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将-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就是学习打仗的地方。”
“乱来,简直乱来,战争之术乃不传之技,怎么可以外传。”李庭芝有点生气:“若是让外人学了,岂不是坏了汉人的种。”
“大人说了,只要比别人走得快,就不怕被人追。”陆秀宗也不怕李庭芝,坚决保护张贵的信誉。
“唉,你到了山东后,计划怎样做。”李庭芝见再问下去也没用,只好转移话题。
“张大人让在下于宁海州一带发展,发动百姓。”陆秀宗迟疑了片刻,还是老实道:“以鞑子争民,以达到牵制山东董家军的目标。”
“淮南、鄂州、四川。”陆秀宗继续说道:“大人认为这三个地方将会是鞑子下次进攻的方向,鄂州有夏贵夏大人、又要大江天险以夹、又要均州军相助,虽不能说固若金汤,但鞑子想突入大宋也不见得容易。四川地里险要,再者非必争之地,鞑子亦不会派出重兵。”
“唯有淮南。”陆秀宗提高声音,说道:“地势平坦,无坚可守,又与鞑子相邻,恐怕会成为鞑子的主攻方向。”
“你们家张大人是这样认为的吗?”李庭芝低声询问。
陆秀宗点了点头,道:“军事学院一直在模拟鞑子主攻淮南的战略方法,在朝廷未能派出援兵的前提之下,尝试用各种方法坚守扬州。”
“唯有山东。”陆秀宗认真说道:“唯有山东才是破解这个困局的一个主要因子,只要董家军不能全力以赴南下,扬州可守,若董家军全力南下,鞑子亦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恐怕将会有更多的援军涌上扬州。”
“扬州破,淮南、淮西不可守也。”
“嗯。”李庭芝也不由点了点头:“只是你们数百人过去山东,恐怕无济于事,要不老夫这里派出一些将士陪同你一起前往山东。”
“不,扬州本来就是兵力不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陆秀宗摇头道:“况且,君诚虽然现在人不多,但不代表张大人没有其他准备,李大人莫要担忧。”
“那好吧。”李庭芝只好作罢:“你们一路要小心。”
王大超总算是有点慌了,自从他进入营州之后,就仿佛进入了没有尽头的泥潭,每一次地方,仿佛都有鞑子的影子。
他们五百人,所剩下的已不到一半,一拨又一拨的鞑子,连绵不断,犹如割不断的菲菜。
“到了吗?”王大超疲倦问道,他已经好几天没能睡一个好觉,他低估了鞑子的战斗力,高估了均州军的战斗力,更加低估了鞑子致他们于死地的决心。
“如果没有记错,就是这里了。”郑大世囔囔说道,这个平素精干的汉子,变得无精打采,鞑子追在屁股,若不是那些英勇的将士,他们这点人,还不够对方塞牙缝。
“什么没记错,你小子这话已说了三次了。”朱老三恨不得拨她的皮抽他的骨,这几天以来,将士死伤了一半,再这样下去,他们指挥使算是完蛋了。
“这次保管正确,保管正确。”郑大世连忙说道,这里是一处山坳,若是让鞑子封锁了前后的出口,这剩下来的三百多人就交代在这里了。
“真不会错才好。”朱老三也知道不是责怪郑大世的时候,说真话如果不是郑大世带着他们东绕西藏,恐怕这五百人早就结束了。
“散开找一下。”王大超挥了挥手,唐全迟疑了片刻,还是说道:“大超,看来我们低估了鞑子,高估了自己,张大人当初建议咱们留在宁海州,莫非是早已知道了山东的局势。”
“这个。”王大超也有点后悔,自己一心想搞乱山东的局势,可是连益都府也不能进,现在谁说闯进了营州,可是数不清的敌人就在自己身边,一步走错,恐怕就会陷入万复不劫之地:“唐大哥认为我军应当如何?”
“偃旗息鼓,悄悄返回宁海州。”唐全认真说道:“埋头发展,等待机会。”
“那我军如何才能牵制董家军南下?”王大超疑惑问道。
“所谓牵制董家军南下,”唐全苦笑道:“只是我等误解张大人的意思而已,张大人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我军牵制董家军,只是让我军在宁海州发展。”
“至于为何,唐某愚昧,实在想不明白。”
“那唐大哥的意思,我们一百多名弟兄就白死了。”王大超说起为掩护自己撤退的兄弟,就有几分愤怒。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别忘记了张大人是怎么说的。”唐全也提高了声音:“性命,只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有可能去杀更多的鞑子,救更多的百姓。”
“大人,大人,找到了,找到了。”朱老三那个大嗓门打断了两人的交谈,也不怕可能还跟在后头的鞑子听到。
王大超和唐全还有李冰等人连忙走过去,只见朱老三前面是一片藤条,扒开藤条却是一个巨大的山洞。
粗略看去,这个山洞极为宽阔,王大超认为藏数百人也不是问题。
郑大世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奶奶的,真找到了。”
郑大世领头,众人小心翼翼的跟着进去,当然哨兵却放得更远,由唐全负责外面的安全,若是给鞑子堵在山坳,估计就是一窝端了。
这是一个极为宽阔的空间,根本不用郑大世寻找,王大超一眼就可以看到大洞的角落放了不少木桶,不用说木桶里面存放的应该就是火药了。
“这些都是当年朝廷送给李大帅的火药。”郑大世有点伤感:“可惜大帅仓皇举事,竟然派不上任何用场。”
“打开。”王大超先是让大伙退后,然后让熟悉火药的朱老三撬开木桶,众人屏住呼吸,只听见“啪”的一声,木桶的盖子被朱老三撬开。
“老、老王。”朱老三说不出话来:“你,你过来看一下。”
王大超见朱老三吃惊的样子,走近看了一眼,只见火药已经凝成一团一团。
“这个,小的也没想到会这样。”郑大世喃喃说道:“这些火药都是在下亲手放置,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时间长了,也怪不得你。”王大超叹了一口气,道:“朱老三,这些火药还能用吗?”
第二卷正阳第四十二章淮左名都(8)
第四十二章淮左名都(8)
送走陆秀宗,范友信前来拜见。
李庭芝问道:“友信,张贵初时在均州,均州、房州地薄,地少人多,平日百姓连活下去都极为艰难。”
“张贵任节度使后,凭借均州、房州两地,养兵一万多,又有厢军无计,不到两年,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官府富,均州军战无不胜,又有陆秀夫、谢枋得、于石、方万里等俊才投靠,一派欣欣向荣。”
“后来出兵正阳,奋身抗敌,入主江陵,还不到半年,军粮充足,百姓安详,又有吴澄等天才前往投靠,你说张贵难道就是天上神仙下凡不成?”
“初时,贵乃一介江湖游侠,大人提拔张大人于草莽之中,战襄樊而胜,袭正阳而戮董文炳,狙击伯颜数十万大军不得南下,挽救朝廷于倾覆之间,张大人行事果断、计谋通天,实乃不可多得之战争天才。”
“然而让范某不得解,此人不但战无不胜,安国殖民也是无往不利,听说其手中有一商队,出临安入南方,下四川入成都,过大江入北方,听闻有不少商队甚至出海,远赴吕宋等地。”
“均州、房州能迅速发展,得商队的协助甚多也,若没有商队提供的银钱,即使张大人有天大的本领,也艰难也。在下又闻商队以酒闻名天下,而我扬州的盐名扬天下。”
“友信的意思?”李庭芝看着范友信,范友信年纪不小了,为人稳重,想不到首先提出改良政策的竟然是他。
扬州,虽富甲一方,可是百姓依然贫瘠,收益的多是豪商,百姓仅能填饱肚子,相对其他地方较好一些而已。
“在下认为,我扬州亦可仿照张大人,由官府出面组建商队。”范友信迟疑片刻,道:“在下听闻海上贸易能够赚大钱,而我扬州临海,有比江陵和均州更好的条件。”
“官府的收入增加了,百姓的收入自然也会增加。在下听闻张大人管辖之下,粮食收购最低限价就已达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百姓空闲之时,亦可到江陵城或其他地方找点小生意做。”
“还有,官府组织百姓修路,修水利等,都是用银子直接支付给百姓,这样一来,官府赚到的钱又回到了百姓手中,而百姓手中有了钱,自然会买更多的东西。”
“官府的税收自然又会增加。”李庭芝眼睛也亮了:“也就是说张贵的钱越赚越多,百姓的钱也越赚越多。”
“嗯,在下听说均州美酒大部分销往北方,特别是北原荒凉之地,北原荒凉之地天寒刺骨,这些烈酒真好是他们驱寒之用。而张贵又限制商队向蒙古出售武器,反而用美酒换来骏马。”
“唉,世人都让张贵给蒙蔽了。”李庭芝有几分郁闷,世人都以为张贵只不过是一个战无不胜的莽夫,想不到其实一个计谋通天的文武双全的人物。
范友信继续说道:“在下听说江陵有发明馆,凡百姓、学子有新奇的东西都可以拿过去发明馆申请所谓的专利,然后由官府付给钱,若日后这些新奇的东西可以生产出来,还可以获得分成。”
“大量的新奇的东西,使得江陵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若说半年前的江陵还是属于陆常平等五大姓,现在的江陵,除了他张贵之外,还有谁可以驱使。”
“随着象山大学的修建,恐怕张大人在江陵的地位越来越牢固也,若张贵有异心,恐怕百姓皆从之。”
“友信,莫要胡说。”李庭芝也不斥骂,知道范友信一心为国,考虑的虽然有些多余,但也是为了大宋担忧,劝说道:“张贵毁家纾难,义无反顾,岂是不忠不义之人。”
“不过张贵那小子治理地方确实是有一手,不若友信往江陵走一趟?”李庭芝建议道。
范友信点点头,道:“仅从大人之意。”
陆秀宗迅速进入海州,一路上穿上正阳城内缴获的董家军军装,打扮成董家军,也不敢光明正大,仅是挑选隐蔽的小路,幸好有人带路,又有地图指引,要不然非迷路不可。
一路上很少碰到人,有些百姓看到陆秀宗,飞一般的逃跑了,看来董家军在山东路并非很受欢迎。又走了好几天,竟然又是平安无事的穿过了密州。
“前方就是莱州了,过了莱州就是宁海州了。”带路的是一个半百的老人,老人在山东路跑商数十年,对山东路比任何人都熟悉。
“王大叔,一路辛苦你老人家了。”陆秀宗敬重说道:“不满大叔,此行我等前往宁海州,想寻找一个较为隐蔽、而且易守难攻的地方,最好就是能够临海。”
“王大叔常年在山东路各地往返,不知王大叔可有什么好地方介绍?”
王老汉沉思了片刻,道:“不满大人,还真有几处这样的地方。”
陆秀宗大喜,自己还不知道在哪里落脚,现在见王大叔胸有成竹的样子,连忙取出地图,递给王大叔,王大叔看了半天,又在陆秀宗的指点下才看明白,不由为地图的精准而感到奇怪,指着密州和宁海州交接,道:“此地名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有民居数十户,多以渔业为生。”
“青岛不远处,有一处高山,山曰崂山,有主峰命为巨峰,山高不可攀,有着海上第一山之称。当地有句话言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老汉曾经去过崂山,山上有太清宫,听说汉朝时就有了,太清宫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老汉当年还在山上小住了半年,那时烟火可茂盛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张贵虽让自己在宁海州发展,可是若青岛真的不错,恐怕张大人也会同意,毕竟张大人还有便宜行事的命令。”陆秀宗暗中思量。
“另外一地却是在宁海州。”王大叔指着山东路边上的一处地方,道:“这地方往年老汉倒也经常去,此地曰芝罘,据当地百姓传言始皇帝统一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
王大叔见陆秀宗听得入迷,也高兴的说下去:“老夫听当地老百姓传言,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始皇帝第一次东巡时才四十来岁,沿海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路上,他遇到了齐人徐福。徐福向他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始皇帝信以为真,遂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药。”
这个故事陆秀宗倒没听人说过,不过看到王大叔兴致勃勃的样子,也不打扰他。
“当年老夫到芝罘贩盐,一直住在一个老渔民家里,听说此人乃齐人之后,对这段隐史非常熟悉,始皇帝第二次东巡,登上芝罘岛,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
“到了十年之后公,五十岁的始皇帝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三次东巡找到徐福。徐福见始皇帝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始皇帝求药心切,竟亲设连弩,追杀大鱼。到了芝罘,终于发现一条大鱼,并挽弓发箭,亲手将其射杀。”
“莫不是连弩。”陆秀宗大吃一惊,张贵为了重新制作连弩,费尽心思,如今也不过是三支弩箭而已。
“当年芝罘可热闹,港口往来船只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只可惜鞑子攻占山东路之后,禁止百姓出海,芝罘的热闹就不再重现,现在恐怕已不知破落成什么样子。”
陆秀宗大喜,想不到宁海州还有这样的好地方,不过既然顺路,先去青岛看一下也无妨,于是准备启程,想不到前方探子回报。
“大人,前面有战斗,距离太远,看得不是很清楚。”
“怎么回事?人多不多?”陆秀宗本来不想惹是生非,不过终究是有点好奇,因为张贵曾经说过,北方有不少义军一直坚持和鞑子斗争,李璮举事失败后,不少将士逃亡,说不定还在山东路骚扰鞑子。
“人不多,看得不是很清楚。”探子摇头说道。
“走,去看一下。”陆秀宗招呼探子前往,找了一处高地,从怀里拿出千里眼,对准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不要紧,手中的千里眼差点摔倒地上。
“集中。”陆秀宗从吹了一个响哨,刚才还在休息的第二指挥将士,迅速集合起来。
“兄弟们,立功的机会到了。”陆秀宗简单说道:“前面正是王大超的兄弟,对方人也不多,速战速决。”
“冲。”第二指挥的将士,没有太多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的誓言,围住陆秀宗冲了过去,众人手中先是拿了一把手弩,大刀已放在最适合的地方,只等手弩放完弩箭,就可以抽刀和鞑子拼杀。
“杀。”简单的一个字,突然充满了肃然。
“嘭”的一声,战场上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差点把前来救援的陆秀宗第二指挥扰乱,幸好均州军向来重视火药的威力,战马也多是经过相关的训练,虽然也被吓了一跳,可是相对鞑子来说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
王大超也发现了来人,举起怀里的千里眼看了一下,大喜,吼道:“兄弟们,援军来了,跟老子冲。”
唐全有些奇怪,想不到自己运气真好,在鞑子的地方还可以碰到援军。
“放。”陆秀宗冷冷喊了一声,前排的骑兵早已对准各自的对象,手中的弩箭纷纷向鞑子射去,手弩的杀伤力虽然远远比不上弓箭,可是带着冲锋的惯性和近距离击杀,第一轮却放到了不少。
鞑子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又被火药震得不知所措,前后夹击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
陆秀宗一个冲锋,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伤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你小子怎么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