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士 >

第133章

国士-第133章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怎么样他也是年近五旬之人,目力早已经不如当年,孟珙的营寨离得又远。远方的景色只是模糊轮廓而已。郑云鸣看着他努力眯起眼睛张望的样子,对自己身后的郑宪说道:“将那个东西拿出来,现在正是用的上的时候。”

郑宪应了一声,转身吩咐一声,一个背嵬军士跑下城墙,不多时返回来将一个涂漆的木匣递给了郑宪。

郑宪双手捧了匣子到郑云鸣身边,郑云鸣伸手接过,将匣盖抽开,从匣子中取出一支窥镜来。交到了赵葵手上。

赵葵不知道郑云鸣交给他一根两头镶着纯色琉璃片的黄铜管所谓何意,但他明白郑云鸣是襄阳,不,也许是大宋第一喜欢鼓捣新鲜物事之人,于是停下来等着他详细分解。

“此物名曰窥镜,去年工匠们发现,将一片纯净无色的琉璃片打磨成中凸而边缘薄的形状,用来观察事物可以有放大的效果,于是我想,如果将两片叠在一起,会不会能将远处模糊而不可见的物事放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1)

大使其变得清晰可见呢?经过尝试,原来需要两片镜片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距离,才能收到望远之效,所以此物又名望远镜。”

他对赵葵说道:“请制置将较小的一头对准左眼试看。”赵葵依言而行,在琉璃圆片构成的视野中,果然清晰的看到汉水北岸的情形。蒙古骑兵隔着白河河岸不停来回奔驰,扬起阵阵尘土,他们不停将的弓箭射向对岸,在孟珙的军营中人们只能顶着盾牌和木板来回奔走。蒙古的夫役匆忙的搭建着高大的栅栏,还有人在埋设砲座,还有人正在拖动着沉重的炮弩朝河岸前进。

“你来看,”赵葵将窥镜交给郑云鸣:“敌人这是真作了既攻城,又要打援的准备啊。”

“我料敌人这番盘算必然会落空。如今汉水江面上我军雄强,打不过搭船逃走就是,难道蒙古骑兵还能下水追赶不成。。。。。。”郑云鸣说着将窥镜放在眼前,观察了一阵,慢慢的放下了望远镜。

“有一件事情我始终觉得诡异。”他对赵葵说道:“但自从昨日试用窥镜之后,我才反应过来一直觉得奇怪的到底是什么。”

他冲着赵葵身后的幕僚和将校们问道:“从我回来之后,有谁看见过敌军主帅曲出的身影?”

赵葵一惊,从郑云鸣手中一把抢过了窥镜,认认真真的朝着江北和北城门方向张望了许久。才放下窥镜叹道:“果然是没有看到曲出,也没有看到怯薛仪仗卫队。”

“从昨日到今日,我观察了整整两天,营中一次曲出的仪仗都没有看见过,如果说在平时主帅可以在营中运筹帷幄,在蒙古军大举攻坚的时候,没有理由曲出还窝在敖包里不出来指挥作战的,除非。。。。。。”

“除非是曲出已经死了!”吴潜突然醒悟,大声叫了起来。

“那不至于,蒙古军真的秘不发丧的话,断然不会显得如此强硬,孟帅的援军抵达并且成功扎下大营之后,他们就应该准备缓缓退兵。不会反而增兵前线。想要一举将襄樊并援军三个目标一口气吞下,我猜想,要不是曲出受了北方来的紧急命令,需要抽身回去,而安排塔思率众猛攻,企图逼迫我签下城下之盟,要么就是曲出生了病,已经不能亲自指挥战争,而蒙古军必须及早攻下襄阳城,以便主帅提早回北方休养。”

“而无论他是什么原因不能出来视事,留给蒙古军的时间都可以用天来计算了。”吴潜兴奋的说道:“只要我们再坚持数日,蒙古军必然能不战而走。”

“参谋只想坐等鞑子自己收兵回去么?”郑云鸣笑了笑:“扫帚不扫,灰尘是不会自己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1)

跑掉的,我要好好的想一想明日之战会如何进行。说不定,明日就是决定襄樊命运的一战。”

当日土龙军诸将就接到了在都统司大堂集结的命令。当王登披挂整齐踏入大堂的时候,才发现郑云鸣穿着最普通的士兵的麻夹衣盘腿坐在地上。王登知道他这是又要筹划大战的意思。但凡决战之前,郑云鸣习惯穿着最普通的士兵的衣服,自己披着铁甲在前线战位上去巡视一圈,以第一线士兵的视角,去亲身感受一下前线士兵们对自己的计划的感受。王登看着他身旁脱下的铁甲身已经整整齐齐的叠好,显然这位大将又是刚刚从城头下来没多久。

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2)

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2)

郑云鸣的身前是一大块用素色锦缎作为底托、描画精细的襄汉地形图,这幅地图的描画之精细,甚至连只有几十户人的小村子,只有一人通过的羊肠小路都标注了出来。王登明白这幅地图花费了白翊杰多少心血,他派出几十个精通地理描绘的画师分头描绘地形,然后挨个检查当中的错漏。单单是凭借这一幅图的功力,王登就能断定襄阳没那么容易落入蒙古人的手中。

郑云鸣抬起头来,看见进来的是王登,抬高了声音对他叫道:“王景宋!我军在襄阳城中还有多少人马!当中有多少铳手和骑兵在列!”

王登一愣,虽然此地为节堂所在,但这样大声的要自己喊出襄阳城最要紧的军事机密,当真是无所顾忌么。他和后走进堂来的陆循之互相看了一眼,只见陆夫子缓缓的点了点头。

“襄阳城中依旧能战斗的官兵员额尚有六万一千人,其中火铳手大约二千二百人,骑兵未经大战,目前尚有五千二百人的实力。”

“敌人有多少骑兵?”郑云鸣接着高声喝问。

“您不要开玩笑,蒙古大军南征之时个个有马,就算激战了几个损失了一定的马匹,骑兵数量仍然是一个令人畏惧的数字,即使刨去准备攻城的下马骑兵和在外围用于阻击孟帅援军的骑兵之外,能够动员来进行野战的骑兵至少也在十万骑以上。”王登说话的时候,葛怀挺着肚子从堂外跑了进来,他乐呵呵的插嘴道:“可惜这些蒙古马只长了四条腿,又没有长出爬墙的四只手,所以只能在襄阳高大的城墙外干等着。”

郑云鸣的声音放低了下来,可是说出的话却比一声惊雷更加让王登觉得震耳欲聋:“你觉得我军就凭着这五千骑兵出城去和蒙古军一决胜负,如何?”

王登震惊之余还没有说话,身后就响起了杨掞的略带激昂的声音:“开什么玩笑,若是以弓马来论,蒙古骑兵一兵当我五兵,若是城外只有一千马队,我军出击,稳操胜券。可是城外是敌骑十万,拿着五千不济事的骑兵是要往石头上撞么?”

郑云鸣说道:“可是有时候打仗未必是要打赢。”

看他一脸严肃的模样,完全不像是在说笑的样子,杨掞也一时没有办法接下去。尴尬的沉默里在廊下听了一阵的白翊杰走进了大堂,在郑云鸣身边坐下,将白羽扇放在了地图上。

“都统有何想法,直说就是了。”

郑云鸣笑了笑,将手中的一个棋子放在地图上,王登认得出来这是郑云鸣习惯使用的一套犀角象棋里的一个砲。

“赢的定义有徐多种。并不是一定将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2)

战场上的对手斩尽杀绝,或者将他们驱离战场才算做是赢。只要能够达到想达到的目的,就算大功告成。”他指指这个砲的位置:“只要将它带到这里,即便折损一些骑兵,也是可以承受的代价。”

众人凑上前来,看他将这个砲摆放的位置,是在蒙古大营附近的万山上。顿时人人都沉默了下来。

王登却忍耐不了,他大声说道:“绝不可能!万山是鞑虏本阵附近,精兵麇集。怎么可能轻易靠近,何况当初为了修建万山堡垒,将山头的林木全部砍伐,毫无掩蔽之处,怎么可能将投石车运上万山而不留痕迹?”

“有办法。只是需要人配合。”郑云鸣自信的说道。

“需要多少人配合?”

“需要襄阳六万一千官兵、二十四万百姓,还有隔江的孟珙大军,一起来演一场好戏给蒙古人看。然后趁着敌人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偷偷的将所需要的部件送到万山上去。”

他这个计划荒唐的几乎可以用异想天开来形容,即便是运用巧计将投石车运上万山又如何呢?投石车只要发射一发砲石,立刻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那时候连投石车带几十上百名拽索的夫役,一齐陷入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下断难活命。

谁会愿意去承担这必死无疑的任务,谁又会愿意在平地旷野里血战数里只为了让他们去送死呢?众人只是连连摇头,觉得这一回自家主将一定是得了失心疯,才会提出如此荒谬的计划来。

白翊杰站起身来,在大堂上来回踱步,走了两圈之后,返身问郑云鸣道:“那曲出到底是不是真的病入膏肓,明公能有几分把握?”

郑云鸣眼睛盯着地图,淡淡的说道:“战争何曾有十分胜算,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仅此而已,作为荆鄂副都统,我的判断是这一次的风险完全值得去冒。”

白翊杰又问道:“可曾和制置使商议过了?”

“还有一些细节待定,而且我也没有把握制置使一定能同意我这么离谱的方案。”

“未能禀明如何就知道制置使一定不允许?”白翊杰高声说道:“赵葵是久经沙场的国家名将,用兵绝不保守,都统可以放心的前去和他商议。”

郑云鸣说道:“景宋和纯父,公辅和陆翁与我一起去,葛翁守住衙门。今夜大家多细心筹划些。”

他抬起头望着节堂外夜空里低垂的云朵:“或许明天开始,真正的寒冬就要来了。”

自修建营垒的紧张工作完成之后,孟珙即便是睡觉也不卸铠甲,战马夜里也装上鞍具,随时准备应对一切可能的突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2)

发状况,所以当卫士们引着从襄阳悄悄的潜行到这里的传令者进入大帐的时候,看见的是一身盔甲的孟珙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他伸手止住了传令者的参拜,坐在交椅上问道:“敌人围困甚急,你是怎么杀出来的?”

那黑衣人说道:“我们从水路走,乘船偷偷进到敌人埋设撒星桩的地方,然后大队下船佯作劈砍撒星桩,我则从空隙凫水而过,一路游了过来。”

孟珙知道郑云鸣的属下固多洞庭健儿,有的是精熟水性的好汉。横渡汉水之类的事情,只当做是日常玩耍一样,并不出奇。

他问道:“赵制置和郑云鸣叫你来送什么信?拿出来看看吧。”

那人从嘴中吐出一个蜡丸,孟珙起身接了过来,拍碎了取出字条,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眉头皱了起来,下意识的问道:“郑云鸣真的打算这么做?”

黑衣人笑道:“我只是个送信的,蜡丸中有什么机密小人一概不知。”

孟珙摇了摇头,将那纸条投入炭火盆中烧了,小小的纸条在火焰中飞舞跳动的湮灭,孟珙背着手走到中军帐外,看着天幕中越来越浓密的云霭。

“既然已经议定,剩下的事情就只有交给天来决定了。”

当第二天郑云鸣被晨钟唤醒时,窗外已经飘起了纷纷的雪花,通常来说下雪之前的几天是最干冷的时候,真正飘洒起雪花的时候反而不如之前。

当众将披挂整齐的赶到城墙上之时,才发现主将早已经带着参谋官参议官在城头多时了。

大雪纷纷而下,将城上城下铺展成一片银白。郑云鸣发现这时候一身冬装夹袄在身的将士们的手并没有发抖。在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殊为不易,军队克扣军饷,贪墨装备,在如今的时代里不过是世间通行的真理罢了,从远到西方的伊比利亚佣兵,到东方的辽宋夏金各国,最底层的士兵无不作为小厮贱役,长官很少有真心关系他们的死活。郑云鸣还记得曾经有在三峰山之战中逃出来又投降宋朝的金兵回忆,三峰山之战的时候士兵们只穿着破烂的单衣。那是金国作为最后柱石的王牌部队,在大枪枪柄上已经结出厚厚的冰椽的时候,依旧咬牙苦苦的坚守阵地。但人的精神力量终究有限,蒙古军放任他们在野地里冻饿了数天之后再行攻击,终于将他们击溃。

面对将领们这样肆意的凌虐手下的基本战斗力量,损害最终还是皇帝和朝廷的利益。因为不断的吃败仗,最后必然会殃及陛下的宝座和江山社稷。为了抵制将军们克扣士兵军饷的恶行,朝廷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便是派第六十三回登先堪用泼胆人(2)

遣官员下到部队去定期校阅。但在这个缺乏约束力的时代里一切的监督终归会流于形式。郑云鸣在京湖曾经亲耳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克扣军饷的长官为了应付上峰来的检查团,强令军中士兵必须人人身着丝棉夹袄,如果不从杖责一百。有士兵实在无钱,只有找放租者借贷了钱去做丝棉夹袄,但长官不发钱,小兵哪里来的钱还债。不得已只有将自己的老婆卖给了大户人家做奴婢,后来那小兵自己觉得对不起内人,竟然上吊自杀死了。

那兵士对郑云鸣说起这些旧事时,脸上愤愤之情郑云鸣记忆犹新。他有时候真的感激吏部给了他一个转运司参事的职务,如果不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做的唯一一件事被目前的荆楚军,甚至京湖全军普遍采用,即点名直放制度,凭借着赵葵的强硬和朝廷的大力支持而普遍推开的话。就算现在他贵为治理一军的大将,也未必真的能够杜绝克扣军饷的现象。一面以标榜道德文章的书生作为统兵官,一面加强财物监查制度,总算是树立了比较清廉的补给系统。

第六十三回 登先堪用泼胆人(3)

不过更加让他关注的,是一名土龙军右军的火铳射手,身旁没有放着自己制作的火把,这是点放火铳的工具,就算没有上级长官严厉督促,也不会有多少人忽略这一点。那兵士从身边的竹篮中小心的取出一节绳索,在炭火盆里点燃了,绳索一端呈现出赤红的灼热,但却和火把不同,并没有明火存在。

那士兵将绳索挽在手中,紧张的看着远方的蒙古阵地。突然间看着主将带着一大堆高级官员朝着自己走了过来。登时心里咚咚打鼓,不知道主将是什么用意。

“用绳子点火的法子,是你自己想出来的?”郑云鸣指了指那兵士手上的火绳,兵士赶紧将它递了上来。郑云鸣将绳子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果然是已经浸泡过药水。

那士兵尴尬的说道:“这是裴艮师傅让我等试验的东西,说是这种火绳能够代替火把,且不会随便被风吹熄灭掉,也便于携带。”

“不仅仅如此,不仅仅是如此而已!”郑云鸣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不知道,我一直在等着这个东西的出现。它不光能够方便携带,他足以改变战争的方式!”

他的声调不自主的升高了,但众人却一点反应也没有。郑官人的奇思妙想太多,众人渐渐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他们也不明白可以慢慢燃烧的绳索,究竟能对战争产生实际的影响。

说到底,不过就是个代替火把的绳子而已。

和这种无足轻重的事情相比,城下的蒙古大军显然是更加紧迫的时候。

正当郑云鸣慢慢的抚摸着这节火绳沉默不语的时候,远方一片银白色的原野上,黑色的甲骑已经开始整队。凄厉的胡笳声回想在寒风中。尽管大雪漫天,依旧阻止不了蒙古军新一轮的攻势。

砲石不断的投掷着,其中许多都命中了城墙和城中的房屋。多日的激战城西的房屋许多都被砲石毁破,宋军就在残垣断壁中搭起战棚,在里面储存不甚重要的军事物资。至于击中城墙的砲石,大部分都被马牌和串楼挡了下来。多日的激战已经让宋军应对砲石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们不但制造了加固的串楼,还制造出带有牛皮遮顶的改进型马牌,让旋风砲、虎蹲炮等小型投石机无法伤及马牌后面的士卒。串楼和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