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689章

骁骑-第689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捺不住,蠢蠢欲动,大肆招募私军,名义上是为求自保,实则行迹鬼祟,居心叵测。

一时间,成都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形势危如累卵,朝不保夕。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直疏于政务的刘璋忙得焦头烂额,恍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忧心如焚,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最为无奈的是,眼下他手中已是无兵可用,无计可施,有心剿贼却无能为力。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之奈何?

然则,局势仍在急剧恶化之中,形势一天比一天危急。时下,赵韪叛军已经兵临城下,益州一众僚属亦是人心浮动,各大世家的立场亦随着时局的变化而立场不明,俨然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半数左右的世家大族都与赵韪叛军暗中往来,甚至于一部分世家大族公然给叛军提供粮草,其中不乏出钱又出力的投机之辈,不仅给叛军提供粮草辎重,还将私下招募的私军送到赵韪麾下,与叛军一起攻城。

蜀郡,成都州牧府。

夜幕初降,州府正堂上空空荡荡的,寂静无声,可是就在一墙之隔的东边侧堂之内,此刻却聚集着一群人,正与刘璋一起商议对策。这些人及其所在的家族都是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亦是益州最负盛名的官宦世家,是为益州本土势力的家族代表。

面对局势急转直下,这些本土势力终于坐不住了,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支持州牧刘璋,不遗余力的支援守军将士守城,共同抵御赵韪叛军。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家族利益和刘璋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值此危急之时,他们不得不站出来,立场坚决的倾力支持刘璋剿灭叛军。惟有如此,方为正途。否则,倘若赵韪叛军攻破州城,他们这些老牌家族的利益必将受到冲击,轻则利益受损,重则家破人亡,数百年家业毁于一旦。

“主公,刚刚得到密报,各大士族之中与赵韪老贼暗中勾结的家族多达三十二个,其中不乏手握军政大权的官宦之家。所幸,我益州老士族之中没有与赵韪老贼暗中勾结,由此便迫使这些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目前他们这些人还在观望,伺机而动。”这是益州别驾张松的声音。

随着局势急剧恶化,就在益州众僚惶恐不安之际,张松却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表现极其抢眼,随之脱颖而出,被刘璋委以重任,命其负责收集情报,依为臂膀。与张松一起得到重用的还有黄权、张肃、吴懿、张任、严颜和雷铜等人,他们都是益州老士族的年轻俊才,亦是刘璋帐下位高权重的既得利益者。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赵韪叛军攻陷成都,他们这些人必将首当其冲,不仅保不住现有的权势地位,还会波及家族根本利益。事关自身利益和前途命运,纵然他们之前与赵韪颇为几分交情,但眼下这点交情已然不值一提,他们真正在乎的还是自身地位和家族利益。凡是涉及利益之争,对立双方都不会妥协,俨然势不两立,势必殊死相搏,最终的结局便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

截至此时,侧堂密议已经进行了将近两个时辰,即从午后密议开始一直持续到夜间。在此期间,众人都在商议平叛对策,反复斟酌,各抒己见,献谋献策不遗余力。

当窗外漆黑一片之时,张松接到细作密报,对此他没有丝毫隐瞒,赫然将密报公之于众,以便众人了解目前局势,思考对策。

高坐于主位的刘璋听到张松的禀报后,本就颇为忧郁的眼神顿时变得愈发慌乱,全身微颤,手足无措,六神无主。这一刻,他脸上的愁容愈发浓厚,眉头紧锁,神色阴沉,随即再也无法安坐,身形萧条的背着手走到堂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

心急如焚之中,刘璋怅然叹息道:“现如今,老贼(赵韪)帐下叛军兵强马壮,气焰嚣张,步步紧逼,成都城已是岌岌可危。今日,我等已经在此商议了好几个时辰,却仍是束手无策,再这样下去,我等便只有坐以待毙,束手待戮了!”

眼看刘璋愁容满脸的颓然踱步,堂下众人神色忧郁,看向他的眼神颇为不善,其中不乏忿然鄙夷之色。不言而喻,眼前祸事全是刘璋昏庸无能之过,纯粹是自作自受,自食恶果。若不是他之前一味贪图享乐、不理军政,一再偏信偏听宠信赵韪,将军政大权交予赵韪掌管,焉有今日之祸?

但是,大错已然铸成,埋怨亦无济于事,当务之急便是积极思考对策。可是在目前这种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良策,根本就是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沉默半晌,眼见身边众人都不说话,益州上将军张任心中愤然,当即出声道:“大敌当前,我等商议良久却仍旧是一筹莫展,与其这样,还不如出城与老贼决战。末将请缨,愿领兵出战,恳请主公应允!”很明显,张任说得是气话,却也是大实话。

事实正如张任所说,像这样反反复复都商量不出结果的密议,纯属浪费时间,于事无补。既然商量不出结果,想不出对策,那就直接开战便是,毕竟成都城内还有两万余守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此外,城中各大世家哪家没有上千名家丁、护院和扈从,如果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训练成军,岂能守不住城池?可惜的是,这种从世家大族手里“割肉”的事情,众人皆是心照不宣、缄默其口,不到万不得已、生死攸关之时,他们是不会把家族守护力量交出来的。

“上将军莫急,眼下还不是与叛军决一死战的时机。”看到张任当众发怒,众人却无言以对,这时张松再次起身出列,高深莫测地道:“事已至此,在下有一权宜之策,却不知可行不可行?”

“呃!”堂下众人闻声惊呼,刘璋更是神情一震,急声道:“永年有何良策尽可直言,无须顾忌!”

张松闻言揖手示谢,恭声道:“时下,摆在我等面前的难处便是无兵可用,若有一支大军在手,便不惧老贼叛军,数月之间便可将其剿灭殆尽,平定叛乱。然则,我等却是关心则乱,忽视了蜀郡后方尚有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并且是一支极为难得的精兵。”

第139章风浪起,抱薪救火

“自从赵韪拥兵反叛之后,起初我等对其过于轻视,忽略了老贼已在益州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势力极大,由此方有今日之败。而今,叛军日益壮大,实力急剧膨胀,以致我等极其被动,居然对其束手无策,竟被逼到坐以待毙的境地。然则,我等却是关心则乱,忽视了蜀郡后方尚有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并且是一支极为难得的精兵。”

说到这里,张松故弄玄虚的语气一顿,好整以暇地缓口气,这时刘璋不由出声催促道:“急煞本州了,永年速速道来,这支兵马现在何处?”

眼见刘璋如此焦急,做足戏份的张松再不迟疑,恭声禀报道:“主公有所不知。自从天下大乱至今,许多荆州和三辅之地的百姓为躲避战祸,纷纷逃入益州,且多为青壮之士。当初老主公将这些流民安置在蜀郡以西的键为郡等郡县之中,并发放一些甲胄和兵器,命其抵御南蛮。时至今日,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早已定居下来,屡次协助西南郡县抵御南蛮入侵劫掠,为我益州西南各郡县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厥功甚伟。

据属下所知,这么多年下来,先后逃入我益州的百姓多达二十余万,其中青壮便有数万之多。最为难得的是,这些不远千里而来的流民青壮彪悍异常,几乎都经过长途跋涉的淬炼和战火洗礼,促使其拥有不下于我军将士的战斗力。这样以来。倘若把他们召集起来,发放甲胄和兵器,稍加训练便可成军。而且是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

通过张松详细的陈述,堂内众人都听明白了,近乎是想也不想便频频点头,深表赞同。

诚然,张松所言不仅在情在理,还无形中迎合了众人的心思。其实张任刚才之所以当众发怒,其目的便是想逼迫各大世家交出家族私军。用以拱卫成都州城。如果不是张松第一时间接话,恐怕各大世家代表便不得不慎重考虑,迫于目前形势。至少要将一半家族私兵贡献出来,而这无异于在各大世家的心尖上剜肉,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家族实力。

不得不提的是,方今天下的各大世家和士族豪强们的家族实力。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其一。各大世家和豪强缙绅们掌握着各州各郡三成至五成左右的土地,持有五成左右的珍贵资源,以及七成左右的财富。正因如此,值此天下大乱之际,当天下七成以上的平民百姓都无法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各大家族、豪强和缙绅们却能享受极其奢华的物质生活,锦衣玉食,挥霍无度。

若是太平年月。他们纵然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却也不敢过于张扬,多多少少都要收敛一些。以免招人忌恨,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然而适逢乱世,他们却无须遮掩,可以纵情享受,肆意挥霍,为所欲为。这是因为他们越是肆无忌惮,大多数平民百姓便愈发惧怕他们,迫于生计压力,还不得不依靠他们养家糊口,这便促使他们可以疯狂敛财,大肆兼并土地,毫无顾忌的掠夺稀缺资源,以致于财富呈现井喷式的飞速发展,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安全。

与此同时,随着世家大族的快速发展壮大,企图争霸天下的诸侯们便不能不重视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拉拢他们,并委以重任,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诸侯们迫切需要的粮草辎重和战争资源。而且,这些世家大族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无形中迫使割据一方的诸侯们即使眼红他们手里的财富,却也不敢轻易对他们下手,只能采取拉拢利用的方式将其收为己用,却不能直接将其剿灭。

就是封建家族势力得以沿袭数千年的根本原因。各大家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利用联姻或互惠互利的合作,组成一个极其庞大且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同盟体。彼此间互通有无,守望相助,共同进退,触一发而动全身。是以历代帝王治理天下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制衡世家大族,从而安抚百姓,巩固皇权统治地位。

其二,世家大族手里不仅掌握着无尽的财富资源,还有决计不可忽视的极其可观的守护力量,即家族私兵。这些私兵都是以家丁、护院、奴仆和杂役的形式留在各大世家之中,甚至隐藏于食邑佃户当中,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上千人。他们名义上都是奴仆,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很不起眼,关键时刻却能起到无法预料的作用。这便是守护各大家族核心利益的保卫力量。

相对于军队而言,这些家丁护院的存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然则,这些家族保卫力量数量虽不多,却是不在多而在精,个个忠心耿耿,战斗力凶狠而强悍,决计不容轻视。

财富是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源,而家族私兵则是他们拥有财富的有力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因如此,历代帝王都对官宦世家和豪强缙绅们所拥有的私兵或奴仆数量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并对其严密监督,一经发现便决不姑息,从严从重予以惩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发展,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令其只能依附于帝王麾下才能生存下去;否则,若任由其发展壮大,早晚有一天会尾大不掉,酿成大祸。

侧堂上,就在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张松所献之策的时候,刘璋却皱着眉头,疑虑重重的问道:“永年的意思是,招募流民训练成军?这还来得及吗?”的确,眼下成都城的东面和北面两面城池已被叛军围困,局势危急,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再派人前往键为郡等西南郡县招募流民组建新军,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未免为时已晚。

张松闻言后,思索着点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现如今,叛军已经兵临城下,值此危急时刻若是完全依靠组建新军抵御叛军,确实是十分危险,甚为不妥。稍有不慎,不等新军赶到,州城便已被叛军攻陷,到那时一切都完了,纵有新军在手亦是枉然。

是以,为了确保州城的安全,稳妥起见,属下建议主公抽调一部分蜀道守军回援成都,从叛军身后发起攻击,力争将叛军困于蜀郡之中。等到新军组建完毕赶来驰援之后,两路兵马同时发起进攻,前后夹击,一举将赵韪叛军全歼于成都城下!”说话间,张松神情坚定,显得很有信心,俨然胜券在握,让人见之深受鼓舞,极具感染力。

“啊!抽调蜀道守军?”张松的话音未落,众人便忍不住失声惊呼,纷纷面露骇然之色,甚是慌张。但是,众人并未立刻反对,慌乱之余纷纷凝眉沉思,良久不语。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黄权起身出列,遂对刘璋躬身揖手,满脸忧虑的道:“眼下驻守蜀道的守军总计七万余众,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守军约两万余人,驻守巴郡境内的米仓道,之前一直是赵韪帐下将领驻守;如今赵韪老贼聚众反叛,想必米仓道守军已经被他强行调离,前来攻打蜀郡了。因此,米仓道如今已无人防守,极其凶险,好在米仓道崎岖难行,短期之内还不至于沦陷。

西部守军共有五万余众,驻守着汉中通往我益州的必经之路金牛道,亦是我军抵御西凉军南下的咽喉要道,全长一千余里,沿途城池和关隘多达数十座。金牛道固然易守难攻,但各处关隘的守军本就不多,且兵力分散,必须时刻提防戒备,丝毫不得松懈。此番赵韪老贼叛乱,对驻守蜀道的守军影响极大,米仓道守军大半跟随老贼谋逆,金牛道守军亦有数千将士附逆叛乱,从而大大削弱了蜀道的防御力量。

是以,眼下驻守蜀道的守军兵力已然严重不足,实在不宜再抽调守军回援。不然的话,就等于彻底放弃蜀道防御,这便给驻守汉中的西凉军留下可乘之机。倘若西凉军趁势进攻蜀道,我益州危矣!”黄权,字公衡,现为刘璋帐下主簿。他这番话不失为老成谋国之言,足见其人颇具远见卓识,才能不凡。

然则,黄权刚说完话,便见张松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公衡此言谬矣!诚然,主簿担心蜀道失守固然没有错,然则主簿是否想过,一旦州城被叛军攻陷,我等又将如何?换言之,公衡此言将主公置于何地?如果州城失守,赵韪老贼岂能放过主公?倘若主公性命堪忧,驻守蜀道又有何意义?”这番话端是尖锐之极,直接点破要害,致使黄权闻声色变,顿时面红耳赤,有心辩解却又无言以对。

果然,张松这番话说到了刘璋的心坎上,促使他下定决心,欣然接受张松的谏言。随即,刘璋下令抽调金牛道三万守军回援成都,命雷铜前去传令,并接管蜀道防务;派遣吴懿和张松前往键为郡招募新兵,名为“东州兵”;命张任为成都守将,死守城池,坚守待援。

待刘璋下达命令之后,黄权举荐严颜出任巴郡太守,沿途收编败军,驻守米仓道。刘璋颔首应允,却只是命其率领本部亲兵前往巴郡,除此之外再无一兵一卒。

第140章轻舞飞扬

烈日西沉,晚风轻拂。

大树成荫的庭院里,百花争妍,繁花似锦。

任凭世事变幻,时光流逝,无尘宫依然宁静,与世无争。

自从益州爆发内乱之后,李利便离开了竹林别院,重新住进无尘宫正院。

旬日以来,他虽然没有亲临战场,却对整个战局了若指掌,对益州局势洞若观火,时刻关注着时局变化。

随着益州内乱愈演愈烈,置身于烽烟当中的无尘宫也随之变得忙碌起来。

山顶后院,李利坐在凉亭中翻看竹简,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伏案疾书。亲卫统领李挚伫立在他身后,俨如石柱一般纹丝不动,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