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裂明 >

第193章

裂明-第193章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奋武伯、山西总兵易飞敬上!”

越是往下读,杨嗣昌的脸色就越难看,虽然易飞只字未提于他,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他攘外先安内,安内先害政见不同者的鞑伐。抬起头来,却是见到崇祯皇帝那森寒的目光正在紧紧的注视于他,也是突然间无比的惊恐。

好在,时间不长,崇祯的目光中的寒意也是渐渐敛去。崇祯心中自然明白,这些事情也不能全怪于杨嗣昌头上,至少他对这事的默许也是让卢象升战死沙场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崇祯皇帝是从来未想过逼死卢象升,他心中只是单纯的将之军马不断削弱,然后让卢象升明白根本不能再和建奴一战,使其乖乖收兵固守。但是崇祯却是从来没有,哪怕是暗示杨嗣昌断起粮道和截其救兵!杨嗣昌如此擅专而行,这才是崇祯皇帝心中杀意无限的原因所在!

“卢象升的尸首在何处?立即奉回京城,朕要亲自悼词为其祭奠!”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就是单从对军心的稳定上来说,崇祯也是必须得做出一幅样子来。

“微臣这就去办!”杨嗣昌恭敬的道。

虽然杨嗣昌的恭敬更是一如既往,但是听在崇祯的耳中,却也是极为的刺耳,沉默了片刻,崇祯皇帝淡淡的道,“杨卿,正月不宜动兵,二月你便走马上任,你便南下主持大局吧。朕在京城等你的捷报。”

崇祯的话语虽轻,更是十分柔和,便是听在杨嗣昌的耳中却是如同晴天霹雳,他明白崇祯这次是动了真怒,此行南下,四正六隅行动若是顺利,那便罢了,若是还是不能解决流寇肆虐之形,下次再次传唤于他的,估计就是锦衣卫提骑了。

“微臣遵旨!皇恩浩荡,三月内不能抚平流寇,亦无颜回见圣上!”

原本历史上杨嗣昌意气风发的话语,在这个已经开始改变的历史上也是再次回荡。但是话虽相同,但两者之间的气氛却是天地之差。

看着慢慢退出东暖阁的杨嗣昌,崇祯皇帝却是一言不发,直到他有些伛偻的身影将要消失在视线之中,崇祯才突然觉得有些悲凉。但是却也不知道这种情绪出自哪里,总之觉得似乎看到了自己一般。

事实上,杨嗣昌的为人处事与崇祯皇帝也是惊人的相似,杨嗣昌是有名的四干督师,而崇祯也是同样的四干皇帝。杨嗣昌靠着所谓的苦干,强干,硬干,快干,四干精神,变成了连丢襄阳洛阳,变成了两阳督师。而崇祯也是同样靠着这四干精神,终于直接丢江山,成了大明的终结者。

“大伴,易飞之事应该如何处置?”崇祯呆立片刻,最后沉声问道。

崇祯的话语刚落,原本空无一人的东暖阁中,一直与崇祯形影不离的王承恩也是突然出现在阴暗的角落中,对于这个问题,王承恩明显已经有了答案,直接回道,“回皇上,奴婢觉得还是稳妥为上,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唔?说说你的看法。”崇祯不置可否的问道,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他能信任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眼前的这个却是在其中。

“奴婢觉得,奋武伯虽然做的有些过了。但是奋武伯此次入卫,与东奴血战连连,他的忠心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只是杨阁老事情做的太绝了,易飞出身草莽,不懂人臣之礼,或是迫于一时激愤,这才愤而领军而归。”王承恩斟酌了一下措词,小心翼翼的道。

虽然这番话解释起来有些牵强,但是毕竟还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毕竟易飞给崇祯留下的印象是十分的好的,而且入卫以来,不象其他各镇总兵一般,畏敌如虎,只以保存实力为上。易飞可是实打实的与建奴血战数场,所部损失之大,也是看在崇祯眼中的。要说易飞在损兵折将无数之下,却突然露出不臣之心,崇祯也不会相信易飞会如此的愚蠢。但是这般公然抗旨却也是让崇祯下不来台,不责罚一通的话,也是无法震慑人心。

但是这个度却是不好掌握,太重的话,一旦让易飞起了反抗之心的话,也是得不偿失。太轻的话,也只会让各地不安份的总兵们更加的放肆。一时间,踌躇难决,在书房不断的踱着步子。

对于崇祯皇帝所思,王承恩自然明白,但是在这个当口,他却不敢稍做插嘴,无论如何说最后肯定都是错。一时间,书房内的气氛也是再次的降到冰点,一片沉默。

正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却是急步而来,在门外恭敬的行礼道,“陛下,山西急报!”

崇祯心头一震,连脚步都有些乱了,全身血液都快要停止了,难道说,易飞真的在山西反了?若是如此,就算杀杨嗣昌一百次,也是不能抵消他所带来的这场灾难啊!

“呈上来!”

虽然心中忧惧,但是崇祯毕竟是皇帝,很快冷静了下来,沉声说道。

但是看到是山西镇守太监专门制定出来的奏章,风格与文武大臣的奏章都是迥异。这道奏章更是加盖了红色紧急印记,崇祯的手又一次开始哆嗦起来,真的不愿意看到易飞真的反了大明。一想到那令清军都无可抗拒的赳赳骑兵,他就有些不寒而栗,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原来在了心中对于镇西军的忌惮是如此的深重!

他身边的王承恩显然比他更加的紧张,一直紧盯着崇祯手中,心头更是突突的狂跳个不停,不同于对镇西军了解不多,更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士兵的崇祯。王承恩数次与镇西军打交道,更是明白这些虎狼之士的可怕,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只有二万余,但是却是绝对可以以一挡十,普通的明军在他们面前根本连障碍都算不上。

随着崇祯颤抖着的手慢慢打开奏章,东暖阁中的君臣二人都是不约而同的屏上了呼吸……

第350章处置(下)

一口气将杜勋送来的急报看完,崇祯皇帝与王承恩也是同时长出了一口气,空气中压抑的气氛也是消减了许多。

最可怕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封十多天前发出的急报是讲蒙古人趁虚寇掠大同、山西,杜勋向朝廷告知此事的经过,以及战事的过程。

在松了口气之后,崇祯心中的压力却是更加的大了,他没有想到,易飞一口气拉来二万大军入卫。而境内居然还有如此强劲的力量存在,数千蒙古人竟然难挡一击之威!从他们踏入山西的那一刻算起,前后不过一天,数千来势汹汹的蒙古骑兵便极其凄惨的大败而回!

易飞所隐藏的实力,此时也是开始展露出其冰山一角,崇祯皇帝在恐惧之余,也是带着几分庆幸。幸亏还没有将易飞逼反,否则辛苦筹集而业的钱粮大军,就不能前往中原剿灭流寇,而是需要掉头镇压易飞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实力强劲的镇西军反过来镇压还差不多。

若是这一十七万大军就此一战而灭,那这大明天下就再也无可挽回了,不说天下流寇失去了压制,势必席卷全国。甚至被逼上绝路的易飞这一关就过不去,靠着一战扫灭十七万大军的战绩,他甚至无需攻城,只需要将大军拉到城下,估计京城就会直接崩溃而降。这一点也不夸张,虽然崇祯一直没有检阅过京营,但是对于他们的作战意志和战力,还是心知肚明的。

“朕该怎么办?大伴,你说朕该怎么办?”崇祯皇帝此时心理防线已经完全被击毁了,若是对上流寇,他还有信心将之完全剿灭,甚至对于建奴,若是不两线作战,他也是有信心完全将之夷灭,但是面对战力远超建奴的镇西军,他却是看不到一点战而胜之的希望。

他的心中更是充满了挫败感,自执政以来,虽然每天都是兢兢业业,但是各种麻烦和威胁还是一泼泼的不断找上门来。登基十年,父兄留下的完整大明,却是先有建奴坐大,后有流寇遍地肆虐。虽然他一直看不起他的皇兄,也就是天启皇帝,认为他只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但是夜深人静之时,他往往也是扪心自问,觉得比不上他的皇兄。起码他的皇兄在位时,天下还没有流寇,建奴虽然猖獗,但是依旧只是一个旦夕可灭的小部落。当时的大明虽然也是露出日薄西山的征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起码天下还算是太平,天下还没有如同现在一般的狼烟四起,国将不国。

而他还是王爷时,最为痛恨和愤怒的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横行天下之时,虽然受害者东林党骂声不绝。但是天启年间的国力却是在虽然缓慢却是坚定的增强着,皇兄驾崩之时,更是留下了近二千万两的内库银子于自己。

可是一旦铲除了阉党,在重新启用了以君子自称的东林党之后,国事便再也没有了起色。各地饥荒依旧,但是阉党执政之时并没有爆发的民变却是在这些东林君子们执政之后,顿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不断冒了出来!

如今天下汹汹,崇祯觉得自己虽然也有责任,但是大半责任却是在这些文官身上。大明如今的局势也是不断的危急,直可谓是水中的葫芦,按住了头却翘起了尾,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化解不了已经不断糜烂的局势。

“大伴,你说,朕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事情越是去思索,崇祯就觉得越是无能为力,有些颓然的坐回龙椅,无奈的叹道。

看着崇祯那憔悴的样子,王承恩也是一阵心悸,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越来越是觉得十分的可行。但是话到嘴边,却也是变得有些无法出口了,这办法虽然可以照顾皇家颜面,但是却是有些向地方军阀低头的味道在内,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个好方法。

王承恩的异样也是引起了崇祯的注意,数十年相伴下来,崇祯也是对于其十分的了解,喟然一叹,“说吧,就算再差也比不过逼反易飞的后果吧。”

“圣上,奴婢有个想法,请圣上斟酌。”王承恩顿了顿,继续说道,“圣上,这封奏章虽然来的晚了些,但是却是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既保存了皇家脸面,也不会让皇家不得不动手。”

“哦?说来听听!”崇祯眼睛一亮,急忙催促道。

“圣上,刘三保传旨之事无法掩饰,但是传旨的内容却是可以稍稍改动一下。只要封住了刘三保之口,那便万无一失!山西遭遇北虏侵扰,圣上下旨让易飞立即回军救援山西,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圬病于朝廷了。”王承恩老老实实的说了出来,不敢看崇祯的脸色,低着头立于一边。

一旁的崇祯原本期待的目光也是再次变得呆滞,对于一个雄心勃勃想成为中兴之主的崇祯皇帝来说。如此对一个地方军阀低头,真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尤其是这种羞辱还是自己寻来的,更是让他无地自容。

无意之中逼死了大明一员能征善战的统帅,更是引起另一实力派统帅的严重不满,无论怎么看,这都是自己脸伸着过去让对方打一般。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是没有任何其他的对策,崇祯可以肯定的是,易飞既然敢公然抗旨领兵而去,那自己无论是任何实质性的处罚放于其头上,都会立即引起他的反弹,更是让他不得不步步谨慎。

这种憋屈的行事,岂是一国之君所为?但是他却没有任何选择,沉默了很长时间,崇祯苦涩的下令道,“拟旨,追封卢象升太子太保。赐谥号曰忠烈!封其妻为一品诏命夫人,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予以抚恤银一千两!”

“再立一旨,奋武伯易飞,勇冠三军,力克东奴,涨大明国威。另不辞艰劳,领旨西返击北虏,功盖三军,加封为宁武候,食邑一万户!仍驻守山西镇!”

王承恩将崇祯的意思一一记下,心中也是一叹,虽然崇祯不得不低头,但是话语之中也是隐隐有将易飞划地为牢的意思。至少从现在起,崇祯是没有打算再将这头老虎放出来了。威力巨大,即能伤敌也是伤己的镇西军被雪藏的命运也是已经注定下来了。

第351章大局开幕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卢象升的灵柩也是终于进入了京城,为了给易飞,也是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崇祯皇帝甚至下令缀朝三日,率领文武百官进行极为优厚的祭奠。等忙完了卢象升的葬礼,卢象升的遗体也是在崇祯皇帝亲自过问下,从京城派出数百京营将士扶灵南下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

刚刚忙完卢象升的几乎带着浓重政治色彩的葬礼后,京师也是迎来了姗姗来迟的陕西秦军,他们也是在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带领下,步入了京畿范围。

但是他们来的却也是有些晚了,建奴都已经退兵了近半个月了,数千里横跨而来的勤王大军却是没了丝毫作用。秦军此次入卫的兵马有近两万人,陕西三边的总兵几乎都是到齐了。而且秦军不同于其他官军,这些秦军几乎是在与农民军的不断战争中,越发的壮大和变得精锐。

远远看到,就会让人觉得一股杀气迎面而来。这样的强军,自然让崇祯皇帝大喜,连连宣旨命洪、孙二人将秦军召唤至京城之外,毕竟如今的崇祯实在是太没安全感了。一支由文官统帅的军队,而且战力并不低的秦军,也是让他原本有些忐忑难安的心也是平静了许多。

不同于历史上的孙传庭,由于这次清军退兵的早,主战的孙传庭也是没了和杨嗣昌冲突的机会。而且杨嗣昌更是已经在崇祯皇帝心中有了隙缝,更加不能阻止孙传庭的入京请求。但是一番对答下来,崇祯皇帝对于这个几乎可以说是冒进、为百姓请命的孙传庭再无一点好感。尤其是孙传庭建言,免除陕西一省赋税的提议一出来,崇祯更加是老大没趣的敷衍了事。但是这个孙传庭却是生就一副倔驴脾气,似乎是看不到崇祯的不悦,依旧再三的建言。

这也是让崇祯一扫初见孙传庭的欣喜,对他的好感也是如同跳崖一般不断的向着深渊滑落。而且孙传庭不顾恩师洪承畴不断的眼色和打岔,一心要自己收回对陕西征税的决意,更是让崇祯深恶痛绝,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之人,对大明能有多少忠心?

因此,一场答辩也是进行到了一半,就被拂袖离去的崇祯给早早结束了。但是孙传庭依旧不死心,数日下来,痛陈利害的奏章也是达到了十数封,总算是彻底激起了崇祯皇帝的怒火,将之夺官解职,这只苍蝇这才消停了。

时间一晃便是近一个月过去,崇祯总算没有听到从山西传来的不好消息。而且前去山西传旨的太监也是再次回转京师,对崇祯汇报,宁武候十分欢喜的接了圣旨,各种规矩也是丝毫不少。而且经过山西镇锦衣卫的暗查,易飞也并没有大规模军粮调动,和集结军队的迹象。

山西传回的消息也是让心中难安的崇祯皇帝松了口气,只要镇西军能够安稳的呆在原地,他就再无什么苛求了。已经吃透了两线作战的苦楚,崇祯更加不希望出现一个三线作战的可能,若是真的如此,还不如提前自杀算了。只要安抚住了易飞,那给予他一个候爵也是没有亏本。

在局面基本上稳定下来之后,秦军再留于京城之外就有些多余了,但是正值新春佳节到来之时,崇祯也是不敢就此让秦军再次回师。忍痛从内库中搬出数万两银子,再加上数千石粮草,外加十数头猪牛给予在城外扎营的秦军,犒劳这些远道而来的秦军,也是让过一个舒心一些的大年。

但是出乎崇祯意料的是,这些秦军却是对人均只有二两不到的银子竟然是欢声如雷。也许是在天子脚下吧,各个总兵十分明智的并没有克扣钱粮的打算,因此虽然银子并不多,但是却是几乎都分于营中将士手中。将这些很多人半年都没领到军饷的秦军兴奋的不断的欢呼。

“连军困苦,一至如斯!”听着下面锦衣卫将事情经过述说一遍,崇祯也是心中十分的黯然,同时对于孙承宗提议之言,也是嗤之以鼻,若是各地都是不再收取赋税,那置为国而战的将士们于何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