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654章

草清-第654章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互助。靠双手讨生活的安宁日子。

原本只是在彰德府安民行善,两年前南北修约之乱,她带领白莲宗稳定了周边府县人心,也推着她的名望水涨船高。当英华显露出诸多北伐迹象时,满清猛然反弹,提前发难,她就成了满清官府重点拔除的对象。这也逼得她不得不带着本只是想过安宁日子的百姓们揭竿而起。

短短半月内,她所掀起的起义大潮就席卷了整个彰德府,还向河南腹地和南直隶扩散。可就在此时,她与闻风来投的各路英雄有了分歧。各路英雄们想的当然是在这乱世里成就一番功业,主张打起旗号。自成一路。而她却只想护着老百姓,等候英华大军。

争得火星四起时,不乏有明逼暗算等事,不是有一批与她一样开了眼,南投心志坚定的兄弟姐妹帮村,她已不知死了多少次,或者是被谁裹挟为真正的圣姑。

正勉力维持时,高起入了河南,大洒官员告身,顿时诱反了一大批英雄,义军相互攻杀,许五妹等人退路被截断,不得不北退到南直隶的磁州,困守小城。

高起虽败,红衣相继入洛阳和开封,可北直隶形势骤变,红衣北进之势猛然停下。因上线黄家夫妇殉难,闻香教五圣娘娘这股势力始终没跟天地会和天庙搭上线,像是南北涡流中的一颗小石子,在水面上下挣扎着,却没人注意。

高起的儿子高澄注意到了,他退入直隶后,整合大名和广平等府之力,还在负隅顽抗,自许圣姑分出的那些英雄们就成为他继续利用的力量。此时北直隶团结拳之势如火如荼,看在那些英雄眼里,大清似乎龙气依旧。而英华如宋,北伐绝无功成之日的言论盛行于乡野,两边一拍即合,携手对付许圣姑这股人马。

从政治层面看,高澄是要这些贼匪缴上投名状,继续绑在他顽抗英华大军的战车上,从军事层面上看,磁州是自河南入直隶的要道,当然不能由亲英华的义军占住。

两边合军三四万,小小磁州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城中不仅有许五妹的数千忠实部属,还有受害于贼匪,同时感许五妹恩义的两三万百姓。好在围城的英雄好汉相互疑惧,满清绿营战意不足,而守城一方意志坚定,磁州倒是没破城之忧,可守到现在,已经弹尽粮绝。

许五妹还以为民人无辜,对方不至于为难妇孺,就任那些动摇的民人出城自寻前途,却没想到,对方是一人都不放过。

嘴里说着天朝大军一定会来,红衣一定会出现,可许五妹心中却是凄苦不已,她派了不少忠勇之士出城跟红衣联络,跟天地会和天庙恢复联系,可到现在,毫无回音。

“是真忘了我们吗……”

许五妹脸上满是镇定,自信的话语和镇定的微笑安抚住了部下,但自脸颊滑落的泪珠却道出了她的忧虑,大家都以为她是哀痛死难妇孺,却不知她是为城中数万民众哀痛。

“许圣姑……原本我们是要北上的,可现在上面要大军停步……”

卫辉府新乡县,面对衣衫褴褛,自称来自天庙白莲宗许圣姑一方的使者,六十师统制江得道遗憾地摊手。

“这个,真是爱莫能助了。”

他侧开脸,在卫兵的簇拥下匆匆离开,不敢再看使者脸上的绝望,心中更涌起几日前在洛阳面会谢定北时的场景。

谢定北正调整第二军部署,对已进到豫北的江得道作了特别交代:“彰德府那边,先不要管,卫辉府都不必拿下,这是军令!”

江得道不解:“听闻许圣姑在那里组织起了老大一股义军,是向着咱们的。现在处境不妙,我们不去救?”

谢定北沉脸道:“这是上面的决定!”

江得道心中一个哆嗦,不敢再问。他是听说过许圣姑的事,但却不知内情,也不清楚这事还有什么玄机。他只清楚,听令行事。

使者的哭号声传来,江得道满心疑惑,到底为什么不去救那股义军?

兖州府,北伐行营里,两个罕见凑到一起的人物居然出现在同一间会厅里,正面含怒色地同声逼问着一人,这两人分别是天地会总舵主尚俊和天庙巡行祭祀会总祭徐灵胎。两人都已五十开外,不复昔日风采,可逼问对方时,却显出摄人威势。

“为什么?为什么不救白莲宗!?”

两人对面,是更为苍老的陈万策,一脸端正平和之气,虽非宰相。却手握南北之事,权势不逊于实相薛雪。

他一点也不为两人威势所动,拂须缓缓开口,凛然之气顿时压住两人。

“白莲宗?那是什么?我英华能容这等极易跟白莲邪教混淆的教门入国?更不说还裹着一层闻香教的皮,复土之后。这一宗在北方的人心要怎么料理?”

尚徐两人愣住,花了好一阵才消化了陈万策这话,尚俊咬牙道:“我向你南北总署行了几次文都没回音,还以为是文吏怠慢,没想到,原来是陈相你早有盘算!不仅不想救白莲宗,还存了借刀杀人之心!”

徐灵胎也道:“白莲宗是天地会和我天庙一手扶持起来的,现在举兵也是不得已自保,只要挥军解救,自会相安于民间,陈相此心似乎太过小人了吧?”

陈万策问道:“白莲宗是我英华潜藏于北方的暗子?以何为证!?”

尚徐两人一呆,他们跟白莲宗都是单线联系,现在线断了,要拿凭据,那自是没有。而要他们两人亲身担保,他们又不明细节,只知有这么回事,也不敢贸然出头。

陈万策再道:“那五圣娘娘,有此号召人心之能,入国后要怎么处置?封官?许其就这么另立天庙支脉?她的信徒,会因入英华就安生过老实日子?这些事,你们就没想过?”

他轻叹一声道:“就算真是暗子,暗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利益。你们能保证,这白莲宗入国后,不会继续抱作一团,外于英华新世格局?你们能保证,这白莲宗不会在北方继续吸聚人心,以致将来尾大不掉,将南北人心之差裹作一处,他日为祸一国?”

这逼问太犀利,尚徐两人沉默,好一阵后,尚俊不服地道:“就因这些顾忌,就坐视这些义民赴死?不怕凉了北方人心?”

陈万策点头道:“英华要的是一个清清朗朗的北方,这种人心,后患无穷,不要也罢。”

徐灵胎分外看不进陈万策在这事上的嘴脸,愤声道:“一国为政,岂能行此寡德事!?陈相,你这一念间,就是数万生灵!”

陈万策呵呵低笑:“陈某担的是一国之责,就得有所取舍。别说数万生灵,团结拳起事,我劝陛下勿多担责,而是让北人看清楚满清之害,推着他们自新自救,这一念间,又何止数万生灵?”

觉得理念相差太多,两人拂袖而起,尚俊道:“陈相,这事陛下怕还不知吧,咱们就找陛下打一打官司”,徐灵胎也附和着点头。

陈万策眯起了眼睛:“这等小事,本就在我权责之内,何须陛下劳神。你们要去找陛下也无妨……”

他看向徐灵胎:“就不知陛下会将此事往哪处想?天庙在南方格局已成,没什么担心的,可北方……”

徐灵胎一窒,陈万策这是威胁,可这威胁却很现实。如果让皇帝把此事纳入到一国格局中通盘考虑,后果怕比坐视白莲宗覆灭还严重。

陈万策再看向尚俊:“南北一统,天地会也该另有去处了,总瓢把子,这事会让陛下对天地会怎么想呢?”

尚俊脸色也是一沉,此言正说中了他的心事。

自行营出来,两人相对无语,许久后,尚俊骂道:“陈老匹夫,韩非李斯之徒!”

徐灵胎眼中闪起决然光采:“我不相信陛下会罔顾这数万生灵,我去找陛下!”

尚俊拦住了他:“陛下身担一国,所虑不止我们所涉,陈老匹夫所言也有些道理,万一陛下……”

话未说完,徐灵胎却明白了意思,皇帝那是最终裁决,如果终裁不利,那就没周旋的余地了。

刹那间千万转念,徐灵胎猛然醒觉,击掌道:“此事为何定要找红衣?定要找朝廷?英华国事之权,不止在朝廷!”

尚俊为他担忧:“可这是要把整个天庙推下火坑啊,天庙大义可是绝不……”

徐灵胎摆手:“天庙不管,还有人能管!”

还有谁?

徐灵胎道:“正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南北一统尽心出力,有南方人,有北方人,他们为的是南北合一。他们要去阻团结拳之乱,为的是拯救同胞,我相信,白莲宗这样的义民,难道不是他们该拯救之人!?”

对上尚俊的目光,他一字字地道:“他们就是——同盟会!”

尚俊呆了片刻,忽然笑道:“同盟会……不正是陈老匹夫一手推着长起来的么,他肯定想不到,他推着汇为一体的人心,会坏了他的谋算。”

徐灵胎郑重道:“英华乃君民之国,君有责,朝廷有责,国民也有责,谁也缺不了,既有责,就有权!这难道不是我华夏今世的大义么?”

尚俊释然点头:“希望能来得及……”

—://。。

第九百四十四章仁义当先,各方齐动员

更新时间:20134814:36:05本章字数:6707

四月十九日,大名府城下,一辆马车由八名骑手护卫,出现在南城崇礼门下。跨越护城河的大石桥已被层层拒马阻绝,就留出人行通道,可见到这马车和骑手,守桥的兵丁忙不迭地挪开拒马。

骑手身着明黄马甲,马车更招展着明黄令旗,民人粗看还以为是官老爷,可再看马甲上绣着“递”字,马车令旗上是“顺风”二字,才明白这是急递。

急递业这些年在南北蓬勃发展,除了团结拳和民间贼匪之流,只要是在南北官府控制之下的地域,便是战时都能通行无阻,无人为难,最多不过被盘查下有无违禁品而已。原因也简单,急递跟镖局不一样,主要为民人送信和小件货物,不分什么立场,就如医院收治伤病不分南北,本着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满清官府也都不视急递为敌。

相比北方的急递,南面的急递更是横行无阻,毕竟人家已发展多年,财大气粗,规矩森严,信誉卓著。而这顺风急递就更招人眼球了,不仅是急递业鼻祖,其明黄标志色在北面更是大大违制,可当年英华与满清暗战江南,顺风急递承担起双方的非正式沟通渠道后,满清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来的不仅是顺风急递,还是一整队人马,兵丁放行时还暗道,不知是送什么贵重货物来了。

马车所载确非一般,却不是东西,而是人,一位少了一条胳膊的老者,顺风急递北方区总执事刘弘。

十多年前,英华与满清暗战江南,就是这独臂孤胆的刘弘以信使身份直入苏州,从年羹尧和李卫手中撬开了工商口子,更成了满清官府沿路护送的尊贵使者,而后行于北方的黄马甲都是他的手下。大名就在南北传开了。当年的精壮汉子,已成鬓发花白的半老头子,可一身气质更为洗练,如磐石一般无人可撼。

马车在崇礼门瓮城里停下。接受守城兵丁检查,这检查也只是过个形式,带队千总见是声名远扬的“独臂戴宗”,和善地打着招呼,随口道:“是什么要紧事,要劳动刘执事亲自出马啊?”

刘弘道:“是给你们高大帅的信。”

千总摇头道:“大帅和少帅都不在……”

他犹豫了一下,再道:“这也不是什么军情机密。前日少帅和大帅就带着西山大营的兵北上了,好像是退到了顺德府。现在城中作主的就是知府,不过这知府老爷……不太好说话,刘执事要办的事恐怕难成。”

几句话不仅通报了高起父子和西山大营残部的动向,还提醒刘弘,大清的知府老爷还控制着大名府,如果刘弘是来劝降的,多半成不了。这千总的倾向在话中已表露得很清楚了。

英华北伐军势骤止,但红衣在河南已到新乡,在山东已到临清。大名府夹在中间,已无可守之势,高起父子不得不北退顺德,大名知府能靠个人手腕维持住局面,冰层之下的人心却已开始溃散。

刘弘呵呵一笑:“总爷误会了,我们顺风急递只送信,不管南北事。”

千总脸上闪过遗憾之色,却听刘弘再道:“我带了两封信,高大帅的送不到,还有另一封。唔……委托人很讨厌,都没写明白收信人,只说给……”

在千总变幻不定的脸色中,刘弘道出了三个字:“光复会。”

光复会不是才有的,前几年南北事务总署就通过各方面渠道渗透到了北方绿营中,以各类隐秘会党吸纳绿营中心向英华的积极分子。光复会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会党,渐渐扩散到各省绿营。英华在河南、山东和山西一路高歌猛进,不少州县都是光复会推动当地绿营配合献城的。

但因为满清搞了栋梁论和汉军绿旗制,而英华又以讨满令威逼所有满人,满人跟旗人混在一起,绿营中层以上军将都入了旗,因此光复会只能影响到基层军官和一般兵丁。

刘弘提光复会是为何,千总自有理解,极短时间里,他就完成了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理转折,绽放笑颜埋怨道:“刘执事还说不管南北事,你们顺风急递竟然也入了同盟会。”

光复会因扩散太杂,不仅英华南北事务总署已不能直接控制,尚俊的天地会都没办法一一掌握,基本成了自发自治的组织,再纷纷自主搭线,跟英华在北方的商会、善会等组织联系上,就成了同盟会的一类成员。

千总决然点头道:“河南三标被少帅留在了大名府,炮营里有光复会,刘执事可容小的带路?”

一个骑墙派就这么抓着了机会,不过这么一来,尚总舵主的委托就更有把握了,刘弘这般想着,微微颌首。

城中兵营某处偏僻营房内,河南督标炮营管带,游击向文急步而入,朝身后部下施了眼色,营房四周就被严密遮护起来。

接刘弘的信时,向文的手都有些发抖,他已意识到,这是命运转折点。

绿营中的炮兵部队是滋生光复会这类会党的温床,多年南北对峙,满清在火炮装备数量和覆盖面上也有很大增长,尽管对绿营猜忌更甚,绿营中的标营承担起了城市和关隘的守备任务,也不得不必须装备相当数目的火炮。

在这个时代,炮兵就是高科技兵种,不识字不懂算术之人是当不了炮兵的,而会识字懂算术,就有了接受英华思想的基础。这些半知识分子又没读书人的出路,没受过清儒的入骨洗礼,如一张白纸,不,如一团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南面的新思想,向往英华之心比他人更烈。

看完信,向文原本昂扬的脸色黯淡下来,有些踌躇地道:“这信……不是尚总舵主的,是以同盟会名义发的。”

刘弘点头道:“此事尚总舵主不好出面,同盟会来担更合适。”

向文叹道:“既不是南面朝廷愿办的事,我们去办,合适吗?”

刘弘笑道:“向游击,你们是想领献城之功?”

向文没说话,就微微点头。在他看来,这一功才是实在的,而信上所说的事,连天地会总舵主都不好自官面出手。还不知是个多深的坑,他怎么敢把前程押过去?

刘弘表情未变,继续淡淡笑着道:“红衣还在乎这点献城之功么?从山东山西到河南,献城者芸芸,你们不献,自有他人献。”

向文一呆,刘弘接着道:“献城是还在以清人自居。若是在献城前就能举英华之义,不就是先入了英华么?”

向文呼吸有些急促了,他喃喃道:“可同盟会只是民人,南面朝廷会认这功吗?”

刘弘摇头道:“向游击,不,向会长,你还是没明白我英华大义么?民心所向,君莫能逆。就连那讨满令,都是以两院所代的民心为底,民人认。朝廷会不认?陛下会不认?其中是有一些关节,我都看不明白,不过救同胞于水火这事,只会有功,哪能有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