虎城以为十七师准备补充部队为由,正在大量招募兵员,看样子杨虎城是想用中央给十七师的军饷再组建一个师的部队。还有,宋哲武还送了太原产的一些卡车和幼虎小吉普车给孙蔚如和傅作义。”

蒋介石没有转过头,仍旧保持着原有的姿势淡淡地说道:“宋文戈还是一贯支持中央、支持我蒋中正地,这一点我还是心里有数的,有他在北方,山陕蒙绥就会稳定。傅作义和孙蔚如都是去北蒙帮助第四路军作战的友军,一同作战的部队军饷待遇和武器装备不一样,有伤士气。”

“北蒙兵凶战危,孙蔚如和傅作义能率部北上助战,实属不易。尤其是傅作义,更是顶着晋绥军和阎锡山的暗中压力。文戈送他们军饷汽车,这也是出于感激的目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太原产的卡车很不错,文白跟我讲,文戈送给教导总队的卡车,连德国人驾驶后,都说性能很好,想来那个什么幼虎吉普车也不会差,孙蔚如和傅作义应该高兴的不得了,此去北蒙,他们是不会不卖力气地,文戈这是在为中央分忧啊。”

完,蒋介石转过身,面色淡定地又开始踱起步来。

见蒋介石明显已经为宋哲武的行为定了调,戴笠自然不愿意再扯上宋哲武了。

“广州方面去山西的人没有去临汾见徐永昌,而是去大同找了阎锡山。”

阎锡山早就在中原大战时对汪精卫失望以及,他根本不相信汪精卫的广州政府能成什么事。在阎锡山看来,现在的广州政府的力量要比中原大战时他的力量差得多了,那时以晋绥军和凶悍的西北军联手都没有打败中央军,仅凭残败的桂系和匆忙扩编的广州的部队,绝对不会是中央军的对手。

不过,阎锡山同样不愿意得罪汪精卫和那些国民党元老们,这些人在中国政坛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就是意气风发,手握大权的蒋介石也不能。当然,这些人也就更不是他阎锡山能得罪得起的了。

阎锡山派他的外甥杨爱源告诉来人,他阎锡山一介平民,不仅没能力参与高层政争,也更无法指挥晋绥军,若想取得晋绥军的支持,需要去找徐永昌。

“徐次宸还没离开南京吗?他还在南京做什么?他对于广州政府是什么态度?”

蒋介石停下脚步,神色凝重地问戴笠。

深蓝鞠躬感谢“70生人”、大汉国姓LIU“两位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第五百零二章抗战戴笠的奏对(四)

徐永昌已经来南京十几天了,他是来南京替阎锡山复出向蒋介石求情游说的。只不过,蒋介石还深恨阎锡山和冯玉祥发起中原大战,一直没有答应徐永昌的请求。不过,对徐永昌倒是十分热情,还罕有地请徐永昌吃了家宴。

心思细腻的戴笠,知道蒋介石很看重徐永昌的为人,十分小心地回答:“徐永昌还没走。他这些天分别拜访宴请了何总长、宋部长、杨秘书长、陈部长,还有南京市长魏道明、立法委员郑毓秀夫妇等人,谈论内容都是替阎锡山复出游说,请他们帮忙向校长求情的。”

何应钦、杨永泰、宋子文、陈果夫这几人就不必说了,都是国民政府响当当的大员。可是这个魏道明也不简单,1925年自巴黎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后,隔年回到国内担任律师,在上海挂牌执业,不久后开始参与国民党事务工作。1927年出任司法部秘书长,隔年司法部改组更名司法行政部,以29岁的年龄出任首位部长。1930年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

他既不是浙江人,又不是蒋介石的古交好友的亲属,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做到国民政府首都的市长,足见其能力出众,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和赏识。

至于他的夫人郑毓秀,那就更不简单。

民国时期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利的女权运动高涨,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活跃、才貌双全的杰出女性,如秋瑾、陈撷芬、何香凝等炬赫一时的代表人物。在众多的杰出女性之中,有一个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郑毓秀。

郑毓秀曾经是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民法典草案》的女性;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这位拥有众多“第一”、可谓风气之先的女中翘楚。

这些还不够,郑毓秀还有更辉煌的历史,她曾经和汪精卫一起刺杀过满清摄政王、袁世凯和良弼;一战后,在她的威胁下满清外交总长陆征祥硬是没敢去凡尔赛宫签字出卖山东,也就是所谓的“玫瑰枝事件”;她还担任过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27年起,在国民政府中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等等一系列要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于1928年成立,次年1月即指定郑毓秀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由此可见郑毓秀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当时国民党内是屈指可数。

蒋介石漫不经心地问:“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吗?何总长他们对阎百川复出是什么态度?”

“何总长、宋部长、陈部长,以及杨秘书长他们几人,和徐永昌在家中的谈话内容学生不清楚。”

戴笠偷眼看了看蒋介石,心说以我现在的身份,我怎么敢在这几个红得发紫的人身边安插人员?

蒋介石也发觉自己的问话有些不妥,接着问道:“魏道明、郑毓秀夫妇对此是什么态度?”

“徐永昌在饭店中对魏道明、郑毓秀夫妇说,今日国家要求北方安定而有把握,必国家对山西要有办法,尤其要山西自己有办法,有力量。当前晋绥政治,明明建筑在军队基础上,如军队不能统一,必致演变到紊乱混战。欲使山西不乱,必须晋绥军不乱,欲使晋绥军不乱,必须阎锡山出山方可安稳。”

戴笠看蒋介石没什么反应,又小心地说:“徐永昌还说,阎锡山已经对发动中原大战深悔不已,以痛下决心,此生再不于中央和校长为敌。还说当今山西势力庞杂,有阎锡山在山西,更能平衡各方力量,委员长应付北方地方势力时,也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余地。”

山西当前的各方势力都有谁,戴笠还是清楚的,其他势力倒好说,可何应钦和宋子文、林蔚都和宋哲武交好,甚至张群、杨永泰这两个政学系的领袖也都对宋哲武很有好感,张群至今仍不忘时不时地当众赞扬宋哲武,更和虞洽卿以及宋哲武的岳父李远达来往甚密。这些人每一个,可都是他戴笠现在得罪不起的人物。

因此,戴笠没有敢把徐永昌的原话说出来,只是含糊其辞地用各方势力来替代。不过,他相信,蒋介石是明白他话中的意思的。

沉默片刻,蒋介石淡淡地对戴笠道:“徐次宸不计个人名利,甘愿把省主席的职位让给阎百川,足见其不追名逐利,不计个人得失。阎百川今生结交了徐次宸,倒是福气不浅。你去告诉徐次宸,我明天要再见他一面。”

蒋介石抬头看了一眼落地钟,转头问戴笠:“还有事情吗?”

戴笠知道外面还有几位蒋介石的心腹大员在等候,这是蒋介石在下逐客令了。不过,他还有一件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没来得及说,他心里很不安。所以,迟疑着没有马上离开。

蒋介石看出来戴笠还有事没说,语气温和地说:“雨农,你我师生之间,有什么话就直接跟我讲,说对说错,我都不会责怪你的。”

戴笠斟酌了一会,小心地说:“学生这两年借着第四路军扩军和招揽学生的机会,向第四路军里安插了一些人,可是绝大多数人都被第四路军保卫局以各种名义给清退了。”

“是他们发现是你的人了?”

见蒋介石脸色有些阴沉,戴笠忙说:“不是。”

“学生仔细分析过,这些人只是身份历史有些模糊引起了他们的怀疑。而且据我所知,还有一些有共党嫌疑的人也被清退了。”

见蒋介石很有些不以为然,戴笠接着说道:“这次,学生有一个手下本已经在庞炳勋的部队里安稳下来,近日又取得了隐藏在庞炳勋部队里的一个共党分子的信任,并且还被发展成党员,可是学生这个人连同其余几个共党都被他们的保卫局秘密抓捕。”

“很好”蒋介石赞叹道。

戴笠苦笑着说:“可是他们都没经拷打,也未经任何讯问,就被保卫局的人直接开除军籍,送上火车赶出了山西。”

戴笠迟疑了一下道:“学生怀疑,这些共党分子是被第四路军保卫局的人识破了身份。”

蒋介石神色凝重地思索了一会,一摆手笑着说:“文戈对党国还是忠诚地,至少是和共匪还是没有瓜葛地,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只不过文戈是有些迂腐罢了,对国人内部争斗很反感,因此不愿对共匪大开杀戒。殊不知,治乱世用重典,他还是手太软了。”

蒋介石又冷声说道:“不过,他这样扎紧篱笆也是好的,总还比那些让共党分子混到自己身边的人要强得多。高桂兹不就被共党拉走了差不多一个旅孙连仲二十六路军的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不也是乘孙连仲不在防地之时,率领一万七干名官兵投了江西共匪三十师的吉鸿昌不是也有谋反投共嫌疑更有甚者,竟然还有共党分子混进了党国要害部门”

戴笠清楚,蒋介石所说的共党分子混进党国要害部门,是在指责中统调查科混进了特工李克农和胡底。

其实,蒋介石和戴笠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在这起泄密事件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共党被徐恩曾和陈立夫隐瞒了,那就是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

正是钱壮飞私自破译了何成浚发给徐恩曾的密电,才让上海临时中央的高级领导人逃过了一劫。

特工竟然成了调查科长的机要秘书,这样的家丑让徐恩曾和陈立夫都很有顾虑,因此,严密封锁了这个消息。甚至,在抓捕了钱壮飞的妻子后,很快又悄悄地给释放了。

见蒋介石对中统调查科不满,戴笠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这可是他扩充他的调查小组天大的好机会。虽然心里高兴万分,可是戴笠的脸上不敢有丝毫表露。

戴笠借机道:“校长,为了收集详细可靠情报,学生想要在北平、太原、济南、武汉、广州等地设立半公开的办事机构。。。。。。”

没等戴笠说完,蒋介石已经明白了戴笠的心思,思考了一会道:“你的通讯调查小组现在隶属于侍从室,做起事来有些不方便。我看这样,贺衷寒、郑介民、康泽几个准备成立复兴社,你可以加入这个组织,在复兴社内成立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由你任处长。。。。。。”

感谢“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再次感谢“大汉国姓”书友康康的打赏。。。

第五百零三章抗战列强虚伪(一)

张群之所以能从上海匆匆赶来,是因为张继、谭振两人住在上海,李石曾这次来南京,也是先到上海和两人会齐的。

张继、谭振、李石曾三人这次来南京,也怕蒋介石一怒之下,像对待胡汉民那样把他们也扣下。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来前,在上海特意大张旗鼓地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得到消息的张群本想到车站拦住几人,可等他追到车站时,车已经开了。

张群只好把电话打到憩庐,通知蒋介石早作准备,他自己随后匆忙追来。

何应钦、张群等人脸色沉重地进来后,蒋介石以为这些人是担心张继等人的到来让自己心情不好,心里不由涌出一股热流,看着众人的眼光也因此慈祥了许多。

招呼众人坐下后,蒋介石靠坐在椅子上,轻描淡写地向这些心腹们简要介绍了张继等人来的情况。

蒋介石刚一讲完,就引来这些人对张继、谭振、李石曾这三个自不量力的元老们的一片怒斥声。

尤其是宋子文,平日里斯斯文文的优雅神态已经丝毫不见了踪影,此刻竟脸红脖子粗地大声咒骂张继等人。

蒋介石并不怀疑这些人是惺惺作态,他相信这些人都明白,只有他蒋介石在这个位置上,在座的这些人才会过得更安生,也会更有前途。如果换了汪精卫,这些人迟早都会被一个个赶下台。尤其是宋子是如此。

在这些人中,王正廷和俞大维的话说的最少,他们只是跟着众人谴责了张继等人几句后,就坐在一旁静听。

王正廷不多说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在思考一会该如何回答蒋介石关于外交部向国联控告苏俄入侵北蒙的事情。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小妹和张学良有些不清不白,听到张学良在北平拐走了大明星蝴蝶,他的小妹就私自离家跑去北平找张学良。这件事在上海、南京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各大报都有花边新闻广加报道。

王正廷的母亲和妻子昨天已经赶去北平找人了,这让他感觉在众人面前很没面子,对张学良这位花花公子也更觉厌烦。

俞大维回国虽已两年有余,不过他在高层呆的时间还是太短,资历更是和这些人没法比。而且今天这样的场合他还是头一次经历,被这些大员们的样子吓得不轻。仅仅敷衍两句在就不敢再出声。

见众人发泄的差不多了,蒋介石摆摆手,止住众人。缓缓说道:“这些腐儒们只知夸夸清谈,并不知为政之艰辛。他们的狂言妄语,我只当做是狂犬吠日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