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198章

草清-第198章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王愁的根本还是少银子,大不了今年我们亏亏,多向李天王报效一二,也不再提厘定盐课细则的事。李天王给粤商总会定的总额不是四百万两吗?我们盐商摊个一百万”

最终盐商们有了共识,多出些血,目标是维持之前的盐政局面。这一百万看似多,分摊到全省场商运商身上,大户每家几千两,小户每家几百两,大家都还能扛得住。

沈姓总商皱眉:“李天王确有难处,但他的企图更远,看的还不止是今年。我怕这一百万两……罢了,总之我们诚意也出了,我沈世笙就代各位传上这诚意,就看他如何决断吧。”

沈世笙回到自己在广州的宅院,就在书房里盯着那份签满了全省总商名字的“报效书”出神,沈家是盐商世家,传到他已是第三代,其间经历过明清换季,经历过迁海之苦,到他这一代,满以为会安安稳稳做老死生意,却不想李肆又在广东骤然崛起。

沈家世代行盐,把控着场商行商两头,这才被之前的清廷定为总商。家族和产业根基都在广东,不得不对霸占广东的新贵李肆低头。

当李肆决意变革盐政时,他也是惊怒难抑,这可是在动他沈家的根基。但他很清楚一件事,李肆是头山中虎,而他们这些商人,不过是狐狼之辈,怎么也无力跟李肆抗衡。

既然李肆一直以生意人自居,行事也总是刻意维护规则,沈世笙跟盐商们乍起胆子,还在勉力跟李肆磨嘴皮子。可磨着磨着,有些盐商就忘了自己的位置,还真以为自己有跟李肆叫板的本钱了?

沈世笙不会忘,去年李肆收拾那帮江西商人,看上去和风细雨,外界人都没什么感觉,可他们却清楚,二十多颗人头,包括逃回江西的,一颗没少。二十多户人,全都被押到了琼州,跟那些旗人和绿营俘虏们一起扎进深山老林里,还不知道能活出来多少。

由此可以看出,李肆做事讲规矩,但前提是对方得跟他一样守规矩,若是过了界,他绝不会忌惮下狠手。沈世笙就时刻提醒自己,要跟李肆在粤商总会这个套子里斗,而且要始终斗而不破。

现在斗了一个多月,广东盐商也被逼到了绝路上,不得不咬牙亮出了他们的底线,认下李肆给粤商总会摊派的四分之一会费。

可沈世笙却很忧虑,从李肆放出的风声来看,英华新朝的盐政,必须是另一番面目。他仔细研究过,看透了李肆的用心,那就是把盐业作成利薄之业,好让他们盐商把银子从盐业上抽出来,投到广东正兴起的“新业”上,什么钢铁、机械、玻璃、水泥和丝麻等等,无所不包。

平心而论,沈世笙也不是没想过试水这些新业,但盐业是本业,是命根,怎么也不能丢。如果新业闪了腰,盐业又撑不起来,他沈家就要自他手上败落。

问题是,李天王还没出什么牌,盐商就被逼得亮了底牌,这形势真是不妙。

“父亲,可是在忧虑盐政一事?”

正沉思时,有人在旁低唤,是他的儿子沈复仰,一直照看着潮阳河西栅的生意,从潮洲府几百灶户那收盐,之前刚解完一批盐,到青浦三江票行跟运商对账。

“你对李天王这盐政有什么看法?”

自己这儿子很是聪颖,历练也足,沈世笙想听听他的意见。

“儿子回广州,也是来劝父亲的,赶紧去求天王,让自己试行新政”

沈复仰的话让沈世笙两眼圆瞪,不仅要认可这新政,自己还要抢着试行?

李肆的新方案很简单,盐与它业同等而视,再无纲引之设,一县之内,民自产,商自贩,价格随行就市。但若要跨县,因为其他县有一定自筹财政之权,就有可能受他县的稽核征税。所以只有在工商署注册,入了粤商总会的盐业公司,才能免此税款,通行全境,这是针对运商。而从灶户那收盐的场商,若是不组公司,不仅不受粤商总会庇护,运商也能随便从他碗里抢生意。

先不提废除纲引是取消了盐商的世袭特权,就说这“公司”,需要十人共资,等于把家业拱手分摊,盐商们自然是难以接受。其他条款,诸如盐业公司需要缴纳若干底金,用作盐价补贴的预赔,盐商们都只当是另设名目的报效。此外新政的盐税还分了场税、运税和市税,从表面上看,比清廷时期的课派沉重许多。当然,算这帐的时候,他们都刻意忽略了盐引和孝敬。

“父亲,对怠业之人来说,这新政有如猛虎,可对勤业之人,这新政却是坐大的绝好机会”

沈复仰两眼发亮,他年轻气盛,自然是往着好的一面看。

他的观点很明确,旧日全是靠关系,不是靠本事,而他们沈家,从灶户起家,一步步走到现在,全是靠本事。李肆这新政,不仅削去了官府暗处的盘剥,还放开了全境的市场,不再如之前那般,有谁谁经营某区的限制,有能耐的,他日就算不能独掌广东盐业,分到几分之一的盘子,也是很有希望的。

“这我知道,可家业以稳为重,怎能如此冒险?”

沈世笙做了几十年生意,自然是求稳。

“跟着这英华新朝,难道不是冒险?既然已经赌了,还畏首畏尾做甚?”

沈复仰鼓励父亲,接着压低了声音。

“儿子跟三江票行的杨执事很熟,他有朋友在天王府工商署,说起盐政时,就透过风,李天王是希望盐业这一摊子,未来就由几家场商起家的大商号担起来,说什么,这是抓大放小之策。”

沈世笙微微抽了口凉气,果然如他所料,是要将他们盐商丢进蛊里,抓大放小……骨子里还是清廷的管制之策,却是建立在他们盐商自己争斗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直接握有灶户的场商自然要占不少便宜。

“我是觉着,李天王与这工商的期望,就如他立的英华新国一般,不进则退”

沈复仰沉声说着,再爆出让沈世笙骤然一震的消息。

“儿子来广州前,曾遇到过泉州盐商梁家的大公子,他就在说,英华大军逼压,福建人心惶惶,盐价都在上涨,若是我们在新政下站稳脚跟,盐价本钱可要比北面朝廷治下的盐便宜许多,那时向北贩卖……”

沈世笙一拍大腿,他怎么忘了这茬?若是照着以前的老局面,他们广东盐商很难染指外省之地,新政之下,没了地域限制,能在英华全境卖,就能往清廷治下卖虽然没办法直接卖,可跟泉州梁家那样的本地盐商合作,一样赚钱。

“但是这什么公司……”

可最终他还是过不了这条心理上的坎,公司要求十人合资,没说不能按家人来分,但涉及到家人也是桩麻烦事。

此刻李肆正在天王府里琢磨,自己调整后的新政,能不能引得有进取心的盐商动心。

整个新政有不少不方便透露的根底。一就是抓大放小,推动盐商进行资本组合,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而不是之前整个群体的权力垄断。

现在是1716,不是2016,技术手段还很落后,不可能管控得那么精细,所以李肆还需要垄断。但必须是市场垄断,才能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管制,让这个行业渐渐利薄,最终只剩下几家大型盐业生产商和批发商。市场垄断不隔绝竞争者,这也逼迫生产者、经营者和分销商们必须保持一定的竞争心态。

第二点就很腹黑了,这也是对付清廷的一招手段,只要扶持起来几家盐业巨头,靠着低得多的盐价,两淮盐商……哼哼,算是未来经济之策的试水吧。

但盐商大多终究目光短浅,权商勾结的基因太重,李肆担心,没多少人能领悟得通透,领悟通透了,却没多少人下此决心。可这两点绝大好处,他不方便事先说透,否则对方没被说服,还当是李肆二桃杀三士之计,所以只能让工商署的人四处放风。

可李肆终究想不到,真正的问题,卡在了他推而广之的“公司”这东西上面。李肆必须要管治资本,所以他要让商人以后世公司的方式组织资本,否则难以追责、监察,同时降低征税成本,但却不曾想,他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经济历史学家,并不清楚,这事的影响,比盐政更深。

“这是毁千百年来的商人道统啊……”

彭先仲从老家回来了,他带来了彭家老爷子对“公司”一事的评价。。。。

—://。。

草清第三百一十一章果然是头脑发热

更新时间:20121172:10:48本章字数:6882

“商人也有道统?”

李肆皱眉,这笑话很冷。

“怎么没有?敬天畏祖,行善积德,和气生财,传家兴业……”

彭先仲张口就来,见李肆嘴角都快斜到耳根边了,赶紧补充一句:“其实就是后面四个字。”

李肆之所以要听听彭老爷子的意见,就因为两点,第一,这老爷子是典型的商人,既有胆子贼大的时候,比如很早就在李肆身上压注。也有骑墙甩尾的时候,比如去年形势紧张,还让彭先仲的父亲到青浦来劝彭先仲准备后路,他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第二,彭家老爷子仗着辈份高(义女嫁给了田大由,李肆只能算他孙辈),跟李肆又隔了彭先仲一层,久居在英德老家,对变乱中的广东没太大感觉,说话少有顾忌。不像安金枝,现在跟李肆说话也得过过脑子。

“老爷子说,这盐政变革,其他手腕都只对着盐商,他还没什么话说,可要是这‘公司’推而广之,这就是在撬商人的根基,他都得好好想想,是不是要散了产业,当个田舍翁。”

彭先仲脸色郁郁,想必也是遭了自家老爷子的数落。

“细细说来,这公司,怎么就跟传家兴业抵触上了?”

李肆脸色也不好看了,本是想着从盐政下手改革工商,结果不仅新的盐政遭到抗阻,连工商之政的起点也撞到了商人的根骨上,他有些不理解,该是彭先仲或者彭老爷子谁没理解对,反正他觉得没问题。

为何要推行公司制?

李肆有明暗两层目的,明的是推动商人进行资本融合,毕竟一家之力弱小,积众家之力,才能形成规模。不仅能在自由竞争中称雄,也有利于政府监管,这属于他在工商上抓大放小的基本策略,放开对个体和散商的管制,扶植产业巨头。

而在暗处,他期望能通过公司制的发展,让经理人阶层进一步壮大。经理人阶层的壮大,不仅会推动知识的普及,平衡传统读书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能培养政府所需的实用人才。

总而言之,工商要大发展,就不能靠以前那种家业传承的模式。

这虽然有悖于传统,可就李肆所知,合伙经营的历史在华夏已经很悠久了,像是“掌柜”这一类的职业经理人,也已经有成为单独一个阶层的雏形。公司不过是再往前走了一步,把以前一些潜规则丢在明处而已。像是他的青田公司、佛山钢铁、东莞机械,都是公司,没见有入股东家出声抱怨啊。

“老爷子说,咱们商人分几种……”

彭先仲娓娓道来,商人分官商、闲商和本商几类。这很好理解,凡是上面官府关系断掉就垮台的生意,那都是官商。凡是手头有闲钱,什么生意赚钱就做什么,也没办法做深,这就是闲商,比如放利钱的,凑份子的,开矿的,倒腾热销商货的。而本商是以业为根,大部分都是作坊主,还有些是多年作出的老生意,有了极固定的商路。

官商不说,闲商对公司什么的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的着眼点就在银子上面,只要能赚银子就好。可本商就极忌讳这公司,他们虽然也是赚了钱就买田,但那田却只是养老,家底都在这生意上。

“把他们比作农人,这生意就是他们的田,要让农人把田拼在一起,一同核算收成,就像……他们可很难接受。”

彭先仲话里晃过一件旧事,那就是李肆成立青田公司后,在李庄推行农社,结果遭了挫折,李肆这几年来有不少烂事摆不上台面,这也是其中一桩。

“也没说一定要他们跟外人凑份子啊,新政里就留了后门,让他们可以一家人共资。”

这一点李肆也有所预料,为顺利过渡,他早就留了操作空间,以商人之精明,不会不知道利用这一点。

“天王,一家人分资,可比跟外人凑份子更麻烦……”

彭先仲小心翼翼地说着,见李肆还没怎么明白,他嗯咳一声,拿自己举了例。

“我家老爷子的产业,若是要组公司,恐怕要吵个十年才能吵出结果。老爷子本是要我父亲继任家主,可几个叔伯却不乐意,这番纷争,该如何落到公司上?”

他这一说,李肆抽了口凉气,他明白了

这公司一事,深入内里,实际已经触及到了宗法,涉及到了华夏历来都很头疼的财产继承权问题……

一时间,似乎有一道洪流涌入他的脑海,他发现自己遗漏了太多问题。

“天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彭先仲犹豫地说着,李肆压住自己纷乱的心绪,看向这个已经跟随了自己四年多,在工商一事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部下。

“方济,我背上早没有那女施主了,你怎么还背着?有话直说。”

李肆唤着彭先仲的字,随口开着玩笑,彭先仲眼角微微一红,眉宇间一直凝着的隐约愁丝悄然散开。李肆在说什么,他当然明白。去年湖南商人于颂跟江西商人合谋,要解决李肆,还提过扶持彭先仲上位。虽然他本人后来才知情,但李肆遇刺,险些送命,跟他没向于汉翼及时通报商人异动多少有些关系。

李肆一直没责怪他,毕竟当时事业草创,事情都没定制,但彭先仲自己心中却有了阴影,行事总有些缩手缩脚。举旗立国后,也都一直埋在工商之事上,光彩渐渐被刘兴纯、顾希夷等人盖过。

现在见到李肆,心态也从早日的伙伴转到纯粹的部下,李肆的盐政变革,乃至工商推动,在他看来有很大问题,但有这层心思在,总是不敢再如之前那般畅言。

得了李肆的劝慰,彭先仲心结稍解,整理思绪之后,一句话如一闷棍,径直敲在李肆头上。

“方济只觉,天王有些急于求成,还忘了工商之人,也该如农人一般相待。”

李肆楞了好一刻,恼意在胸口里转着,有那么一刻,还在想这家伙终究是脱不了商人本性,顺竿子往上爬地也想拦阻工商变革。

“天王变革府县民政,动静虽大,却都是谋划妥当,步步而进,特别注意民人、乡绅和官府之间三者相济相成。可到变革工商之策时,却没注意到,广东一省工商,多是本商,以工商为家业,这就是他们的田地。天王为农人摊丁入亩,永不加赋,可对工商之民,却是要并其家业,迫其分产,施以重赋,粤商总会不止是为盐商抱不平,也是在为自己抱不平……”

彭先仲豁出来了,刺得李肆眉头紧锁,呼吸也开始浑浊。

“可我们工商署却都明白,天王的谋划是为后世万代而计,方济不才,自天王举旗后,就一直在思索天王对这一国工商的期许,现在天王在盐政之事上的变革,让方济想到了四五年前,跟天王说起过老爷子的期望……”

江海一帆尽?李肆也记起来了,此刻他已经按下了怒气,知道自己想错了,就静静听彭先仲继续说。

“方济认真研习过天主道,就工商一事,深知为国之政,就得扬其利,绝其害。如今天王一面不让工商再不受束缚,这是扬其利,促之繁茂。一面迫工商聚合,这是林中探木,为的是绝其害。但此间利害,天王是看得透,我们工商署管治之人也大略能明,工商之民却并不清楚。”

彭先仲这些话想必已经揣了好一阵子,越说越有力。

“方才方济说到‘并其家业’、‘迫其分产’、‘施以重赋’,这不是方济之言,而是大多数商人向方济的抱怨之言,家中老爷子话里也是这个意思。即便以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