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归江南之后,刘浩然一时头痛如何使用他。经过几次深谈,刘浩然发现朱元璋很有战略天分,而且对于治军领将颇有一套。但是刘浩然却不敢把他放出去带兵,几经犹豫,在其南京陆军学堂毕业后便安排进枢密院参军署,参与过一段时间战略推演和制定,去年便将其调至陆军部出任侍郎。
朱元璋满脸红光,眼角在肃穆中藏着一丝笑容。看着神采奕奕、无比无际的红色海洋,朱元璋不仅心情激动,心底更有一丝惆怅和不甘。他一直想独领一军,封疆一方,好好体会一下手握生杀大权的滋味。可是他这个愿意却一直实现不了。他的挚友徐达、汤和被放出去单独领兵,甚至连李文忠、唐胜宗、陆仲亨也出去分别在傅友德、常遇春、邓友德手下效命,唯独他一直被留在南京。
枢密院参军署听上去不得了,可那只是一个参谋机构,只是负责对战事战略的推演和制定,指挥作战的命令却要联合军令司下达。而且他出身卑微,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底子太薄,尽管十几年一直在努力,可是成效不佳,陆军学堂高级班都是勉强啃下来的,所以和参军署那帮“科班”出身的参军不是很融洽。加上知枢密院事冯国用兼任总参军,虽然看在同乡的份上对朱元璋不薄,可是有这座大神在上面坐着,朱元璋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于是寻机到另一位同乡李善长那里走动了几次,还跑到刘基那里虚心请教了几回,朱元璋便被调到了陆军部任侍郎。可朱元璋知道,陆军部除了尚书刘基,还有其他四位侍郎,各自负责一摊,其中权职最重是负责军籍、武选的侍郎刘存忠,他的头上还挂了直学士之名,反观朱元璋,负责武库,即军械装备管理,在其中是不上不下。而且人家刘存忠是童子营出来的,算是刘浩然的义子,曾经做过侍卫长,最是信赖亲近之人,连刘基都知道,刘存忠是刘浩然控制军队的一枚重要棋子,与他争,怕是不讨好。
有时候朱元璋都在叹息,什么时候才是自己脱离这种繁琐而又无聊的职位,走出去建立一番不世之功。曾经几次与刘浩然深谈之时,朱元璋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向刘浩然请命。可是看到这位主上深邃的目光,朱元璋都胆怯了,最后不了了之。心思深沉、非常敏感的朱元璋已经隐隐察觉到这位主上对自己的顾虑和猜忌,或许为君者对下属都有一定的疑心吧。朱元璋可不愿意在没有摸清情况下贸然出言,谁知道这位深沉似海的主上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次朱元璋领命前来为日本雇佣军团授旗,宣读敕书,心里着实激动了一番。当他在崇明港坐上海军南下的巡洋舰,看着海上穿梭如鱼的战舰和商船,朱元璋的震撼更是无与伦比,他曾经在深心内处做过比较,如果自己坐上刘浩然这个位置,决计发展不出如此强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曾经在枢密院和陆军部任过职的朱元璋知道这支海军的犀利,它不仅控制了整个大明的海疆,还辐射着高丽、日本和南海,让大明源源不断地从这些地方摄取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没有这支海军就不可能有今日大明之强盛。
今日再看到经过数月严格训练,已经成军的三万日本雇佣兵,朱元璋的心又燃烧了起来,要是这支军队归自己统领该多好,自己一定能够为大明打下大大的一片疆土。想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嫉妒起自己多年的好友,这支军队的副将…汤和。
只听到三声炮响,全体肃立,齐声高唱大明国歌,目视着大明的五色龙凤旗在乐声和歌声中冉冉升起。
礼毕之后,朱元璋站了出来,从旁边一名随从托着的盒子里拿出敕书,走到正前方,然后展开不大的文本大声念道:“奉上意,谕枢密院、内阁两枢施令,有日本国勇士,愿效力皇命,襄助大明武事,驱暴除恶,以大明军令为首,王旗指向为导,敕,建大明第一雇佣军团,军制照大明皇家陆军例,分十团,钦授军旗,着行。”
这是典型的刘氏风格敕书,按照大明律法规定,大明的军政事务分由内阁和枢密院处理,它们下达的命令称为谕,内阁的称为阁谕,枢密院称为军谕,内阁和枢密院联合下发的则称为合谕,最是郑重的一种。一般谕文开头都是奉上意,表示内阁和枢密院只是替刘浩然这位皇帝在发号施令,所以谕也可以看做内阁和枢密院替刘浩然拟定、并经其同意而颂布的敕书。而制是刘浩然专门用来册授从三品以上官职的文书,诏书则用在颂布律法和重大国策上。刘浩然喜欢简单明了,恨不得一般百姓都能听得懂,所以他颂布的敕、制和诏书都是通俗易懂,没有什么破题、承中等格式,最后也只是一句“着行”收尾。
朱元璋一念完,众人齐呼万岁,在这巨大的呼声面前,朱元璋一张黑瘦的脸变得红光流溢,眼睛开始睁得大大的,随即又眯成了一条线。他双手高高地举起这道合谕,趁机将自己的脸隐藏在双臂的后面。
欢呼完毕,朱元璋又举起了一面旗帜,这是雇佣军团的军旗,红色底,左上角是一个龙凤徽章,中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上面是两把刀交叉,然后下面是波浪花纹,正中是一支长矛,周围还有一些日本特色的修饰花纹,最后组成了这个雇佣军团的徽章。
首任主官蓝玉从朱元璋手里接过这面旗帜,将其高高地举起,并在空中舞动着。
接下来是雇佣军团向大明国旗和皇家龙凤徽章宣誓,与大明海陆军宣誓不一样,雇佣军团这种宣誓只是一种形式,现在的雇佣军团忠于的是雇佣他们的钱财,真要让他们开始向大明和大明皇帝效忠,需要一段时间。
仪式完毕之后,蓝玉、汤和先向朱元璋辞行,再谢过阮弘道等广西地方官员,然后率领大军从钦州出发。
三万雇佣兵经过长墩、和昔、河州,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最后越过明越交界的分茅岭,杀进越陈界地。他们首先要对付的是明越安海城(今越南芒街)。
这座扼守北仑河口,靠海的城镇没有被大明海军轰成废墟,并不是大明海军一时疏忽大意,而是安海城里的守军见机快,很快就打出了白旗。这种明越交界地区一般都是由地方豪强势力把守,而且特别有眼力,在两派势力夹缝中左右逢源。
“遣人去告诉安海城里,大明正式接管这里了。”蓝玉吩咐道。
不到两个时辰,交涉的使者回来了,安海城愿意奉献白银若干两,粮食若干,美女若干,但是对于彻底抛弃越陈朝,归附大明却是只字不提。
“他们还在心存幻想。”蓝玉转过头对汤和说道,然后冷冷地下令道:“高桥、山友、水川、上田、相次,”
“属下在!”五个雇佣军团的团统领马上闻声站了出来,在帐中半跪着。
“你五人率部平了安海城,高桥、山友、水川各负责一门,上田协助高桥为主攻,相次协助山友为副攻,海军会给予炮击,你们要注意。”
“嗨!”五人恭声应了一句,然后哗哗地跑了出去。
不一会,随着几声日语的高叫,日本雇佣军团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很快,一阵喃喃地声音传了过来,这是整队完毕的日本雇佣军团齐声念诵佛经开始出征。
听着这满天绕莹的佛音,蓝玉和汤和带着众人走出了大帐,只见一队队身着红色铠甲靠旗的雇佣兵举着长枪,背着弓箭,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脚步坚定地向安海走去。
“这些兵,口念慈悲佛经,却干着杀人放火的事情,真是……”知道自己属下德性的汤和感叹道。
“他们就是这个德性,杀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功业。”蓝玉嗤嗤冷笑一声说道,“他们生性凶残,从小到大学得就是杀人打仗,除了上战场,他们没有去处,除了死,他们没有更好的归宿。你是不知道这帮鸟人的德性,他们一边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轻飘,一边却杀人不眨眼。自己的命和别人的命他们分得很清楚。”
很快,,五个团的雇佣兵将安海城三面围住了,而联络官早早地向海上的两艘巡洋舰、六艘护卫舰发出了信号,指示了位置和范围。
经过半个时辰的炮击之后,安海城已经破烂不堪。炮声平息了下来,整个天地还在回响着一种在耳边萦绕的嘶嘶回音。这时,长牛角号声被吹响,刚才一直蹲在那里默不出声地五团雇佣兵爆发出一阵奇怪的大叫声,仿佛是山中野兽凄厉的长吼声,然后是无边无尽的红色开始向安海城淹没而去。
安海城地区由四家地方势力把持,他们其中两家是商人出身,另外两家则是本地土著世家,他们手里大约有六七千兵马,经过一番炮击之后,一下子溃散了两三千人,剩下的人都退回到城中,坚守着各处。
雇佣兵一冲进去,首先遭到了迎头痛击,箭矢从狭窄的巷子里飞出,一下子射倒了十几人。雇佣兵都是训练有素,富有经验的人,看到这个情景,众人连忙分开,然后拉出弓箭手开始对射,待到准备好了后,雇佣兵开始换上火箭,对着有反抗的位置就是一阵齐射。
这里是越陈地界,明军没有什么顾虑,雇佣兵就更没有什么顾虑。几座房子一下子起火了,烟火在风中乱摆,将里面数十名守军赶了出来。雇佣兵趁着他们手忙脚乱的时候呼地一声冲了上去。
看到雇佣兵抵近,守军连忙一边咳嗽着,一边举械投降。可是冲上来的日本雇佣兵却个个阴沉如水,一言不答挥着军刀就将守军砍翻在地。守军一边躲闪着这些凶残的士兵,一边试图重新组织反抗,可是在这近身情况下,这些守军怎么是这帮死人堆里爬出的日本武士的对手,不一会就全部被砍翻。
安海城里各处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守军开始意识到,“明军”似乎下了决心,不想收留俘虏,看到灭顶之灾即将到来,守军开始殊死反抗,但是大势已去,他们的反抗顶多只是激起几朵血花而已。
“告诉他们,手脚麻利一点,然后一把火把安海给我烧了。”说到这里,蓝玉转头对汤和说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看看这越陈人把安海城修成什么破玩意,还不如一把火烧了,咱们重新修。”
明历四年二月,三万雇佣兵一口气攻陷了新安、渌水、汤州等地,逼近升龙府。三月初六,三万雇佣兵突然调头西进,攻陷了武峨州,在这里堵住了从谅州、禄州、门州退下来的越陈军队。
这两万军队是驻守在那些明越边界要地、防御明军杀入的,现在明军已经突入到后方,逼近升龙府,他们的防御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赶紧收缩,防御升龙府。
两军在武峨州的朗商大战一场,两万越陈军不到两个时辰便被念着佛经、勇不可挡的雇佣兵杀溃,最后全军溃败。
第一百九十一章 治政
习历四只二月十日,朱元璋回到南京交任。“国瑞,雇佣军再的情况怎么样?”
“回禀陛下,该军士气高涨、军容肃严,可用。”朱元璋恭敬地
刘浩然不由笑了笑,朱元樟真是个识货的人,而且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雇佣兵都是日本数十年南北朝战事历练出来的“老兵”作战经验和个人素质是不用说了,关键是要适应明军的军纪、军法和战术。朱元樟一句士气高涨、军容肃严就点出了这支雇佣兵经过数月的严格练,已经初步收心,而且也适应了明军的军纪和军法,至于是不是适应明军的战术,这光靠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从实战中才能看出来,所以朱元璋就没有提及,毕竟他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
“国瑞,你在中枢历练了好几年,想不想到地方上去历练一下刘浩然沉吟了一下问道。
“回禀陛下,臣唯有鞠躬尽瘁,竭尽所能朱元障压抑了一下心中的激动,陛下终于愿意将自己外放了。朱元璋非常清楚刘浩然的用人套路,如果要重用家人,除了中枢历练之外,地方历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地方很多东西都大不相同。例如他非常器重的罗复仁、王侍尧、叶澡温,一个已经出任布政使,另外两个估计忙完货币金融改制之后,也会出任地方了。
听完朱元璋模拟两可,实际上是表决心的话,刘浩然点点头,继续微笑着问道:“国瑞,东北战事基本上平定下来了,你说说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心里又是一阵狂喜,纳哈出在阿兰塞被击败之后,北元的势力在东北基本上被清除干净了,数年的拉锯战,不仅损耗着东北诸族的实力,北元在东北的蒙古人、熟女直也被损耗的七七八八,剩平的都举旗归降,暂时老老实实做起大明的臣民。
这是个机会,朱元璋心中暗自说道,他好好斟酌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回禀陛下,东北现在初定,但是情况并不安稳,问题有三,一,东北地方诸族人口众多,散居各地汉人在那里的数量过少,难以控制整个地方局势,三,东北与漠北接壤,还会受到我大明对北元战事的影响
口气说完这三点,看到刘浩然依然保持着微笑,朱元璋舒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回禀陛下,针对这三点,臣以为当对症下药。第一。以东北诸族勇士效命我大明有功为由,将其家人接出原居山野之地,辟城镇居住,子女安置官学,家眷附以,厂,一可进一步收拢其心,二则默化十数年,此一家皆是我大明子民,与其原部族再无关系。”
朱元璋这一招是分化瓦解东北诸族的势力,现在东北诸族几乎是全民动员,有点能力的青壮男丁都孀、到明军队伍中。投入到对北元战事。大明以此为借口,安置其家眷,肯定会打乱其现在以部族为主的生活方式,削减部族族长和贵族们的影响力,加强了大明官府的控制力。
加强从中原对东北移民。此移民当以屯居为主,在要道和肥沃之地指定屯居之地对百户为一居,平时里以开垦耕种为计,闲时加强军事练,待到时日,这些屯居之地便可为城镇。”
“三,东北与漠北接壤,中间有大岭长河相隔,可在靠漠北草原处密布军屯和原东北诸族百姓屯居点。汉人屯居点和其他百姓屯居点可置之腹地。当然了,我军对漠北的军事压力必须继续保持。”
朱元璋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要改变现东北居民的人口比例,而且在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上游一线留出一个屏障线,以军队屯居和原东北诸族百姓屯居做为保证,抚制北元残余势力向东北渗透,保障腹地的安全。
“国瑞你是用了一番心思”。刘浩然赞许地点点头,“所提计策也是深思熟虑,切实可行之法。只是现在中原人口众少,大规模移民恐怕会多有不便
“回禀陛下,上次臣参加了御前扩大会议,听取了计部、工商部对北方未来数年的建议布局,深有启发。臣窃以为,可在此建议上初步实行移民计划
“哦,国瑞,你说清楚些
“是的陛下。计部、工商部对北方建议以大设工厂为主,而工厂需要大量技工,臣以为,可在这技工方面下工夫。北方诸省工厂技工大部分可从南方诸省调集,尤其是安徽、江苏、淅江省,同时就地在北方诸省招募百姓加以培刮,待到数年之后,再将他们调集至东北。”
刘浩然和旁边的冯国用、刘基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了,他所献之法就是蚂蚁搬家,北方诸省的工厂以南方调过去的技工为主,东北工厂则以北方诸省培出来的技工为主。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循序渐进。避免摊子一下来拉得过大,二是避免了南方技工一下子跑到东北严寒之地吃不消。南方人怕冷,跑到北方已经很吃力了,要他们去更寒冷的东北去,恐怕一时适应不了,而北方技工却没有这么顾虑,应该适应地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