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璘点了点头:“看不懂可以慢慢学,到时候我会派人到你们军中,会一点一点教你们。实在看不懂,有他们在军中也够了。”
“祖师大人,那里……真的比逻些河谷还要好么?”一位老者问道。
“这是自然。”马璘指了指地图,“自外象雄顺河往下几百里,便是平原地带,距离外象雄可以说是近在咫尺。放着这么近的好地方不去抢,却只看着寒冷的逻些河谷……你们的眼界,未免也太浅了些。逻些河谷算什么好地方,那里比逻些河谷好一百倍!”
这话略微是有些夸大了,不过半干旱的印度河平原两岸,的确也不是拉萨河两岸能够比的。当然了,象雄人生活的地方,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带,任何别的地方都要比他们住的地方要好。他们的眼界被群山阻挡着,认识到的只有周围的世界,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而艰难的生活,造就了羌人强悍的个性,当他们把眼光往南看时,自然就能引发极大的灾难。
“真的有那么好么?”一位老者低声道。
“真的。”声音虽小,马璘却听到了,淡然点头道,“别的不说,占据了那里的土地,我可以保证从此之后,你们的族人将永远不会饿肚子!”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立马引来了一片哗然。
不饿肚子,对于羌塘上的人而言,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这两年,托受降城的福,象雄人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不饿死人而已。这相比以往而言,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然而也仅仅是不饿死人罢了,缺乏食物的时候,族人们每天都不能吃太多,能够保证每天都吃到东西,连老弱都有份,这已经很难得了。
冬季和春季,饥饿的感觉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比以前是好了不少,然而食物总是不够。头人们有大量财富,自己倒是很少饿到,不过也不是没有,至于族人们是如何过的,每个人都极为清楚。
这些事情大家都已习惯了,自古以来羌人不都是这样过的。这两年靠着大唐,能够不饿死人,已经是极大的幸福了。特别是和逻些河谷那些正陷入战乱中的羌人部落来说,这样的日子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
有人是不用饿肚子的,他们亲眼见过,那便是受降城里驻扎的唐军。他们是从来不用饿肚子的,每天都能吃得很饱,冬天也是如此。这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不过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奢望,任何人是不同的。想要夺取逻些河谷的土地,是为了部落的强大,可也没想过有族人永不挨饿的可能。
看不太明白,头人们却都看向了那幅地图,目光渐渐地变得热切起来。
如果南征天竺能让族人们不在挨饿,那么……为什么不呢?
第四百五十七章汉家文明的对手
不过是一句随意的话,马璘倒没料到头人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不过换位思考一下,他便即明白了。
羌塘苦寒,象雄十东岱本就是羌塘最高的地方,后世这里基本上都是无人区,象雄人在这里挣命,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能够让族人们不在挨饿,对于他们而言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现在他的这句话,却是给他们以极大的希望。
夺取逻些河谷,也未必能让他们的族人不再挨饿,若是南征天竺便可以让族人不再挨饿,他们自然极为愿意。
受制于这个时代,交通和讯息都极不发达,所以象雄人虽然生活在印度河的上游,却没想过越过群山去到下游看一看。其实只要从外象雄平推过去,征服了天竺人的土地,不挨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这一句话,并非是虚言。
从外象雄往南的道路,自然是有的,来往的商人从来都没绝过,只要走总能走通。
“真能不再饿肚子的话,我们肯定是要去的。”
“祖师大人你说吧,要我们怎么做!”
“祖师大人,你能派多少军队跟我们一起?”
“……”
头人们看着地图,乱纷纷的嚷了起来。这些家伙在这个时候,都是显出了淳朴的一面。平日里他们未必就是简单的人,然而在面临这样的机会时,高兴之情却是真实的。
马璘摆了摆手,淡淡道:“我不是跟你们讲条件,我说过了。这是命令。你们愿去也得去。不愿去也得去。当然,只要去了,我可以保证你们的族人绝对不用再挨饿。至于军队……这一次的南征,我会派人领着你们前去,你们要听从我的人指挥,不过作战的事情,不要想着靠我的军队,只能是靠你们自己。如果你们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要你们何用?”
给头人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明白唐军不会大规模参与其中,头人们听了,却没有太多的反弹,都是点了点头。祖师说的很有道理,这种事情只能是靠自己,若是全靠唐军,他们的存在便没有任何价值,而若是没有价值,又怎么能得到战胜者该得到的一切?
“留大家在这里。就是这件事情了。”马璘神色略缓,笑了笑道。“这件事情,大家回去好好想想,自己部落能出动多少人,报上来之后,将军府会拨给你多少人的粮草。国王已经登基了,就不用在这里多呆了,报上来能出动的战士数量后,都先回部落去各自准备。等到开春之时,出兵时会派人通知尔等的。”
说着摆了摆手,便是下了逐客令。
南征的命令这就算是发出去了,本就是命令,所以自然不容头人们反对,不过看这些家伙的样子,倒是极为高兴的。
想了一下,最让他们高兴的,却是保证族人不再饿肚子那句话。想起所见的高原上羌人的生活,马璘叹息一声,这些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下来,当真是极不容易。
世界屋脊,本就是生命的禁区,象雄十东岱,又是高原的高处。羌人们生于此长于此,并不知道这片土地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里的人们又是如何生活的。以一个后世来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人实在是生活得太苦了。
羌人作战悍勇,便和贫苦的生活有关。已经穷到极点了,便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若是碰上同样装备的军队,羌人的战力便能强上不少。当然了,面对唐军的战绩则是另一回事,双方在武器战甲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面对唐军时羌人唯一的依仗,大概就只有气疫了。
心中虽然感叹,对于羌人马璘心中却并没有多少同情,毕竟这些都是异族,若把羌人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和汉人之间乃是有血仇的。毕竟是非我族类,这一次让象雄人去攻击印度河流域,亦是为了减少一下羌塘之上象雄人的人口。争夺印度河流域的战争必然会折损不少象雄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象雄人在羌塘之上一家独大,并非是马璘愿意看到的。
头人们都离开了,大殿内便剩下安西军方面的人。杜环岑参看着那极为精细的地图,亦是极为感叹,言道没想到将军未雨绸缪,居然派安西密探到了那么远的区域。
安西密探自然没去过天竺,不过安西密探自成体系,杜环岑参二人也少有接触,马璘也不点破,不过心想安西密探散往天竺各地亦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便在这大殿之中,几人站在地图边上,听马璘讲天竺的基本状况。便是杜环和岑参,虽然早有染指天竺之意,对于天竺的实际状况了解的是不多的,新罗僧慧超的《往五天竺记》便是能拿到的第一手资料了,来往这条路上经商的兴胡商人们,也只能带来一鳞半爪的消息,他们所知其实也很有限,毕竟这片山区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也都是沿着古道前进,并未向两边过多深入。
马璘的优势,便在于前世多看了几年书,虽然那时心灰意冷之时所做的事情,且最后还免不了自悬崖之上纵身一跃,然而读过的东西却是镌刻在了脑子之中了,到这一世反而是愈加明晰,便是想忘也忘不掉了。
其实他只需要讲个大略,毕竟地图之上已经标注的足够详细,便是安西军中最低等的参谋——这都是这几年慢慢培养出来的——也能看明白这样的地图,杜环岑参都是文人出身,历练了这几年了,沙盘地图这样的东西都是极为熟悉,看明白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两位年轻的妻子站在旁边,高芊芊听得极为专注,杨幼娘忽闪着大眼睛在一边看着,目光却都是落在自家的夫君身上,眼底现出一丝崇拜之色。这才是她要的男人,那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对于师父为她做出的选择,她心里只有感激。
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男人,自然又想起在庭州时师父说的那些话,心情不免有些复杂,不过总体上来说,对于她的这个男人,她还是极为崇拜的。她本就是不凡的女子,自然不想要平凡的夫婿,而眼前这个高大的男人,已经让她足够的满意,不管从哪个方面而言都是如此……
杨幼娘小脸微微红了一下,轻轻夹紧了双腿又悄然松开,昨夜的事情,实在是太荒唐、太羞人了,成婚那日至少还有一道纱幔在中间隔着,昨晚却是什么都一览无余……心里想着,轻轻咬了咬嘴唇,瞟了一眼她的男人,那个男人显然注意到她的注视,含着笑意看了过来,杨幼娘连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
这般小儿女情态,马璘倒也没有在意,只觉着这丫头似乎比前几日更亲昵了。这终归是好事,其实他和她之间说实在的相处不多,身体上的交融多过精神上的交流,精神上是有隔阂的,这丫头与他更加亲近,他自然是高兴的。
讲完之后,杜环岑参带着几位高级参谋仔细的看着地图,亦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马璘和几人讨论着,具体的方案逐渐的成形。高芊芊聚精会神的在一边听着,心中默默算着数字,确定着后勤需要的物资数量。如今没了封大夫,马璘又不擅长这些,这些东西都不觉间转移到了她的肩上。不过于她而言,这本是自然而然之事。
当初马璘带着大军护送先皇灵柩,目的是什么她是知道的。虽然世袭罔替的碛西王最后变成了差强人意的碛西总督,然而在高芊芊的眼里,碛西便是马家的后花园,或者说碛西就是马家的。她当然不知道封大夫的死因,她毕竟叫封大夫叔叔的,这事情马璘没法告诉她,不过既然封大夫没了,安西的后勤保障她无法托给别人,实际上也没有合适的人手,至少能比她做得更好的人并没有,所以她就自己担着。于她而言,她是马家大妇,碛西既然是马家的了,那么处理这些事务便是为自家做事,本就是应当应份的。
她这几年其实一直极为劳累,一个人做了太多的事情,如今已经正式过门,嫁入马家亦是了了一桩心事,能够和马璘大哥真正成为夫妻,这件事情本身要重过那个仪式。跟在他身边,被他日夜宠溺着,她的心里是欢喜的,所以这段日子倒是不觉得那么疲累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
马璘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他最习惯的就是大军直接碾压过去,靠着绝对的实力以极快速度击败敌人,还有就是情报、机动这些来自后世的东西,这次南征天竺,却显然是不一样的,他并没有多的一支安西新军派过来,所以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常规战争,参与战争的唐军是有压倒性的优势,不过象雄人却没有这般大的优势了。所以对于众人的意见,他尽量听从,大伙儿一块讨论,确定事情的细节,这样具体的事情慢慢就有了一个轮廓。
其实最方便的事情,自然是安西新军碾压过来,不过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安西新军最核心的装备依然是元戎弩,这玩意儿只有李岫能做,损坏了就没法修复,这便制约了新军的扩展。对于安西新军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大食那边,而非是羌塘和天竺。
佛教文明是一个衰落的文明,大食文明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于马璘而言,唯一能和汉家文明匹敌的,便是大食文明了,这也是汉家文明唯一够分量的对手。
第四百五十八章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中世纪的胡大文明绝对称得上辉煌二字,而一旦它在某个地方扎下根来,那就是挥之不去了,便是土地最终落入中华之手,汉家文明要想再将胡大文明挤走将会极难。这在马璘的前世,是有着极为深切的直观体验的。
因为强大,所以可怕,所以才让马璘忌惮。唯一能够成为汉家文明够分量的敌人的,便只有这个新生的狂热而又有着无限可能的新的文明。
站在千年之后来人的高度之上,虽然如今大食已经四分五裂,然而对于胡大文明,马璘依然是有着最大的尊重,最大的忌惮。
当然,还有最大的恶意。
所以纵然大食如今有三个并立的哈里发争斗不休,纵然半个波斯故地已经落入大唐之手,甚至远征军已经在巴士拉附近站稳脚跟,势力侵入肥沃的两河流域,在这样大好的局势之下,马璘依然是不敢放松。
最厉害的的安西新军,只能是用在这个方向上,而不可能是用在天竺。只有将胡大文明彻底打垮,至少要驱赶得距离大唐足够远,才能保证中亚和西亚的大片土地能够为汉家文明所笼罩,让汉家文明在这一带占据优势,生根发芽。
所以南征天竺之事,对于大唐这个帝国而言自然是极为重要,从汉家文明的角度长远考虑,是无法和西边之事相提并论的。帝国终究会覆灭,唯有文明可以长存,彻底击败胡大文明。汉家文明就将永久立于不败之地。而这对于马璘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开春之后。他自然是要带着安西新军返回河中的,南征天竺之事,主要还是要靠羌人自己。当然必须是要在安西军的指挥之下进行,所以派出一定规模的安西军是必要的。当然兵力也并不缺,碛西扩军早已完成,北庭、安西二都护府各自都有五万兵马,北庭军参与了北征回纥,安西四镇汉军大部分却都闲了太久。也该到了出动的时候了。
就在象雄王宫大殿之中,马璘和杜环岑参二人最终确定了派出一万安西四镇汉军精锐参与南征天竺。与安西新军相比,普通的安西军如今亦是装备了骑弩,火雷短矛天雷箭一应俱全,差的只有元戎弩而已,也没有那么多陌刀骑士,不过战力是不成问题的。
四镇汉军靠近龟兹,装备比北庭军要好上不少,就最重要的硬弩来说,原本的制式硬弩之中。除了增加了大量的新式八牛弩之外,伏远弩也被保留了下来。擘张弩、角弓弩、单弓弩这三种皆是弃之不用,一律换成了钢制骑弩。如今在四镇汉军之中,也就八牛弩、伏远弩和骑弩三种硬弩了,骑弩已经做到了一人一把。这样的一支军队,远程火力的优势也是足够的,征伐天竺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马璘看重人命,所以这支军队便是南征中的机动力量,打头阵的自然是羌人骑兵。象雄人比天竺人还是彪悍得多,非必要时刻,唐军是不会投入战场的。
象雄这边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了,至于征伐恒河流域的另一支远征军,那要等到张巡的回信来了之后再说。
……
马璘等人正在象雄王宫里商议之时,十东岱之地的头人们渐次离开了受降城,到城外带着自己的护卫,直接离开了。
这一次的事情,对于整个象雄王国来说乃是大事,对部落而言也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头人们都要快速返回部落,为接下来的远征做些准备。
出动多少兵马,多少人留守部落,这些都是要合计好的。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不准备藏私,都是想尽可能的多出动军队,以在南征之中多捞取好处。
护法战神祖师说得明白,每一个部落都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才能在南征之中获取利益。族人不再挨饿的梦想,终究是得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