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223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223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彦道:“你们都起来吧,这三种新式武器,连弩尚需改进,火铳、火炮必须要重新铸造。我已经跟你们说的很清楚了,我要的东西,不是这么简单的,你们也不要来敷衍我。如果你们谁还不懂的话,我可以再给你们讲解一下火铳、火炮的原理。”

随后,张彦等人回到了大厅,张彦再次就火铳、火炮的一些知识进行了讲解。诸葛亮等人都是头一次接触到这些新鲜的事物,难免会有一些迷茫,但是在张彦详细的阐述中,这些人的脑海里也大概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不过,张彦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决定常住濮阳,亲自参与研究和设计,准备亲手打造出第一支真正的火铳。

有了张彦的参与后,火器的研究和设计也快了很多。张彦对枪支弹药十分熟悉,虽然自己不会造,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摸着石头过河,再制造火器的每一个过程中,都亲自监督,并且加以指导。有些火器的零部件以现有的条件无法制成,但聪明的张彦用其他东西作为代替。

经过七天的不懈努力,史上第一支火铳被完美的铸造了出来。

说是火铳,其实就是一支仿造的步枪。枪托、枪管、扳机。应有尽有。即使是枪支内部的小零件,也都非常完善,可以很好的完成发射的准备。

不过,由于技术的缺乏,以及物品的匮乏,再加上时间的紧迫,张彦只是铸造出来了一支前装步枪。不过,再发射的装置上。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再依赖于用火引燃,而是采用用燧石来进行发射。

所以,此次张彦铸造出来的一支步枪,是一支燧发步枪。

此枪长约一百一十厘米,口径约有二十毫米,枪管内装填火药,然后再装填一颗小型的铁弹珠,扣动扳机时,步枪的撞针会直接撞击到夹着燧石的部位。从而制造出极大的火花,使得枪管内的火药剧烈燃烧。并且加以膨胀,最后形成一股巨大的冲击力,将前方的铁弹珠给弹射出去。

生产出来这支燧发步枪之后,张彦亲自拿着这支步枪进行了几次试验,最后给出了结论,此枪的最佳射程为一百米,但是由于枪管内没有膛线,准确性能却比较差,在最佳射击距离内,张彦连续射击了十次,结果只有六次命中箭靶,其中命中靶心的只有两次,其余四次全部脱靶。

虽然这并非是张彦所中意的步枪,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并且以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能够生产出这样的枪支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燧发步枪的生产成功,也为诸葛亮等天工局的人注入了一种新鲜的血液,如何提高射程,如何提高准确性,如何提高射击的速度,都成为了他们未来将要研究的方向。

同时,火器的发展以及装备到军队里,也成为了张彦日后的重点。

于是,张彦便让诸葛亮等人先制造一百条步枪,至于火炮,仍然采取点火发射,不过,炮筒要粗大很多,也要深很多,总之火炮要威力大,射程远。

之后,张彦离开了天工局,并告诉诸葛亮等人,一百条步枪生产完毕后,便派人送往彭城,至于需要什么物资,尽管提出来,张彦会尽力满足他们。

回到彭城之后,张彦立刻从锦衣卫里挑选出来了一百个人,让他们时刻待命,准备迎接新的武器到来,把锦衣卫当成第一批使用新式武器的人。

不过,这个等待的时间比较漫长,因为生产步枪的工艺较为复杂,生产一支步枪的时间也比较长。

随后的几个月里,中原大地上一切太平,很快便迎来了公元二零一年。这年的春节,张彦正是颁布天下,因新皇刘冯的登基,以及平定了河北,稳定了北方的边境,所以改元武德,以公元二零一年为武德元年。

也是这个时候,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放假十五天,过了元宵节之后,再开始上班,让各位辛苦了一年的文武大臣们,都得以和家人好好的团聚团聚,过个好年。

元宵节刚刚过去没有三天,刚刚上班的摄政燕王张彦,便接到了一封来自河南的上疏。

奏疏是河南州州牧张纮亲笔书写,洋洋洒洒的数千言,但其奏疏中的大致内容概括起来,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迁都”。

随着大汉逐渐的稳定,加上旧都洛阳连年的恢复,彭城已经不太具备作为一个都城的资格,虽然彭城一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型的都市,移民的人口也与日俱增,原先张彦所规划的彭城也随着人口的激增而变得越来越拥堵。

营建一个新的的都城,来缓解地区之间的差异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所以,张纮想人之所想,首先以奏疏的方式呈现给了张彦,建议将大汉的都城迁回洛阳。

为什么要迁都,张纮在奏疏中旁征博引,阐述了迁都的重要性,以及洛阳作为龙兴之地的必然性。

这封奏疏数千言,张彦竟然一字不落的看完了,而且看完之后,竟然也有一种想立刻迁都的冲动。

不过,张彦并没有立刻展开行动,而且冷静的思考了起来。

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雇佣兵了,在来到这个世界里的数年内,随着许多事情的发展,张彦也渐渐的武装了他的头脑,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身处高位的人,掌握着全天下的权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彭城是他的老巢,若真的打算把大汉的都城迁到他地,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彭城的地理位置确实有些欠佳,不如洛阳一带有高山险阻,八关紧锁,是一个浑然天成的龙兴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位于整个大汉的中心位置。

于是,张彦就迁都之事,专门在早朝上进行了一番商议,希望群臣能够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

朝堂上,一向鲜有人声,但今天迁都的话题一经提出来,便立刻引来了轩然大波。

大臣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最终还是汇聚成两股意见,一是赞成迁都,认为洛阳本来就是大汉的都城,只是遭逢董卓之乱时,才会被付之一炬,回到旧都,是必然的事情。

另外一种意见是反对迁都,认为洛阳虽然是旧都,但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片荒芜,如果要迁都,还需要营建新的都城,劳民伤财,不如就在彭城原有的基础上进心扩建,可以省去很多的烦恼。

赞成迁都,和反对迁都的意见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两边人在朝堂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喋喋不休的吵个不停。

最后,张彦懒得听了,直接宣布退朝,迁都之事,以后再议。

退朝之后,张彦把张昭、陈群、顾雍等心腹之臣留了下来,向他们再次询问迁都之事。

陈群说:“迁都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时候未到。河北刚刚平定,边境刚刚安定,战事初定,许多地方需要用到很多的额钱财,此时迁都,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

张昭、顾雍也都是差不多的意见,认为迁都可以,但却不是现在,或许十年之后再迁都不迟。

不过,张昭却向张彦建言,迁都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也应该及早定制营建新都的事情,可以在洛阳旧都的基础上,营建一座新的都城。

张彦听从了张昭的建议,给张纮写了一封信,答应迁都,但是却不是现在,因为洛阳现在根本不具备迁都的条件,并嘱咐张纮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潜心营建新都的事情,准备建造一座新的,庞大的都城。

同时,张彦专门参考历史上的都城建造,画出了一幅宏伟的巨制草图,派人把新的都城的草图送给张纮,让张纮全权负责营建新的都城的事情,并且按照图纸上的比例进行建造,分批次,分期进行建造,准备用八年的时间,建造这座宏伟的都城。

信使派出去后,张彦接着又接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消息是李财送过来的,说是公孙度已经在辽东死了,但是公孙康并没有举行发丧,并且秘密集结军队,意图不轨。

张彦得到这个重要的信息后,便陷入了沉思当中,河北刚刚平定,边境上的游牧民族也受到了他的重创,按理说这个时候的辽东应该会有所警示,老老实实的待在那里才对。

可是,李财的信息却说公孙康在秘密集结军队,意图不轨,难道公孙康是傻子不成,竟然敢顶风作案?

片刻之后,锦衣卫便送来了公孙度的一封书信,张彦接过之后,匆匆一看,便皱起了眉头……

第0章375问计刘备

公孙度在信中提及到,自己病入膏肓,虽然用了樊阿给的药方,身体有些好转,但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可能将命不久矣,希望自己在死了以后,由他的儿子公孙康来继承辽东侯的爵位,但不再担任辽东太守的官职,希望朝廷能够派遣一个人去当辽东太守。

信里的内容,就是这些,字里行间里,更是透露着一股子的诚恳。

然而,这却让张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前者李财才派人送信过来,说公孙度已经死了,其子公孙康密不发丧,并且秘密集结部队,图谋不轨。可后者公孙度又派人送来了如此诚恳的书信,把事情弄得扑朔迷离。

但不管怎么样,辽东公孙氏的问题都要进行处理,张彦迅速召集幕僚,张昭、陈群、顾雍等心腹纷纷来到了燕王府内。

张彦将两封书信都亮在了张昭、陈群、顾雍三人的面前,三人匆匆看了一番后,已经大致知道张彦让他们来的目的了。

“书信你们都看了,不管公孙度死还是没死,辽东的问题都要有一个圆满的解决。你们可都有什么意见吗?”张彦问道。

陈群率先说道:“燕王殿下,属下以为,李财不会说谎,但公孙度也未必是真的已经死了。”

“此话怎讲?”张彦听后,顿时来了兴趣,急忙问道。

陈群道:“很有可能公孙度已经知道燕王派遣李财去了辽东,所以故意散步假消息,骗过李财。并且让燕王对李财产生怀疑。从公孙度的书信中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他知道燕王殿下早晚会对辽东下手,所以提前做好准备,虽然提出来只让公孙康袭承爵位,却不让公孙康当太守,并且提出让燕王委派太守,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策略。公孙氏盘踞辽东多年,其势力早已经根深蒂固,要想用正常手段将其连根拔起。简直比登天还难。即便是燕王殿下派去了一个太守,但是实际的权力却不在太守的手里,派去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反而会因此激起矛盾。”

张彦觉得陈群说的极有道理,问道:“那依你之见,本王该如何应对?”

“继续维持辽东的原状,敕命公孙康为辽东太守,袭承辽东侯的爵位。不管公孙度是真死还是假死,这样一来,都能暂时让辽东暂时得到安定。殿下刚刚平定河北。需要花费许多心力去让河北的百姓得到安定,暂时不宜再发动战争。唯有此法,可暂时换回数年和平。数年之后,殿下再收拾辽东公孙氏不迟!”陈群道。

张彦听后,对于陈群给的策略还是很肯定的,当即便按照陈群说的去做,敕命公孙康承袭父亲公孙度辽东侯的爵位,并且担任辽东太守一职,公孙度的小儿子公孙恭,封为朝鲜县侯,乐浪太守,并且以圣旨的方式加以颁布。

北方一统,天下初定,然而,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却都感受到了张彦带来的压力。不过就实力而言,刘表要远远强过被经济制裁下的孙策。

武德元年正月刚过,荆州的襄阳城里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客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刘表任命为荆南都督的刘备。

刘备自从担任荆南都督以来,已经有了好几个年头,去年张彦率领大军北征,刘备听到消息后,便主动上疏来说服刘表,希望刘表率领荆州之兵,趁着张彦北征之际,偷袭张彦的后方。

但是,刘表却拒绝了刘备的建议,只是说张彦实力雄厚,军力强盛,肯定不会让后方空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最后刘表得知了张彦是倾全力而北征河北之时,才幡然醒悟,再想行动,张彦已经回到了彭城,只能说是一种遗恨。

为此,刘表对刘备的先见之明也非常欣赏,于是决定让刘备来到襄阳小聚,并且希望与刘备畅谈一下未来的打算。

刘备在关羽、伊籍二人的陪同下,三个人骑着三匹马,从长沙一路赶到了襄阳。

刘表得知刘备到来,便派人将刘备安排在了驿馆,准备明天一早,隆重的接见刘备。

第二天一早,刘表派人去驿馆迎接刘备,刘备乘着马车,在关羽的陪同之下,一起来到了刘表的府中。

刘表早早的等候在府前的广场上,看到刘备、关羽姗姗而来,便急忙前来迎接。

刘备下了马车,见刘表亲自来迎接,颇为感动,感激的话还没有说出口,便被刘表一把握住了双手。

“玄德贤弟,为兄等你等的好辛苦啊。”刘表用力的抓住了刘备的手,双眸中更是流露出几分欣赏,率先开口道。

刘备道:“玄德何德何能,居然让景升兄亲自来迎接?”

刘表笑道:“你我兄弟,不言其他,为兄前来迎接,也是应该的。为兄已经让人在府中备下了酒宴,贤弟还是快随我进府吧。”

刘备、关羽在刘表的带领下,直接进入了府中,在大厅里,早早的摆好了一桌子酒宴。

刘表、刘备、关羽分宾主坐定,刘表举起酒杯,先敬了刘备一杯,两人一饮而尽,随后刘表开始透露出自己之前没有听从刘备的意见,以至于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刘备道:“事情都过去了,景升兄不必如此介怀。如今张彦一统北方,名为摄政王,其实就是一个窃国之贼,新皇年幼无知,张彦将所有大权全部揽在自己的手中,和皇帝有什么区别?不过,张彦虽然平定了河北,但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消化,这段时间内,若是景升兄再没有什么动作的话,只怕会让张彦不断的坐大,等到其恢复了实力,再想要来对付张彦时,就难上加难了。”

刘表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为兄一直以为张彦是个社稷之臣,但随着张彦的进一步扩张,为兄也感觉到张彦带来的威胁。这些天,南阳太守张绣不断派人送来了密报,说张彦正在陆续调集军队,陈兵在荆州边界,大有用兵荆州之嫌。为兄一向不好生出事端,但谁要是敢动荆州,为兄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会让他们没什么好果子吃。贤弟看事情一向很有独特的地方,不知道贤弟以为如今天下大势如何?”

刘备想了想,说道:“如今的天下形势,是张彦一家独大,江东有孙策,西川有刘璋,交州有士燮,汉中有张鲁,凉州有马腾、韩遂,虽然都各自握着重兵,但都太过分散,而且大家都没有一个从属者,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联盟,若是能够互相结盟,共同对抗张彦,或许能与张彦分庭抗礼!”

刘表道:“贤弟的意思是,和这些人全部结盟,共同进退?”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也不必所有人都结盟,如今面临张彦威胁的,除了景升兄外,还有一个人更是头疼,我在长沙时,就曾经听闻,张彦对孙策施行了所谓的‘经济制裁’,以至于整个江东都变得很是穷困,再加上江东境内山越遍地,孙策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孙策此人却骁勇善战,帐下人才济济,文有周瑜、吕范、孙静之辈,武有程普、韩当、黄盖之流,这些人都是让孙策足以站稳江东的根基,尤其是周瑜,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非常善于用兵,可以说,江东能够一直撑到今天,周瑜功不可没。”

刘表道:“这些为兄也都听人提及过,孙策、周瑜确实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刘备道:“景升兄,我以为,要想对抗张彦,光凭我们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