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17章

借天改明-第217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一边嚼着鱼松一边笑着说道:“这个不用担心,一切都由国企提供。登莱只提供人力就行,能出海打鱼的就出海打鱼,不能出海打鱼的妇女老人和小孩就在这鱼松厂干活,剥皮去骨,烧火炒鱼的活儿应该都会吧。”

阎应元一听,连忙道:“这没问题,当然没问题了!妹夫啊,如此一来,你可是帮九台解决了他最大的问题啊!”

他先夸了下钟进卫,然后马上把上身倾向钟进卫问道:“那国企什么时候能过去,最好是越快越好。”

钟进卫想了一下才回答道:“既然如此,我今天就进宫面圣,马上就办这事。”

阎应元一听,“呼”地一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切地对钟进卫说道:“如此我就不耽搁妹夫的时间了,家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你大婚的日子也没几天了。”

钟进卫一见,就跟着站了起来道:“好,那我进宫面圣了。”

等阎应元回到自个家后,才发现好像自己的事情还没解决呢,一激动就给忘记了。

他想起在岛上看到的那个叫“二狗子”的小孩,想起在岛上看到的其他人的生活状况,心中便不再后悔自己的健忘。

钟进卫的速度就是快,当日下午时分,事情就通过了崇祯皇帝和内阁的同意,由传旨钦使带着御厨和国企的人赶往登莱,开始实施肉松计划。

在他们到了之后,就由登莱出人,国企出技术和资金来生产鱼松。其中粗制而成的鱼松将占大部分产量,以平价提供给军中所需,部分粗制鱼松则会由朝廷购买运往内地赈灾。至于选择鱼肉中的最精华部分精致而成的鱼松,则将会是国企的主要利润来源,销往各大城市。

这个时候,让钟进卫感觉到了国企人手的不足,就建议崇祯皇帝把各个衙门想送人进国企的愿望统统给予满足。只是有个条件,这些送进来的人不是来国企当大爷的,必须做实事,否则不收。

这事一做完,已是又耗了两日。阎应元则又一大早找上门来,向钟进卫诉说自己的苦难。

阎应元的事情不外乎缺船少人,钟进卫告诉他道:“船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朝廷很快就会要建造大量船只,而且还会要求你们登莱水师要足够的强大,你的春天要来了。”

阎应元一听,先是一喜,但马上就感到压力好大了。

本来他以为建虏无水师,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水战之法。阎应元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胜任这个水营统领,是没有问题的。

但听钟进卫的口气,登莱水师怕是要重用,要打大仗。可自己出身陆战,这海上的战事最多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口头说说而已。

阎应元想到这里,脸色微涩地对钟进卫道:“妹夫,你是知道我的出身,对水战并不熟悉,如果时间紧迫的话,我怕会辜负了妹夫的期望。”

钟进卫点点头,想着也是,打仗可不能光靠口头说说就能说死敌人。这战场的形势也是千变万化,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把所有情况,应对策略给说全了。

开发北美洲的事,崇祯皇帝和那帮子文臣都是相当重视的,而且都想着尽早实现并且要保证不出错。

按照理论上来说,大明前往北美洲这条航线,应该没有什么水上的敌人,除了朝鲜和日本两国。

钟进卫想到这里,眉头就皱起来了。朝鲜现在臣服于建虏,算是敌对势力了。

他们就有水师,而且也算是比较厉害的吧。钟进卫对此了解不多,就问阎应元。

但阎应元到登莱的时间并不长,对此也不了解。钟进卫得不到任何信息,想着给卢象升追加一个命令,让他调查朝鲜的情况。

他记下这事后,又开始担心另外一个国家,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其实是最危险的。

不管是从大明之前还是在后世,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都极力想从贫瘠的岛上逃离,找到一块大陆安身。

这一点,让钟进卫换位思考的话,他也会这么做。

现在日本国内的情况也是不了解,如果他们骚扰或者和大明一起去抢占北美的土地,那也会给大明这个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举带来好多变数。

钟进卫想到这里,觉得很有必要先去了解下日本的情况。

这么一想,他便坐不住了。就先让阎应元回去,他要赶去紫禁城找崇祯皇帝去了解下情况再说。

第四百三十三章孙传庭出山

崇祯皇帝对于钟进卫的求见总是优先处理的,不过当他听到钟进卫是问日本国内情况时,他也不是很了解,就传首辅温体仁过来询问。

温体仁倒是知道一些,他给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介绍道:“大明立国之后,日本掌权者足利义接受大明的国王封号,向大明纳贡。。。”

钟进卫听得眉头一皱,打断温体仁的话道:“温大人,你说得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听得倒有兴趣,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听听也无妨。”

温体仁向崇祯皇帝作揖回应了一下,然后才对钟进卫道:“中兴侯,你担心的是日本对今后我们大明的北美航线的影响,不妨先听听日本和大明的历史关系,或有一个参考的。”

钟进卫想想也是,就有点不好意思地道:“还是我太心急了,温大人继续说。”

温体仁微微一笑,并不介意,继续讲解道:“后来倭寇侵袭沿海,在永乐初年曾派当时的太监郑和率舰队前往日本,索要倭寇头目并要求其严查之。日本国王源道义当时积极配合,很快抓住并活煮了二十多个盗魁回应之。”

钟进卫听到这里,又吃惊地打断温体仁道:“我一直只听说过郑和下西洋,这还曾经下过东洋啊!”

温体仁点点头,脸上继续保持着之前的微笑,没有丝毫嘲笑钟进卫孤陋寡闻之意:“是的,此次郑和下东洋取得圆满成功,日本对大明也很是顺从。因此成祖便准其十年纳贡一次,每次都给其丰厚回礼。双方礼尚往来,一直保持到嘉靖年间。”

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应该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也因此成就了戚继光的威名。

钟进卫这次反而没有插话,听着温体仁的讲解,免得又有啥是自己不知道的。

“嘉靖末期,日本国内诸侯为抢进贡之权在大明境内大打出手,祸及大明百姓,最后更是酿成了大规模的倭寇之祸。虽最终平息,却让日本国内更是觊觎大明。以致在万历年间更是两次侵朝,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图谋大明。最终被大明和朝鲜联军打败后就偃旗息鼓到现在,未再有任何举动。”

温体仁说到这里后,便住口不说了。

钟进卫听完后,等了一会还未见温体仁继续,就问道:“下面没了?”

“没了。”温体仁点点头。

温体仁说得这些事情,钟进卫除了得到一点日本一直觊觎大明之心的信息外,没有任何一点近些年来的消息,特别是日本国内的局势如何,那么自己之前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答案。想到这里,钟进卫的眉头不由又皱了起来。

温体仁却没理会钟进卫,他对崇祯皇帝总结道:“大明强,则日本顺从;大明稍微露出疲态,日本则生觊觎之心,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

崇祯皇帝从温体仁的这些话中已经明白这个意思,他点点头,感叹道:“大明四周群狼环视啊!”

崇祯皇帝能清楚这点,温体仁很欣慰。只有这样,才不会懈怠;不会因为最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而生自满之心。

温体仁的欣慰不是没道理的,历史上就有一件类似的事情。

唐朝末年,也就是史称后唐的开国君王李存勖,在取得成绩,有中兴唐朝的迹象之后,就开始自大贪逸,终日与伶人为伍,最终也死在了伶人之手。

同时温体仁也知道自己的解答并没有解决中兴侯的问题,只有一个大体上的答案。

他想了一下,又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日本已多年未见声息,但大明东南海商应有往来日本,不妨让厂卫调查之。”

听温体仁这么一说,钟进卫真想拍自己的脑袋,他也在一边提议道:“陛下,那个郑芝龙应该知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马上传召东厂提督王承恩前来觐见。

对于王承恩来说,这种事情倒不难。但钟进卫在一边补充了一句道:“此事越快越好。”

王承恩看看钟进卫,想着中兴侯别再加一句“最好你亲自去”,那就惨了。

他连忙应了下来,就匆匆告辞去安排此事,免得真被中兴侯说出那句话来。

因为他知道,如果中兴侯说出这话的话,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有意见,那就要哭了。

看着王承恩出殿而去,温体仁想了一下,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日本国内的形势如何或许可以从海商那打听到。但日本当权者对于大明的态度如何,是海商不容易得到的消息。”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如此说,知道他必然有所考虑,就顺势问道:“那依温卿之意呢?”

钟进卫也是看着温体仁,不知道他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臣建议派出钦使质问日本国王,何时恢复朝贡。”温体仁说出了他的建议。

钟进卫一听,也向崇祯皇帝说道:“温大人的这个提议不错,一来可以试探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如何,二来也可以趁机观察下日本的形势,再和海商提供的信息对照,就更靠谱了。”

崇祯皇帝见两位臣子都这么说,他自然也没意见了,不就是派个人么,小事一桩而已。

但温体仁马上在钟进卫话的基础上又补充道:“陛下,中兴侯说得有理,不过如此一来,对钦使就有比较高的要求了,否则难以完成此次出使的目的。”

这对一个皇帝来也不是问题,他回答温体仁道:“此事就交由内阁,选一个合适的人选作为钦使,前往日本即可。”

他见温体仁躬身领命后,就转头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大婚在即,朝廷之事就先放一放,否则朕就太亏欠你了。”

钟进卫一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崇祯皇帝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被钟进卫这句不贴切地回答给逗笑了,不过他们也明白钟进卫的心思。

散会之后,温体仁马上就去办理出使日本的钦使一事。经由底下人的推荐,最终启用一个赋闲在家的人作为钦使前往日本,他就是孙传庭。

在钟进卫的蝴蝶翅膀效应下,历史已经变了。孙传庭提前出山,从未有过的出使日本之事也发生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大家都来捧场

钟进卫大婚的这一日终于到了,一条街上的两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两家都不是世家大族,其中阎家的人丁稀薄,从通州刚搬来京师,不但没有一个亲戚,连邻居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而钟进卫这边,就更彻底了。钟进卫孤身一人,来自海外,就亲戚家人来说,连阎家都不如。唯一的四个侄儿,还是干的。

因此,钟进卫和阎家的意思,这婚事就不用搞得那么隆重,徒然浪费银子。而且真要搞隆重的话,也没那么多银子。

阎家是普通百姓出身,并无积蓄,置办嫁妆的钱还是钟进卫送过去的。

而钟进卫这边,他一心扑在国事上面,并没有想着替自己捞钱。因此除了俸禄之外,就只有崇祯皇帝御赐的那间铺面有些钱财来源。但因为铺面开张没有多久,所以并没有很多收入。

而且钟进卫打算在把大明皇家银行的普通金融业务拆分出来后,入股那家将要成立的普通银行。这股本可是多多益善,稳赚不赔,是件福延子孙的事儿。

他也偷偷把此事告诉了阎家,两家人都在尽量省着银子。

最最关键的原因,其实和钟进卫的低调性格有关系,否则打肿脸当胖子的事情也是有不少能力不到的人在做着的。

想钟进卫刚来大明的时候,他还想着就在幕后给崇祯皇帝出出主意就得了。可现在最终也跑到了前台,不少事情还亲自赤膊上阵。

可见事情并不会一直如愿,那么钟进卫这婚事呢?

这日午后,迎亲队伍并不大,都是侯爵府里的家人各司其职所组成的。犹如鬼子进村,声张得不要,只要花姑娘的干活。

就算如此,两家人都很欢乐,衷心祝福钟进卫和阎应芳百年好合。要是两家亲戚多的话,说不得就有人对此不合身份的婚礼大发微词了。

但钟进卫没想到的是,刚把阿奇迎进门,还未等到吉时拜堂,就有人上门祝贺了。

钟进卫只好着一身大红的新郎服,去府门迎接。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论身份,有客来,一律亲迎。

“属下恭喜侯爷新婚大喜,没得请帖也上门来叨点喜气,还望侯爷不要见怪。”锦衣卫百户于海静满脸喜气地拱手向钟进卫祝贺。

他在押解八大晋商进京后就一直留在京师,能有今日,都是钟进卫所赐。因此他一直惦记着中兴侯的婚事,虽没得请帖,还是赶来祝贺了。

钟进卫满面笑容地看着痛改前非的于海静道:“哪里,哪里,我是一个请帖也没发,并不是说忘了兄弟。来,来,来,里面请。”

“侯爷,这就是您的不是了,人生大事,怎么能一个请帖都不发呢!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于海静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把礼单给了钟进卫边上的门房老彭。

钟进卫听了笑笑,幸好还是多准备了几桌酒席。也不怕多来几个意外之客。

他刚准备把于海静迎进府内,门外边传来一个响亮的女声:“中兴侯,大婚咋也不通知下,是看不起我们土司出身么?”

钟进卫回头一看,竟然是秦良玉和她的儿子媳妇,正骑马而来。

他吩咐一声跟在身后的四个侄儿,让他们中的一人把于海静先迎进去。自己则又迎回府门口,笑着看向翻身下马的几人道:“呵呵,秦总兵开玩笑了,我和瑞征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怎么会看不起呢!只是我生性低调,因此没有发一个请帖而已。”

“大喜的日子低调个啥,先恭喜侯爷新婚大喜了。”秦良玉带着儿子媳妇抱拳恭贺道。

“请,请,请。”钟进卫满面笑容地把秦良玉、马祥麟和张凤仪迎了进门。

可他还未来及安排座位,就又报门口来客,不得不向秦良玉等人告罪,然后又迎了出来。

钟进卫对于来人并不是很熟,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过来道贺了。只见他满面笑容地和钟进卫打招呼,仿佛他俩是很亲的那种。钟进卫自得一番客套,又把他迎了进去。

说实话,刚才这些客人能不请自来,过来祝贺自己的婚礼,虽然钟进卫的性子比较低调,但也有一丝自豪感和满足感。

但很快,他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就不是一丝了,而是爆满。

钟进卫再次迎出府外,被一大群人埋怨,连个请帖都没有,让一大群老头子厚着脸皮跑过来蹭饭吃。

钟进卫丝毫没有被埋怨地不满,笑着道:“小子怕是请不动各位阁老的大驾才不敢声张,来来来,各位阁老请里面坐。”

在京的大明内阁所有辅臣一起过来祝贺,这事实在是不常见,当是给钟进卫大大捧场了一把。

钟进卫在陪着内阁辅臣们进府的时候,偷偷问温体仁道:“你们都这么早来了,皇上那边怎么办?”

温体仁一听,看向钟进卫道:“就是皇上特旨允许我们提前散衙,前来恭喜中兴侯的,而且。。。”

他说到这里,还故作神秘地拖了下长音,然后才笑着说道:“而且皇上还言明不得白吃白喝,老夫是把家中的积蓄都拿出来当贺礼了,这次一定要放开肚子吃些本钱回去。”

钟进卫听得哈哈大笑,温体仁就是再能吃,能吃几个钱。同时他心中也暗自感激崇祯皇帝,原本一直见他没动静,心中还微微有点失落,没想崇祯皇帝还让群臣给自己送礼。

没多久,又陆续来了很多客人。除了徐光启、毕自严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