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和驻足,旋身看了毛纪一眼,淡淡地道:“维之,又有什么话想说?”
毛纪诚挚地道:“我并没有想到徐谦如此狡猾,如今误了杨公大事,实在该死。”
杨廷和淡淡一笑,只是这笑容有些冷淡,背着手一面走一面道:“该死二字就不必提了,说来说去无非是低估了此人而已,不过无妨,来日方长嘛。”
毛纪沉默了一下,道:“方才出来的时候,听说宫里打死了一个太监,说是偷了东西。”
杨廷和眸光一闪,笑道:“可是那个都知殿的张贵吗?”
毛纪惊讶地道:“正是。”
杨廷和叹口气,道:“张贵这个太监,老夫平时倒是不相熟,他负责宫中礼仪,今日撞到这件事也算他倒霉。”随即撇撇嘴,杨廷和又道:“君臣离心离德,不是好兆头啊。”
毛纪不免忧心忡忡地道:“说句诛心的话,陛下是越来越没有忌惮了,自从出了那个徐谦……”
杨廷和摇头,道:“问题不在徐谦,根子还是皇帝自己,不过这个徐谦确实是个麻烦,眼下要过年了,他这如意坊倒是为朝廷解决了一件大事,河南大灾,老夫心里也不好受,如今既然已经解决,正好大家都可以过个好年,有什么事都等过了年再说吧。”
杨廷和顿了一下,又想起一件事,道:“徐谦解决了河南的事,恰好又搭救了敬之一把,敬之熟知内情,不知该多感激他呢。”
毛纪眸光一动,道:“那么杨公的意思是?”
“没什么意思,老夫方才说了,一切事都留待过了年再说,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不能天天火药味十足吧,适可而止吧,岁末的京察才最是紧要。”
杨廷和这人拿得起放得下,既然失手,倒不像有些人那样死缠不放,他突然提到京察,顿时让毛纪重燃了自信,忍不住道:“不错,京察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布置,不知现在如何了。”
杨廷和掌着吏部,又是首辅,这京察几乎是由他一人垄断,杨廷和的权利也来自于此,除了他,谁也别想插手这件事。
京察关系着无数官员的前途,素来为京官们看重,对五品以下的官员,若是觉得不合格,直接开革也不是难事,就算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若是京察过不了关,日子怕也不好过,到时随便一个借口打发去南京也不算什么。
本来京察这种事就是和稀泥,谁肯突然动真格?毕竟这是得罪人的事,便是杨廷和也不愿随意得罪别人,因此往年的时候都是交给下头去拿捏,拿几个平素没什么人缘又声名狼藉的人开刀,至于对其他人往往不会下什么重手。
可是一旦亲自过问,显然就不同了,杨廷和眯起眼,道:“没这么快出来,再看看吧。”
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倒不是故弄玄虚,毛纪似乎会意了,道:“杨公的意思是先把消息放出去?”
杨廷和笑了,道:“休要闲话,这儿人多嘴杂,小心隔墙有耳。”说罢,洒然而去。
毛纪心里一琢磨,顿时觉得有点不太对味了,似乎想到了什么,可是又有一些东西没有想明白,他愣愣地站在原处,看到从崇文殿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也不愿和他们招呼,便加快了步子与杨廷和一前一后的朝内阁去。
此时已到了下午,日头黯淡,东风冷冽地刮在人的脸上,让这些吃够了苦的官员们不禁身躯一寒,连脖子都比从前缩减了一些。
杨廷和的背影宛如温润处子,不疾不徐,这一步步都如磐石般稳健。
第二百五十七章:杨公威武
徐谦安然无恙地出了午门,却是发现这午门外头竟有不少人在候着他,一见他出来,便听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道:“看,这不是出来了?叔父,我说什么来着,堂弟定是安然无恙的。”
“哼,你这是马后炮,方才老子明明听你说待会儿若是不出来,该如何打点。”说话的人正是徐昌,他的话虽然带着几分嗔怒,可是这老脸却是掩饰不住喜色。
徐谦刚刚从门洞里出来,便被十几个人包围,从徐昌到徐勇、徐福,以至于连徐晨也来了,马车是现成的,徐谦要对老爷子说几句话,结果徐昌却是拍拍他的背道:“闲话少说,有话要说,那也不急于一时,进宫这么久,里头的情形,徐福已经大致说了一遍,哈哈……你是我的儿子,谁能奈何得了?上车吧,回去赶紧歇一歇,饭吃过了没有?我让徐勇先去订一桌酒菜带回家去。”
徐谦只得苦笑道:“确实是乏了,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好好的睡一觉。”
众人拥簇着徐谦上了车,一路回家,自然是呼呼大睡一顿不提。
躺在这榻上,徐谦才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仿佛只有这个京师里的偏僻角落才能让他不再去勾心斗角,让他彻底放松,将所有的烦恼抛到脑后。
临近年关,似乎也受这喜气洋洋的气氛感染,徐谦临睡之前迷迷糊糊,心里不由在想:“只是不知赵小姐在杭州如何,还有邓健那家伙,他出海了这么久,但愿不要出事,哎……”
一觉醒来,却发现徐福在外头探头探脑,徐谦坐起,半梦半醒地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你不在如意坊,呆在家里做什么?”
徐福进来,笑呵呵地道:“你才睡三个时辰呢,现在才过酉时,我是来请教的。”
这家伙近来和徐谦走得近,或许是这个缘故,这家伙连说话也变得文绉绉起来,徐谦又好气又好笑地道:“我一直等着小晨儿来请教我,谁知我将心给了他,他却照在了臭水沟的臭虫上,左等右等却等了你来请教,你说罢,要请教什么?”
徐福道:“是如意坊的事,就在你从宫里出来的时候,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京师震动,如意坊那边,今日客源足足是昨日的六七倍,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有本地的商贾如今都涌了来,挂牌的交易量也剧增了数倍,如今如意坊人满为患,我的意思是不是该未雨绸缪,将附近的几处大宅子都买下来扩建,再招募一些人手,操练一下,到时候省得忙不过来。”
徐谦抚额,他竟是忘了这一茬,汪峰这案子和如意坊息息相关,和商贾们更有莫大的关系,毕竟虽然有的商贾敢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可是有的却还在观望,这是人之常情,倒也没什么。现如今,御审的结果出来,抨击如意坊的汪峰已是判了死刑,这对于商贾们来说不啻是一针强心剂,如意坊的信用不知不觉的达到了高峰,眼下,确实该未雨绸缪了。
徐谦微微一笑,道:“如今如意坊日进金斗,还怕花银子?要扩建那就扩建吧,周围能买下的地都买下来,以我的估计,未来这附近的地价怕要翻上几番,现在低价买入,总比往后做冤大头的好,这样吧,你准备好一笔银子,是了,近几日如意坊总共盈利是多少?”
徐福答道:“九万两……”
徐谦不由咋舌,九万……果然涉及到了商贾的生意就是暴利,这才勉强一个月呢,更重要的是,随着如意坊的名气逐渐增大,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徐谦沉吟片刻,道:“总之,前几个月的盈利全部拿出来购地,至于分红的事暂时压一压,寿宁侯他们那边,我会去说。”
徐福不由咋舌,几个月的盈利,这可是几十万两银子了,虽然京师地价值钱,可是砸出这么多银子来,天知道能买下多少土地来,不过他如今对徐谦很是信服,也没有什么非议,只是点点头道:“好,我这就去留意一下。”
距离年关也就一两天的功夫,不过准备过年似乎和徐谦无关,他倒是想捡些事去做,比如去购一些烟花之类,百无一用虽然是书生,可是买东西总还成吧,结果他刚要出门,便被如今休假在家的几个堂哥拦住,这个道:“叔父说了,你要多读书,这种事儿自然是该我们去做。去吧,去吧,读你的书去。”
那个又语重心长的道:“这种跑腿的事儿怎么好让你来做?你忙你的吧,要不真当咱们几个吃干饭的?”
他们不吃干饭,结果徐谦只能吃干饭了,结果连写对联这种本来就该他包揽的事也被人抢去了,到了三十这一日,何心隐这吃货居然不肯走,显然是赖定了这里,不过现在过年,徐晨也没心思读书,何心隐心里过意不去,便自告奋勇要写联子,他的书法倒还不错,比徐谦更周正一些,而徐谦不同,由于见识的各种书法太多,反而杂乱,虽有新意,可是毕竟只是对联,谁有兴致看你的新意?
更可气的是,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拜年的人马一个个来了,有不少是老爷子的同僚,这些人晓得徐家近来圣眷正隆,有心巴结,徐昌带着徐谦出来见客,大家见了徐谦,少不了夸奖几句,这个道:“世侄年纪轻轻就已高中解元,了不得啊了不得。”
那个又道:“这是自然的,他和咱们这些粗人不一样,人家可是浙江解元,满腹都是学问,老徐生了个好儿子啊,别的好处我就不说了,就说这年关吧,咱们这种粗人人家也不怎么讲究,遇到写联子,免不了要请人代笔,可是徐家不同,有世侄在,还用请人代笔?方才进来的时候,我看了对联上的字,哎呀呀,真是周正啊,比我请人代写的不知好多少倍,人家这叫法帖,咱们贴在外头才叫字。”
“不错,不错,我看那对联就很好,龙飞凤舞,笔力很足,世侄博学多才,让咱们好生羡慕。”
他们哪里注意到徐谦的脸皮儿已经拉了下来,犹自还在夸奖不已。
徐谦受了伤,用他的话来说,是没脸皮见人了,每次人家夸那字写得好的时候,他甚至可以感觉到何心隐在附近阴阴的笑,索性他便闭门读书,也免得去见客。
除了读书,徐谦少不了还要看些报纸,明报虽是他办起来的,不过徐谦更喜欢的反而是官方的邸报,明报这东西只是文人墨客和读书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罢了,而徐谦这种有志气有理想的官迷,自然没兴趣看这种娱乐的报纸,反而邸报不同,别看邸报里的文章都是严肃无比,言辞也几乎是千篇一律,可是在这一篇篇古板的文字之中,却能看出许多玄机,有时可能只是一字之差,徐谦稍一琢磨,便能看出这背后的许多故事。
这种报纸对于徐谦来说才是真的有乐趣,官样文章虽然可恶,不过却也有它的难处,毕竟这种文章代表的是朝廷态度,而一旦涉及到了官方,就绝不能出任何错漏,比如明报中的文章可以激烈,也可以动之以情,可是官样文章却是不能,它必须做到四平八稳,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里头的文字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只是在这些模板之中,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很重要的信心,甚至可能涉及到整个国策的走向,这也是为何但凡有官身的人对这邸报最是看重的缘故,稍有疏漏,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而在近来的邸报里,徐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今年的京察竟是杨廷和亲自草拟了一些细则,甚至还痛心疾首的写了一篇文章,在这邸报上,文章其实很简单,自然是说汪峰的事,说汪峰这样的人外表忠厚,实则深藏奸诈,朝廷几次京察,评价都是不低,于是长篇大论的借此说起了吏治,又说陛下龙颜大怒,此次京察定然要狠狠肃清一下吏治云云。
看到这篇文章,徐谦忍不住毛骨悚然,杨廷和这家伙实在老辣,或许表面上你看不出什么信息,无非只是清查吏治而已,可是往深里想,就大大不同了,杨廷和先是提出汪峰,显然是已经将他当作了弃子,可谓拿得起放得下,之后却是引到了皇帝龙颜大怒上头,这意思是告诫大家,不是他要整你们,而是陛下那边要动真格的,最后,再提出各种苛刻的细则,保准吓尿别人的裤子。
可问题就在于,虽然这有了汪峰的前车之鉴,陛下龙颜震怒,可是真正主持京察的只有一个人选,只有当朝首辅兼吏部尚书,也就是说,在这一段的时间之内,官员们的荣辱尽皆掌握在杨学士的手里,从现在起,是吃肉吃汤还是死去吃牢饭都在杨学士的一念之间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花儿原来是这样红的
杨廷和这一次虽然没有任何损失,可是威望不免少了许多,此消彼长,皇帝那一通龙颜震怒,威风十足。
身为内阁首辅,想要把百官制得服服帖帖,无非就是两个手段罢了,一个是平时的威望,一个就是权利,现在威望受损,未免有人产生动摇,那么便是展示权利的时候,邸报中突然对京察看重起来,想来是杨廷和介意立威的手段。
不过这种手段显然有点过于直接,以徐谦对杨廷和的了解,此人应当不是单凭权利去压制别人的人,事情……未必会这样简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距离去国子监点卯还有一些时候,徐谦索性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想看看这杨廷和接下来会是什么手段。
如今徐家好歹也是满门锦衣卫,虽是大年,打听消息却是够了,徐寒、徐勇几个向来很听徐谦的话,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对徐谦没有隐瞒。
这消息爆发出来,犹如重磅炸弹在京师炸开,原本还指望着过个好年的京官们顿时胆战心惊起来,毕竟这前程不容易,几十年寒窗苦读,便是做了官,那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生日子,对上要揣摩上意,对下要压制各种不服,每日操心劳力,为的不就是这个官?
现如今京察开始,而且再不只是走过场,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胆战心惊起来。
官场最怕的就是动真格,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心里不免忐忑,就怕这一次肃清吏治查到自己的头上,到时官财两空,乌纱帽丢了都是轻的。不过这世道也没有完全不以为然的人,就算是平素两袖清风、品德正直之人,却也是忐忑不安,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种人往往不为官场所容,一直受同僚排挤,上头呢,你又不去逢迎和孝敬,自然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他们怕就怕所谓的京察不过是借机打击报复的工具,到时候贪赃枉法的人没有撸下来,最后拿他们来开刀。
他们这样想绝不是空穴来风,世道就是这样,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你两袖清风就是挡人财路,若是有人看你不顺眼,使命往吏部塞银子,谁知道最后会是什么结局?指鹿为马的事毕竟多了去了,岳飞可以冤枉,于谦可以冤枉,你是老几?怎么就不能冤枉你了。
其实更胆战心惊的还有一些杨廷和的对头,譬如近来传出杨廷和和蒋冕关系不睦,蒋学士自然不怕杨廷和,大家都是阁臣,你就是吏部天官也指手画脚不到他的头上,可问题是,蒋冕是有门生故吏的,这些个门生故吏立即觉得大祸临头,假若当今首辅杨廷和兼领的不是吏部而是户部,他们倒也不怕什么,问题就在这里,杨廷和既是首辅,又掌握吏部,这就等于掌握了你的生死大权,现在突然闹出这么个动静,不免让这些人觉得这是杨学士摆明是针对蒋学士来着,人家收拾不了他们的大树,还收拾不了他们吗?
总而言之,眼下所有人都带着不安,但凡你是两条腿,头上还顶着一个乌纱帽子,难免都会心虚,提心吊胆。
于是乎,杨府门庭若市,什么人都有,都是下了拜帖,借着拜年的名义去的,每日停的轿子足以拥堵几条街,大家现在都在观望杨大人的态度,肯定冷落了蒋学士,尤其是这风口浪尖上,蒋学士毕竟只是次辅和户部尚书,谁敢往他门前跑。
与杨府相比,今年的蒋府门口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连个鬼都不见。
不过杨廷和倒是没有大张旗鼓的会客,而是挂起了谢客牌子,所有人统统不见,便是自己的几个门生也是一并谢绝来往。
往好里说,这是杨廷和大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