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42章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42章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追过来,他隆绝对逃跑不了。”林呈祥抢着说道。

沐启元头,他们这是要给他隆算命了。

陈子壮接过话头:“司令,林军座,他隆只有向东一条路,不管他事先有没有算计,但白古的东面是他隆的死敌大城,境况应该和林军座分析的北面一样,也是死路一条。”

“陈军座是说,一旦他隆战败,就将无路可走?”沐启元不相信,狡兔尚有三窟,他隆领兵打仗多年,不可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属下不是这个意思。”陈子壮向沐启元抱拳行礼,“属下是说,他隆从东城门出逃后,必不敢一路向东,要么出东南,甚至逃向海岛,要么出东北,企图逃向横断山脉。”

“东北?横断山脉?”沐启元摇摇头,“这里距离横断山脉太远了,一路上又有明军把守各个城池,他隆除非是自寻死路,看来,他隆逃亡东南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司令,要是他隆逃向东南的海岛,我们怎么办?我们可是没有水军呐!”林呈祥突然泛起愁来。

“我们是没有水军,可也没听说过他隆有水军呀,他能久居海岛吗?”沐启元笑了,他隆如果逃亡东南,实在不是个好去处,不过,现在东吁的大半国土上都有明军,似乎也没多少安全的地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司令,既然估计他隆从城东开始逃跑,那我们能不能有所准备?”林呈祥也不想放过他隆,不仅朱由检下过密旨,诛杀东吁所有的权贵,更是因为战功,如果擒获他隆,功劳绝不会小于攻占任何一座东吁的城池。

“准备?林军座是说要分兵?”沐启元看了眼林呈祥,他还是泼了冷水,“如果能够分兵破敌,那我们不是可以围城吗?城内的东吁军,不下十万呀,而且还是他隆亲自坐镇。”

“司令,不是分兵,属下的意思是,能否吓唬一下东吁军?比如,大军在渡河之前,可以派些士兵佯装从东面渡河。”

沐启元明白了,“好,那我们就来些狠的,在我大军渡河之前,陈军座的第十七军余部,佯装从东面渡河,一万多人的明军,东吁人绝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甚至会撤除河面的浮桥、烧毁船只什么的,将来他隆要渡河逃命,也是困难重重。”

“司令,这样还能掩护大军从坦道基渡河。”陈子壮也同意了这项决定。

三人随后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如何拿下坦道基,如何渡河、何时开始攻城、如何应付东吁军可能的鱼死网破,等等。

初步敲定细节,军事会议已经结束,三人正待离去,沐启元的亲兵来报:“司令,两位军座,大城的使者到了!”

第412章偷渡坦道基

“大城的使者?”沐启元一愣,他从普洱出兵的时候,就向大城派出使者,商量联合出兵、催要粮草的事,但明军在阿瓦城中得到大量的军粮,战事上也是顺风顺水,已经将大城给忘了,他隆早就从大城撤兵了,不知道大城的使者为什么现在才到,“让他进来吧!”

“是,司令。”亲兵随即出去了。

不一会儿,一位短头发、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人,跟在亲兵的后面,进了大帐,他主动向沐启元深深鞠躬抱拳:“见过上国的司令!”,又向林呈祥、陈子壮行礼。

很显然,亲兵已经告诉过他,大帐中三人的身份。

“不用客气,看座。”沐启元还了一礼,却是端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相迎,“贵使来得好快呀!”

“司令。”使者看着沐启元亲兵端过来的椅子,却不敢就坐,“他隆撤军的时候,那空沙旺城的大城士兵,已经伤亡殆尽,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又担心是他隆的诡计,等到他隆走远了,城内才派人报告我王,我王立即就派来了下官。”

沐启元还是不满,“我从普洱出兵的时候,不是给大城派出使者了吗?难到你们不信任明军?”

“司令。”这次使者的脸上倒是现出惊异之色,“虽然贵使来到大城,但我们不知道上国的军队,在东吁境内势如破竹,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使者摇头叹息,似乎到现在他还不相信明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东吁。

沐启元不愿与使者口舌之争,他只是使者,真正掌管大城王朝的,是他们的国王帕拉塞和国师普蒂,“贵使有什么讯息需要传达?”

“根据大城与大明达成的协议,我们运来了粮食,这一次运过来五万石,敢问司令,粮食要放到何处?”使者又向沐启元行了一礼,他在心中感叹,东吁军打得大城溃不成军,而这位司令,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杀向东吁国都白古,还在彬马那全歼了他隆的十万精锐,真是不可思议。

“五万石?那就先放到东吁城吧,那儿有我们的驻军!”沐启元现在不缺粮食,他虽然没有提“以战养战”的征粮措施,但明军在阿瓦城中得到的二十万石粮食,足够明军吃上半年,有了大城的粮食,那阿瓦的粮食就不用南运了,他的脸色稍稍好转些。

“下官知道了,下官会将粮食运往东吁城。”使者这才在椅子上落座。

“其余的粮食呢?”沐启元记得,好像大明与大城的协议中,大城需要支付三十万石粮食,这五万石粮食,应该是第一批。

“其余的粮食,我们会分成两批,大概一个月之后,我们会开始运送第二批十万石粮食,请问司令,还是要送到东吁城吗?”使者心说,大城与大明的协议,是永远解决东吁的外患,现在他隆未灭,外患没用永远解除,大城怎么会一次性运送三十万石粮食?再说,大城就是想支付三十万石,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

“奥,那还是运送到东吁吧,至于第三批粮食,等候明军通知吧!”沐启元希望,第三批粮食,最好放到白古城,将来这里肯定会有大明的驻军。

“是,司令,下官明白,下官回去后,就会催讨粮食,争取早日运送过来。”

“请问贵使,根据大明与大城达成的协议,双方从南北两个方向同事夹击东吁,现在大城的军队在哪里?”沐启元并不认为打败他隆,需要大城的军队,关键是态度,大城到底愿不愿意履行他们与大明签订的秘密合约。

“回司令,大城的军队,现在就在东部边境,如果明军需要,他们马上就可以进入东吁境内。”使者倒没有什么羞愧之心,他又向沐启元行了一礼,似乎吃透了汉人的“礼多人不怪”。

“现在才到边境?”沐启元的脸上再次变色,大城的军队明显是在观望。

“司令,我大城本是小国,军队人数不多,前番与东吁血战,北方的军队伤亡过半,东吁从南北两路撤军后,我们整顿了全国的军队,挑选出三万精锐,这才影响了行程,司令勿怪!”使者扫了沐启元一眼,咧嘴一笑:“天朝上国的军队行军太快了,这才显得我大城的军队来得慢。”

沐启元不吃这一套,不过人家好歹送来了五万石粮食,也不算违背合约,再说,军队也不算太迟,应该赶得上与他隆的决战,“贵使立即回去,命令驻扎在边界的军队,快速西行,三天内越过锡当河,在白古河东岸设伏,一旦东吁军败退,千万要堵住东吁的败兵,活捉他隆。”

“他隆这就要败退了?”使者用惊异的眼神,再次打量沐启元,又向林呈祥、陈子壮两人看了看,白古是东吁的国都,集中了东吁全国最后的十万精兵,一旦他隆战败,东吁恐怕就要灭国了。

“这是军事上的机密,贵使只管向军队传达命令即可。”沐启元也不客气,既然双方联合对东吁作战,军队当然要要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指挥,只能属于大明,属于自己这个大明的第三集团军司令。

“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传达司令的军令。”使者再次行礼,他丝毫没有怀疑沐启元要击败东吁军的言论,才两个月的时间,东吁已经丢掉了大半国土,只剩下国都白古了,而且还被明军困在城内。

如果他隆有作战的能力,应该与明军在城外对峙才对,显然,他隆的日子不长了,而大城,即将迎来安宁的日子,想到这,使者急急忙忙就要回去。

但沐启元不确定大城的军队能否按时抵达预定的位置,他派出十名游骑,随使者一同回去,随时保持联系。

沐起元没想到的是,使者来到东吁与大城的边境,极言明军战斗力之强大,行军速度之快,他代表大城王命令大城的军队,立即动身西行,按照沐起元的要求,必须在三天内赶到指定的地。

使者不会担心大城军队的伤亡问题,参与决战的是明军,大城的军队只是打个伏击而已,虽然大城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如明军,甚至还不如东吁的军队,但面对东吁的溃兵,大城没有理由不胜。

送走大城的使者,沐启元立即增派游骑,更加细致地查探坦道基的情况。

游骑回报,坦道基堡内只有五百守军。

沐启元定下心来,除了少数游骑继续盯着坦道基,监视堡内军队的调动,其余的游骑都撤回来,以麻痹白古城内的他隆。

而在白古城的东面,明军派出的游骑,一日多似一日,甚至还有小股军队在傍晚的暮色中,或是凌晨的雾霭中偷窥对岸。

白古城西岸的东吁军十分紧张,他们拆除了河面上所有的浮桥,让两岸的联络完全中断,为了防备明军趁夜渡河,抢夺西岸的渡船,他们干脆将聚拢在西岸的渡船,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

坦道基。

子夜,十名水性极佳的明军士兵,悄悄从白古河东岸入水。

士兵们每人携带一根去掉节的竹竿,和一块二十斤重的石头,入水后,他们怀抱石头,免得在水中沉浮不定,然后将竹竿衔在口中。

竹竿入水的时候,里面灌满水,士兵们必须将这些水喝掉,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现在还不是洪水泛滥的季节,白古河宽不到三十丈,水深不过一丈,十名士兵,尽管小心翼翼,速度很慢,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他们就渡过了白古河,从河底走到对岸。

士兵们不敢急着上岸,因为西岸有东吁的哨兵,他们渡河以后,从水底沿着缓坡慢慢上浮,尽量不发出一响声,等到脑袋露微微探出水面之后,他们才扔掉竹竿和怀中的石头,悄无声息地趴在堤岸的外侧,一动不敢动。

不一会儿,堤岸内传来了脚步声,虽然人数不多,但在这寂静的夜晚,脚步声还是特别惊心。

来的是东吁换岗的哨兵。

明军士兵伏在堤岸外侧的土窝中,一只耳朵贴在草地山,将东吁士兵的脚步声尽收耳朵:只有五名士兵。

东吁哨兵稍稍寒暄几句,原来的哨兵回去了,从脚步声判断,也是五人。

但他们刚才的说话声和脚步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十名明军士兵,缓缓向岸头爬去,他们两人一组,目标是五名东吁的哨兵。

他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一直趴在堤岸外,等的就是东吁哨兵换岗,这样才能确定哨兵的确切位置。

夜色中,明军士兵接近了东吁哨兵,他们迅速起身,迅雷不及掩耳,以二敌一,锋利的匕首划过东旭哨兵的气管,都是一招毙命。

东吁哨兵看到人影时,已经太迟了,他们来不及发出叫喊,只是用血管中温热的血浆做武器,喷了明军一头一脸。

明军士兵轻轻放下东吁士兵还有些温热的尸体,然后其中的五人,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东吁哨兵干爽的服装,代替他们在夜色中放哨。

但他们的身子,却是转了过来,他们不是盯着河面,而是盯着西面,坦道基的方向。

一名明军士兵,大约是他们的头领,撕下绑在胸前的牛皮纸,一个人来到堤岸的外侧,他从牛皮纸中掏出一小段蜡烛,握在手心,又找出火折子,燃了这段蜡烛。

蜡烛的光亮迅速传到对岸。

这名士兵又用双手捂住蜡烛的火光,反复三次。

不久,对岸出现相同的火光,也是三次,随即火光熄灭,夜又恢复了他惯常的黑。

第413章倒霉的吉伦海

三千明军士兵脱光衣服,开始泅渡白古河,这一次他们不是从水底,而是沿着河中刚刚布下的几道绳索。

河面上还漂浮着许多木筏,木筏上放着士兵们的衣服和刀枪,这些士兵的水性,远远不如刚才的那十名士兵,河面上不时传来哗哗声。

好在岸上的哨兵,已经换成大明的士兵,他们观察的方向,已经从河面转向坦道基。

士兵们上岸后,都换上干净的衣服,虽然白古城的四月已经接近大明的夏天,不过夜半的时候,河水还是很凉的,如果士兵们一直穿着湿透的衣服,很有可能受凉感冒。

整装完毕,三千士兵各自端着燧发枪,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向坦道基进发。

坦道基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可能是防备盗贼,村子四周用土墙围起,墙高不过一丈,为了百姓出行方便,四周都有木门。

士兵们准备了绳索和铁钩,预备翻越土墙,但土墙的部没有着力,铁钩就失去了目标,但土墙不到三丈,士兵们也可以搭人梯上去。

士兵们两人一组,一人下蹲,另外一名士兵站到他的肩膀上,下面的士兵沿着土墙,缓缓直起身子,肩上士兵的双手,已经可以够得着墙头。

上了墙头,士兵再从内侧溜下去,他们用双手搭在墙头上,缓缓放下身子,待到双臂伸直的时候,脚尖距离地面,已经不足三尺,轻轻下去,落地的响声也不会太大。

十余名士兵越过土墙后,他们悄悄打开寨门,将外面的明军接应进去,整个过程,没惊动东吁士兵,看来,这里的东吁士兵根本没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们压根就没想到,明军会从坦道基大规模渡河。

占据寨门后,明军留下少量的士兵把守着城门,其余的士兵,分成数队,开始向城内冲杀。

睡梦中的东吁士兵,一时找不到兵器,就算找到兵器,黑暗中也是看不清明军,眼屎糊住眼睛的他们,根本不住燧发枪的射击。

东吁士兵找不着将领,将领也找不着士兵。

乱象加快了他们伤亡的速度,不到半个时辰,五百东吁守军,全部被明军歼灭,为防明军渡河的讯息走漏出去,堡内仅有的数百百姓,也被明军屠杀了。

白古河面上,三千泅水的士兵刚刚离开,工兵就沿着河中的绳索搭建浮桥。

不管明军进攻坦道基的讯息是否走漏出去,只要数千明军过了河,在西岸建立防守阵地,后面的明军就会源源不断地渡河,即使东吁士兵发现了,临时调兵遣将,也很难突破明军的燧发枪阵。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河面上已经搭起八座浮桥,士兵们开始渡河。

先期渡过白古河的士兵,迅速在外围建立防守阵地,掩护后续渡河的士兵,加上坦道基还有三千明军,建立第一道防守阵地,渡河的明军十分安全。

明军显然是多虑了,东吁的游骑暂时没有发现明军渡河,他们的防守中心,还是在城东。

一直到中午的时候,东吁的游骑才来到坦道基,他们发现明军在坦道基渡河,立即拨转马头,赶回城中向他隆报告。

明军也懒得追赶,数万明军已经渡过了白古河,连山地炮都过了河,只有沉重的火炮还在东岸。

听说明军在坦道基渡河,他隆大惊失色,又中计了,明军玩的是暗度陈仓,所以才在白古城东布下大量的疑兵。

他隆听从部下的劝告,也想来个半渡而击,他命令吉伦海率领五千骑兵,冲击刚刚来到西岸的明军,阻止后续的明军继续渡河。

四十里的距离,对骑兵来说,还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吉伦海看到明军正在通过浮桥搬运火炮,他长刀一挥,五千东吁骑兵放过坦道基,直接向岸边的明军扑来。

明军的燧发枪手早就在等候着东吁军了,当东吁的骑兵进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