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260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60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和学生们在河南各地采集到的气象水文资料,认为河南驻马店及其周边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存在着短时间内集中降水的可能性,甚至在几天内降下相当于平时两三年总降水量的超级大暴雨也并非没有可能,如果河南水库太过偏重于蓄水,到时候就可能出大娄子。一旦有哪个水库垮坝,驻马店乃至周边几个地市的群众都会变成汪洋中的鱼鳖。。。。。。

    但即使是河南的百岁老人记忆中,都没见过如此恐怖的超级大暴雨,因此中央与河南省的大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竺可桢是杞人忧天,但胡卫东却想起了历史上的板桥水库溃坝事件,那次灾难之所以发生。固然有水库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当时4天内下了平时两年的降雨量、其中一天24小时内就降下了超过一年降雨量的恐怖大暴雨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后世降水量和降雨面积都仅有其几分之一的“7。21”特大暴雨都能令设施完善得多的首都北京受灾严重,更何况是70年代的河南呢?

    因此胡卫东明白竺可桢并非危言耸听,当即不避嫌疑地拄着拐杖拖着石膏还未拆掉的伤腿找到河南省委的几位干部谈话,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提高对水库的设计要求,然后又因为建设费用增加而为其到中央找人争取拨款。最后才总算是将这件事办好了。但此事后来却一度成为胡卫东遭人攻击的“重大错误”之一,甚至有人怀疑胡卫东这么做是为了给某位“水泥大王”争取订单,若非伟人力保,胡卫东丢官都是轻的,直到七八年后超级大暴雨提前(历史上是在黄泛区治理好了、气候水文大致恢复后发生的,这个时空既然花园口没有决堤,来得早一些也很正常。)降临驻马店,大家才知道胡卫东确有先见之明。。。。。。

    说到断腿一事,胡卫东也颇有些郁闷,他自从穿越之后。在枪炮无眼的战场上都没受过重伤,谁能想到好不容易不必再带兵打仗、有空踢场足球了,却被某位没收住脚的年轻战士把他一条小腿的胫腓骨铲断了,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乐极生悲。。。。。。

    那个肇事者当时就被吓傻了,以致于受伤倒地的胡卫东还得温言安慰。心中郁闷不已的他当即决定以后再也不和菜鸟一起踢球了。

    经过急匆匆赶到的军医检查,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至少不是粉碎性骨折,只需要将断骨复位打上石膏然后慢慢修养就行了,不过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即使胡卫东年轻力壮,不将养一两个月也别想痊愈。这个时候胡卫东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已经确认怀孕的妻子了,本来自己还不容易有空服侍几天,结果这下可好,反而要怀了孕的老婆照顾自己了。。。。。。

    胡卫东踢球断腿更大的影响是导致新中国的足球运动才刚开始就面临了巨大的困境,由于赤色党高级干部里喜欢足球的极少,除了胡卫东也就剩邓公了,因此本来足球项目就不是很受重视,而胡卫东腿被铲断之后,更有不少中央领导认为足球这项运动过于野蛮,容易对踢球者的身体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反对在中国发展这项运动。。。。。。

    胡卫东得知后登时就急了,拄着拐杖拉邓公一起去找太祖。太祖并不喜欢足球,因为他年轻时因为个子高大的缘故,踢球时一直只能当最没意思的守门员,因此胡卫东话里着重谈足球对于改善中国人主流价值观的好处,他指出足球身体对抗很强,同时极为重视团队协作,而中国人大多畏惧硬碰硬的直接对抗(中国社会上崇尚的始终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而且不擅于与人合作,什么时候这两点改善了,中国就该重回世界之巅了,利用足球这项运动来引导,那是最惠而不费的了,太祖深思后认可了他的这一论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2014…2…1 19:00:50|7241522…………

第六百八十章 中国足球



    Ps:感谢书友“我是小白555”、“gundam0080”、“nqm”、“快乐的天空”和“虾海”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由于在目前的中国只有读书和当兵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孩子踢足球依然容易遭到父母的反对。此外,足球需要的场地也是一个难题,中国人口稠密,而且因为城市化极其迅速,市政建设很难跟上,导致城市里的居住环境比后世的中国更加拥挤,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正规球场供球迷们使用,至于在弄堂街道里踢球,则很容易出现危险,而新中国的城市里(暂时也只能保证城市里,农村太大,山区更是偏僻,即使政府有那个财力,想要全面照顾到,也至少得十几年时间。)即使是贫民家里的孩子也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保证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不会像巴西贫民窟的孩子那样只能依靠踢球摆脱贫困,所以没几个家长会让孩子冒险,所以经常踢球的中国人始终只是少数。。。。。。

    不过,如果是与历史上相比,情况则又要相对好得多了,首先目前中国还没有开始计划生育,老百姓家里孩子一般较多,自然就没那么金贵,不至于一点冒险的事情都看着不准孩子去干,因此小孩踢球所遇到的阻力虽然也有,但总比历史上的后世小得多。

    其次,历史上解放前中国足球在亚洲是没有敌手的,但是自抗战爆发以后,中国一直深陷战乱之中,政府自然无暇顾及那些运动队。足球也不例外,再加上全国解放的时候李惠堂等抗战之前的球星又都跟着老蒋去了台湾。。。。。。

    结果一方面由于台湾人口不足而且缺乏足球传统(台湾人受日本影响太大,第一运动是棒球。),他们并没能让台湾的足球运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他们的集体离开,加之抗战之后的十几年里全国几乎找不到经常踢球的人(年轻力壮的都进了军队,哪儿还有人踢球啊?),导致大陆的足球断了传承。要知道历史上六七十年代成为亚洲霸主的朝鲜足球不过是在十几年里没怎么参加国际比赛,水平就迅速滑坡到亚洲二流,何况是中国连续十多年里几乎没人踢球?新中国的足球队初次参加亚洲比赛居然被印尼队淘汰出局。可见李惠堂时代的中国足球已经完全成为了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重振中国足球,曾经利用中苏蜜月期,派了十几个留学生到当时的世界第一足球强国匈牙利学习,这十几个小伙子后来成为了新中国足球最初的种子,此后又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中国足球队才重新成为亚洲的足球强队。

    但那个时候朝鲜队已经是难以撼动的亚洲第一了,由于当时朝鲜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援,经济发展非常快,人均收入在亚洲一度名列前茅,再加上朝鲜是把足球作为第一运动来发展的,与不太重视足球的中国政府大不相同,所以虽然朝鲜人口远不如中国。但足球人口却一直不比中国少多少(新中国历史上足球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100万,这还是足球改革后初期的回光返照。),加之朝鲜的球风硬朗而顽强,很克当时中国国家队伪技术流(没对抗的时候踢法很华丽,对方一加强逼抢和身体对抗就不行了。)的球风,导致当时的中国足球动辄被朝鲜血洗,始终都没能再次回到亚洲第一的宝座。话说当时中国对朝鲜偶尔还是可以赢球的,这一点比后来“恐韩症”时期对韩国的情况要好些,但是动辄被朝鲜大比分血洗,却是“恐韩症”时期没遇到的。倒更类似于97以后对上伊朗的情况。。。。。。

    后来朝鲜足球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动辄退赛而自寻死路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崛起,韩国足球又成为了咱们新的苦主,再后来足球改革后的一系列人祸更是让国足沦为了中国人的耻辱、甚至是发泄工作生活中不满的“痰盂”,因此自始至终中国足球都再没能拿到一个亚洲冠军。。。。。。

    但现在的情况却相对好了许多。首先抗战结束得比历史上快得多,而国内统一战争更是如同风卷残云,国内大面积陷入战乱的时间其实只有三年,同时因为胡卫东个人爱好的原因,早在抗战还未结束时,中原地区的足球运动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中国原来的那些优秀球员空白期相对短了许多,虽然水平下降终归在所难免,但是大部分底子和对足球的理解还在,至少不致像历史上那样不得不从零开始。。。。。。

    而且以李惠堂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球员虽然不像胡卫东记忆里后世说得那么厉害,但即使因为抗战期间无球可踢而普遍水平下降了一截,依然能够打得日本国家足球队毫无还手之力,胡卫东估计他们巅峰时期就算达不到世界一流,也至少有世界二流的水平,李惠堂被称为“亚洲球王”也还是当之无愧的。

    有这些虽然年纪普遍较大、但技艺尚在的老球员传帮带,新中国的小球员自然成长飞快,加之新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其他亚洲国家的足球运动又大都尚未发展起来,因此即使李惠堂后来退役了,亚洲冠军依然是中国队的囊中之物。而这又产生了一个衍生的影响,那就是中国队因此可以一直获得参加世界杯和奥运会足球赛的机会,而能得到比其他亚洲对手大得多的大赛锻炼,这无疑对中国队保持优势也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这个时空多了胡卫东这个喜欢足球的中央领导,而不像历史上就邓公一人,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自然也大有裨益,毕竟新中国建立时间尚短,官本位的流毒没那么快清除干净,因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难以避免,但能够因此帮助中国足球更好地发展,在胡卫东看来却也是件好事了。。。。。。

    由于断腿不便外出,因此胡卫东给政治局将科普课的工作就由贾祖璋这位正牌的科普作家代劳了,但太祖和周公等几位关系较近的领导有空的时候也会亲自登门,一方面探望一下胡卫东的伤情,另一方面就在胡家跟他谈谈科学以及其他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某天太祖来到胡家的时候,余光见到桌上的一本书册后却立即面露讶色问道,“《古本水浒传》?这是哪个版本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2014…2…2 18:21:48|7254103…………

第六百八十一章 水浒风波(上)



    与四大名着中的另外三部相比,《水浒传》的版本无疑是最多的,不过在解放前,流传得较广的也就两个基本的版本:一是后世水浒专家口中所谓被金圣叹“腰斩”掉了“后三十回”的七十回本,这也是解放前流传得最多的一个版本;其次则是百回本,在七十回本后面又多了接受招安、征辽和方腊以及最终被奸臣所害的悲剧结局,但因为文风远比前七十回粗糙,独特的“水浒味”也一下子不见了,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也是极其突兀地从一开头就突然大变,所以一直都有人认为后面三十回与前七十回并非是同一个作者,而胡卫东也支持这个观点。

    而历史上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版社竟然异想天开地从主题是黑梁山好汉的另外一部小说《征四寇》里节选了平田虎、王庆的情节并稍加修改后硬插进了百回本后三十回与前七十回之间,变成了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百二十回本。由于中间那一段是硬塞进去的(拼凑也不是绝对出不了神作,例如八十年代的经典动画片《太空堡垒》,但那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会大幅降低全书水准的。),无论是文学水平还是与上下文的呼应都一塌糊涂,这个一百二十回本毫无疑问是水浒最烂的版本。

    但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太过贫乏,因此对文化产品数量上的需要甚至要超过质量,而一百二十回本因为章回更多,反而比经典的七十回本还受欢迎,倒是与后世网文更新重于质量的状况有些类似。当然刊印数量也是一个原因,解放后迅速成为工业国的新中国印刷业的实力远非之前可比。因此一百二十回本虽然刊印较晚,但总量却反而最多。。。。。。

    不过,当年胡卫东还曾经看过另外一个版本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浒》,而且那个版本自命为《古本水浒传》,意思是它才是真正施耐庵所写的一百二十回原本。。。。。。

    《古本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与其他版本并无什么差别,但后五十回却是全然不同,在天降石碣、梁山好汉排定了座次后。书里的梁山好汉并没有马上被朝廷招安,而是继续替天行道,将梁山泊义军发展壮大。该版的最后部分也只是旁敲侧击地写了梁山诸位头领对素有贤名的张叔夜(历史上宋江起义就是被他平掉的)就任济州太守的反应和之前公孙胜离开梁山(他是第一个走的,鲁智深随后也带武松去了五台山。)时的留言“罡煞群雄,应劫寰中,天遣治乱,长人执弓;戈矛化铁,战马嘶风,云飞星散。水碧山空。”(注1),暗示了梁山泊的悲剧结局,结尾更以神摄天书(宋江忘了当初玄女娘娘的叮嘱,答应将三卷天书给弟兄们看,结果就悲剧了。。。。。。)、雷轰石碣让全书戛然而止。。。。。。

    与百回本相比,《古本水浒传》后五十回的情节与前七十回衔接得更好。而人物形象也没有过于突兀的变化(也有部分变化了的,但都有个过程,而非像百回本的后三十回那样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地就变过来了。)。同时和前七十回一样,延续了施耐庵酷爱前后呼应(喜欢挖坑而且有坑必填)的特点,如果施耐庵当年真的不止写到七十回,那么这一百二十回的《古本水浒传》在各个版本中无疑最可能是真本。

    但是,后世的那些水浒专家也发现了《古本水浒传》一个明显的瑕疵,虽然并没降低该书的水准,却令其是真正古本的可能性小了许多。原来,《古本水浒传》的后五十回当中竟然多次出现了民国时期的口语,因此后世的水浒专家普遍认为《古本水浒传》及其前身《古本水浒》(这是1933年版的书名,1985年出版的《古本水浒传》经过编纂。还加入了少量其他版本乃至新创作的内容,和1933年版已经有所区别,当然大体上还是一致的。)的后五十回是伪作。而最早拿出这个版本的民国时期常熟中医梅寄鹤被他们认为嫌疑最大,当时由《古本水浒传》引起的风波也就至此基本平息。。。。。。

    本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此事到此应该可以盖棺定论了,但是胡卫东却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怀疑人,他深知若《古本水浒传》真的被证明为施耐庵所着的原本,那么遭到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当时的所谓“《水浒》专家”,因为他们赖以吃饭的学识统统会化为乌有。

    俗话说“断人财路,有如杀父。”,那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古本水浒传》“扶正”,所以自然是竭力搜寻对他们论点有利的蛛丝马迹,而利用他们掌握的话语权将其拼命放大。或许是他们觉得这样还不保险,甚至还利用他们的掌握的舆论将明显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前后有天壤(除了剧情与人物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古本水浒传》后五十回的语言词句问题在百回本的后三十回中同样存在(注2),但那些“砖家”却以双重标准对此视而不见。。。。。。)之别的百回本定为正本,其暗藏的私心也就不难看清了。

    注1:即是说天罡地煞应劫下凡,扰乱世界,后来得张叔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