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凡听到后再也忍不住,说道:“陛下,是在挖苦臣妾还是有其它意思。”
我回答道:“朕这是在教育妹妹,父皇早死,朕有这个义务啊,没有其它意思,紫凡妹子。”
听到我叫紫凡妹子,当时空气马上轻松起来了,于是大家吃完饭后休息。
席间,我告诉紫凡,我已经迎回蔡琰蔡才女,正在襄樊馆役。
我戏弄紫凡道:“紫凡丫头,这样看来你也应该尊蔡才女为母亲啊,若非她当日劝导,怎么有今日的皇后啊。”
紫凡听后大喜,当即决定认蔡琰为义母。连问我与她像不像,高矮如何,诸如此类。
我告诉她身材比较像,还有眼睛与嘴唇特别相似。紫凡听候大喜,一直问我这问那,把我问糊涂了。只好默不作声,不作任何表态,这些女人之间事情,太麻烦了,我可不想陷得太深。
但这更激化了紫凡寻母热情,要知道我已经发了很多诏书,寻找其父母的下落,至今毫无音讯,想到自己现在贵为皇后,居然不知生母是谁,家在何方?当即在一边唠叨,可能吗?我生母是蔡琰可能吗?
但末了,我还想出一点恶作剧,说道:“紫凡丫头,兴许你本来就是蔡才女的女儿,她不方便带你,且看到本公子英俊神武,在我母子进香的时候,遗弃在路边,最后怂恿家母收为义女。”
但是事情就这样遭了,她本来准备明天拜访蔡琰的,现在连饭就不吃了,居然拉着刘相、刘舒,准备去拜访蔡琰,且一个劲说我太没有人情味了,怎么不直接将蔡琰接进宫来,要知道蔡琰是她的恩人啊,也许还是?
我只好暗笑应对,但是不能阻止她前去迎接蔡琰的念头,看着她那风风火火远去的背影,我只好苦笑,怎么这样大了还是个疯丫头。
当晚,居然还缠住我不放,原来蔡琰看到她虽然非常高兴,述说很多往事,但一直回避她生母这个问题。说其是蔡琰女儿的理由,如她很聪明,若不是蔡琰的女儿怎么可能如此聪明呢?她这样美丽,应该母亲也非常美丽啊。还有,她认为她眼睛、鼻子、嘴唇与蔡琰非常相似,这应该是遗传的吧。
搞得我一头露水,只好听她唠叨,我可没有感觉出她有多聪明啊。
最后,她又有点不相信,因为没有谁听说蔡琰在洛阳生小孩啊,今天见到蔡琰,虽然双方非常高兴,但与印象中母女相见不同啊,蔡琰也不应该回避她生母这个话题啊。
直说得我耳朵起茧,想逃避到其它地方又害怕她整夜哭泣,真是难办,一夜没有睡好。末了,我告诉她,是不是母亲不重要,关键是双方之间这份感情,我建议她赶快为蔡琰找一个夫君,免得一个人孤单。
紫凡当时就同意了,决定第二天开始将蔡琰接到皇宫居住,直到找到如意郎君为止,以满足没有母亲的孤单。
第二日早朝,孔融知道我已下达灭鲜卑令,想要质问于我,我淡淡说道:“武帝讨伐匈奴费时良多,而今鲜卑拥有带甲之士二十余万,多年不尊皇命,往日拒绝我大汉和亲请求,今日又接纳曹操等叛臣,背叛与对抗我大汉昭然若揭,朕下达灭鲜卑令,这是对付敌人的最好方法,有何不可?难道要朕不顾民身凋敝,率领大军北击鲜卑不可?”
孔融认为灭鲜卑令显得过分残酷,非仁君所能为。
我回答道:“鲜卑多年来敌视我大汉,为我之敌人,正如这句话马上可以得天下,对付敌人只有打到服了以后,才可以修友好。正如武帝时期对付匈奴,最初能与他讲仁义吗?至于朕是否为仁君,千古自有公论,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称,朕全然接受就是了”
孔融还在谈论圣君之道,我不耐烦的说道:“孔御史此言差异,汝曾经为太守,但北海在你手上不可守。在学问上也许朕不如孔御史,但在平定天下,治理国家,安抚四方,孔御史那就远远不如朕了。”
孔融认为自己在行驶御史权力,我已经非常不耐烦了,说道:“武帝时有一博士常坐而论道,认为应该对匈奴友好而换取边境宁静。武帝非常愤怒,派这位博士出镇一小哨所,然而这位博士出镇不到一年就被匈奴人所杀死。朕非常爱惜孔御史之才,朕现在下诏孔御史为使臣,出使鲜卑步独根部,若能说服步独根投降于朕,若能说服步独根将曹操绑缚在朕座前,朕可以撤销灭鲜卑令,否则。。。。。”
我问有蒯越是否有大事奏报,蒯越回答道:“陛下统一天下,四海升平,且要过年了,臣等无要紧事务启奏。”
大臣们都恭贺我统一天下,纷纷看着我,我当即明白了,说道:“朕自弱冠以来,多亏诸位辅佐,终于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在朕三十岁的时候夺得天下,如果没有群臣辅佐,朕父子必然被这乱世湮灭。”
如今虽然天下未完全统一,曹操投降了北方的鲜卑步独根部落,对我大汉江山造成损害,但是朕决意感谢各位臣工多年来戮力支持,决定大封臣工,以表彰各位的功劳。
高祖平定天下,世祖光复汉室后,都曾大封群臣,特别是世祖,命人将功臣相貌画好后贡后世祭奠。朕决意仿照高祖与世祖的作法,不但大封在世的功臣,而且在祖庙左边建立功臣楼,以表彰多年随朕南征北战,不离不弃臣子,以供后世子孙瞻仰。另外,朕决定在祖庙右边建立烈士碑,用来祭奠跟随朕战死的将士。望大汉忠臣烈士与朕的祖庙共享万年香火,受到万世仰拜。
黄汉升黄太傅,传令三军统计跟随朕战死的伍长以上官员,包括姓名,籍贯,所立功绩,如何战死,在襄樊北城门外立数个石碑予以记录。以祭奠其功绩。另外,在以后平定天下或抵御异族入侵而战死伍长以上官员,在凑足百人后也须立碑纪念。这些碑就叫功臣碑吧。每年皇帝在祭奠天地之后,须为功臣碑扫墓。
听到这里,殿上群臣大喜,如今他们可能如皇帝宗庙一样,供万世仰拜啊。
接着,我问道:“高祖统一天下,以萧何功劳最大,谁是我朝的萧何啊?”
于是,有的说是蒯越,有的说是张松,我回答道:“我朝非常特殊,在父皇在世的时候,保障军需的事情落在父皇身上,在父皇过世后,蒯越与张松都功不可没。不过蒯越一直在负责军需,朕认为还是蒯越功劳为最大,张松在其次。”
其后,谋臣方面,贾诩堪比高祖时期张良,算无遗策,在谋臣方面功劳最大,其次诸葛亮,在其次庞统、最后为徐庶。
在武将方面,众人本来推举黄忠,但黄忠以自己没有参加多少战斗为由拒绝了,最后评定魏延、甘宁、黄叙、赵云、马超、刘磐、关平、吕蒙、文聘、严颜功劳最为昭着,并称为十位大将。
其次如张飞、黄射、庞德、王威、马岱、朱治、霍峻等人都有大功。
在文臣方面,大家一直认为法正、王粲、石滔、钟瑶、刘巴、许靖、蒯良、蒋琬、费祎、董和等人
于是,我封蒯越为楚国公、贾诩凉国公、魏延燕国公、甘宁吴国公、黄叙秦国公。
封张松、诸葛亮、庞统、徐庶、赵云、马超、关平、法正、王粲、石滔等十人为万夫候。
封吕蒙、文聘、钟瑶、严颜、张飞、黄射、庞德、王威、马岱、朱治、霍峻、刘巴、许靖、蒯良、蒋琬、费祎、董和、廖化等三十余人为千夫候。
封韩嵩、李严、黄权、刘封、谭雄、陈武、朱治、马忠、于禁、李典、曹性等五十余人为百夫候。
群臣大喜,纷纷上表向我祝贺,因灭鲜卑令而引起的不快一扫而过,我也乐意将这个重要政策如此带过去。
最后,我大赦天下,十年以下罪犯立即释放,十年以上罪犯流放雁门等北地。对流放罪犯,官府提供二两白银,以作北地安家之用。望其戍边,以宽恕其罪过,以充实我大汉在北方的人数。
回到内宫,在路上问旁边的刘姸:“小妹,可有合适人选,可由朕召见。”
刘姸回答道:“全都是老头子,岂有合意人选。臣妹还以为当皇帝很好玩,谁知在今日大赏天下的时候,那个孔融匹夫居然拿这样个事情作文章,真是太累了。”
我抚着她的头说道:“诚如此,皇帝是天下最苦的差事,无奈世人都权欲功欲心颇重,这个皇位很多人都抢着坐。”
刘姸让周围的人都退后,问道:“皇兄,臣妹有个问题一直想问,皇兄与父皇是否一直想作皇帝。”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说道:“胡说,朕与父皇乃为天下苍生与我大汉社稷着想,勉为其难,小妹切不可听信他人之言,也不可乱加传播。须知汝此言,不但毁了朕的名声,连父皇英明也被毁掉。”
刘姸笑道:“此言小妹自知,只是好奇而已。”
我笑道:“很多事情是谁也说不清的,好奇也难怪。”
抛下刘姸回到内厅,我知道这段时间是应该修养生息了。
自大统五年(公元214年)起,大汉本土再无战争,而我则与民修养生息。
第186章基本国策
大统五年(公元214年)十月,我这天正在**散步,考虑很多天后,我对大汉王朝将驶向何处已经明确了大致方向。是时候了,利用我现在强势地位,利用几年休养生息的结果,彻底解决北方问题,侍机东进占领台湾与控制硫球、日本,从而确立我中华民族为大陆海洋兼重国家,从而保证我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身边站着侍郎崔琰与董和,我说道:“季硅啊,明日朝会通知在京的所有六百担以上官员都来,朕有点大事要商量,还有太子与梁王、凉王都要上殿,明日有几个国策问题需要讨论,这关系道他们未来的利益。”
崔琰当即退下,去内阁通知所有朝臣。
这时刘相、刘舒、刘梁前来汇报今日功课,刘相已经十三岁了,刘舒已经八岁,而刘梁才六岁。刘梁因为年龄过少,还没有上学,但我仍然让他每日跟到刘相、刘舒去玩,正如我们幼时幼儿园小班,在读书前先跟随老师混几天。此外,这也增加刘梁与刘相、刘舒多接触机会,增加兄弟之间感情。
刘相背了下孔子论语后,我再让他背下道德经,大多数能够背下来,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想前世我十岁的时候,古诗只能背几十首,不能过分强求古人吧。
我沉思片刻说道:“相儿,翻了年你便是十三岁了,朕在几年前已经说过,在你们十几岁的时候,每年必须游学三个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父皇最大成就不是在课本、从老师那里只能增长人的智慧,增长见识,但若要增加能力,治理好整个国家、驾驭群臣,还是需要每年游学各方。”
刘相非常温顺的回答:“孩儿知道了。”
我再次说道:“让太子太傅王元籍陪你去吧,游学地方你们商议后报告朕就可以。另外,为了保证你的安全,由黄子远调派一百羽林卫保护。最后,游学的时候,要多注意民生,农民疾苦,另外可参观各地郡国学院,州国学院。‘
末了,我摸摸刘相头说:“在温室中是长不大的,高祖、世祖、还有父皇为何能够夺取天下,主要原因是朕等不仅仅学而论道,而是多了解民生,了解民生疾苦,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经过苦难洗礼后才有今日成就。不要因为朕安排你等游学,就认为朕不喜欢你等,而是因为朕太爱你们了,所以才放你们出去飞。“
随后,再简单考了下刘舒的功课后,问一边上窜下跳的刘梁,:“兄长们功课都作得不错,你呢?”
刘梁说道:“孩儿跟随舅父学了一套拳法,父皇指点一二。”
我看其招数秉承马超的路数,异常凶狠,于是说道:“汝还是要读书,不要一天到晚学武艺,虽然凉州羌人众多,桀骜不驯,但是武艺最多是百人敌,还是要学儒家、道家、兵家的东西,否则只能是一员勇将,就如你舅舅,何来万人敌,如何镇守凉州。”
看到刘梁呆呆的站在那里,要哭又不敢哭,我知道有点过分了,毕竟是六岁的小孩子,于是说道:“孩儿按照为父的方法去作,一定会成为朝廷的大将军,帮助父兄分镇一方。”
听到这里刘梁才涕为笑,说道:“父皇,什么时候让孩儿到凉州去,以击败鲜卑西部。”
我摸着他的头说道:“时候到了父皇一定带你去。”
第二天早朝,文武大臣都来到殿前,三呼万岁之后,我说道:“人民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近日总结历朝历代兴亡,颇有感慨,决定将下面几点定为我大汉的国策,众爱卿及后世君王必须遵守,不得违背,现在朕一一道出,众爱卿都必须遵守。
第一点:关于太子任命或者皇位继承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大汉一直施行的是嫡长子被任命为太子,继承皇位。朕认为这个制度从总体上来说非常不错,但有一点导致了主幼国疑问题,造成周公辅政,霍光辅助问题。
世人都知道周公与霍光这种圣人难以强求,况且霍光辅政后,其儿子居然依靠权位造反,企图夺取我大汉江山。因此,朕认为皇位传承制度应该改变,太子任命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太子年龄必须在十五岁以上,继承皇位的皇帝必须年满十岁,否则由先皇兄弟担任。
对于这点诸卿有何疑义?
对于这点修正儒家经典的论述,在朝堂中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孔融等人极力反对,认为这背叛了儒家经典,有违常规。
这些反映我早就预料道,问道:“孔爱卿,有什么反对意见?”
孔融引用儒家经典来反驳,在大殿中显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讲了半天,我有点不耐烦了,问道:“孔爱卿,你认为前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孔融认为是恒帝、灵帝无能,导致黄巾起义,国势沦丧,最后在董卓篡权,导致曹操乱政。
我大笑说道:“孔爱卿见识一般啊,须知恒帝、灵帝之前的汉室帝王年龄才多少?大将军窦武等外戚为了掌握大权,连续立了三个幼帝,有的皇帝年龄仅仅一百天,如此一来,大汉到底是刘家在作皇帝,还是外戚,而皇帝为了掌握大权,往往依靠宦官势力,粉碎外戚后常常导致宦官掌权,从而导致恒帝灵帝时期外戚与宦官掌权,导致皇帝亲近小人而远离大臣,如此我大汉怎能不乱?”
我停顿一下说道:“朕不是不爱自己的嫡氏长房,实乃为了我大汉的长治久安,杜绝心怀不轨者利用幼帝而号令天下,杜绝外戚与宦官再专政。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
孔融回答道:“臣理解陛下的苦心,但如此传承制度难以明了啊。”
我回答道:“怎么不明了呢?如太子刘相驾崩的时候,皇长孙年幼,那刘相这一支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若刘相有遗诏,任命那位兄弟,就是那位兄弟。若无遗诏,那就由梁王刘舒继位,其后皇位继承由刘舒这一支,怎么不明了。皇位就在嫡氏中产生,若嫡氏无人,就按照年龄高低选择兄弟继承皇位啊。”
孔融回答道:“陛下,如此一来我大汉传承制度混乱,天下难安啊。”
我反问道:“恒帝、灵帝被立为皇帝,岂非外戚认为恒帝、灵帝为旁支,好控制吗?不是当时大将军依靠自己权位肆意而立吗?朕这种传承制度,是当皇子年龄低于十岁的时候,将其排除在皇位继承范围内。另外朕规定了皇帝早逝,皇位传承制度。而不是由朝中重臣为了掌控朝政,根据个人喜好,大肆立任用年幼或懦弱之辈,有何不可?”
最后,大臣在一番议论纷纷之后,除了孔融等人还反对之外,多数大臣都赞成了。我见大家没有异议,说道:“朕如此作法,还是让后世皇帝不能每日夜夜笙歌,胡作非为,而是勤于朝政,若他真为大汉着想,真为祖宗家业着想,好好休身养性,如此一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