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级战舰回清末-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生的利益啊。”
法国领事艾斯马上道,“我们法国也出兵三千,愿意和汤姆森将军一起南下。”
意大利领事也不甘落后,“我们意大利愿意出兵两千。”
奥匈帝国领事马上开口,“我们帝国出兵两千。”
德国当然不甘寂寞,“我们德国能出两千军队。”
俄国领事也开口说,“我们俄国也来凑个热闹,出兵一千吧。”
日本领事本来想掺合的,但是他想到,日军目前在华太少了,所以什么也没说。
杰克马上意气奋发的道,“李大人,你看这一万三千大军,能否剿灭李仲举?”
李鸿章使劲的点点头,“当然没问题,众位将军一定会大胜归来的。”
杰克马上道,“李大人代表清廷难道不表示一下吗?”
李鸿章知道杰克说的是什么意思,李鸿章在此刻选择相信张之洞(张之洞认为李仲举一定能够打败洋人同等状况下的军队),“杰克上校,你们大军出征时,我们清廷付给你们三百万两白银,你们得胜归来,我们再付七百两白银。怎么样?”
杰克眉头一皱,“李大人,大军得胜归来,再付一千万两白银,如何?”
李鸿章咬牙道,“没问题,老夫提前祝各位得胜归来。”
李鸿章说完就离开了。
第五十九章 李经述的到来
杰克看着李鸿章离开,倒也没有在意,在他眼中,只要能从清廷手中弄到足够的真金白银才是最好,不出意外这次英国必定会有三百万两白银进账,剩下七百万其他几个国家一分完事。
其他领事也不会同杰克争的,毕竟目前英国太强太霸道,同时人家也有实力。
各国领事马上准备返回各自的领事馆,向他们的将军汇报。
广州,自从李仲举入主以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洋人更是夹起尾巴做人不过大多数洋人都选择离开两广之地,毕竟李仲举对于洋人的打击太严重了。
但是李仲举也损失了近千的士兵,毕竟洋人都是有武器的,但是李仲举还是一如既往的做了。李仲举就要自己治下的百姓不受洋人欺负。
李仲举做到了,至少目前李仲举做到了。
李仲举接收了张之洞的广州一个中型造船厂,虽然这只是一个中型造船厂,但是李仲举马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李仲举相信不到半年时间,这个广州造船厂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特大的造船厂。
李仲举这些天终于忙完关于造船厂的事情。
同时李仲举竭尽全力动用战舰系统发展两广之地的工业,尤其是广州府和惠州府。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所有的工程都已经基本起步。
李仲举回到广州的总督衙门,开始处理各种事物,说是处理,不过是看下张之洞处理的怎么样。
周铁柱走进来,“司令,总督府外有人要见您,说是自己很有才,想做您的幕僚。”
李仲举马上来了兴趣,“让他进来吧,我也想见见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李经述越是了解李仲举,越是心惊,最近他真的迷上了李仲举,他很崇拜李仲举,他决定他要跟着李仲举战胜洋人。
李经述本来在十天前,就来到广州,他压住心中的激动,想要看看李仲举到底怎么做,会不会和在贵州对待洋人一样。
毕竟贵州省相比两广来说,洋人的数量还是很少的。但是两广的洋人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至少是贵州省的数十倍。
果然李仲举没有让李经述失望,李仲举先是发出通告,但是几乎所有洋人眼中那只是一个笑话。
但是李仲举马上调集数万大军,开始扑向各个洋人聚集地,教堂,租界,甚至领事馆,李仲举一个都没有放过。
最终洋人终于怕了,几乎所有洋人全部逃出两广之地,这一幕让的两广的所有人吃惊不已,人们全都欢呼起来。
李经述看到这里,把自己关到一个屋子中,静静的思考了两天,终于他做出选择,他要跟着李仲举复兴华夏民族,李仲举让他看到了希望。
所以李经述才来到总督衙门前,他要走上一条新的道路。
李经述也有些紧张,毕竟这将是他第一次见到李仲举本人,他不知道李仲举怎么看他。
终于李经述等来了入门券,他被一个小兵领进总督衙门,看着里面的一切,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豪情,一种想要迫切加入李仲举团队的想法油然而生。
李仲举打量着眼前之人,李仲举心中很是满意,觉得很不错。
李经述更是被李仲举的气质所折服,他觉得李仲举绝对是一位强人,真正的强人,能够在气势上压倒一切的男人。
李经述马上道,“草民拜见总督大人。”
李仲举点点头,“你自己介绍下自己,说说你有那些特长,想要个什么职位。”
李经述整理一下思虑道,“回禀总督大人,草民叫李经述,是北方人,这次游历至两广,听闻大人的做法,草民果然选择投靠,想要报效华夏民族。”
李经述继续道,“总督大人,草民擅长交际,和人沟通。”
李仲举点点头,“你以后就是总督府的外交官了,你只要记住,我们永远站在你的身后,为你撑天掌地。”
李经述马上震惊无比,想不到李仲举竟然如此信任自己,他终于明白“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谢大人。”李经述马上感激涕零道。
李仲举马上开启洞察系统,暗中观察李经述,马上李仲举消耗一些资源,得到李经述的信息。李仲举没想到这位李经述竟然是当朝中堂李鸿章的儿子。
不过所幸的是,李经述却是真心想要加入镇武集团,没有丝毫的私心,也不是受李鸿章指使,李仲举也没有点破。
不过李仲举对李经述又高看了一层,堂堂的中堂之子,竟然愿意来到两广帮助自己共同富强华夏民族。
李仲举让周铁柱亲自带领李经述下去休息,明天会给李经述在广州寻找这个绝好的办公地方。
李仲举马上下令,两广之地所有人必须剪掉辫子。
各个地方的官员立刻带头开始剪辫子,士兵紧随其后,由于前者日子,李仲举严厉大力洋人,在百姓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所以民众几乎全部愿意剪掉辫子。
即使有个别不愿意剪辫子的人,也会被别人鄙视,最终他们不得不顺应时代,跟紧潮流。
李仲举同时下令各个县城建立小学,府城更是建立中学,广州却是成立大学。
李仲举利用战舰系统兑换出当前世界上,各有有用的课程,他相信只有教育走在前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天广州来了一个人,他在进入广州的第一天就剪了辫子,看着两广的百姓对李仲举如此爱戴,这个年轻人决定要投入到李仲举麾下,为民族的强大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一路游历各个地方,增长学识,本来他准备最终进京赶考,但是来到两广,却被两广独特的气韵所吸引。因此,他果断决定投身于广州,为李仲举办事,帮助李仲举。
李仲举正好做完一天的工作,没有什么事干,正考虑要不要出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人才来帮助。
周铁柱及时的走进来,“司令,总督府外来了一个青年,他说他是谭嗣同,想见见您。”
什么?
谭嗣同。
这可是戊戌六君子之首。
难道因为自己穿越,产生蝴蝶效应,改变了一些事情。
第六十章 谭嗣同
李仲举对谭嗣同却是很喜欢的,这才是真正准备救国的人,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人是值得尊敬的,李仲举决定一定会让谭嗣同的梦想实现,同时谭嗣同本身也是实现梦想的人之一。
李仲举马上对着周铁柱道,“你亲自去请谭嗣同进来。”
“是司令。”周铁柱马上答道,他只要是司令吩咐的,他都会去做,不会询问为什么。
谭嗣同被周铁柱带到李仲举书房,看着李仲举书房的布局,谭嗣同很是震惊,看向李仲举,谭嗣同更是目瞪口呆,世上竟然有如此气场之人。
谭嗣同马上无比激动起来,毕竟跟着这样的人,自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一个有良心的人都愿意看到华夏民族强大繁荣昌盛。
谭嗣同却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
李仲举也打量着谭嗣同,果然名不虚传,一表人才,站在那里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之势,让人不自觉的想要信任他。
谭嗣同马上兴奋的道,“复生见过总督大人。”
李仲举笑着道,“复生不用多礼,你能来,我很高兴,我们镇武军欢迎你的到来。”
谭嗣同马上客气道,“大人严重了,复生能得到大人的赞赏,复生感激不尽。”
李仲举大笑道,“复生,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你会过来,本来我还准备过段时间派人去找你。想不到你竟然来了。”
谭嗣同很是惊讶,他没想到李仲举竟然知道自己,并且准备请自己来广州。这让谭嗣同很是感动,瞬间想把自己买给李仲举。
谭嗣同马上大声说道,“苍天在上,我谭嗣同发誓,自今日起,效忠李仲举,至死不渝。如若违背,人神共弃。”
李仲举看着谭嗣同,这才是自己认识的谭嗣同,一个敢拼敢打的真英雄。
李仲举微笑着道,“复生啊,你是喜欢领兵作战,还是处理政务。”
谭嗣同不假思索,“大人,我想领兵,我要把洋人赶出华夏。”
李仲举紧紧盯着谭嗣同,“你考虑好了吗?要知道当将军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谭嗣同那不在乎的道,“大人,复生不会在意这个,大人,我不用考虑,我就想到将军。”
李仲举站起来拍着谭嗣同的肩膀道,“复生,从今天起,你就是镇武军第101团的团长,我会让刘江帮助你招收两千强壮的士兵,让刘江帮着你训练,直到成军。”
“是大人。”谭嗣同马上惊喜道。
李仲举点点头,示意谭嗣同下去休息,准备招兵事宜。
李仲举看着谭嗣同的身影,心中有些激动,这种激动胜过于张之洞臣服自己,胜过战舰系统升级带来的喜悦。
谭嗣同,华夏人民的骄傲,李仲举崇拜的清末英雄之一。李仲举马上让亲卫准备一瓶好酒,今天他要痛快的喝一顿。
谭嗣同不知道李仲举为了他的到来,竟然愿意一醉方休,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对李仲举更加忠心。
两江总督曾国荃终于选择了退兵,毕竟他常待在胡广总督的地界上也不好,虽然有朝廷的赤令,但是曾国荃却不敢继续待着了。
说实在的胡广总督是从湘军中出来的,曾国荃之所以撤兵,是因为他怕了。昨天曾国荃得到准确消息,对方竟然增兵几乎一倍。曾国荃担心,再不退兵,被对方拖住,甚至吃下。
同时曾国荃在京城中的眼线,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朝廷准备出钱让洋人对付李仲举。
曾国荃马上计上心头,奋笔疾书,立刻准备火上浇油。
三天后,朝廷收到曾国荃的奏折,马上开始朝议。
重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江总督竟然上书请旨,封李仲举为镇南王,并且把福建省也封出去。
这怎么可以?
这怎么可能?
曾国荃怎么想的?
……………………………
一时间,众臣的脑袋近乎短路了,全都愣住了,曾国荃不是奉旨剿贼了吗?怎么会为“贼”请封?
当太监念道,
“臣觉得洋人不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剿灭李仲举,肯定会有所保留,但是只要朝廷能够封赏李仲举为王,洋人一定会十分在意。毕竟洋人也不允许大清在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因素。”
“臣觉得只要洋人拼劲全力,一定能够拿下李仲举。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洋人败了,洋人能咽下这口气,不可能,那帮洋人高高在上惯了,他们一定会从国内派出更多的精锐。”
“由此,李仲举就会和洋人结成不共戴天之仇,当然这一切几乎不可能。难道你们觉得洋人打不过李仲举?”
……
众人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是啊,李仲举在强大,他也不是洋人的对手,毕竟在他们眼中洋人的枪炮是无敌的。
吏部尚书徐桐马上站出来,“启禀老佛爷,臣觉得两江总督曾国荃说的不错,我们可以给李仲举封王,借此吸引一定的仇恨,让洋人和李仲举成为死敌。我们也可以借机发展。”
慈禧太后眉头微皱,心中倒是有些动摇,这看起来很动人的,同样在她眼中,李仲举也是战胜不了洋人的。
慈禧太后看向李鸿章和恭亲王,她也想听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
恭亲王触碰到慈禧太后的眼光,马上站出来道,“老佛爷,而今我们大清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多一份机会,我们就要珍惜,现在洋人好不容易基本要全部去南方。就像曾国荃说的,只要我们把这些洋人想办法‘绑到’南方,洋人根本就不可能在北方做出任何事情。老佛爷,臣认为除了封赏李仲举为镇南王之外,还可以加封他为安南巡检使。”
慈禧太后只是微微点点头,目光转向李鸿章,说真的,李鸿章在慈禧太后心中却是比恭亲王弈忻高一些。
李鸿章一本正经地道,“老佛爷,臣完全同意曾国荃和亲王的意见,亲王提出加封李仲举为安南巡检使,可称为神来之笔。老佛爷可以赐予李仲举检查整个南方的权力。”
慈禧太后,点点头,“就这么办,恭亲王,你全权负责此事。”
“臣遵旨。”恭亲王马上躬身应道。
重臣更是满脸笑容的看着恭亲王,心中想的是,李仲举只能风光一时,不能风光一世。
第六十一章 镇南王
恭亲王得到老佛爷旨意后,回到亲王府,马上着手开始操办。恭亲王准备把分封李仲举为镇南王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
恭亲王这样做的意思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封李仲举为镇南王,这种速度绝对胜过洋人的进军速度,因为洋人离开京城才不到两天。
随后,从北京城开始,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江苏,两湖,云贵,两广,边疆等等。大清朝所有的地方全部知道李仲举被封镇南王的事情,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打听李仲举。
各方全部得到消息后,感觉无比震惊。
是啊,他们以前都不知道李仲举,现在突然冒出来,并且被封为王,这对于整个大清王朝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一次可怕的地震。
汤姆森将军是英国一位很厉害的将军,少将军衔,也许在有些人眼中,这个应该不算高,但是要知道英国此时的上将和中将绝不会超过百人。
并且汤姆森将军可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年龄也不是很大,否则的话,绝对不止少将这么简单。
汤姆森很自信这次一定能够拿下两广,照清廷的意思,只要联络能够打败李仲举,联军就可以瓜分两广之地。这对于各国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汤姆森这次主要带领的是陆军,毕竟海军几乎都回国了或者到其他殖民地去了。但是即便这样,在汤姆森看来,一万三千大军足以横扫大清,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两广。
联军一路上,锦旗高展,有一种无畏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心是介于他们没有在华夏内遇到任何阻挡的力量,他们认为自己是无敌的。
当清廷封赏李仲举为镇南王的消息,传到联军中,汤姆森将军马上邀请各国统兵将军开始议事。
各国将军听完汤姆森将军的消息,心中满是怒火。
法国将军马上大声吼道,“可恶的支那人,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可恶。”
意大利将军马上道,“汤姆森将军,李然清廷这样做,我们一定要彻底把李仲举打残,我就不相信李仲举有曾国潘强大。”
众人点点头。
汤姆森将军忍住怒火道,“各位将军,我们先去两广灭了李仲举,返回北京再同清廷算账。”
“汤姆森将军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好好****娘的。”
“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