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337章

大明政客-第337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旗手跟随在我的身边,寸步不离,将士们,跟我冲锋,杀流寇啊。。。”

鼓手早就等候进攻的命令了,贺人龙刚刚说完,惊天动地的鼓声就响起来了,鼓声就是进攻的命令。

疲惫的将士听见鼓声,仿佛是打了鸡血,打马开始朝着前方冲击,嘴里发出了嗷嗷的叫声。

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的李自成,竟然跌落马下了。

他刚刚做出来决定,大军马上撤退,疲惫的军士迅速做着撤离的准备,这个时候,士气全无,剩下的就是逃命了,如果这个时候,驻守夔州府城的江宁营将士杀出来,都能够击溃大军的,没有了杀气和士气的军士,只能够算是羔羊了,任人宰割。

想不到这个时候,江宁营杀回来了。

这该是要多么准确的安排,不知道苏天成做了多长时间的准备啊,义军从巴州出发的时候,江宁营分别从夔州府城、成都府绵竹和保宁府南阳出发,这个时间差,是不会错误的,而且斥候也侦查到了准确的情报。

被人扶起来的李自成,痛苦的闭上了眼睛,眼角出现了泪珠。

这一次他彻底的失败了,可能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身穿红色战袍的江宁营将士冲过来的时候,流寇大军完全乱了,任凭军官如何的呼喊,也没有作用了,流寇开始散开,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四散逃开,他们的内心,对江宁营的恐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可能组织起来进攻了。

竟然有一部分流寇,朝着夔州府城的城墙跑过来。

一直坚守在城墙上面的苏天成,也听见了鼓声和呐喊声。

他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这个时候,孙传庭、刘铁汉等人,都到了他的面前,众人的脸上,露出了期盼的神情,这个时候,他们不应该守在城墙上面了,必须要冲出去了,他们距离流寇的距离最近,能够有效阻止流寇的逃跑。

“孙将军,下命令吧,所有江宁营将士,悉数出城杀敌。”

朱慈烺的身边还有四百锦衣卫,问题不大。

锦衣卫指挥同知孙勇也准备跟随孙传庭走下城墙了,苏天成看了看孙勇,没有说话,虽说锦衣卫的名声不是很好,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军人,这样的情况之下,站在城墙上面看着,肯定不是滋味的,接近一天的厮杀,众人的神经都变得粗大了,满脑子想到的,就是杀光城外的流寇。

“刘铁汉,记住你的职责。”

苏天成将刘铁汉叫到了身边,轻轻说出来了这句话。

一天之前还气势汹汹的流寇,这个时候完全垮了,没有人抵抗,大家都是夺路而逃,逃往江边的人是最多的,那里有船只,只要上船了,顺着长江,可能有活命的机会。

可惜他们能够想到,洪承畴和贺人龙也能够想到,道路两边的山坡上面,已经埋伏了大量的江宁营将士,手持燧发枪。

枪声响起,倒下的流寇,很快堵住了道路,前面逃命的流寇开始后退,后面的流寇还在朝着前面拥挤,一时间拥堵在路中间,很多的流寇知道逃不走了,索性跪下了,双手举起了武器,表示投降了。

这种动作有着很大的传染性,越来越多的流寇开始跪下了,高举起手里的武器,向江宁营将士投降了。

李自成身边的三千亲兵,在江宁营将士开始进攻的时候,已经将李自成裹在中间,朝着南面而去了,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入到大山之中,只要能够进入大山,总是能够想到办法的。

可惜他们的想法,被孙传庭和刘铁汉预测到了,冲出城门的江宁营将士,没有顾忌跪在地上的流寇,他们赶在了前面,封堵了到南面的道路。

四周只有一些零星的厮杀,绝大部分的流寇都跪地投降了。

这个时候,护卫李自成的亲兵,成为了众矢之的,包括一些跟随着的流寇的军官,不到四千人,很快被江宁营将士重重包围起来了。

厮杀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李自成兑现了他的话语,要求亲兵和众多的军官不要抵抗了,将他绑起来,交给江宁营将士,大家都放下武器。

几个忠心的亲兵不甘心,怒吼着冲出来,准备厮杀,几只响箭射过来,几个人很快跌落马下,一动不动了,其余人噤若寒蝉,不敢乱动了。

“杀无赦。。。”

冰冷的声音传来,骑着白色战马的苏天成,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面。

这不是他心狠,如果李自成手下的军官投降了,不一定是死罪,但这些人,已经不可能成为良民了,留下依旧是祸害,至于说李自成的亲兵,和李自成朝夕相处,比较起来那些军官,可能更加的偏激,这些亲兵,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投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想起来了,突然冒出来为李自成报仇,也是有可能的。

除恶务尽,肆掠了十余年的流寇,眼看着就要被彻底剿灭了,这个时候,绝不能够手软,不能够留下火种,至于说那些跪在地上投降的普通军士,大可以放过了。

被包围的亲兵炸开了锅。

李自成骑马跃到了前面,对着苏天成开口了。

“这位一定是苏大人了,草民李自成,草民愿意以死谢罪,还请大人饶过这些军士。”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表情,甩出来几句冷冰冰的话语。

“李自成,本官送你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本官的意思,你是聪明人,接近十年的荣华富贵,足够了。”

第六百零七章朝野震动

(感谢对自己非常不满、wkd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八月十五日清晨。

京城的城门刚刚打开,两匹骏马冲进来,守护城门的军士看了看骑马之人手里的牌子,赶快缩头了,任由两人骑马进去。

清脆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回荡,两匹骏马显然是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的。

早朝还没有开始,孙承宗正准备进入太和殿,其余大臣也进入紫禁城了,等待皇上驾到。这些日子,皇上一直都在等候四川的消息,可谓寝食不安,孙承宗是知晓的,可消息哪里有那么快啊,尽管说孙承宗也着急,但还是要安慰皇上,皇上毕竟年轻,年轻人的性子急一些,可以理解。

江宁营开始剿灭流寇的消息,在朝廷里面也传开了,每天的早朝,大家都会私下里议论,不知道情况如何,乐观的看法,认为江宁营一定能够剿灭流寇,获得大胜,大明从此摆脱了流寇的困扰了,谨慎的看法,认为剿灭流寇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说不定流寇再次逃出四川,进入到湖广或者是河南、山西等地,也是有可能的。

朝廷整个都显得有些躁动不安。

两个太监迈开步子,朝着太和殿跑来。

太和殿外面的文武大臣,都看着这两个太监,他们感觉到太奇怪了,一直以来,皇宫里面的太监,走路都是弯着腰,遇到大事情也是低着头小跑的,如此迈开步伐跑步,从来没有见过。

两个太监没有顾忌众人的眼神,很快跑到了快要进入太和殿的孙承宗面前。低声禀报着什么事情,众人看见孙承宗的身体颤抖了一下,急速的转身,迈开步子,因为没有注意,竟然一个趔趄。还好身边的太监早注意了,扶住了孙承宗。

孙承宗竟然对着太监点头示意。

这等怪异的情况,大家从来没有见过。

孙承宗径直朝着午门的方向走去,同样没有顾忌到众人的眼神。

很快,午门方向的锦衣卫过来了,手里拿着黑色的盒子,盒子的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三根鸡毛,这是加急的奏折。

锦衣卫跑到了孙承宗面前的时候。孙承宗一把拿过了锦盒,马上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了奏折,双手捧着开始认真看了。

很快,孙承宗的双手开始颤抖。

他对着身边的太监开口了。

“快,快去禀报皇上,苏天成大人的奏折来了,快去。。。”

刘宗周、杨嗣昌等人。也走过来了,他们猜到了。肯定是四川的战报来了,不知道这一次战斗情况如何,马上就要揭开谜底了。

太监有些迟疑,这个时候,正是皇上拜见皇太后的时候,要是去打扰了。皇上怪罪下来了,自己可是承担不起的。

孙承宗看了看两个太监。

“你们在前面带路,本官随着你们去拜见皇上,不管皇上在什么地方,内阁阁臣、兵部杨大人和本官一道。去拜见皇上。”

两个太监马上低下头,开始在前面带路了。

六七个大臣,跟在太监的后面,朝着皇宫深处走去。

众多大臣立刻炸锅了,肯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孙承宗大人都有些把持不住了,绝对是四川剿灭流寇的消息,只是从孙大人的脸上,看不出来迹象。

很多大臣开始议论了,声音有些大了,鸿胪寺的官员也在关心着,顾不得维持秩序了。

朱由检太累了,这段时间特别操心,拜见母后的时候,他的精神不是很好。

他是皇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王承恩悄悄的走进来,准备低声说什么的时候,朱由检有些不耐烦了。

“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了,朕正和母后说话。”

“太后娘娘恕罪,皇上恕罪,内阁首辅孙承宗大人,说是有事情禀报,兵部尚书、右都御使、总督五省军务的苏天成大人的奏折到了。”

朱由检忽的一下站起来了,脸上的神情很是奇怪。

他迅疾想到了什么。

“母后,孩儿失礼了。”

“你去忙吧,老身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

朱由检急匆匆的朝着外面走去,步伐特别快,一路上的宫女赶忙避开,王承恩跟在后面小跑,微微喘气。

孙承宗等人等候在内宫宫门外面。

看见朱由检出来了,孙承宗连忙跪下了,众人也跟着跪下了。

孙承宗将奏折高高举起。

“皇上大喜,江宁营和白杆兵剿灭九万流寇,生擒流寇首领闯王李自成,四川大局已定,流寇自此无法骚扰我大明了。。。”

朱由检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身边的王承恩伸手去扶,被朱由检甩开了。

拿起孙承宗手里的奏折,朱由检仔细看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终于哈哈大笑了。

“天佑我大明啊,朕要喝酒,给朕准备酒,朕要喝酒。。。”

王承恩准备去找酒的时候,朱由检再次开口了。

“朕要和文武百官一起喝酒,传旨下去,今日早朝免了,礼部摆下酒筵,时间就定在、定在午时,京城四品以上官员,悉数参加。”

养心殿,朱由检一口气看了三遍奏折,情绪早就稳定下来了。

“孙爱卿,对于苏爱卿提出来的建议,你有何意见啊。”

“皇上,臣以为可行,四川十二万流寇,其中九万被剿灭了,剩下的三万人,逃往松潘卫一带,可能进入朵甘都司,那些地方条件艰苦,流寇难以维持,覆灭是早晚的事情了,况且匪首闯王李自成被生擒,流寇大势已去,松潘卫和四川、河南三地的卫所军队,完全可以乘胜追击,彻底剿灭流寇了。”

朱由检笑着点头了。

“朕看,苏爱卿将所有功劳,都归结到太子的身上,这是不合适的,朕想,加封苏天成太子太保,以示奖励,余下有功之臣,如何奖赏,待到详细战报来了之后,兵部立刻落实。”

“皇上,苏大人预计,流寇被基本剿灭,后金一定会有动作的,江宁营需要开赴辽东以及大同府一带,臣认为是有道理的。”

“嗯,准了,朕考虑,苏天成出任蓟辽督师,左都御史,全权负责辽州、蓟州一带的事宜,可以先斩后奏,有着便宜行事的权力,诸位以为如何啊。”

“皇上英明。”

“内阁准备拟旨,召苏爱卿押解李自成回京,朕真的没有想到,太子这次表现很好啊,危机的时刻,固守在夔州府城,朕很是欣慰啊。”

朝廷的文武大臣终于得知了消息。

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将士,剿灭九万流寇,生擒匪首闯王李自成,四川境内剩余三万流寇,逃往松潘卫和朵甘都司一带,距离覆灭的时间也不远了。

皇上得知了消息,取消了早朝,准备大宴文武大臣,礼部已经在安排了。

一时间,各种的议论都出来了。

绝大部分都是交口称赞苏天成和江宁营的,想不到只用了半年多时间,江宁营就基本剿灭了流寇,也有人议论下一步,苏天成会干什么了,有人认为,苏天成肯定要到辽东去了,主持那里的局势,进而剿灭后金鞑子,也有人认为,苏天成肯定是要回到朝廷来,进入内阁了,苏天成不过二十多岁,就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堪称为大明朝的擎天巨柱了。

有心的大臣,迅速到苏天成的府邸去拜访了,告诉了这个好消息。

朱审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流下了眼泪,苏天成离开的这半年多时间,她时时刻刻担心,打战不是小事情,何况是面对穷凶极恶的流寇,想不到苏天成硬是盯住了压力。

基本剿灭了流寇,表示苏天成要回到京城了,一家人又可以团聚了。

朱由检精神抖擞的参加了盛宴。

所有文武大臣都是带着笑脸的,宴会上面,众人不断的高呼皇上圣明、大明昌盛的话语,这令朱由检更加的高兴。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太后娘娘也出息了宴会,端着酒杯,给所有文武大臣敬了一杯酒,懿安皇后张氏和皇后娘娘也出面了,诸多的文武大臣,很久没有见到深居简出的懿安皇后张氏了,懿安皇后张氏乃是先皇朱由校的皇后,朱由检即位之后,尊号张氏为懿安皇后。

喜悦的气氛在朝廷里面蔓延,很快延伸到了京城各处,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江宁营剿灭了流寇,生擒了匪首闯王李自成了。

一时间,京城里面的大小酒楼和茶楼,热闹起来了,京城的老百姓,在天子脚下,一样关心朝廷里面的大小事情,说书的人根据自身的杜撰,开始描述故事,文人墨客把酒言欢的时候,说到的也是这件事情。

老百姓想到的简单很多,他们听说了苏天成太多的故事,一直以来,江宁营都是以胜利的姿态出现的,特别是在斩杀三万后金鞑子之后,苏天成在老百姓的眼里,已经成为了神话一样的存在,已经是大明朝最为得力的大臣了。

所有人都在翘首企盼,接到圣旨的苏天成,什么时候回到京城。

老百姓也在打听,苏天成回到京城的那一天,他们一定要到大街上去看看的,看看这位年轻的五省总督,究竟如何的意气风发。

第六百零八章盛况空前

“咦;你听了吗;苏大人明rì要回到厩了。”

“哦;是真的吗;那可一定要看看啊;到时候你约上我;我们一起看看。”

“恩;一定要看看;就是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啊;我也是听的。”

“我们打听一下不就可以了;问问清楚;明天占个好位置;看看这位苏大人。”

。。。。。。

苏天成要回到厩的消息;迅速传开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很多人都在相互打听;印证消息的真假;不管怎么;明天厩里面;一定是盛况空前的;老百姓都想着亲眼看看;这位剿灭流寇的大英雄;而且众人还知道了;这位苏大人才二十多岁。

苏天成已经到了京郊。

接到皇上的圣旨之后;稍微安排布置之后;苏天成带着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包括四川总兵官秦良玉、石柱宣慰使马祥麟等人出发了;一同回到厩的;还有太子殿下朱慈焤;以及跟随朱慈焤到四川来的官员和锦衣卫。

出发之前;苏天成和洪承畴、秦三德等人商议过了;也禀报了朱慈焤;关于这次有功人员的奖励事宜;拟出来了条陈。

朱慈焤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江宁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胜利;苏天成等人是很高兴的;但这次的胜利;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江宁营阵亡将士六千一百余人;重伤九百余人;斩杀流寇四万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