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156章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56章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取个汉化的名字。

他刚刚急切北望,惦念北方,那这条河流,就叫北望河吧!将来依河修筑的城池,就叫北望城。

尼布楚,这个让汉民族争议了数百年的名词,将永远成为历史。

朱由检不是让自己在历史上留名,他是希望,后人谈到这座城池来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

回到雅山口的大营,朱由检立即召见洪承畴。

“承畴,你应该想到了吧?”

“陛下是打算让末将留在这块土地上?”洪承畴一也不惊讶。

“是呀!如果不能驻军,这片广阔的土地,永远不会属于大明,它就像以前的奴儿干。”朱由检悠悠地说道,“但这儿距离京师,将近三千里,冬季又是非常寒冷,承畴可愿意留下来?”

“为大明开疆守土,是每一名军人的职责,末将愿意留下来。”洪承畴双手抱拳,向朱由检行了一礼,同时,也向朱由检做出保证。

“承畴,辛苦了!”朱由检难得地还了一礼,“朕先给你设定五年时间,五年以后,自会有人来接替你。”

“陛下,末将明白了。”

“但是,这五年,是最艰难的五年,因为距离太远,你们没有人员补给,没有友军接应,承畴,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是,陛下,末将知道现在的处境。”

“不过,朕在京师,会时刻关注你们。”

“陛下……”

朱由检打断了洪承畴的话:“你不要误会,这儿既然是大明的土地,朕和朝廷,决不会忘记你们,第三大道,锡林不是终,将来会延伸到赤塔,这条道路一旦完工,朕会在沿途设立府县和驿站,加强京师与赤塔的联系。”

“陛下是说,一旦第三大道完工,这里将正式成为大明新的领土?”

“对。”朱由检微微头,“除此之外,朕还打算,将北五省的重刑犯,都流放到这儿,将来士兵们退役了,如果能在当地娶妻生子,朕也会分给他们土地,这样能增加本地汉人的数量。”

第266章草原上的那达慕

“陛下,末将明白了,末将一定替陛下,替朝廷,看好这块土地。”

朱由检见洪承畴缺少开拓精神,只好名言了:“承畴,仅仅看好这块土地,还远远不够,朕再说说赤塔周围的情形。”

“末将聆听陛下的教诲。”

“朕先说说朝廷将来对这儿的统治,相必承畴已经部分知晓了。”朱由检打开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朕打算,将来在这儿设立岭北省,还会派出相应的文官。”

“陛下打算在赤塔、北望和斡难河岸设立府县?”

“对,未来的岭北省,首府就是赤塔,北望的人口过少,暂时只是一个县,斡难河畔,也是一个县,承畴号亨九吧?这儿就叫亨九县。”

“陛下……”

“承畴不用推辞,这是对朝廷对你的奖励,你的名字,将永远载入史册。”

“多谢陛下。”洪承畴匍匐在朱由检面前,能够永远在历史上留名,他恨不得蒋自己的心,掏出来给朱由检看看。

“承畴,起来,这是你应得的荣誉。”朱由检虚扶了一把,让洪承畴重新落座,“刚才承畴说,要看好土地,自然指的是这一片土地。”

“是,陛下,这一片土地,在末将手中,绝对不会丢失,末将用项上的人头作保。”

“这个朕当然相信,但是,承畴想想,朕为何将首府设在赤塔?你见过哪一省的首府,在一省的最边缘?”

“陛下是说,将来还要开拓更多的土地?”

“对,如果没有开疆的决心,不能从大局上把握要地,已经取得土地,迟早也会丢失。”朱由检呷口茶,润润嗓子,“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当年何等风光,但不过两百年,就丢失殆尽,就是因为对建奴这个强敌,当年重视不够。”

“陛下……”

“如果仅仅防守岭北这块土地,大明将耗费太多的军力和银子,所以,要保护岭北,必须将周围的强敌一一消灭。”

“所以陛下要收服科尔沁?”

“对,朕收服科尔沁,不是让他们臣服大明,而是要他们归化成汉人,一旦科尔沁全面归化,岭北、科尔沁草原与大明的京师,就连成一片了。”朱由检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朕会尽快在克鲁伦河立城驻军,那里到岭北省的亨九县,只有五六百里,距离赤塔,也不到一千里。”

“陛下,末将受教了。”

“承畴,你刚才说的是岭北的南方,岭北的东方不用担忧,袁崇焕的大军,恐怕已经恢复整个努尔干了,将来条件许可,你可以派人向东,与他们联系,朕也会从北望向东修筑水泥大道,将这一带彻底连成一片。”

“是,陛下。”洪承畴眨巴着眼睛,“陛下的意思,还有北方和西方?”

“承畴说得不错。”朱由检竖起大拇指,儒生可教,“北方现在是大片的森林,那里没有国家,只有行渔猎生活的百姓,你以后逐步向北扩张,画出详细的地形图,将当地的百姓归化成汉人。”

洪承畴头,他不明白,年轻的朱由检,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大势,难道他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材料?

朱由检指着行军地图,从雅山口一直向西,“西边是扩张的重,从雅山口出去,七八百里之外,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洪武年间,大将军蓝玉曾经在此大败蒙元,蒙古从此陷入分裂,这里是大明必须要抢占的战略要地。”

“七八百里?”

“承畴也不用着急,朕说的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凡事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勉强为之,眼下还是先归化这一万八千蒙古牧民。”朱由检的语气,十分坚决,“将来条件成熟,这捕鱼儿海,朕是志在必得。”

“陛下,末将明白,末将一会会量力而行。”

“嗯。”朱由检的目光,从行军地图上收回,落到洪承畴的脸上,“你要先开辟雅山口的通道,自雅山口向西,虽然有路,但道路崎岖狭窄,不适合大军通行,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将士、牧民,将这条道路开拓通畅。”

“末将立即着手,开拓这条通道。”

“现在不行,必须先建房、筑城,汉人恐怕难以适应这儿的严寒气候。”朱由检缓缓摇头,“朕回到京师,立即派出文官,你们军队,一定要支持文官,在这没有汉化的地方,没有军队的支持,文官恐怕寸步难行。”

“是,陛下,末将一定全力支持文官。”

朱由检一口气将自己的设想,全盘托付洪承畴,他稍微缓了口气,“承畴,朕就要回京了,你留在此处驻守,还有什么要求?”

“陛下。”洪承畴迟疑不决,但到底还是说出来了,“此处乃极北之地,冬季气候严寒,可将士们还是秋装,如果将士们都是窝在屋内,生火取暖,那就无法野外巡视了。”

“承畴不用担心,朕已经飞鸽传书,令户部、兵部给你们送来棉衣和粮食,现在应该在路上了,说到巡视,朕倒是想起一件事,千万不要到以轻心。”

“陛下,是什么事?”

“西方有一个大国,叫俄罗斯,他们肯定会派出商队向东扩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到赤塔,所以,你们要严密关注西方,特别是雅山口,一定要加强守备。”

洪承畴见朱由检说得非常慎重,心中也有些紧张:“陛下,万一他们要来了呢?”

“你是军人,这小事还要问朕?当然是格杀勿论。”

“是,陛下。”这一次,洪承畴回答得斩钉截铁,充分体现了军人的风范。

“他们也有火枪,如果你们有缴获,及时派人送去京师,朕要看看,他们的火枪,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是,陛下,末将都记住了,一切,为了大明!”

“对,一切,为了大明!”朱由检也紧紧握住自己的拳头。

王慕九终于将车臣汗的那些牧民们,带到赤塔,因为在斡难河畔留下一千户的牧民,来到赤塔的牧民,只有两千五百余户。

朱由检又分出一千户牧民,让洪承畴派人送到北望河畔,让他们在北望河畔立城定居,其余的一千五百余户,超过八千牧民,就安置在赤塔。

蒙古人都有蒙古包,暂时不用建房,他们中的壮丁,都被抽调出来,帮助明军建房筑城,只有女人和孩子,继续放牧他们的牛羊。

朱由检嘱咐洪承畴,先给牧民划分土地,每丁三十亩耕地,外加五百亩牧地,反正这儿有的是土地,如果牧地不够,将来还可以增加。

这里的土地,都是荒芜的,牧地倒没什么,只要有青草,就可以放牧牛羊,但耕地就不一样了,必须有牧民自己来翻耕。

不过,现在已经是深秋,种庄稼显然来不及了,况且,这些牧民,也没有种子和农具,必须等明军从京师运送过来,开耕必须要等到明年了。

朱由检估计,这里的冬季时间太长,如果种植冬小麦,很可能被严寒冻死了,还是推广春小麦比较好。

这里河流众多,如果能推广水稻就更好了,水稻的产量,比小麦的产量更高。

春小麦到底能不能在这里开花结穗,谁也不知道,最好还要带上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块茎,选择一些土地,种上这些生长条件更低的作物,不管粗粮精粮,至少要让这些牧民吃得饱。

洪承畴的一万大军,分驻赤塔、北望、亨九三地,一方面给牧民们划分土地,另外一方面,也是监督牧民们,不能让他们逃亡,如果人都逃光了,那谁来筑城建房?

洪承畴亲自驻扎在雅山口的赤塔,不仅因为这里将是岭北省的首府,更为重要的是,朱由检让洪承畴在雅山口加强戒备。

朱由检终于离开赤塔,至此,左路的第二集团军,北伐任务圆满结束,他们一路向北,将大明的地域,拓展了三千里。

至于增加了多大的面积,朱由检也想知道,但是他也计算不出来,比如,科尔沁草原,现在算不算大明的土地?赤塔以北的大片荒地,能不能看作大明的土地?

还有,大明现在只是占据着从长城古北口,到赤塔的三千里主干道,至于主干道周围,还有很多的部落,暂时没有归附,因为冬天就要来临了,朱由检要返回京师,暂时没有时间去征服他们。

朱由检返回的时候,将牧民们所有的马匹都带走了,牧民们丧失去了马匹,他们不仅丧失了作战的能力,也丧失了迁移的能力。

开始的时候,牧民拒绝交出他们的马匹,他们甚至准备与明军拼命,但是,朱由检下达了死命令,所有的马匹,必须交给明军带走。

牧民被明军在克鲁伦河畔杀怕了,加上李伦从中周旋,布木布泰又现身游说,她从蒙古科尔沁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告诉牧民们两条道理:与大明对抗,除了死亡,绝对没有第二条道路;大明绝对会让自己的子民有饭吃,有衣穿,只要牧民们肯归化大明。

在牧民们有些松动的情况下,朱由检突然告诉牧民,大明不是要抢夺他们的战马,而是防备牧民对明军不利,大明带走这些战马,会用种子、农具、粮食、食盐等,给出一定的补偿。

牧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根据朱由检的要求,登记了马匹的数量,然后让明军带走了所有的战马。

返程的时候,大军已经没有作战的任务了,加上大量的粮草辎重都是留在赤塔,骑兵走得飞快,每天行程,超过一百五十里。

朱由检回到锡林的时候,刚好赶上科尔沁那达慕的尾声。

第267章那达慕上的头魁

锡林城是一座周长只有十二里的小城,坐落在第三大道的东侧。

城郭已经完工,城墙的底部是石块,上面都是泥土,因为建筑得非常匆忙,设计中的城墙,只有两步高,也就是后世的三米。

在朱由检最初的规划中,东半城作为军营,将驻扎大明的军队,靠近第三大道的西半城,又分为南北两快区域。

北城区将是居民区,在城外放牧、耕作的百姓,晚上可以回城居住,将来的府治,也在这一片区域;而南城区,将是商业区,这里将是大明与科尔沁物资交换的场所。

城内暂时没来得及修建民居,还没有科尔沁的牧民入城定居,没有人口,朱由检还看不到城市的迹象,那达慕大会也不在这里举行。

那达慕大会,还是在老地方,唐哈里克城的西城外举行。

科尔沁经过多次“减丁”,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严重不平衡,男丁包括大量的老人孩子在内,只有八万,而女人的数量,超过十五万,几乎是男人的两倍。

在八万男丁中,作为那达慕主角的青年男丁,不过数千,与数万年轻的姑娘相比,他们实在是太精贵了。

驻扎在锡林的第十师的将士们,绝大多数是年轻的男子,他们也受到科尔沁人的邀请。

但第十师要抓紧修筑锡林城,城墙修筑完工后,还要在城内修筑军营和民居,师长赵齐只派出一个团的士兵,去参加那达慕大会。

朱由检来到锡林的时候,听说明军受邀参加那达慕大会,他一时兴起,再次化名王信,带着付小剑等侍卫亲兵,偷偷去了唐哈里克城外。

布木布泰也化妆成明军士兵,尾在朱由检身边。

他们到达唐哈里克城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达慕大会已经接近尾声,在无数篝火的照耀下,那达慕开始了最后一项角逐——————摔跤比赛。

参加摔跤比赛的,一共有十六人,因为要给汉人留下两个名额,科尔沁人选出了他们公认的十四名年轻的勇士。

无数的牧民,围着中心巨大的篝火,他们一边对各位选手指指,一边猜测着今年的摔跤头魁,也有一些年轻的姑娘小伙,已经对上眼了,他们手拉着手,在远处小一些的篝火堆旁,载歌载舞,互诉衷肠。

这一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大汗台吉的贝勒格格,还是普通的牧民子女,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蒙古人崇尚的武力。

团长黄永生从团内挑选出武功最高的两个人,“赛马、射箭的名次,汉人都没份,这一次摔跤,无论如何,不能给汉人丢脸了。”

“是,团座!”两人低声应答,他们心里也没谱,蒙古人的摔跤术,他们根本不懂,不知道身上的那汉人的武术,能否用得上。

“等等。”朱由检从人影中跑出来,“这摔跤比赛,就让我来参加吧!”

“你是……”黄永生看了眼朱由检,心里“咯噔”一下。

付小剑从人群中冲过去,他一把抓住黄永生的胳膊,让他动弹不得,然后小声地说:“师部参谋王信!黄团长不认识了?”

见到付小剑,黄永生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他一时呆住了,付小剑捏捏他的胳膊,他才醒悟过来:“是,是,王信。”

代表汉人出战的,除了化名王信的朱由检,还有一名叫赵诚的连长。

十六人开始抽签,选定对手,赵诚是二号签位,而朱由检是四号签位。

赵诚出场的时候,他已经观测过一号签位的战斗,对摔跤的规则,有了一丁的认识,他利用下盘稳的优势,勉强胜了对手。

但周围的牧民却是为他喝倒彩,因为他不懂规则,不是赢在摔跤上。

也没有科尔沁姑娘给赵诚进献哈达,那个落败的科尔沁勇士,反而收到两名姑娘送上的洁白的哈达。

朱由检摔跤的对手,已经赤裸着上身,他个头不高,却长得粗壮,浑身滚圆,就像是一个人肉水桶。

朱由检也学着其他的样子,他褪下上衣,光着上身,在对手眼角的余光的注视下,扎好自己的腰带。

“噗!”人群一阵惊呼。

朱由检个头比较高,身材匀称,可能是姑娘眼中的的男神,但在摔跤场上,这两都是很吃亏的,个头越高,重心越是不稳,匀称的身材与粗壮的对手比起来,简直是羸弱,气力显然不够。

如果用卷尺测量一下,朱由检的腰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