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在鸿山休整了三天,于第四日向赤丽方向突围。同日王剪也向赤丽城发动了攻击。李牧考虑再三,放弃了阻截围杀。赵军损失太大,粮秣武器严重不足,如果不计代价再次与秦军决战,胜负难料。各军将率都反对再战,因为宜安一战他们前后歼灭了大约十万秦军,虽然付出了和秦军相差无几的损失,但他们的的确确打赢了,把秦军击败了,把秦军赶出了河北,这算是空前的胜利,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眼前还是牢牢巩固宜安大战的战果,把大好形势维持下去才是上上之策。
赵军主动撤出了赤丽城,任由桓腑带着秦军主力与王剪会合。很快,秦军撤回到井险要塞,而赵军也重新占据了赤丽城,河北大战至此结束。
半个具后,秦军撤回太原。
河北大战,秦军前后作战三个多月,损失超过了十万。桓酶奏报,宜安大战,秦军损失虽大,但赵军也遭遇重创,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咸阳除了下诏安抚前线将士外,对宜安大战的最终结论一直保持沉默,这让晋阳焦虑不安,将率们无不忐忑,纷纷揣测咸阳的用意。
去年底,桓腑在漳水河围杀了十万赵军;今年夏,他在河北战场又损失了十万人马,功过相抵完全说得过去。就算认定宜安大战秦军打败了。桓腑最多不过降职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有必标”再拖,搞得大军卜下人心惶惶吗。该赏的赏,该罚的”以抚恤的抚恤,完了将士们就可以分批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这么拖下去必将招来将士们的满腹怨言。
宝鼎也在等咸阳的诏书。他一边养伤,一边读书,日子倒也过得逍遥,不过他察觉到晋阳形势越来越紧张,风雨欲来风满楼,暗流正在涌动,只是不知第一个惊雷何时在晋阳上空炸响。
在他赶赴河北作战的这段日子里,卑阳私盐大案爆发。咸阳下诏,此案先由太原郡府审理,军方配合,等到驰车庶长赢豹、廷尉卿李斯和宗正卿熊布赶到晋阳后,再与三位上卿联合审理。
如今这三位上卿都到了晋阳,正在审理私盐大案。至于东篱宫刺杀一案,因为公子厉已经被扯进私盐大案,所以两案并一案,刺杀已经不重要了。宝鼎回到晋阳十天,除了礼节性地拜访了一次三位上卿外。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三位上卿似乎忘了这位公子也是两件大案的当事人之一。
在晋阳气氛越来越令人窒息的时候,咸阳终于开始对宜安大战做出奖惩决定,但咸阳依旧没有给宜安大战下一个结论,既不说战败也不说打个平手无功而返。
公子宝鼎第一个受赏。加爵一级,九等五大夫爵,赐田若干。没了。诏书之中,自始至终就没有召他返回咸阳的意思。
这个嘉赏一经公布,当即在晋阳掀起了轩然大波。宜安大战,秦军最后能撤回来,完全是公子宝鼎的功劳,而咸阳也承认这一点,在诏书中大加赞赏,第一个。奖赏他也是因为他功劳最大,但河北大战损失惊人,毫无建树,所以只能赏这么一点,这还是看在他宗室公子的面子上,否则连爵都没得加。
老秦武人破口大骂。公孙豹更是雷霆震怒,跑到晋阳大营把桓腑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用说,这事肯定和楚系有关,楚导蓄意报复,坚决打击公子宝鼎,不但不赏,连咸阳都不让他回去。
桓腑再也无法保持平淡的心境,他预感到了危机,而且这个危机正在向自己扑来。他帐下的将率官长们也从这份诏书里看到了危机。轻赏宝鼎其实就是否决宜安大战,宜安大战的最后结论极有可能是战败,如此一来,桓腑和其帐下的将率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将率们疑惑不解,华阳太后和相国熊启这是干什么?自毁长城啦?
就在晋阳军方惶惶不安的时候,咸阳的第二封奖惩诏书到了。
咸阳认为,滕公将军在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候离开赤丽城是导致赤丽丢失的直接原因,其后鸿山辐重大营受到赵军袭击,宜安三万秦军将士全军覆没,都与赤丽城的丢失有莫大关系,鹿公为此要承担重责。
咸阳罢免了唐公的军职,降两级爵位,就此解甲归田。
这下晋阳军方炸锅了。宜安大战中,瘾公立功了,其功劳仅次于宝鼎,就算他在战事紧张之玄离开赤丽城有罪责,但功过足可相抵,结果现在咸阳绝口不提熊公的功劳,却无限制夸大他的过错,还罢了唐公的军职,降了他两级爵位,这在军方算是极其严重的惩罚了。
老秦武人被彻底激怒了。脆公就是替罪羊啦。咸阳认为宜安大战损失大,这个损失要由人来承担责任。桓腑自己不愿意承担,于是就拿滕公做替罪羊。庸公的两位稗将冯母择、马兴带着几十号大小将率官长气势汹汹地冲进了晋阳大营。马兴暴跳如雷,指着桓腑的鼻子骂,“直娘贼,腐公将军救了你,你不感激也就算了,你竟然还要害他,你还是不是人啦?”
桓腑沉默无语。楚系将率心中有愧,也不好拦阻。按道理桓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即使他要找替罪羊,也不会找唐公,毕竟唐公救了秦军主力,实际上也等于救了桓腑这位上将军,所以桓腑无论如何也不会害庸公,不会卑鄙无耻到这种地步。他难道就不怕激怒老秦武人,惹下天大的祸事?
行辕有行辕的规矩,马兴、冯母择带人冲撞大帐,辱骂上将军,严重违律,所以幕府长史看到事情有失控的趋势,马上命令卫士将他们赶出行辕。
马兴、冯母择等人本来就怒不可遏,这下正好,双方一言不合,当即大打出手。有个军吏看到行辕卫士太多,自己这边要吃亏,急忙乘乱跑出了行辕,回去搬救兵。
行辕刚刚把马兴等人抓起来,蒙恬就带人冲了进来。又是一场厮杀。蒙恬大发神威,黑鹰锐士更是强悍,很快就把马兴等人救了出来。
辛胜、任嚣等人忍不住了,们动军队围捕。这下事情真的闹大了。王贲勃然大怒,亲自带着军队去救人。
晋阳要出大事了,但军方几位大佬一个不出头,桓腑、王剪、庸公,都不出头,任由自己的部下大打出手。
:
第九十九章动静太小了
二鼎在军营里的作息很简单,练武、读书、写字,基和上饥一三件事。
大军撤回井险耍塞后,宝鼎把练武的时间都用来演练战阵。第一次上战场,宝鼎最大的领悟就是个人的实力太渺小了,就算你是天下第一剑术大师,到了战场上也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抓紧了战阵演练。这可是在战场上保命的唯一办法。宝鼎有时候与黑鹰锐士配合,有时候与虎烈卫配合,有时候则与乌氏短兵配合,他本人有天赋,又勤于练习。渐渐也有模有样了。宝鼎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写字。随着书读得多了,字也认识得更多。唯一遗憾的就是字写得太差,实在有点不堪入目,估计没有长年累月的练习,也不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冯劫恪守老师的职责,每天晚上到宝鼎的军营为其答疑解惑。宝鼎很不好意思,师傅竟然每天晚上跑来给弟子上课,这怎么可以?我的伤好得也差不多了,还是我去郡府向师傅请教吧。冯劫每天晚上跑到军营来。最大的理由就是宝鼎身上有伤,行动不便。宝鼎对痛觉很迟钝,天天活蹦乱跳,哪里行动不便了?冯劫纯粹找理由。公孙豹有此调侃冯劫,你是不是看公子这里饭菜好,故意找理由蹭饭啦。哪知冯劫一口就承认了,我正是来蹭饭的,搞得公孙豹哭笑不得,只好每天好酒好菜招待着。这吃得可都是钱啦。偏偏宝鼎现在是个穷光蛋,用得都是乌氏和琴氏的钱。
冯劫不辞辛苦,天天晚上出城来军营,上午才回府,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另一个方面也确实是为了教授宝鼎。
宝鼎肯定要回咸阳,大王其实迫切希望他回去,但如今机会没到,还要再等等,不过这咋,时间肯定不会太长。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把宝鼎培养出来,把该教会他的东西都要教会,难度可想而知,但让冯劫吃惊的是,宝鼎太聪明了,聪明到都不能用天才来形容,因为宝鼎不但可以轻松地学会他教授的东西,还能举一反三,常常说出一些让冯劫目瞪口呆的话来,但仔细想想这些话小却是非常有道理,只不过脱离了实际。太理想化了,或者根本就是荒诞不经的奇谈怪论。
冯劫由此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也更加钦佩大王的远见卓识公子宝鼎果然非同凡响,到代北一剑就名震天下。到晋阳一拳就打出个风暴。到河北又一战成名,这样的人才世所罕见啦,将来的成就难以估量,把冯氏拉上这条大船,绝对不会有错。
今天宝鼎有客来访,辐重营长史唐仰与琴氏大匠琴唐来了。
唐仰因为在宜安大乎一锅端了,而鸿山抬重营的军吏又几乎给宝鼎杀光了,所以北方大军的抬重大营如今成了一块死地,有背景的人避之不及,桓腑顺手就给了巴蜀人一个人情,让唐仰做了长史。
抬重营长史是个很有权力的位置,一般都由抬重将军的心腹担任。现在非常时期,桓腑不过兼领一下抬重将军一职,他对这事也不上心。顺手就让唐仰做了长史,全民负责辐重营的日常事务,其实这也就是个临时过渡,等新任抬重将军到了,自然有新长史,唐仰就得让位继续做他的吏了。
宝鼎无意听到王离说起,说唐仰升职了。于是备了份礼去恭贺。琴氏如今和他的关系非同一般,而这个唐仰又是唐老爹的子侄辈。在鸿山的时候又帮了大忙,于情于理都要去恭贺一下,也算是给琴氏和唐老爹的面子。赵仪在琴家,还要指望唐老爹照抚,与琴氏这位家老搞好关系当然是有利无害。
宝鼎去了,公孙豹、司马断、白公差、曝布、乌重等人也各备了一份礼,跟着一块去了。公子都送礼恭贺了,他们当然不好空手去,反正这礼金也是琴氏送给宝鼎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无所谓了。王离听说了,竟然也备了份礼跟着跑去凑热闹。
唐仰做个长史,在士伍庶民操属的眼里。那是个了不起的大吏了,但在这帮人眼里狗屁不是。官和吏差远了,两个档次。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过既然宝鼎高兴,非要拿这事图个乐。他们也就乐得跟在后面凑凑热闹,给公子撑撑场面。
唐仰自己都没当回事。不就是临时代嘛。没意思,所以其他人就更不在意了。你这时候跑去恭贺人家升职,不是打人家的脸嘛。宝鼎不知道,他又没在这个时代的官场待过,大秦官制他倒是知道一些,但对于了解这咋。时代的官场没有任何帮助。
宝鼎在抬重营一出现,顿时引起了轰动。他现在名气太大了,抬重营上下没有不知道他的,不仅仅因为宝鼎的那些功绩,更重要的是他夜袭抬重营抓了将军魏缚,还把他打成了重伤,后来又跑到河北一口气杀了十七咋。抬重营军吏,抬重营上上下下因此非常害怕宝鼎。这位公子也忒厉害了,摆明了就是要与抬重营作对,把抬重营的官吏往死里整。尤其让人恐惧的是他的背景,他袭击抬重营、打了魏缚、杀了十七个军吏,件件都是严重违律的事,结果他啥事没有,受害者却全部倒霉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难道咸阳的大王是他的亲哥哥?
公子宝鼎亲自上门恭贺唐仰小那唐仰的背景又有多大?随同公子宝鼎同来的恭贺的还有公孙豹,大秦军方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还有上将军王剪的孙子,还有大秦第一巨商乌氏少家主。这个阵容太恐怖了。
唐仰震惊不已,仿若做梦一般,根本不敢相信还有这种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过好在他回到太原后。已经从留在晋阳抬重营的琴氏大匠琴唐的嘴里知道了公子宝鼎和巴蜀人已经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公子宝鼎不是看得起他,给他面子,而是给巴蜀人面子,他不过机缘巧合沾了光而已。
唐仰出名了。从前瞧不起他的现在都曲意奉迎了,在辐重营里说话也有份量了,风光无卜来唐仰打算第二天就回拜,但大军问网撤回,辐飞。灶功山激战中又有死伤,阵亡民夫要及时抚恤,千头万绪,事情成堆,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才回拜。公子宝鼎的地位身份太高,他一个军吏份量太轻。所以唐仰邀请琴氏大匠琴唐与其同行。算是给自己撑撑场面。琴唐何等人物?唐仰本以为要费番口舌,谁知琴唐一口答应了,还一语双关地提醒他,你能不能长点志气?难道你想一辈子做个小吏?老夫这张脸都给你丢光了。
唐仰携重礼回拜。宝鼎听说大匠琴唐也来了。急忙与公孙豹出营。大匠琴唐虽然没有爵位。但像他这种人物到哪都受人尊敬。人家有真本事,而且这本事关系到军队武力、王国兴亡啦,谁敢小觑?
琴唐年近花甲,身材削瘦。白发白须。红光满面,一双眼睛更是神采奕奕,睿智而高雅。风采卓绝。宝鼎第一眼看到琴唐就被他的大家气度所折服,而公孙豹则与琴唐神交已久,两人见面之后非常高兴,活诣不绝地说了起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直接把宝鼎和唐仰晾在了一边,无视了。
进了军帐,分宾主坐下。公孙豹与琴唐继续天南地北的神侃。宝鼎则与唐仰闲聊一些抬重营的事。
本以为冯劫入暮就到,来了大家就可以开怀畅饮,谁知冯劫却迟迟不至。公孙豹与琴唐聊得投机,似乎把吃饭的事情忘记了。宝鼎有些着急,示意陪坐一侧的曝布派个人去看看,如果冯劫今晚不来了,那就没必要一等再等,怠慢了贵客。
曝布网月离开,唐仰马上就转移了话题。说到了庸比。公被咸阳解除军职的事。唐仰忿忿不平。为席公打抱不平。
宝鼎笑而不语,不置可否。如今晋阳风起云涌。但云山雾罩。背后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他还没有看出来。宜安大战的结论至今没有出来,历史轨迹看似偏转了。但从咸阳一赏一罚来看,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历史轨迹真的因为一场大战而偏转了?历史记载中的宜安大战是桓腑遭到李牧的围杀。大败,但没有说全军覆没。或许是因为始皇帝把六国史书焚毁的原因。太史公作《史记》的时候缺乏资料,所以大凡秦军大捷,都有斩首多少的纪录,而秦军大败。则语焉不详。
假若桓龋是惨败而归,那和今日宜安大战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狂腑率十七万大军攻打赵国河北,一番恶战之后,只剩下八万余人,其中席公的两万北军尚余一万四千多人,桓龋从南线带过来的十五万大军折损过半。激战三个多月。损失近十万军队,最后退回太原,这当然是一场败仗,而且是惨败。这时候对咸阳来说。损失十万人和损失十五万人有什么本质区别?没有,都是惨败。
自己在河北战场竭尽了全力,最后甚至不惜舍生取义,最终也就多救了几万人而已。历史轨迹在河北战场的确发生了一点点无关紧要的偏转。但放到整个时代,放到整个秦国的政局中,这就好比向河里丢了一块石头。除了溅点水花以外,对奔腾的历史洪流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发生偏转,那笼罩在晋阳的云雾就遮掩不住自己的眼睛。自己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的发展轨迹,但怎么做呢?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返回咸阳?待在晋阳这块地方。就如同漂浮在历史长河的支流。永远都没有改变历史的机会。
唐仰越说越是气愤,声音不知不觉就大了。宜安决战前后,庸公一直与公子宝鼎待在一起,如今公子宝鼎受赏了,席公却要为宜安决战的巨大损失承当责任,这都是什么道理?还有没有天理啊?
宝鼎还是不说话,颇有兴趣地打量着唐仰。唐仰三十多岁,长相很普通,因为出身寒门,依靠琴氏的帮助才得以谋个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