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139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9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甚至还想出了一条阴损无比的毒计,那就是主动放弃所有日军目前无力坚守的地盘,并将其全部交给国民党,这样一来赤色党的发展空间就没了,也没法对被国统区隔开了的日占区发起进攻,相反日军却可以通过跟chongqingzheng府达成秘密协议通过国统区进攻边区,国民党的军队只需故意佯败让开通路就行,反正以他们低下的战斗力,日军也不必担心他们违背协议抄自己的后路。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赤色党的军队忍不住对国民党动手,就会成为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人,在政治上陷入极端不利的处境,而以赤色党的宗旨来看。这方面的损失后果甚至要比军事上的失败更加严重

    而东条英机却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正好华中派遣军第2军原来那位出身皇族的司令官因为惧怕十五集团军而一直称病不肯上任,因此东条英机便借机看似宽宏大量地推荐石原莞尔升任第2军的新任司令官。并且他的“举贤不避仇”还赢得了日本国内的交口称赞,大大提高了他的人望””,很显然东条英机对于算计人心的本事远在其军事才能之上

    但日本国内却没几个人看出东条英机心中的算计,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因为他深知石原莞尔一向都不把上级的命令放在眼里,现在大权在握之后一定更为跋扈,所以即便石原莞尔在淮北取得了胜利。也一定会促成华中派遣军主力南撤,而日军的传统是冒进失败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退缩、特别是战场有利局面下的退缩却肯定会遭到口诛笔伐,即使以石原莞尔在日本军中的人望也难以改变这一传统,到时候东条英机正好以此将其治罪,就算搞不死也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何况在东条英机看来,十五集团军与八路军这赤色党的两大主力加起来不下百万大军。哪儿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只要石原莞尔作战不利,他就正好借机将其拿下,而如果中队能够给他借刀杀人的机会,东条英机那就更高兴了。东条英机自然知道这对日本不利,但他可是一个政客啊。世界上有几个政客真正爱国的?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三百六十六章借刀杀人”而胡卫东自然不愿错过这一良机,虽然他一向不太注重干掉或者俘虏了多少日军高级将领,但是石原莞尔却与旁人不同,在胡卫东看来如果能够干掉这个家伙,价值不逊于全歼10万日军,而且有可能的话,他还想活捉这个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甚至可能是日本自古以来最厉害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值得他这么做!

    由于淮北距离蚌埠最近的那个铁路站点处于十五军的威胁下,因此石原莞尔选择让铁路停车后部队直接从桥上开了过去、而非是坐火车。但胡卫东想要确保石原莞尔无路可逃,切断蚌埠城北的津浦线淮河铁路大桥仍然是必须的,尤其石原莞尔居然没有在淮河上准备渡船,这就意味着一旦大桥的交通被完全切断,日本第2军的20万官兵就会被阻隔在淮河北岸无路可逃

    不过,如果站在石原莞尔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不能说是太大的失误,毕竟战机稍瞬即逝,日本第2军必须尽快越过淮河北上才来得及完成南”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北夹击将中国的头号王牌第15军歼灭在淮北平原上,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搜集大量的渡船,此外,石原莞尔也担心还没开打就先预备后路会动摇军心。再说,在石原莞尔看来,蚌埠有2万日军驻守已经绰绰有余,淮南的赤色党游击队实力还很有限,不可能对其构成威胁,而十五集团军若是派兵渡过淮河南下的话,兵少了不济事,兵多的话肯定会被发现。

    石原莞尔甚至也想到了日纵这支传说中的“叛军”,但因为情报显示这支部队只有1万多人,而且石原莞尔也不相信中国人敢将这支日本人组成的部队扩编到太大的规模,只要让蚌埠守军严加戒备,根本就无需多虑。不过石原莞尔却还是疏漏了两点,一是赤色思想对日军战俘的强大转化能力,使得胡卫东敢于重新武装比他的预期要多得多的日本战俘;二是这些原来的日军战俘之中老兵的比例要远远比这几个月里严重注水了的日本第2军高得多思想改造再快也要几个月时间,再加上编训,也就是说,哪怕是日纵的新兵,被俘也至少在半年以前,那时””鬼子的兵员素质还远未像现在这样被严重稀释。,因而战斗力也强得多;三是没有想到在日军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虽然由于日寇的警惕心日益增强,日纵果然如白石智久预料的那样没能再像当初奇袭青岛那样完全骗倒鬼子,但打响第一枪的先手优势却还是跑不了的,而在战斗中还出现了令日纵官兵意外的惊喜,这也令原本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的蚌埠日军迅速溃败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北一辉



    由于有了正确的发展策略,加上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日军在侵华战场上的一败再败(输得越惨,日本国内反战厌战的情绪就越高涨,日共发展组织的难度也就随之不断下降。),日共这两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38年底的时候党团员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再加上日本又因为侵华战场上的巨大伤亡而被迫大幅度扩军,审核远不似以前那样严格,现在的日共成员本来就以年轻人为主,这下正好抓住机会浑水摸鱼,结果鬼子编入军队的150万新兵之中日共成员居然不下万人,越是新兵较多(一般也意味着战斗力弱)的部队比例越高,胡卫东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布局终于见到了成效。。。。。。

    蚌埠的2万日军恰恰大多是这样的部队,虽说正常情况下光靠军中的几百名日共分子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的,而且他们也不敢主动挑事暴露自己,但在日纵大举进攻的时候,这几百人已经足以坑死他们的2万“战友”,须知即便是一向以顽固著称的鬼子,编入太多新兵之后战斗意志也同样会大幅下降,现在又有几百人带头投降乃至暗地里打军官黑枪,这士气如何还能维持得下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里本就足智多谋的白石智久不但军事才能日益进步,对于**思想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为了便利日本人、尤其是日军士兵接受,他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向胡卫东提出能否将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北一辉的部分思想融入其中。并打起他的旗号对日宣传。如果换做是别的领导,肯定不会同意白石智久的异想天开。甚至还可能据此认为白石智久不可信任。但胡卫东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穿越者,对于当年北一辉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却有着远远超越时代的深刻理解,他很清楚这位日本历史上的争议人物虽然在客观上促使日本走上了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道路,但那不过是被日本军部利用了而已,他的思想、尤其是早期的思想本身其实更偏向于左翼而非后世史家所“公论”的右翼,不说别的,光是反对天皇制(注1)、打倒财阀军阀、废除等级制度、抑制贫富分化这四点就绝不能简简单单地说其是右翼保守思想。

    甚至北一辉在年轻的时候还认为,在日本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会碰上重重阻力。倒不如先把心力放在中国的革命上,待中国革命成功以后,推动全亚洲的革命情势,再回日本推展革命(当时持有这一思想的日本年轻人远不止北一辉这一个,这也正是中国可以利用的地方。),为此他来中国参加革命达十三年之久,但由于中国反日情绪的逐渐高涨和中国革命党的迅速堕落。对于中国领导亚洲的前景完全失望的他被迫离开中国返回日本,思想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但其中依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内容。

    以其思想作为旗帜的“二二六兵变”同样如此,由于兵变失败的缘故,北一辉主张打倒军阀财阀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彻底没了实现的希望,基层日军官兵的待遇和处境也没有什么改善。反倒是他想要打倒的日本军部却借此巩固和加强了军事独裁,后世史家仅以北一辉主张对外扩张和集权政治为由就将其列为日本进一步右倾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其实是很不客观的,因为即便没这个人,当时的日本一样会走上对内残酷压迫、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这其实与后来苏联利用所谓的“民意”倒台解体、但国家财富却被原来的官僚伙同外国资本瓜分殆尽。而老百姓却反而只受其害的例子如出一辙,在集权国家之中除非是自下而上的广泛性革命。否则情况对于下层民众来说永远只会越来越糟。。。。。。

    甚至即使是北一辉部分变质了的后期思想,在胡卫东看来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就拿他为日本侵略扩张的大亚细亚主义来说,在日本强于中国的时候确实会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论依据,但只要中日两国强弱之势逆转,这一思想就反而成为了未来中国控制日本的有力思想武器,并且中国同样可以拿它作为理论依据来“解放”西方在亚洲的殖民地。。。。。。

    当然,北一辉思想那些明显错误的地方还是需要坚决扬弃的,比如他推崇暗杀手段却不注重发动群众,这两点在胡卫东看来正是其最终失败的关键所在。日共想要有大的发展,从内部颠覆日本法西斯政权,就绝对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不过,虽然胡卫东觉得北一辉的思想、特别是早期思想可以利用,但是如此重大的事项却远非是他可以决定的,别说是他,甚至就连如今已经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中原局书记张浩也不敢擅自作主,而必须上报中央讨论,最终伟人拍板说可以利用,但也只能利用,而且不能大张旗鼓,以免招致共产国际方面的攻击,不过这在胡卫东眼里却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也不会蠢到在中**民当中宣传这一思想,只不过是利用它来忽悠日本鬼子罢了。。。。。。

    虽然北一辉被日本政府处死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在日本他的崇拜者与同情者仍有很多,尤其是在日本陆军的基层官兵之中更是连天皇都有所不及,因此胡卫东允许在日纵乃至被俘的日军之中宣扬挂着北一辉这个羊头的新思想之后,立即收到了远超想象的奇效,后来的统计表明,此后十五集团军转化日军战俘的速度较前加快了一倍还多,而转化率更是史无前例地超过了五成,须知这五成可不只是乖乖听话而已,而是愿意拿起武器跟日本军阀作战的比例,若是胡卫东愿意,他甚至可以将日纵扩编到10万以上。当然胡卫东可不会那么愚蠢,对于日军战俘,利用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果超过自己所能轻松弹压的限度,那就是在玩火了。。。。。。

    注1:北一辉年轻时曾经强烈主张废除天皇制度,但后来发现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于天皇仍很迷信之后,被迫放弃这个主张,转而幻想借助天皇的威望实现其他几个方面的理想,也正是由此开始注定了他的失败。

    ps:今天周一,再次求推荐票^_^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方云动



    北一辉这面大旗不但对于十五集团军改造和转化日军战俘大有帮助,甚至在日纵对蚌埠的进攻中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鬼子军心因此动摇不说,抵抗的意志也远不似一开始那么坚定了,结果日纵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全城,俘虏和投降的日军总数超过12000人,攻坚战能够抓到这么多战俘,这在十五集团军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不算青岛那种浑水摸鱼的奇袭战),而日纵的伤亡却只有8000多人,这无疑要比白石智久战前预计的少得多。昔日也曾经是北一辉信徒的白石智久不禁感叹道,“纵然前辈活着的时候从未重视过普通士兵的作用(注1),但因为他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下层官兵的普遍诉求,依然有很多他素未谋面的日本人将其视为精神上的导师,如果他当年就能意识到蕴藏在最下层的力量,或许现在的日本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虽然攻打蚌埠远比预料的更加顺利,但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南京的鬼子闻讯后立即派出了城内仅有的一个野战师团第18师团星夜北上,希望能将蚌埠尽快夺回,保住第2军20万人的后路。第18师团曾经是日本的一个常设师团,但战前一度遭到裁撤,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才得到重建,兵力与装备较开战时的那十几个常设师团有所不如,但比特设师团又要稍强一些。而其战斗力更是不弱,甚至要超过包括近卫师团在内的很多常设师团。

    但是这样一来沪宁杭地区的日军兵力就变得更加空虚。新四军第4支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谭震林乘机率部北上逼近南京,还说动了第1支队的陈毅一起过来“喝汤”,须知在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中这两个支队明显是要强出一大截的,随便哪一个都比除了这两个支队之外的全部新四军加起来都要更强,即便现在只带了野战部队,两者加起来也有七八万人之多(注2),而且武器装备并不比鬼子留守后方的那些增设师团乃至治安师团差多少,如果是碰上鬼子的守备队和独立守备队。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结果新四军的江南根据地迅速扩大,而日军对于长三角的控制力则出现了严重问题。第4支队的前锋甚至一度打到了南京城下,而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更是频繁遭到袭击,为此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被迫向国内求援,但却因为满洲局势告急,日军大本营根本无暇他顾。

    无奈之下。南京日军在向徐州的总司令畑俊六请示并得到同意后,下令将原本布置于西线逆长江上溯对国民党军发动“攻势防御”的两个野战师团抽调了回来,并一口气将合肥以西的日占区全部放弃,腾出了大量兵力,这才总算是暂时稳定住了长三角精华地带的秩序。

    日军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做却反而激起了中**队内部的矛盾。这两年来新四军一直为地盘太小而着急,发现鬼子东撤之后立即就将那些日军弃守的地盘都给抢占了下来,而**的将领担心日军东撤其中有诈,没有果断追击,而是先向军委会上报此事。以免因为自己擅作决定而背负罪责,结果等到老蒋的命令下来。那些地盘都被新四军抢得差不多了。。。。。。

    **方面当即要求新四军无条件交还那些地盘,遭到拒绝之后更悍然对进驻皖西的新四军发动了进攻,但令老蒋难以置信的是,**兵力明明多出两倍却反而被打得大败。由此,里子面子全都输光了的老蒋对于新四军愈加愤恨,又考虑到赤色党这两年来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自觉再不动手只怕以后就只能等死,他终究还是在抗战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下了与赤色党彻底翻脸的决心。。。。。。

    虽然日军靠着收缩兵力,暂时保住了沪宁杭,但却也无力再对北上进攻蚌埠的第18师团派出增援,不过野战师团毕竟是野战师团,白石智久可丝毫不敢大意,要知道日纵现在也就2万出头的兵力,其中还有五六千伤兵,而那12000多俘虏的鬼子也必须分出足够的力量看管,否则搞不好就会成为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若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白石智久接到的任务毕竟只是守住蚌埠,而即便蚌埠缺乏坚固的工事保护,也至少可以据城而守,城内的建筑总可以利用一下,至少总比攻坚要占些便宜,但问题是石原莞尔得知蚌埠失守后也迅速率军南退,想要趁着日纵立足未稳的机会两面夹攻夺回蚌埠。。。。。。

    好在北面的敌人兵力虽多,暂时却只有一条铁路大桥可走,他们的兵力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而投鼠忌器的日军又不敢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