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争隋 >

第217章

争隋-第217章

小说: 争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潢关,虽然都给挡了下来,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仗其实是他们输了。

汉军在北线的李靖是连郭孝恪都亲口称赞的名将,手下统率的汉军。其中有汉军的老牌精锐,也有成军不久的新军,此外更是有数万草原骑兵助阵,虽然兵力雄厚,但也是成分复杂,可是在李靖手里,这支汉军的北线军团在面对鱼具罗这个前朝名将和大隋时代的精锐府兵和唐军精锐,却爆发出了可怕的战斗力。

昆后鱼具罗军近乎全军覆没小唐军精锐也折损过半,当然对李渊来说。更大的噩耗是,中了流矢的鱼具罗没有挺过来,让唐军失去了一咋。能在野战里和汉军正面对抗的名将,不过唯一让李渊欣慰的是,被他派去鱼具罗身边当监军的儿子可以接过鱼具罗的位置。

太原一战。鱼具罗巾了流矢以后。军心大乱,要不是李世民力挽狂澜,稳住了混乱的中军,说不定就会被李靖强攻中军碍下太原。

和陷入一片阴沉惨淡气氛的长安不同,作为大汉目前帝都的邯城则是一片欢乐,升斗小民们自然是乐得见到天下太平,而像长孙无忌,魏征他们这些大汉的官员和利益纠结的世家门阀们则是欣喜若狂。

大隋的破败。天下的重新一统,都意味着旧有秩序和权力的重新洗牌,如今整个天下,大汉剩下的敌人就只有李唐和关陇世族了,作为统治了天下数十年的关陇世族,终于到了败亡的时候,对于山东门阀来说,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

尽管那些高门大阀们的家主明白,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还有长孙小无忌。魏征这些自诩寒门世族代表的中枢官员,他们想耍借助这次大汉重光的机会,恢复过去后汉时代,山东士族的地个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自魏晋以来,五胡乱华。北方为胡人所统治,而依附胡人的关陇军功集团将他们这些诗书传家真正的世族踩在脚底下,早就让双方结下了极深的仇怨。

以至于山东的高门望族以和关陇世族通婚为”八过在关陇世族掌握权柄的时候,他们也只能以不合细卜…次呵态度来对抗关陇世族,但是现在随着郭孝恪和汉军的强势,他们终于等来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原本只是风言几句关陇世族是胡汉杂种的山东门阀们利用了他传家数百年的名望积累,在文化上不断地攻击着关陇世族,甚至于连坐镇江淮的郭孝恪都听到了中原世家们声势浩大的所谓讨胡之举。

清算前朝余孽,向来是中国历史的传统。儒家的“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其实也是一样,五胡乱华的岁月,带给汉人是难以磨灭的耻辱,北朝更是对汉人的一种嘲笑,或许在后世人们把这看成是民族融合不可避免的过程和阵痛,但是对于郭孝恪如今所处时代的每一个汉人精英来说,当郭孝恪的政权喊出重光大汉,恢复汉统的口号时,他们心中的心情是何等的飞扬。

虽然对于大多数底层的平民来说,这种大汉重光的情节并不严重,但是对于那些士人,读书人,儒生,这些拥有文化和知识的汉人精英分子来说,郭孝恪这咋小标榜恢复汉人道统的政权就足以让他们记起过去五胡乱华时代汉人所遭受的一切。

虽然整咋。北方,当年入侵的鲜卑等胡族因为人口的稀少,而融入了汉族,但是对于参杂了复仇和瓜分利益的汉人精英分子来说,一场清洗是必须的,但是如今所谓的塞外胡蛮已经被汉军彻底打垮,恢复了汉时的疆域。那么他们只能把目标放在了曾和胡人通婚以保证自己权势地个的关陇世族身上。

郭孝恪对于山东门阀世家那种强烈地仇视关陇世族的态度,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关陇军功集团以前将山东门阀压制得过于凄惨,当然山东门阀在他眼中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对于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送来的奏折。郭孝恪并不太在意,不管是关陇世族,还是山东门阀,在他手上都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他的帝国不需要这些将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所谓精英阶层,他要革故鼎新,重新打造一个庞大的士族阶层来作为帝国的基石。汉光二年,当李靖和徐世绩勒兵于草原和潢关外,汉军控制的北方各地折冲府,那些从去年就开始招募的新兵接管着大片大片的攻下土地,而汉军精锐则南下江南,接管献城的各州县,至于困守江都的周法尚最终选择了自创,至此到夏天时。整个江南并入了大汉的版图,而李渊也放弃了夺取巴蜀之地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李唐根本没有能和汉军对抗的水师队伍。而来整带领的汉军水师在江南初定之后,便和三万汉军杀进了巴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巴蜀全境,至此整吓小天下除了关中以外,都尽数统于汉军之手,完成了郭孝恪包围关中的战略。

对于李渊来说,他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但是关中的家底雄厚,在汉军对关中没有任何军事行动的武德二年,整个关陇集团像疯了一样征兵。募集粮草,现在他们就像战国末年,被六国联军封锁在函谷关里的秦国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对手不是各自心怀鬼胎的山东六国,而是一个可怕的整体。

对于李渊来说,他只剩下了最后一搏的机会,那就是倾尽全力和汉军对决,他相信以郭孝恪的性格,绝不会给他时间加固潢关,闭关积蓄实力。而是会大军西进,定鼎天下,到时只有重创汉军,他才有继续割据关中争夺天下的可能。

淡关内,到处都是兵营,李建成作为太子成了潢关唐军名义上的指挥者。尽管为人宽厚,但是这个时候李建成也没了往日里的温和,实际上为了应付来年的大战。当初他父亲李渊答应关中百姓轻程薄赋的诺言已经彻底失信了,关中一带的精装青年几乎大半都被唐军征为士兵,以至于民怨沸腾。李建成明白父亲已经彻底没有了战胜郭孝恪的信心。而选择了这种几乎是自损根基,亡命的赌徒式的做法,只要他们能重创汉军,争取几年时间,或许还能成就割据的态势。

“父皇。如今的情势可不是战国末年啊。”李建成哀叹了一声,战国之世,秦国是耕战之国,崇尚法令,所以战斗力才极为强大,但是他们现在,却全然没有秦国那强大的组织能力,地方上阳奉阴违的豪强不少,如何斗得过汉军。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统(二)

天的洛阳城外。忙着收割稻谷的农人们脸上带着满足个灭缘。天下很快就要太平了,他们不必再担惊受怕,何时会再遭兵祸。

“听说皇上已经平定了江南,如今只剩下关中的逆贼还未服诛。”田野道旁,上了年纪的老农们在树荫下喝着凉水,互相说着从官道上经过的客商们带来的消息,互相显摆着自己知道的比其他人多。

“关中的逆贼也快了,听说皇上是天上白虎星君下凡,那些贼子怎是皇上对手。”树荫下,一个老农不屑地说道,他前几日去玉清观上香的时候,听到那些上清派的神仙们说的,此时却是一脸肯定地说了出来。

“胡说,皇上乃是天上北极紫薇大帝转世。”另一个老农则是反口驳道,这时候普通民间不止是上清派为郭孝恪造势,便是佛道其他宗派也是各自学上清派一样,口口声声称郭孝恪乃是神人转世,而佛门虽然在普通百姓中的信众比道门厉害,可是也不敢说郭孝恪是什么西天佛陀,明王转世,同样选了道门的帝君转世之说。

一群老农就这样为了皇上到底是天上什么帝君,星君转世,互相吵闹了起来,当然对这些老农来说,之所以热衷于这个问题,说穿了还是郭孝恪攻下中原以后,免去了过去盘录最为严重的洛阳附近州县三年的赋税,此时经过数年开发的幽州。辽东,再加上未伤元气的河北已经足以支撑汉军的后勤,再加上江南到手,郭孝恪自然不介意让东都洛阳附近的百姓过上三年没有任何赋税的好日子。

官道上,一队往洛阳去的汉军骑兵听到道旁老农们的争执,也是忍不住心里畅快,如今放眼天下也就关中那些关陇世族还在负隅顽抗,但是迟早他们会叫那些冥顽不灵的关西军知道他们的厉害。

看着大笑着驰过的汉军骑兵,那些仍在田里劳作的年轻庄稼汉们抬起头,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官军的军饷高不说,战死能入祠当地城徨庙,退役后见官不跪,朝廷照样发饷,就连家中田亩也能减免赋税。

要是放过去,这些庄稼汉子们只要能够不被官府盘录,年年有个好天时,可以安心种地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投军吃饷,个个避之不及,哪像现在但凡有些胆气的都起了投军的念头。只可惜官军的挑选极为严苛。他们也只能心里想想,只有少数有武艺勇略的才去当地初建的折冲府投军,希望可以在战场上搏个封妻荫子。

那队汉军骑兵乃是邯城前往洛阳联络的军中斥候,作为大汉首都连一年都不到的邯城才刚刚重建,恢复了北方雄城的几分气象,就迅速让出了帝都的位子。

此时从河北往洛阳的官道上,从邯城而来的车队充斥官道,不管从历史还是地理,政治,经济各个因素来看。洛阳显然都比邯城更加适合作为帝都,同样中原有着为数众多的世家门阀,也远不是河北之地可以比拟的。

即便郭孝恪不想迁都洛阳,这些世家门阀自然也会想尽办法游说大汉中枢的官员们提出迁都之举,所以当裴世矩几人联名写的关于迁都的奏折送到郭孝恪的江南行营时,郭孝恪毫不犹豫地准了,邯城新建,还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迁都也只是将官僚机构移到洛阳,相反洛阳宫殿齐全,而且因为是全取洛阳,没有受到战火波及,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比邯城可好多了。

耸报信的汉军骑兵驶进洛阳城后,坐镇洛阳的裴仁基终于松了口气,他虽然如今也是号称名将,可是让他治军他在行,让他管理偌大介,洛阳城就是难为他了。

“总算是把人给盼来了裴仁基自言自语道,这大半年存洛阳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他本来以为自己坐镇洛阳,最多就是筹措些粮草运往西线,至于洛阳城内的民事,邯城那面,自然会派大员过来接手,可是哪里想得到裴世矩,魏征,长孙无忌谁都不愿意过来接手最可恶的是还私底下写了密信过来,要他借战事对洛阳实行军管。下杀手对付那些原本横行不法的洛阳本地豪强。

这事情明着说是清算叛逆余孽,为民做主,整治不法豪强,但是对裴仁基来说,这就是内阁那帮子大员在借刀杀人,给人挪地儿,洛阳就那么大地方,作为前朝经营的东都,世家门阀不少,不弄掉一批人,查抄家产田宅,日后怎么封赏其他人。

裴仁基不是笨蛋,当然一眼就看,大员们的用心,可他地没有其他办法,身为军人的职咱拙贺服从命令,因为有皇上的投权,他只能遵照魏征等人的意思办,而他自己现在差不多是把洛阳本地的地头蛇都给得罪了一遍,如今私底下他在洛阳给那些世家叫成了爱财如命裴屠夫。

泡了一壶茶,裴仁基舒服地坐在藤椅里晒着太阳,迁都了,这不是人过的日子终于不用再接着过了,想到邯城那帮子文官可算要到了,裴仁基眯着眼,心里一片舒坦。

“老爷,前线来的军报。”网喝了没几口茶,裴仁基的家将便拿着封军报急匆匆地冲了进来,如今西线渣关的战事由徐世绩和苏定方主持,裴仁基只是坐镇洛阳,但是所有的军报都得经他的手送往皇上那里。

裴仁基直起了身子,虽然如今天下人都认为大汉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关中的李唐不日即灭,可他心里却清楚,唐军不是魏军和吴军可比,那可是真正的关西强兵,当年大隋起家,靠得就是关西兵,虽说论战力,汉军绝对在唐军之上,可是唐军要是一心死守潢关,也不是轻易打得下来的。

“可是李唐逆贼又在潢关增兵了。”接过军报,裴仁基一边问道,自去年徐世绩和苏定方进攻潢关,徐世绩先示唐军以弱,诱出潢关副将宋老生,被苏定方领骁骑直破唐军,阵斩宋老生,王世充抄袭后方,全歼了出关的五千唐军后,那潢关守将屈突通便龟缩在潢关里,死守不出,而去年皇上亲自大破吴军后,李渊在关中便不断地往潢关增兵。

看完军报,裴仁基就知道自己猜对了,根据关中的探子消息,潢关的唐军兵力达到了四十万,虽然其中辅兵就超过十万,其中唐军真正的主力,称得上一声老兵的也就十万人,但是用来防守潢关的话,绰绰有余。

半个时辰后,洛阳的汉军探马便往江淮而去,至于裴仁基则是开始调动洛阳的兵力,前往潢关前线,四十万唐军,谁知道会不会主动进攻。吃掉徐世绩的人马。

此时的潢关前线,汉军大营,徐世绩和苏定方也感觉到了唐军增兵的压力,虽然说他们相信自己麾下老兵的战力,但是他们现在手里的十万大军,其中四万是原东都的官军,虽然也称得上精锐,但是不能和他们手底下那些汉军老兵比,另外四万多则是新兵为主,远不能和老兵比。

“加固营寨,多派斥候帅营里,徐世绩看着到齐的将领,沉着脸吩咐道,潢关的四十万唐军,他不相信只是用来死守潢关的,换了他是唐军主帅,一定会趁如今皇上和他们汉军精锐主力不在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歼灭他们,同时向洛阳推进。

王世充和其他汉军将领都没有任何意见,去年杀宋老生一役,已经证明了徐世绩的指挥能力,就连王世充自己也很佩服徐世绩在战略上的眼光。

简短的军略会议很快就开完了,王世充和苏定方留了下来,三人统驻军队的能力不像上下,而且各有所长,徐世绩擅长大局和战略,而苏定方则是智勇兼备的名将,王世充也不差太多。

“我要是猜得不错,李建成一定会主动出击的。

如果说军略会议上,徐世绩只是让各营将领加强守备,那么他现在留下苏定方和王世充,就是非常肯定自己的判断,而他向来是不喜欢被动的人。

“皇上也曾说过此人和李渊次子李世民乃是我军大敌,不可等闲对待。”苏定方在一旁点了点头,事实上他们在潢关外和唐军对峙近一年,关中的探子那里打听到不少消息,这个李建成和李世民被关陇世族并称为人中之龙,同时李渊另外两个儿子李元吉和李玄霸也不是易于之辈,那李元吉虽然不长于军略,但是在战场上据说也是一员骁将,至于那个李玄霸,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号称天生神力,勇不可当,只不过却是个病夫。

“徐将军可有何良策王世充不紧不慢地问道,徐世绩留他们下来肯定是有主意了。

“唐军西出潢关,四十万人的后勤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徐世绩的目光变得阴森起来,看得王世充和苏定方都是心里一冷,不过当他们听完徐世绩的主意以后,都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可以一试。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一统(三)

州阳城头。从江南快马而回的郭孝恪俯视着脚下的城市。天下终于只剩下关中一地还未平定了,他的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

争天下,以势压人才是王道,如今天下强兵尽在他手,李渊纵使提前得了关中,可惜也没有时间来转化这种优势。

“皇上,唐军已经西出渣关,徐将军苦战之后,撤兵百里。”郭孝恪身旁,裴世矩小心翼翼地说着如今的局势。

“徐世绩不是无谋之人,他此番撤兵,必有深意。”裴世矩手里那份军报,郭孝恪并不在意,因为他早就拿到了徐世绩的密信,如今大汉的中枢自有内阁总掌朝政,虽然兵事亦要由内阁的宰相们过问,不过郭孝恪却仍旧牢牢地抓着兵权,在这个国家按他的意思彻底建立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