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就无异于引火**。
上两次惨败的教训是深刻的,没有海军优势就不要去进攻对手。
美国人的太平洋舰队主力一天不到日本驻扎,日本就一天不会擅自行动,专门针对日本军力的远东集团军则也不动,稳稳的驻守在朝鲜、海参崴和台湾省战区,将日本封锁起来,既不浪费军力和物资去进攻,也不让日本发挥任何作用。
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的时期,在开启了北方航道,直接向俄大规模的提供军事物资后,大西洋联盟终于决定将战火烧开,争夺非洲的资源,同时在远东开辟第三战场,利用日本的战力分担俄军的压力。
做为应对,中国海军重新调整战略分布,成立新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司令部,并将驻非军力扩张到400万人。
中国海军的航母群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太平洋战区、地中海及印度洋战区、大西洋战区,调往大西洋战区的航母多达14艘,新西伯利亚级占4艘,雅宾斯克级6艘,307级护航航母4艘,海军上将郑大濂从印度洋战区调任大西洋战区担任联合舰队总司令,非洲集团军总司令马季疆也获得足够的授权,开始主动的抢在英美之前发动南非战争。
抢下南非,这就意味着大西洋联盟可供调取的战争资源将进一步的被缩减。
1941年7月,中美两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区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终于爆发,美军太平洋舰队完成集结筹备,以14艘战列舰、4艘约克城级航母、2艘护航航母为主力试图对夏威夷发起第一次的攻击。
在中国的航母战略逐渐显露出来后,无法确定航母和战列舰究竟是哪一边更重的大西洋联盟采取了同步建造的策略,美军在1940年底实现了在战列舰总吨位上对中国的超越,其航母数量也达到12艘,其中四艘是在原巡洋舰的基础上改装的护航航母。
依靠稳定的情报工作,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张暂培海军上将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故意吸引美军主力,在珍珠港拥有两艘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和四艘雅宾斯克级航母驻防的基础上,他并没有调动更多的部队参战,虽然战列舰数量较少。
在双方实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太平洋战区一直未曾暴露的庞大的潜艇部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夏威夷修筑的空军基地和大功率雷达站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迅速锁定对手后,中美海军在1941年7月17日16点22分发生第一次的大规模海战一一加德纳海战,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航母交战。
依靠FEI…8系列战机和AE…10预警机的联合作战,双方舰载机在第一轮的对攻中就导致美军超过1/3的舰载机被击落,美军的奇袭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在随后的大规模海战中,美军的其余舰载机也迅速被击落。
对于双方来说,这一战即使失败也没有多大的战略上的价值,双方在飞行员的培养上都拥有充裕的庞大基础,工业制造能力也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但它依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惜,美军虽然竭尽了一切可能和设计,FEI…8系列战机和预警机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抵销的,美军舰载机甚至还不如后面跟上的F…202。
最糟糕的地方是美军错误估计了F…8战机的速度和航程,以及中**队的信息传输能力,从瓦胡岛起飞的空军F…8战机很快抵达战场,并在最早的时间里参与了战役。
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海战后,美军试图撤离战场,却遭到了F…8战机群和轰炸机群长期围攻,最终损失了4艘航母、9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而中国太平洋联合舰队只损失了一艘护航航母、两艘战列舰、4艘驱逐舰,一艘雅宾斯克级航母遭受重创。
凭借这一巨大的优势,太平洋联合舰队开始调整方向,迅速夺取阿留申群岛,并将阿拉斯加做为主要攻击方向。
加德纳海战的一个最大影响是拖延了美军在非洲战场上的计划,拥有更多航母的大西洋联合舰队显得牢不可摧。
加德纳海战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完成了足够的积累后,中国海军全面开始出击,在对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封锁开始变得更为主动,在大西洋也屡屡出击。
从1941年9月到1942年3月,中国海军三大联合舰队不断冲击英美固守的海军基地,彻底封锁整个地中海,中断了大西洋联盟和印度之间的联系,同时封锁了南非和日本。
双方不断发生的大规模海战中,大西洋联盟海军连续遭受重创,依靠庞大生产能力和长期二十年的科研投入,中国海军在航母战略的成功转型是这一系列胜利的直接原因。
相比中国海军的雅宾斯克级航母及其改进型号雅宾斯克Ⅱ级,各国现役航母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中国海军的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才是真正的巨无霸,刚果级、刚果Ⅱ级、几内亚级、贝宁级、安哥拉级巡洋舰和潮雨级、春潮级、春露级驱逐舰都是非常良好护航舰艇,围绕着航空母舰的英勇级、豫州级、青州级战列舰依然可以提供稳定的火力输出。
在加德纳海战之前,大西洋联盟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并不比中国海军少,两者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中国海军在航空母舰战略的转型上更为坚决,且更早。
围绕航母和围绕战列舰设计军舰群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从1920年开始,中国在设计舰艇的过程中就已经充分考虑了航空母舰的因素,在1930年之后生产的军舰都完全是在围绕航母而设计的,特别是刚果Ⅱ级、安哥拉级巡洋舰和春潮级驱逐舰,包括青州级战列舰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整体都具备良好的反潜防空和协同航母作战的能力,而且,这一系列的军舰都具备直升机平台和较大的改进余地。
这就使得中国海军可以在战争期间内不断升级原有的军舰,而不是一味的淘汰更新。
大西洋联盟海军力量此时的任务不仅仅是要缩小双方在航母数量、质量上的差别,还要去重新调整整个海军其他配套舰种的设计。
双方在雷达、舰载机上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这些反而不是短短几年间就能弥补的差距。
在这一时期,中国海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海军霸主,更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的新无敌舰队。
1942年1月,意大利海军溃败,西线集团军全面占领意大利,意大利结束墨索里尼的统治,新成立的意大利政府退出大西洋联盟,以战败国身份加入亚欧同盟。
对意大利内部军工企业和传统财阀进行清算后,阜康财团继续通过交叉控股的方式获得了菲亚特公司,并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再通过菲亚特公司整合整个意大利的军工制造、汽车生产、发动机、造船、电气等诸多产业,而英荷富通国际财团旗下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子公司一一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充分利用双方海军在这两年内还难以弥补的差距,1942年3月,中国海军总参谋部开始实施规模更大的作战计划一一巴拿马海战,由此产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海战一一维尔京群岛海战。
做为巴拿马运河的东大门,维尔京群岛一直是在英国的控制中,在美国太平洋舰队被完全削弱后,通过海军总参谋部的协调,超过8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和14艘雅宾斯克级航母、12艘307级护航航母,以及超过四百多艘护航舰艇被集中到大西洋联合舰队,试图控制整个加勒比海,进而夺取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大西洋联盟将彻底丧失在南美洲的控制权,彼此的联系也将中断,无法从南美洲获取战略物资,而美国海军也将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往返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这将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转折点。
英美海军和中国海军的终极对决就发生在1942年3月27日,在航空和其他舰船的数量上,中国海军占据着超过30%的数量优势,特别是航母的吨位级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空前的海军大决战中,实际上也是双方所有海军实力的大决战。
即便美军和英军可以利用在加勒比群岛的机场,对海军实施支援,双方过于明显的海军差距还是不可挽回和弥补的,整场战役在第一次的交锋就持续了7个小时,此后又在加勒比海域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后续进攻,最终还是在转型上更为彻底和充分的中国海军获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的丰富经验也是此次战役大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军陆战师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和陆军空降作战迅速瓦解了对手的机场,使得大西洋联盟原先所倚仗的地利优势顿失。
虽然中国海军损失了5艘航母,除了4艘307级护航航母外,还包括一艘非常关键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但英美海军丧失了11航空母舰,此外还有17艘战列舰和52艘巡洋舰被击沉。
在维尔京群岛海战结束后,大西洋联盟海军实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中国海军仍然拥有11艘新西伯利亚级航空母舰、20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和17艘307级护航航母,即将服役的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则有4艘,另有6艘雅宾斯克级航母将会在年底完工。
经过长期的海战观察,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不再打算将307级特型船改装为护航航母,而是由雅宾斯克级航母担任护航航母的职责,以新西伯利亚航母为真正的中枢和核心力量。
取得维尔京群岛海战的全面胜利后,中国的军事力量才完全被激发出来,1942年4月,南线集团军主力调往南美洲,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后,迅速占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圭亚那、苏里南,重新夺取中属圭亚那。
在西欧战场、莫斯科战场、非洲战场之后,新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美军开始通过墨西哥直接和中国南线集团军争夺中美洲,试图重新夺取巴拿马的控制权。
美军尚可一战,皇家海军遭受重创的英国人却是情何以堪?
维尔京群岛海战最重大的实际意义就是大西洋已经被中国控制,英美之间的联系被阻断,西欧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胜负事实上已经分晓了,也可以这么说一一西葡战败之日就是德军登陆英国之中。
最终决定胜负的一手居然是海军?
这个结果大约是李开邺总统所未能预料的,然而,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李开邺也无从得知了!
(未完待续)第三百零二章大结局(谢谢支持)
斯人已去,何以念君11942年4月23日,李开邺总统在任上逝世,副总统兼国家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蔡锷继任总统,并顺利通过了国会的信任投票,成为新一任的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
蔡锷是李开邺整体戗理论的坚定支持者、继承者和发扬者,甚至在某种程度比李开邺更加现实、冷静,事实上,从1941年开始,随着李开邺逐渐病重,国家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就一直由他临时暂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整体战略一直是由他来规划和控制。
他发起了海军的几次大攻势,开启了新的南非战场和中美洲战场,其目标不是要简单的扩大军事行动的范围,而是要不断封锁对手的战略资源。
在莫斯科战场和西欧战场,他反而一改李开邺时期的不断投入,在维持现有规模的情况下逐步调整策略,优先攻下意大利,稳稳占据法国,充分利用意法两国的工业实力,同时加大资源地的抢占,全力维持住海军的优势。
他的目标很明显,资源和干扰别人的资源是第一位的争夺,工业生产能力是第二位,最后才着眼于消灭对手的有生实力。
虽然他目前在中美洲和南非战场都不占据多少优势,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他切断和干扰了英美诸国的资源供应。
胡楚元对此有着一些不同意见,但他并没有提出来。
如果还是他在领导着中国,他会毫不犹豫集结国家所有力量优先击溃日本,攘外必先安内,日本就像是一个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这实在是一件很讨厌的事。
等到日本被击溃,他会继续加紧对俄的攻势,不惜一切代价将俄国的反扑掐灭在摇篮里,重新控制俄国的工业实力,并利用莫斯科的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实现和德国的陆地联合政策。
轰!
他所预想的”轰!”并没有出现,蔡锷和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新成’员们对日本不屑一顾,只要用海军封锁着日本,不让日本出兵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对于莫斯科,蔡锷也没有实施全力攻势,他的整个思路就是控制库尔斯克、喀山等重要资源和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波兰、乌克兰的联军,利用这两个国家自我保护的**,特别是利用乌克兰对库尔斯克的贪婪心理,用最小的代价去防守俄罗斯,使得俄国不能夹击德国,而他也可以将更多的战争资源集中向西欧战场,特别是向西班牙倾斜。
在将美军和英军的主力吸引到伊比利亚半岛后,蔡锷才突然发力,利用这两年间的全面积累通过海军的大决战,最终使得大西洋联军超过六百多万人的精锐部队被封锁在伊比利亚半岛,补给艰难,只能依靠西葡两国本身的资源去维持。
胡楚元并不能说蔡锷打的不漂亮,更不能说蔡锷不精明,不聪明,不是个战略阴谋的大师,只是……胡楚元必须得说,即便最终胜利了,中国人是否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对美英诸国来说,他们更是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况下陷入了另一种令人困惑的劣势局面。
蔡锷是个牛皮糖,胶胶黏黏的让你摸不清头脑,你还没有感觉,整个局势就已经超出了你的控制,即使你战败了,或许还有点稀里糊涂。
如果你不是非常精通整体战的理论,你或许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1942年7月,在完成自己一系列的先手,用海军截断了美军和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的联系后,蔡锷终于开始全面发力,在莫斯科、南非、西班牙三大战场同时发力。
他为此已经准备了几年时间,将中国兵力动员的巅峰值就恰好调整在1942年5月,海陆空三军总兵力达到了2170万人,由泰国、菲律宾、苏门答腊、越南、老挝、新几内亚等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南洋联军在总兵力上也达到470万人,华人占1/3。
在其他主要的仆从国中,经过这几年的筹备和整顿,朝鲜军总兵力140万人,主要目标是防止日军在美国配合下实施登陆作战:哈萨克、乌兹别克、鞑靼共和国等国组成的中亚北方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220万人,主要目标是在伏尔加河、新西伯利亚等二线地区协防,配合中国北线集团军、乌克兰、波兰、德军进攻俄罗斯:波斯帝国为主的中亚南方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了450万人,主要作用是配合中国西南集团军进攻印度,并将印度分解为巴基斯坦、孟加拉、阿萨姆、拉贾斯坦、印度、泰米尔王国等多个国家。
蔡锷发力了。
中国终于全面发力了,截至1942年7月,七.35系列坦克服役数量已经达到12。3万辆,广泛装备在亚欧同盟各国,特别是在中德和南斯拉夫联军。
这种划时代的新型主战坦克最终威了毁灭者般的存在,庞大的数量、优良的质量、特殊的工艺、先进的设计和适中的价格让七…35系列成了无与伦比的钢铁洪流,横扫一切,最新型号的滑膛炮口径也达到了105mm。
德国的军力也同步达到了自己的峰值,总兵力超过1050万人,双方在非洲、欧洲、莫斯科三大战场同时发力,整个亚欧同盟的总兵力在这一时期基本都达到了高峰,同盟总兵力突破5000万人,而大西洋同盟的总兵力只能保持在4000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