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511章

草清-第511章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香玉在一边眨巴着眼睛,就觉“皇帝大叔”气吞寰宇,果然不是人呢。

—://。。

第七百六十一章带刺的节杖

更新时间:2012112811:35:40本章字数:6609

第七百六十一章带刺的节杖

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当太监们将一副舆图高高挂起时,一个人原本如被木屐碾中的蝼蛄,佝偻身子面颊扭结,此刻却像是木屐终于挪走,挺直了腰杆,昂首抱臂,长出了口气。

那是大清的舆图,淡清底色的疆域占得满满的,底下的淡红大英疆域被压在下面,只露出一丝缝隙,连江南和四川都再看不到。

西北到唐努乌梁海,东北到库页岛,依旧是万里河山呀……

大清终于在舆图上恢复了中心之位,弘历就觉原本被“叔皇帝”压得快沉到膀胱的心脏也回了原位。

伸展双臂,拥抱着舆图上的大清,弘历心中渐渐升起昂扬的热流。

“可苦了皇上,这半年卧薪尝胆,终于瞒过了南面。现今南面报纸说起皇上,都当是沉湎于酒色玩乐的无为昏君……”

一个阴沉的女音在弘历背后响起,太监们同时躬身,退出了殿堂。

“皇上……你终于是要振作了么?”

身后一人踩着马蹄底鞋,头戴凤钿,钿子上满插金玉,宽大袍子改得袖空腰细,清晰勾出了女体的轮廓。

“那么……我们得好生商议一下了。”

她踩着莲步,盈盈行到弘历背后,几乎快靠上了弘历,低柔话语将气息也直送弘历耳后,让弘历身体骤然一僵。

“太妃……有何见教?”

弘历语气也有些僵硬,身体更是没有半分动弹。

“皇上又是什么想法呢?”

雍正的妃嫔都被移到了圆明园,紫禁城里还住着两位太妃,但能让皇帝如此尊称的,就只有一人,自然正是淳太妃茹喜。

“朕……朕是这么想的……”

弘历就觉芒刺在背,思绪迅速沉入到话题中。

“年羹尧拥兵山东淮北,形同割据,若他起异心,即便叔皇帝无心犯我,大清也危在旦夕。如太妃早前所谋那般,年羹尧必须拿去!”

“我大清虽与叔皇帝有约,可当年《浒墅和约》也不过保了五年安宁。朕就得居安思危,以五年为期,不求复土,只求有自保之力。”

“叔皇帝以工商起家,生生从盛世里崛起,南面之国有太多成例可以效仿。朕不惧宗室清流非难,学大英那般治国,要我大清国富兵强,太妃以为呢?”

茹喜微微笑着,双手环上了弘历的腰。

“皇上……你还不信我,当我是你叔皇帝的女人?”

“太妃……”

“叫我茹喜……”

弘历低低喘了起来,不是因一双丰软压在了背上,而是因为紧张和恐惧,恐惧的当然不是茹喜,是“叔皇帝”。

“你叔皇帝在江南呆了半年,在调理什么?读书人说什么‘法权’,其实不就是……这一国到底谁是主子,谁是奴才?哪些奴才可以信任,哪些连奴才都不能作,必须严加防范。搞清楚了这些,再来分饼,才能让这一国稳住根基。”

茹喜凑在弘历耳边,吐息似乎快熏熟了弘历的耳廓。

“主奴之分,这才是我大清的大义,循着这大义分利,皇上你才能坐稳江山。你父皇为何是那般下场,就因为他没搞明白这桩义利之辨啊。”

弘历偏开头道:“你说得没错,朕这半年,也一直在想。父皇恪行满汉一家,本该人人齐心,为何会有那样的恶局?现在看来,原来是利未澄清之过啊。”

茹喜两眼闪着光亮:“想要挣脱你叔皇帝的摆布,就得在这大清国里重新造你的龙椅,让你的龙椅不再靠你叔皇帝就能坐稳。你想想看,谁才是你真正的铁杆?”

弘历欲言又止,这个问题他自然想得很深沉了,不是没答案,只是没自信,不觉得那答案就是正确的。

“满人,依旧只有满人是你的铁杆,几十万满人的铁杆庄稼,都握在你手里,除了他们,你还能靠谁呢?满汉什么时候真能一家?你三哥的想法其实没错,只是他太急了……”

“学你叔皇帝兴工商,这倒是没错,可你得记好了,就像是分饼,你得让咱们满人吃大头,只用粉屑去喂汉人,让他们不起来作乱就好。你想要国富兵强,就得把你父皇那满汉一家的东西尽数丢掉。”

弘历脸上渐起红晕,茹喜所言,句句都是他的心声。

“茹……茹喜,你与叔皇帝……”

他心中还揣着浓浓的疑虑,忐忑地试探道。

耳廓的气息变冷了,弘历更没看到,在他背后,茹喜的眼瞳也紧紧缩起。

“以前我还有志,还有爱,可现在,我只有恨!”

我的血本是热的,为救大清,为救满人,为了我所爱的那个人,舍身相搏。可这十多年下来,大清和满人如何,我再不关心,昔日那个视为天地之极的蠢货、负心汉、疯子、白痴,也再不值得我上心。

现在,我的生命里,只有一件事有意义,那就是……复仇!报复抛弃我,鄙视我,连一丝怜悯都不愿给我的那个人!他有大威能,甚至可能是神,但我依旧要复仇!我要他转眼注视我,不管是愤怒,还是憎恶,我要他看着我!

茹喜内心正如火山一般,喷涌着灼热的熔岩,在这熔岩之下,是去年广安门外的一幕情景。

那是一个夜晚,弘历已即位为乾隆皇帝,遭遇光绪皇帝血腥洗礼的北京城正渐渐恢复秩序。她来到广安门外的“西山大营”军帐,跟李肆见了最后一面。

“我怕!我怕作不好……”

即便四娘在旁,她也顾不得了,她迫切需要一根砥柱,让她心有所依。

她跪地哭求着:“给我点什么,你不能让我空挂着你的名分,还只是大家私下揣度的名分,这、这不公平!”

李肆走到她身边,目光有如实质,扫得她全身发热。

“给我一点怜惜吧,让我在紫禁城里也能时时感受着你,鞭策着自己,让我以你为天,以你为地,我、我本就是你的女人!”

李肆离她还有两三尺,可这已是她这辈子最靠近李肆的距离,一股涌动自心底深处喷出,冲得身体都在微微抽搐。她不知哪里来的胆子,猛然揭开披风,两手分开衣袍,露出保养得极好的白皙身躯,一把扑了过去,抱住李肆的腿,高声哭喊着。

仅仅只是如此,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就让她浑身颤抖不止,恍惚中,李肆似乎挥手止住了四娘,就这么让她抱着,那一刻,她觉得快乐得快要爆炸了。

“我的女人?我可舍不得把我的女人丢在异国,更舍不得我的女人沾染权势……”

李肆的淡淡言语,如冰刀之雨降下,瞬间戳穿她的身体,狠狠插进她的心房。

“当年你刚从石禄出来时,我曾给过你机会,但是你放弃了,自那之后,你就不再是个女人。茹喜,你需要的不是男人,而是……”

李肆接着的话更如万钧巨锤,将她一下砸倒在地。

“一根节杖,还带着刺,内外都能用。”

该得的砥柱崩塌,恐慌压过了屈辱,她趴在地上,再无半分力气,任由女卫给她套上衣服,拖出帐外,依稀还听到帐中的对话。

“四娘,陪我去洗澡,恶心死了……”

“你这昏君……”

第二天,她立在广安门的门楼上,目送大军南去,还不时瞟着门楼上的火炮,点燃那火炮,轰死某个人的念头几乎快撑裂了身心。

可惜,那火炮早已被封了火门,周围王公重臣的乞怜目光让她找回了一丝自我。而当弘历和允禵事事问计,那个汉臣吴襄更如叩头蛤蟆一般,献媚进谄,以示效忠时,她重获新生。

如李肆所言,她得到了那根带刺的节杖,那种感觉的确让她觉得飘飘欲仙。

从那之后,茹喜,再不是替雍正,替李肆,替天下间任何一人卖命的茹喜,她就只为自己。

压住沸腾的心绪,茹喜抱得弘历更紧了:“皇上,这天底下,再没有谁能比我更恨那李肆,你若真心当他是叔皇帝,我还不信皇上你呢……”

弘历打了个哆嗦,佯装去书案看奏折,终于挣脱了茹喜的束缚。

“那么,朕……我们该怎么做?”

你跟叔皇帝是爱是恨,关我什么事?别拉我出来挡枪。万一宫中传出消息,说我跟你怎么怎么了,惹得叔皇帝恼怒,我这个侄皇帝可没得好日子过了。

弘历下意识就是这想法,之前叔皇帝那拍在肩头的巴掌,感觉不仅没有消去,反而一日比一日沉重。

自小他就聪颖好学,对天人之事也很感兴趣,《天人三论》、《权制论》,叔皇帝的论著他都看过,越看越惊心,越想越钦佩。如果不是满人,不是大清皇帝,他都有心投奔大英,为叔皇帝征战天下作马前驱。

现在他的职责,就是守好这大清天下,老老实实听叔皇帝的话,当一个太平天子,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都建立在《英清和平协定》真能管用的基础上,而以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屁股论,国之生死,自不会寄望于什么协定。

茹喜眯着眼睛,媚媚一笑:“皇上不是有了定计么?”

“你那叔皇帝为平江南,正举岭南之力,搞南北相融。变法、移民,都是大耗金钱之事。看报上说,今年大英国库要亏空五百万两,明年估计要到一千万两。要在五年后,江南才能转亏为盈。为此他一国正裁汰大军,同时卸责卸权于地方,求的就是抹平亏空。”

“是啊,今年大英国库就是六七千万两的盘子,可家大业大,哪里都得用钱,这一点皇上你自己也深有体会。”

“没错,贾屠夫到了四川,可他不是为取西安来的,我看你叔皇帝是用他来镇服陕甘那些回民。西安城高壁厚,人心就算不在我大清,也不在他大英,还有傅尔丹和岳钟琪的十来万大军,没那么好打。再看安西都督府的设置,就知道你叔皇帝是奔西域去的,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对西安动手。”

“你那叔皇帝的心思很清楚,从来都是如此,先绝外患,安内政,再来啃食我们大清。毕竟我大清已是刀俎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即便你叔皇帝出尔反尔,不让你当太平天子,我们至少也还有……六七年时间。”

茹喜侃侃而谈,将大清眼下的处境分析得一清二楚。

“所以,不要像你三哥那样急,学着你那叔皇帝,先调理好大清的大义。”

弘历思忖片刻,沉沉点头。

五月春光灿烂,养心殿主殿,宗室重臣的脸上也绽着明媚的笑颜。英华一国的国政脉络渐渐清晰,《英清和平协定》已落到实处,让大清国这些忐忑了大半年的中流砥柱终于安了心。

“昭雪睿亲王、豫亲王!”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吴襄的嗓音正回荡在大殿里,这话更将众人的心气推到了新的高点。

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得华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多尔衮这位摄政王,大清就得不了中原。死后顺治曾尊称为“义皇帝”,甚至还给了“成宗”这个庙号,不皇而皇。可惜康熙即位后,苏克萨哈等重臣出面诋毁,多尔衮不仅失了尊荣,丢了铁帽子王位,还被逐出宗室。

时隔数十年,当年多尔衮与皇室之恩怨已经淡去,留在满人心中的,是一位功盖千秋的大英雄。而豫亲王多铎则是多尔衮的铁杆臂助,虽未涉政事,却为大清四方征战,战李闯,收江南,北征喀尔喀蒙古反乱诸部,战功最显。当年贬黜多尔衮,多铎也受了牵连,丢掉了铁帽子王。

为这两位满人大英雄平反,意义不言而喻,那就是重塑满人精魂,以示满人同心。

—://。。

第七百六十二章大义和生意

更新时间:2012112811:35:41本章字数:6252

“八位铁帽子王,配享太庙!”

吴襄更进一步,将其他六位铁帽子王也全提了出来,殿上轰然附和,一股热浪喷薄而起。

“好、好······吴爱卿议得好,深合朕心,朕以为······”

弘历在龙椅上按部就班,吴襄所言,是他跟茹喜早已议定,跟恂亲王允也通过气的结论。

“怡亲王也是皇考所立,不该跟其他铁帽子王有差,一并配享太庙为好。”

话音刚落,一人扑跪在地上,脑袋叩得咚咚作响,是现任怡亲王弘晓,“奴才怎能受得这样的大恩?皇上此时若是赐死奴才,奴才也欢喜得紧…···”

不知是太过高兴还是太过惶恐,弘晓都有些胡言乱语了。

“我大清乃满汉一体,满人不齐心,汉人又怎能齐心呢?”

殿上还有张廷玉、蒋廷锡等汉臣,弘历的话说得份外委婉,汉臣都默然以对,看向吴襄的目光复杂异常。

这是个汉人呢,抬了满旗的汉人,由他出头来推着大清重立满主汉奴的大义,不知道是警告汉人,还是讥讽汉人,总之这味道很是怪异…···

不管汉臣怎么想,宗室和满臣已齐齐下跪,逼得汉臣也不得不下跪,一起高呼吾皇圣明。

弘历接着拿出一本书,一本已散于大清乡野,读书人都人手一本的书,《大义觉迷录》。

“皇考以满汉一家为志,希翼我大清能护得华夏道统,守人世伦常。可这世上小人横行,奸贼恣意,竟曲皇考本意,以满汉一家之论,污蔑满人主天下,以族论政,迫压汉人·徒令人心大乱。”

“朕不忍皇考善心被如此污蔑涂抹,朕意已定,收缴《大义觉迷录》,以及所有与曾静案相关的书卷·但有私藏,交有司重责,绝不轻怠!”

跟早前雍正,随后光绪上位不同,弘历是靠着三方强援得位的,因此他对龙椅没有太大的危机感,从来都雍容温和。之前半年更是沉浸于宫闱·不怎么理政,让一殿臣子都没太觉出这位年轻皇帝的帝王气概。

而眼下这一沉声宣谕,终于让众人有了感觉,龙椅上坐着的好像不再是傀儡,至少不完全是了。

“吾皇圣明!”

跟刚才为多尔衮多铎平反时的反应不同,此时却是张廷玉等汉臣真心实意地叩拜高呼,这一天他们已等得太久了。

不管大清的大义是什么,大义都该是皇帝·是朝堂定论之事,这不是乡野小民能掺和的。从古至今,没有谁像雍正那样·认真地跟天下臣民争论大义,由此将宫廷和朝堂运作清清楚楚展示给天下。

就因为雍正搞什么“大义觉迷”,让一国人心崩离,大清今日沦为南蛮侄国,雍正即便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推波助澜之人。

“请诛曾静,以谢天下!”

张廷玉更高声呼道,他可没忘雍正背后,还有一个罪魁祸首。

当年曾静案起后,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但凡心怀圣贤,坚守理学之人,都坚持曾静当死。可雍正为推行他满汉一家的大义,硬生生留下曾静的徒弟张熙的命,还代两人向朝野讨命,说他们不过是被南蛮蛊惑·在他的教导下已幡然自新,懂了君臣大义。

现在乾隆皇帝重新调理大清的大义,在皮面是君臣大义,在内里则是满主汉奴,满汉一家用来糊墙,重归康熙时代的轨迹。满汉有别这无所谓,只要守住君臣大义的皮面就好。

而要将满主汉奴的君臣大义跟满汉一家的君臣大义区分开,从重处置曾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能让一国朝野都知道,今上的路数跟雍正不一样,汉人还是汉人,满人还是满人。

弘历点头道:“准奏……”

保定府一处民宅里,一个老头正奋笔疾书,一群号衣兵丁拥入,领兵者是一位四品文官。

文官幽幽道:“曾静,皇上召你去京城…···”

曾静恳求道:“知府大人,容小人临摹完这一遍好么?先皇著述,曾静已摹到三百三十二遍,这一遍完,也许就能悟得先皇大道……”

知府再忍不住,鄙夷道:“大义觉迷录?你摹一万遍也没用!你以为今上召你,是去奏对满汉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