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若有机会,也说不准……”
张瑄的话没有说完,就止住不说,但言下之意却很明显。
张九皋在一旁突然插话道,“二哥,瑄儿至今还无表字吧?如今他即将出仕为官,若无一个表字亦不成体统。不如二哥做主为瑄儿取个表字。”
张九鸣一怔,沉吟起来。
表字是父辈或者师长所取赐名,尽管张瑄早就想要自己取一个,后又觉得不合这个时代的规矩,就作罢了。
张九鸣沉吟良久,方才抬头来望着张瑄笑道,“叫子瞻如何?子瞻者,多为名士贤者,瑄儿才华绝世老成沉稳,当得起‘子瞻’二字。”
“张瑄——张子瞻……”张九皋在旁低吟了几声,猛然摆手叫好,“不错,这表字清雅而不失风骨,配得上咱们家瑄儿。”
……
……
当天自然又是一番盛宴庆祝,张家族人尽欢而散。
第二日上午,张瑄刚从城外“锻炼”身体回来,就得到了皇帝急召他入宫的消息。
张瑄匆匆洗漱一番换上崭新的青衫,穿戴整齐,前来宣皇帝口谕的太监李静忠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尽管张家人毕恭毕敬好茶侍候着。
见张瑄进来,李静忠上下打量了张瑄几眼,起身微微笑道,“张公子,皇上急召,速速虽咱家入宫面圣去吧。”
“劳公公久候,张瑄汗颜。”张瑄拱手见礼。
严格说起来,此刻的张瑄正在势头上,贵妃娘娘喜爱、皇帝看重,此番更是要蒙圣恩直接出仕为官,但张瑄却不仅毫无骄矜之气,也无普通文士身上那种酸腐味道,让李静忠心生好感。
张瑄乘坐着李静忠带来的马车,直接入了宫,直奔御书房。
一路上,简单交谈了几句,张瑄意外地发现,此人竟也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一个当权宦官——唐肃宗李亨(现在的太子亨)身边的权宦,李辅国。当然,这是后话了,此刻的李静忠不过是高力士手下的一个宫中杂役,毫无地位可言。
不过,张瑄并没有因此而小觑这个深藏不露的太监。
临下车的时候,张瑄悄然捏着一个十两左右的银饼子递在了李静忠手里,低低笑了笑,“烦劳李公公,些许心意往公公不要嫌弃。”
李静忠很是吃惊,但神色变幻了几下,还是心照不宣地将银饼子揣起来,心中对张瑄的好感却是更重。
外臣给宦官送礼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送的都是高力士这种有权有势的大太监,至于李静忠这种下等太监却很少有人搭理——从外臣手里收礼,这还是李静忠五岁入宫以来的头一遭,注定要印象极其深刻。
马车到了御书房外的小广场上,李静忠跳下车来,挑开车帘笑着,态度却是恭谨了几分,“张公子,请。请下车在外侯召,咱家去向高大将军禀报。”
“有劳公公。”张瑄点头拱手。
第一卷长安风云第070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下
第070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下)
御书房里。
李隆基正在兴致勃勃地伏案书写着什么,而高力士则身子微微前倾,笑吟吟地观望着,口中似是还赞叹连声。
李静忠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刚一露头,就被高力士挥手屏退。
半响,高力士神色淡漠地踱步出来,李静忠赶紧拜倒在地,恭谨道,“大将军,小的奉命将张瑄带来,正在御书房外侯旨传召。”
“让他进来,咱家在这等着。”高力士摆了摆手。
李静忠不敢怠慢,赶紧应命退下。
别看同为太监,但身份地位却无异于天渊之别。高力士高高在上可以说是在这大唐三千宫阙里呼风唤雨,执掌宫内太监之生死命运,想要处置李静忠这样无足轻重的太监,跟捏起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因此,李静忠这些太监对高力士的敬畏惧怕,甚至超过了皇帝。
李静忠匆匆出门来唤过张瑄,“张公子,高大将军有请。”
“张公子,见了高大将军,切莫失礼……”就在张瑄即将与他擦肩而过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李静忠犹豫了一下,还是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
张瑄止步拱手谢道,“谢公公,张瑄省得。”
张瑄进入御书房外厅的时候,高力士正端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张瑄明知高力士故意摆谱,却也无可奈何。此刻他跟高力士之间的地位差别太大,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高力士在他面前摆摆架子,其实也属于正常。
“张瑄拜见高大将军。”张瑄躬身下去。
高力士缓缓睁开眼睛,慢慢扫了张瑄一眼,突然展颜笑了起来,摆摆手,“张家小哥儿,咱们又见面了。当日去虢国夫人府上时,咱家就觉得小哥儿非池中之物早晚有飞腾之时……只是没有料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不简单,不简单呐。”
“都是大将军的厚爱提携,张瑄惶恐汗颜之至。”张瑄心里漠然,嘴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哥儿能有今日,与咱家倒是没有关系。不过,咱家这几日跟皇上谈起小哥儿来,却也是颇为赞叹来着……”高力士缓缓起身,“皇上召见,小哥儿就随咱家进内朝见圣上。见了圣上,万万不可失礼、不可妄言、不可逾矩失范,小哥儿可记得宫里的规矩?”
“大将军的教导,张瑄时刻谨记在心,一日亦不敢忘。”
见张瑄态度恭谨,高力士轻声一笑,“走吧——”
进了书房,高力士急匆匆几步走到书案后面,伏在李隆基耳侧小声道,“大家,张瑄传到。”
李隆基哦了一声,随意放下手里的笔,然后端坐起身,淡然道,“宣”。
高力士清了清嗓子,尖声喊道:“张瑄见驾——”
张瑄绕过雕刻精美的一扇屏风,入内拜倒在地,“张瑄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见张瑄拜见自己的礼仪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李隆基不由微笑着侧首望着高力士笑道,“力士,此子这举止俨然已有朝臣之相了……”
高力士笑而不语。
“平身吧,力士,给张瑄看座。”
李隆基慢条斯理地摆了摆手。
张瑄躬身回道,“谢皇上隆恩,张瑄不敢入座,站着就好。”
李隆基见他如此,也没有坚持,只是投射过来的眼眸里的锋芒却是越加犀利起来。
沉默了片刻,李隆基突然从书案上抓起两道奏表来直接让高力士递了下去,“张瑄,汝先看看这两道奏表,完了,朕再问你。”
张瑄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奏表,匆忙翻开一看,心头倒是吃了一惊。这是两份朝臣上奏荐拔他出仕为官的奏表,一份是杨国忠所呈,推荐他为礼部郎中;而另一份则是御史大夫石清的表文,竟然推荐他出任东宫属官——太子司议郎。
礼部郎中是从五品上阶实职,而太子司议郎则是正六品上阶虚职,一个是朝廷六部要职,品秩高;一个是东宫属官,品秩低,两者相差两阶,论权力其实没有可比性。
但对于张瑄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李隆基为什么要将这两份荐拔奏表给他看,这个一肚子权谋心机的大唐皇帝,究竟意欲何为?
试探自己?张瑄心念电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中其实激起波澜。
李隆基脸上悬挂着淡然的微笑,凝视着张瑄,天子那种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天然威势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做作,就无形发散出来。
张瑄心头一紧,神色恭谨地将手中的两份奏表转呈上还给了高力士,然后则垂首侍立在侧,等候李隆基垂问。
“汝之才,名动朝野。朝廷之上,连日来有多位臣工向朕上表,意欲荐拔汝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李隆基缓缓说着,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浓烈,“而朕亦是爱才之人,汝年纪虽小,但才力、心性却颇堪重用。”
“东宫属员多为闲散之职……杨相举荐汝为礼部郎中,朕深以为然。故,朕经过思量,决定允了杨相的奏呈。今日唤汝进宫,不过是朕的几分爱才之心,当面提点汝几句。这为官之道与读书士子之道大有不同……”
李隆基轻描淡写地说着,但貌似浑浊的目光里却隐隐有一丝锋芒若隐若现着。
张瑄眼角的余光发现,高力士那微微眯缝着的水泡眼偶尔开合间,竟然透露出几分玩味的光彩,心里就不由冷笑起来。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面对这么一个不足弱冠之年的士子,竟然还要玩弄如此深沉的心机,岂不是荒诞之极?
其实任什么官职不是重点,重点是李隆基不愿意让张瑄成为杨国忠的门生。而他的真实心思是意欲让他入东宫辅佐太子李亨,至于是真辅佐还是做安插在李亨身边的一颗钉子,那就不是张瑄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可皇帝却不肯直接将他的心意付诸于实践……不经意地试探和暗示,无非是想要看看张瑄是否识时务,肯不肯配合皇帝演完这场戏——即让皇帝达成心愿,又不至于刺激到杨国忠和杨家人(多半是杨贵妃)。
张瑄识时务自然就休说了,通过了李隆基的第一波考验,在他心里加重一些分量、当做一枚堪可造就的暗棋来扶持培养是必然的;而如果张瑄不识时务——或者皇帝并不会反对张瑄出仕成为杨国忠门生,但其将来的前途必然受到他的打压。
倘若张瑄只是普通少年士子,那么还真的会迷失进皇帝的表演中,从而跳进一个危险的坑里而不自觉。
第一卷长安风云第071章安庆绪有约
求收藏、点击、推荐票!
————————————
第071章安庆绪有约
李隆基嘴上和蔼可亲地说着话,心里却慢慢趋向冷漠。
而深知他心意的高力士心里则微微有些叹息,其实颇不以为然:一个不足弱冠之年的士子,哪里会承受得住这种层次、这么弯弯绕绕的帝王心术,这般试探和暗示,多半是要做无用功了。
高力士有些怜悯地扫了垂首默然不语的张瑄一眼,觉得惋惜了。
以张瑄的才学和干练,大力培养几年,将来定是大唐朝廷的栋梁之臣。可惜,此子的锋芒展现太早,引起皇帝过早看重是他的幸运,但又何尝不是他的不幸?
就在李隆基心情烦躁准备不耐烦地结束今日这场无聊而无趣的表演时,却听书案下的张瑄声音清朗响起:“皇上隆恩,张瑄感激涕零。但小子才疏学浅兼之年幼浅薄,礼部重任实不敢当……”
李隆基眼前一亮,顿时就来了精神,但面子上却是一怔,旋即微笑道,“汝倒是不必过分谦卑。汝之才学、心性、品德,有口皆碑,朕亦觉颇能胜任。况且有杨相在旁提携指点……”
“张瑄年幼,尚需磨砺。六部衙门乃是朝廷重器所在,张瑄不敢擅入……还望皇上收回成命。”张瑄恭谨地拜了下去。
李隆基眉梢一扬,觉得有点意思了——这小子开始上道了。
一念及此,李隆基便回头扫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会心一笑,不由插话道,“启禀大家,老奴觉得,瑄哥儿倒也不是过分自谦。他之才学固然惊艳绝伦,但毕竟年纪尚幼。而礼部重任,确需慎重……”
李隆基沉默了一阵。
突然笑了笑,挥了挥手,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度,“汝不自矜自傲,自警自重且有自制之明,朕心甚慰。既然如此,汝且回府去等待朕的旨意。去吧。”
张瑄暗暗长出一口气,匆匆躬身拜谢,然后恭谨地退出了御书房,再无任何停留,出皇宫回府而去。
张瑄离去,李隆基慢慢靠在锦墩上竟然抚掌而笑。
“力士,汝观此子心性若何?”
“大家,老奴觉得,抛开此子的才学不说,其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心性沉稳而不失圆润,远非寻常少年人可比。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高力士斟酌着字句,小声道。
李隆基淡然一笑,“朕最担心,他虽有才却是不知进退的狂生。如今看来,倒也颇堪造就——力士,传朕的口谕下去,这几日就不朝会了,连续早朝,朕这身体就觉得吃不消。”
“杨国忠等人的奏表,就先搁置吧。朕累了,随朕去御花园散散心。”
……
……
出了宫,回到府中,张瑄心里很清楚,这场戏皇帝是导演,自己是主要演员,还有好几个配角需要登场亮相。戏才刚开场,要落幕还早着呐。
张瑄进了府门,刚要回自己的小院,下人张力却迎面走来朗声报道,“三公子,东平郡王安禄山二公子安庆绪,派人下了请柬,请公子爷去聚香阁饮宴。”
“安庆绪?”张瑄闻言心头一动,心道安禄山这个二儿子虽善骑射但却性格懦弱兼之优柔寡断,格局太小。他今日找上门来,必然还是因为那日在宫里宴会上自己的一番敲山震虎的言辞,生生戳到了他的痛处。
看来,不弄清楚一个子丑寅卯来,他是不放心离开长安了。既然如此,那就再往火上浇一浇油吧。张瑄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向张力挥手道,“张力,备车,我马上赶去聚香阁,去见安小郡王。”
张瑄没有幼稚到认为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阻止安史之乱的程度。他心里很明白,安禄山为谋夺大唐江山准备多年,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场惊天祸乱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阻止。
他所能做的,无非是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在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人为制造一些更加激烈的“火花”,让这两个掌握大唐重权的“重量级拳击手”,明争暗斗再凶一些、再狠一点,把这盘棋局彻底搅乱,看看能不能向着张瑄所希望的方向重新洗牌。
安庆绪心烦意乱地坐在聚香阁二楼的一间雅间里,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张瑄在宫里的宴会上口出狂言——事后安庆绪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认为一定是杨国忠在背后捣鬼。要不然,以张瑄这么一个布衣士子,纵然有些才名获得贵妃赞赏,也断然不敢得罪安禄山这个三镇节度使。
况且,从张瑄口中所如数家珍的这些机密信息,根本就不是一个长安名门子弟所能知晓的事情。如果说安家的机密有可能泄露——那么,侦知者也必然是杨国忠。
旋即,他又得到了杨国忠上表举荐张瑄为礼部郎中的消息。这更加重了安庆绪的疑虑,本来准备立即离开长安返回范阳,却始终犹豫着没能动身。
……
……
“安奎,张家那小子从宫里出来了?”安庆绪阴沉着脸,沉声道。
一个浑身青衣腰间横跨弯刀的三十许壮汉躬身回道,“将军,小的派人在宫门外守着,见那张瑄从宫里出来径自回府,然后又带车出府向聚香阁而来,料定是赴将军之约。”
“将军,这等黄口孺子竟敢冒犯郡王和将军,不过是一个落魄门第出身的士子而已,何需将军万金之躯费心劳力——何不让小的带人将他抓来,严加拷问……完了——”安奎目露凶光,恶狠狠地做了一个砍杀的动作。
这人既是安家的家奴,又是安禄山豢养私军中的军头,标下统领一个百人队,个人更是彪悍勇猛。此次安庆绪入京,他亲自带领属下军士乔装改扮为安庆绪的家奴侍卫,保护安庆绪来到长安。
“蠢材!”安庆绪眉梢挑了挑,斥责道,“这小子有几分名气,乃是贵妃娘娘和皇帝看重之人,又很可能是杨国忠的门生子弟,背后还有崔家和玉真公主,岂能轻举妄动?”
“诛杀此子很容易,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稀松平常。但他要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宫里还是杨国忠那一头,都会怀疑到某家身上……到时候惹下大麻烦来,坏了父王的大业,谁也吃罪不起。”
“某要跟他好好谈一谈。”安庆绪漠然转头挥手,“汝先退下,安排好车马行李,随时等候某的命令。吾等今日一定要离开长安,速速返回范阳。”
“喏。”安奎不敢再说什么,躬身施礼,匆匆离去。
第一卷长安风云第072章哥舒翰的密报
第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