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钞帝国-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豫,代表着安泰祥和,李父李母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傅善祥从小就喜欢莲花,寓意高洁,得知豫园莲厅遍植莲花,便迫不及待的搬进了豫园,把莲厅改建为莲花小筑,一方面作为她和李卫国二人的起居所,还能亲自打理她的满湖莲花。
家里有女人才像个家,傅善祥作为女主人,亲自打理豫园,照顾父母,倒也令李卫国轻松很多,不用担心家事,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伟大的“窃国造反”大业当中。
眼下,对于李卫国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英国香港军方答应出售全套兵工厂设备给李卫国。
此前英国香港军方始终不同意将英制火枪、火炮技术和军工厂生产设备卖给李卫国,因为他们只想出售成品火枪、火炮,这样可以从李卫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银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
公元1853年7月3日,沙皇俄国出兵8万人突然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10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国宣战,标志着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也是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第九次大规模战争。
这一次不单单只是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领土争夺战争了,因为奥斯曼帝国和英法等国结成了盟友关系,这样一来,面对沙俄的大规模军事入侵,跟沙俄处于敌对关系的英法等国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沙皇俄国宣战,英法两国政府原则上已经同意介入俄土战争了,两国国内一方面都开始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另一方面开始在全球方向上暂停扩张行动,避免跟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确保英法两国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中去。
消息传到亚洲,正在准备军事介入中国内战的香港英军司令部不得不终止了军事计划,同时英国大本营将所有军事物资调往克里米亚战场,此时英国军队正在大规模换装火枪,以恩菲尔德P1851和恩菲尔德P1853两种新火枪替换现役的恩菲尔德P1842火枪,可是由于英国产能不足,每年只能生产两万到三万支该类型火枪,不足以给军队进行全面换装,加上战争期间损耗会十分巨大,所以P1851和P1853这两款新式火枪严重缺乏,英国大本营于是终止了向亚洲供应,导致英国香港军队停止了换装,甚至此前服役的新式火枪也要调往克里米亚战场。
这样一来,英国香港军方就不可能再将手中的火枪和火炮卖给李卫国了。可是他们拿了李卫国大笔的军火订单和定金,他们舍不得将这笔钱还给李卫国,同时还想赚李卫国手中更多的银子,于是最终他们决定将兵工厂设备卖给李卫国,转让火枪和火炮生产技术。
李卫国知道后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了,要知道这年月虽然还不流行技术封锁,各国对于本国的先进科技不禁止出口,但也是有特例的,那就是军事工业和技术一般都不会出口,就算出口也只给信得过或者友好的国家,李卫国能够获得英国的兵工厂和相关军事技术,更多的是因为李卫国控制着整个江东,英国租界就在李卫国的眼皮子底下,面对太平天国有可能进攻上海,英国军方考虑到自身不便于出兵介入中国内战了,所以才会帮助李卫国,卖给他兵工厂和军备技术。
于是,总额一百万两银子的兵工厂买卖顺利谈成了。由香港英国军方帮助李卫国在上海建立一座兵工厂,建成后该兵工厂可以生产P1842、P1851和P1853式火枪全套零部件以及发射药,以及12磅炮、16磅炮、24磅炮、32磅炮,以及配套的开花弹生产设备和技术,甚至64磅要塞炮也被李卫国以上海地势平坦需要重型要塞炮防御方能抵挡太平军的进攻为由,迫使香港英国军方同意提供设备并转让64磅炮炮管生产、加工技术,以及配套开花弹生产设备。
总计三百七十二套机器设备,香港兵工厂提供大约九十余套设备,其余从英国印度殖民最大的兵工厂孟买兵工厂直接发货,两个月即可抵达上海。
李卫国将兵工厂地址安排在上海县城南市外,是一处地势开阔,交通方便的好地段。这里本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法国强行开辟为法国新租界,如今李卫国抢先占据,自然不可能再让给法国人了。
当然,选择在这附近,还有李卫国的一个小心思,他记得日后曾国藩和李鸿章将会在这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李卫国知道他早晚要跟这些巨头们争斗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抢先一步成立江南制造局,让后世人都知道江南制造局是李卫国成立的。
这也算是李卫国故意搞的一个小小恶趣味吧!
江南制造局作为一座兵工厂,负责向李家军提供枪炮和弹药等军用物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正值战乱年月,李卫国希望江南制造局能够尽快投产使用,所以允许外籍洋人担任要职和技术顾问,同时花费重金从香港和澳门雇佣大量懂得洋文的华裔技术工人,让他们给洋人当学徒,经过几年时间就可以吃透洋人技师们的技术和经验,然后李卫国在逐步将这些洋人解雇。
至于为何要将这些洋人解雇,原因很简单。江南制造局是军事工业,可以说是李卫国的根本利害之所在,洋人若是担任要职危险性非常大,尤其李卫国知道再过几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就会跟大清开战,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显然到时候李卫国不可能不参与,他终究要跟英法两国摊牌走上对抗道路,所以他的江南制造局内不允许有洋人,关键就是防止洋人知道里面的情况,战争打得就是军火物资,如果到时候英法联军知道李卫国的兵工厂内有多少枪炮弹药就可以判断李家军能坚持多久,这对李家军将极其不利。
李卫国考虑事情非常全面,所以才从香港和澳门雇佣大量懂洋文的华裔技工,争取让他们在三四年内彻底吃透各项技术,达到取代洋人技师和顾问的程度,这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确保整个江南制造局内全部都是自己人,降低泄密风险。
吴庸和傅学贤二人听完李卫国的这个策略后大为赞同,同时二人建议在江湾工业区内也可以这样执行,因为现在江湾工业区内的各个工厂都是由洋人把控,先前挑选的本地工人不懂洋文,基本上是一边学洋文一边跟着洋人打下手,语言障碍导致学习速度很慢,如果也从香港、澳门等地雇佣懂洋文的华人技工,让这些技工先学会洋人的技术,然后再用中文教授其他华人学徒,这样整体进度就大大加快了。
李卫国听取了吴庸和傅学贤二人的建议,当即派人前往香港和澳门重金招募懂洋文的人才和技工,同时李卫国还能举一反三,并不局限于香港和澳门两地,更是派人远赴南洋,到英属新加坡、西属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招募海外华人回国,这些南洋华人接触西方教育更早,人才也多,请他们回国能够更快的完善各项工业,最适合不过了。
尤其李卫国还派人打听当地华人留学国外的学生情况,尤其是那些国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华人,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弄回国,为李卫国所用。
为此,李卫国特别设立了一个海外华侨回国贡献基金会,出资五百万两白银,专门用来吸引国外华裔人才回国。
这个基金会的性质基本上跟李卫国先前设立的招贤馆一样,只不过招贤馆是面向国内人才,基金会则面向国外的华裔人才。
当然,李卫国也没有做出严格规定非得是海外华人,外籍洋人如果有才能,若是愿意来上海为李卫国做事,那也是非常欢迎的,只是这个希望很渺茫,李卫国也没放在心上。
第0088章 海军规划
江南制造局筹建的同时,李卫国的目光也瞄向了广袤的大海和宽阔的长江水域。
军事工业不光只是满足陆军发展需要,海军也得同步发展才行。
这也是李卫国迫在眉睫的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上海位于长江口上,周边环海,没有海军就没有国防,如果敌人从海上发起攻击,会给上海周边造成严重破坏。
李卫国作为穿越者,如果不懂得海上御国门的道理就是笑话了。
当然,逼着李卫国尽快成立海军的却是太平军的水师威胁。
此时的太平军已经拥有一万三千多艘战船,虽然都是木质战船,但架不住数量庞大,每艘船上最少放置一门火炮,那就是最少一万三千门火炮,若是突然东进上海,在黄浦江上排成一排对着上海猛轰,巨大的威胁性不言而喻。
李卫国不是没有水师,作为苏松太兵备道员,李卫国管辖着苏松太地区的两千艘水军战船和海关的一千多艘缉私战船,也有一战之力,可李卫国瞧不上这些破船,他目光瞄准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
此时,英国自工业革命后,英国皇家海军也在进行现代化换装,原有的风帆战舰正在被蒸汽铁船替代。
对于李卫国而言,这是天赐良机,因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很多风帆战舰虽然被蒸汽铁船淘汰了,可对于大清国内的水师、太平天国的水师来说,英国海军的风帆战舰还是非常先进的,李卫国买过来组建海军舰队,不论是用来抗衡清政府水师,还是用来镇压太平天国水师,都绰绰有余,甚至可以说具备压倒性优势。
于是李卫国再次找到了英国公使馆,同包令爵士会面,通过他向英国香港军方转达了购买英国战舰的意图。
包令爵士表示可以考虑,毕竟英国皇家海军的旧式风帆战舰有上千艘,全部更换蒸汽驱动铁壳战舰需要很多钱,目前英国皇家海军正在想办法将这些军舰转为民用,以获取资金来完成更新换代,所以李卫国提出购买英国海军战舰原则上没有问题,不过他需要李卫国帮他一个忙。
原来英国方面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而放弃在华展开军事行动,所以给包令一个任务,那就是想办法跟太平天国高层接触一下,试探一下对方对英国的态度,尽可能确保大英帝国在华利益不受侵犯。
包令正愁着不知如何跟太平天国高层沟通,如果贸然开着军舰去天京,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李卫国曾经委托英国海军替苏三娘运输一批军火去广西,肯定跟太平天国有着联系,于是包令便想请李卫国帮忙从中斡旋。
历史上英国公使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前一个月乘坐海军战舰拜访过金陵,那时候他们不是去谈判,而是去勒索洪秀全,当时英国海军在长江上耀武扬威,是准备帮清政府镇压太平军,英国公使去找洪秀全,强硬要求洪秀全全盘接受清政府之前跟英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而且要加开天京为通商口岸,不过洪秀全拒绝了。当时的英国海军准备对太平军开战了,不料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迫使他们放弃进攻太平军,而改为中立。
如今李卫国的出现,使得这件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英国方面因为知道上海还有一个强大的李家军存在,太平军暂时威胁不了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安全,所以他们的行动比历史上晚了整整一个月,恰好赶上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是放弃了直接去天京炫耀武力的打算,改为温和的试探方式。
李卫国经过考虑之后,同意了包令的请求,答应从中牵线搭桥。
于是,李卫国派心腹秘密前往天京,先去见了苏三娘,由苏三娘出面告知洪秀全。
洪秀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要跟英国人见面,杨秀清、石达开等人都赞同见面,因为他们知道英国人的火器厉害,他们跟李卫国的军火交易,实际上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这些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只是一直都没机会跟英国人谈,想着借着这次机会试探一下英国人的反应,看看他们能否直接给太平军供应火器,省的再被李卫国痛宰。
说实话,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对于李卫国两倍甚至三倍的涨价已经非常不满了,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刚刚建立,缺乏火器工匠,恐怕根本不会跟李卫国合作,甚至早就发兵去打李卫国了。如今若是能跟英国人合作军火交易,自然最好不过了。
于是,洪秀全决定接见英国公使包令,不过在那之前,洪秀全需要试探一下英国人的底线,因此洪秀全委派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二人前往燕子矶,在那里先跟包令碰面,先谈一谈,然后再决定是否允许英国公使进入天京朝见。
对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心思,苏三娘派人暗中告诉给了李卫国。
李卫国得知后也是很头疼,担心洪秀全跟包令达成合作协议,如果英国军方直接向太平天国供应军火,那等于抢了李卫国赚钱的饭碗,甚至太平天国得到英国人的军火后实力壮大对李卫国也是不利的。
于是李卫国暗中敲打包令,警告他务必保持局外中立,如果军事支援太平天国,等同跟大清国宣战。
包令一口答应绝不会,可他心中的确在考虑这个问题,太平天国和大清国谁主宰中国都是五五之数,问题在于哪方对大英帝国在华利益更有利,如果太平天国更适合跟大英帝国合作,他不介意支持太平天国的。
带着这种心理,包令乘坐英国战舰抵达燕子矶,同韦昌辉和石达开会面。
双方相互试探对方底线,虽然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至少双方不会开战,这就是双方的最后底线。
这个结果在李卫国的预料当中,因为太平天国目前正在筹备北伐和西征,他们连李卫国都暂时不想得罪,更不可能去得罪英国人了。所以包令抵达天京,面见洪秀全其实也只是走了个形式,因为具体事宜之前都已经跟韦昌辉和石达开谈好了,到天京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英国将严守中立,洪秀全要跟英国人购买军火,只是不巧英国正在准备克里米亚战争,本身军火产能和资源也有限,还得优先供应克里米亚战场。再说了,英国也不可能冒着跟清政府开战的危险给太平天国供应军火。
包令在太平天国那边同样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返回上海后便想着从李卫国那里捞好处作为弥补。
此前包令曾经因亚投行的股份分配问题,以及丽如银行被李卫国搅黄了这两件事,对李卫国非常恼火,如今李卫国求他办事,除了一番刁难之外,也要从中捞取好处。
李卫国就怕包令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不吃,只要包令肯张嘴,李卫国就有办法满足对方。
李卫国要组建一支舰队,规模不需要很大,能够抗衡太平军水师,威慑清廷就足够了。大体上计划配备六艘一等风帆战列舰,平时两艘战备警戒,两艘在港维护,两艘训练。至于其他的巡航舰、护卫舰等,李卫国觉得没必要购买,用当前水师中的各种福船、斗舰就行了。毕竟这些木质风帆战舰都只是暂时过渡之用,以后将用铁甲蒸汽战舰所替代。
果然,包令在李卫国购买军舰问题上没少刁难,不过最终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在李卫国提出给他10万两银子作为中介费,另加50%的购舰差价回扣之后,包令终于松口,答应帮忙洽谈购买英国战舰一事。
离开英国公使馆,张小六忍不住问道:“少爷,这个包令也太过分了,您给他十万两银子作为酬谢已经够多的了,为何还要答应给他五成的购舰回扣?要知道洋人的战舰非常昂贵,这笔回扣可不是小数目!”
李卫国回头看了一眼英国公使馆,冷笑道:“你什么时候见过少爷我做赔本的买卖?放心好了,包令今天吃我多少银子,将来就得十倍百倍的给少爷我全吐出来!”
见李卫国如此有信心,张小六联想这两年李卫国的所作所为,顿时高兴了起来,道:“也是,敢敲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