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李云天先前所说的那样,他此番进宫是要向宣德帝报喜,而目前看来他所奏报的事情确实是一件不得不扣的大喜事,对大明将有深远的影响。
“镇武伯,这些农物何时能让百姓们种植?”在众臣们的道贺声中,宣德帝的心情无形中也好上了许多,剥开了手中的一个花生壳,取出里面的花生仁把玩了一番,语气有些迫切地问道。
“禀皇上,臣准备先让讲武堂的军户试种两年,摸清这些农物的习性,然后在向全国推广。”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随后向宣德帝一拱手,宏声说道,“鉴于讲武堂的军户现在都聚集在京畿地带,故而臣希望骁武军能在江南、中原和西南等地的军户中募集一批军士,以确保能在全国各个地域都试种。”
“好,朕依你所奏。”宣德帝闻言想不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去讲武堂京郊大营巡视过两次,对大营中骁武军的军容和气势十分满意,巴不得大明有更多这样的精锐之师。
“太师,你是军阁首辅,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军阁来办,此事事关我大明未来之国运,一定要让试种顺利完成!”
随后,宣德帝转向了张辅,郑重其事地嘱咐道。
“皇上放心,臣一定妥善处之。”张辅向宣德帝一拱手,高声回答。
他对李云天所说之言十分期待,想知道花生、玉米和番薯是否真的像李云天所说的那样神奇。
“镇武伯,依你之见,交趾之事我军是战还是和?”随后,宣德帝放下手中的花生仁,不动声色地问李云天,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经过李云天刚才的那番贺喜后,宣德帝想到了现在的正事,故而再度开口问李云天的意见。!^!
第394章言明利害
听了宣德帝的话,杨士奇和张辅等人这才想起来,宣德帝先前曾询问过李云天关于交趾战事的意见,于是纷纷瞅向了他。
虽然李云天的官职和资历不如他们,但与宣德帝可谓有过生死之交,而且文武兼备,对宣德帝忠心耿耿,故而在宣德帝心目中的地位却要超过他们,否则也不会单单把李云天喊来参与这种军国大事。
“皇上,臣近来作了一幅西洋海事图,请皇上过目。”李云天并没有回答宣德帝,而是从怀里取出了一份折在一起的白纸递给了金英,金英于是摊开在了宣德帝的面前。
地图上列明了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地貌以及周边的一些国家。
大明的福州、广州、琼州和交趾都在图上,尤其是交趾所在的中南半岛,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
上面标明了交趾下方的占城国,与之相邻的吴哥王国和南掌王国,以及与之相隔的暹罗等等。
不仅如此,航海图沿途的一些国家也都在地图上进行了注明,例如亚洲的天竺、大食等等,甚至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
“镇武伯,你的这份航海图比三宝太监绘制的还要详尽。”宣德帝查看了地图一番,点了点头后说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抵达过非洲,故而绘制了沿途的航海图。
“皇上,臣正是以三宝太监的航海图为基础,在上面略作修饰。”李云天微微一笑,他所作的这幅图比郑和下西洋后所绘制的航海图要详细精准得多,由于他曾经看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故而以此为借口,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你给朕看此图是何意?”宣德帝闻言抬起头,有些不解地望向李云天,李云天此时的举动好像并没有回答他刚才的问题。
“皇上,此海峡地势险要,犹如一道斜长的峡谷,扼守住了我大明与西洋诸国之间海路。”
李云天伸手一指马六甲海峡,神情凝重地说道,“如今,海上商贸日益繁盛,各国之间的贸易和联络趋于频繁,这势必使得航海业日新月异,假以时日,天下各国之间必将由海路连接起来,而这道海峡必将成为天下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届时我大明的后世子孙皆要受制于此。”
“皇上,臣在南京听三宝太监说过,不少西夷人都热衷于海上商贸,为此臣进行过多方探问,发现西夷诸国土地贫瘠、民生苦苦,远远不如我大明这般繁华富庶,故而唯有通过从外界来获取利益,海上贸易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随后,李云天语峰一转,忧心忡忡地望着宣德帝,“近来,臣从那些远道而来的西夷商人处获知,为了获取海外利益,西夷诸国的国君都鼓励本国子民从事海上贸易,回国从那些商人征收税金,这使得西夷的航海业越来越繁盛,终有一天他们的水师会抵达我大明港口。”
“水师?”听闻此言,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不由得倍感诧异,觉得李云天有些危言耸听。
若论当今天下水师之强盛,有谁能敌得过大明水师?郑和率领大明的舰队七下西洋,沿途之国家无不望而生畏,岂敢有西夷水师到大明来滋事?
“镇武伯,先帝在时你曾向朕说起过此事,朕当时并没放在心上,如今看来是朕疏忽了。”不过,令众臣意外的是,宣德帝闻言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开口向李云天说道。
宣德帝当年还是太子时,李云天曾经向洪熙帝进献了一幅由他所作的《天下疆域图》,洪熙帝甚为喜欢,并将此图赐给了身为太子的宣德帝,由李云天亲自给宣德帝送了过去。
由于《天下疆域图》上的东西对宣德帝来说太过超前,显得生涩难懂,故而李云天向他进行了解释,其中尤其是点名了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对大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宣德帝虽然对李云天所说的事情感兴趣,但却并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毕竟李云天说的是一两百年以后才可能出现的情形,而他的当务之急是治理好大明。
“去,把那幅《天下疆域图》拿来。”宣德帝抬头望了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一眼,见众人的脸上皆显露出对李云天先前所言的怀疑,随后向侍立在身旁的金英说道。
张辅和骞义等人听到“天下疆域图”五个字,忍不住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询问的神色,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杨士奇和周征则一脸平静,李云天作完《天下疆域图》时拿给两人看过,故而两人知道这幅图。
不过,李云天当时只是告诉两人《天下疆域图》是根据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和海域所作,添加了一些西夷商人所提供的信息,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
故而杨士奇和周征只是以为李云天绘制这幅图只是想为了讨洪熙帝的欢心而已,并不知道他的实际意图。
望着急匆匆离开的金英,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两年前的苦心没有白费,看来宣德帝经过他刚才的那番提醒已经认识到了交趾对大明的重要。
金英很快就拿来了《天下疆域图》,在众人好奇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其平铺在了一张桌上,这可是宣德帝极为重视的御品,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众位卿家过去看看,这幅图由镇武伯所绘制,上面表明了天下间的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宣德帝一伸手,指着桌上的图在场的众臣说道。
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于是围聚在了桌前,一边望着图上的内容一边小声议论着什么,除了杨士奇和周征外纷纷流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谁也想不到大明以外的疆域竟然会是如此模样。
“镇武伯,大秦为何分成了两部分?”张辅望了一番图上各个国家的名字,不无狐疑地问向了李云天。
在图上所标示的众多国家中,大食和天竺这两个大国的名气最为响亮,广为人知。
除此之外,就是大名鼎鼎了大秦了,可出乎张辅的意料,他找了一圈也没有看见图上有“大秦”这个国家。
“禀太师,大秦一千年前分成了两个国家,下官按照地域来划分,一个称为东秦帝国,一个是西秦帝国,东秦帝国一直持续到今,而西秦马帝国几百年前又分裂为许多单独的国家,下官称那些国家为西秦诸国。”
“噢?”张辅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诧异的神色,他可不清楚大秦已经灭亡的事情,随后低头一看,果然地图上标有“东秦帝国”和“西秦诸国”。
“诸位大人,虽然西秦诸国和东秦帝国不如我大明繁华富庶,但他们却能打造出优良的兵器,据下官所知,西秦诸国和东秦帝国由于开化未久,故而并无孔孟之道的学说,而是尊崇自然学科,他们现在尤为重视火器,正在研制新型火炮。”
趁着这个机会,李云天向张辅等人一躬身,不动声色地将欧洲那些国家的国情讲给了他们,“尤为令下官担忧的是,由于西秦诸国和东秦帝国土地贫瘠,生产落后,故而时常侵略他国,而且他们的君王鼓励海外远洋,大力勘探水路,长此以往必成我大明之强敌。”
“自然学科?”像宣德帝当年一样,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听到这四个字后纷纷流露出疑惑的神色,不知道说的是何物。
“各位大人,所谓自然学科,指的是对发生在身边的诸多现象进行钻研。”李云天知道在场的诸位大臣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因此解释道,“据下官所知,他们会研究火药为何会发生爆炸,也会研究沸腾的水汽为何会将锅盖顶起。”
“他们也研究丹药?”杨士奇和张辅等人闻言顿时倍感惊愕,想不到西秦诸国和东秦帝国的人竟然会研究如此无聊的事情,骞义想起了一件事情,颇为好奇地问道。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中国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促使了火药的发明。
它的出现违背了炼丹士的初衷,不仅没有使得人延长寿命,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死亡。
“禀少师,西秦诸国和东秦帝国的火药技术来自我国前朝,东汉时期的商人开启了西夷诸国进行丝绸等物的路上贸易,将我东方的文明传播到了西夷诸国,火药就是后来传入西夷的重要文明之一。”
骞义获封为少师,故而李云天尊称他为“少师”,由于现在还没有“丝绸之路”的概念,故而李云天采用通俗的方法进行了解释,不无担忧地说道,“一旦他们知道了火药爆炸的原理,那么就会对其改进,造出威力更大的火药来。”
“至于水汽顶锅盖,虽然看似毫无价值,但下官深究之后就觉得更为可怕,一旦他们将水汽的力量转化到其他的地方,比如用以给海船驱动,那么将大大缩短航行的时间。”随后,李云天面露凝重的神色,郑重其事地望着骞义。
“镇武伯,水汽能驱动海船?”听闻此言,现场众人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觉得太过匪夷所思,夏元吉忍不住狐疑地问道,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禀少保,开始下官也认为此事荒谬,可是后来下官仔细想了想,水汽既然能够顶动锅盖,那么就表明它有着不弱的力道,如果能采用一种方法将这种力道利用上,未尝不能用来驱动海船。”
李云天有条不紊地回答了夏元吉,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使得他理解自己所说的东西。
夏元吉和骞义等文官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有这种惊人的奇思妙想,平日里他们接触的都是孔孟之道,哪里想过这种看似无聊的事情?
至于张辅等勋贵则更不用说了,像这种做学问的事情历来都是文人的事情,更不可能去关注水汽什么的。!^!
第395章智保交趾
“诸位爱卿,臣先前也以为镇武伯所说之事颇为荒诞,可自从平定汉王叛乱后,朕就知道镇武伯所言非虚!”
见夏元吉和张辅等人神情愕然,宣德帝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畅快,平常的时候他可没少被这些位高权重、资历深厚的重臣们唠叨甚至是顶撞,现在见他们一副茫然的样子,心情自然大好,不动声色地说道。
听闻此言,众臣不由得纷纷望向了宣德帝,面露疑惑的神色,不知道他此话为何意。
“太师,你可记得骁武军去年是如何攻克的青州城?”
宣德帝沉吟了一下,不忙不忙地问向了张辅。
“禀皇上,据传是一道惊雷轰塌了青州城的城墙,骁武军趁势攻进城大败叛军。”张辅有些不明所以,弄不清宣德帝此问的意图,想了想后向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声回答。
骞义和夏元吉等人也不知道宣德帝为何会有此一问,不过想来其中另有隐情,否则宣德帝岂会单单提及此事?
“太师,诸位爱卿,朕可以告诉你们,青州城的城墙并不是被雷给劈倒的,而是讲武堂研制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火药将其炸塌!”
宣德帝环视了一眼齐刷刷凝视着他的众人,不动声色地说道,“据朕所知,西秦诸国和东秦皆紧锣密鼓地研制这种大威力火药,假以时日的话天下间的城墙在它面前将成为一个摆设!”、
“炸塌的?”
轰得一声,现场顿时再度骚动了起来,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大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显得极为震惊。
炸药是大明的最高机密,除了宣德帝外清楚这件事情的人只有周征,另外就是张昊略知一二,其余的人即使是张辅也不知道,清楚内情的人可谓寥寥无几。
从春秋战国开始,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将修建坚固的防线当做抵御外敌的最主要方式,故而中国的城墙要远比欧洲的城堡雄伟壮观,也有了被后人称颂的万里长城。
不过,随着炸药的出现,则完全颠覆了张辅和杨士奇等人这种保守防御的观念,令他们是倍感惊愕。
虽然青州城的城防不及京城,但作为青州府的治所也是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按理说即使骁武军能够打下青州城,那么也必然伤亡惨重。
可骁武军攻城的过程却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晚上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后青州城那厚实的城墙竟然莫名其妙地就塌了,这种诡异的情形使得民间纷纷流传骁武军请来了雷神助阵。
至于青州城城墙是如何塌的,骁武军并没有向外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且即使是军中那些千户级的武官也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无形中令此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今真相大白,给张辅和杨士奇等人的无疑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巨大震撼,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学识范畴。
“皇上,既然有如此犀利之物,为何不用来攻打德州城和德安县城?”
经历了最初的震撼后,张辅不由得望了一眼周征和张昊,见两人神色如常并没有感到惊讶顿时明白他们早已知晓此事,随后沉吟了一下,狐疑地望向了宣德帝。
他心中很明白宣德帝为何没有将炸药的事情告诉自己,按理说他是大明勋贵之首,可现在连张昊都知道炸药的事情而他却丝毫没有得知一丁点儿的风声,这就显得有些反常。
不过,考虑到张辅和汉王之间的交情,这件事情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这可是宣德帝的最高机密,他岂会告诉了张辅?
幸运的是,张辅并没有牵涉进汉王的事情,这使得他依然享受着宣德帝的器重和恩宠,可也因此错过了得知炸药的时间,否则他也会和张昊一样,清楚青州城的城墙莫名倒塌的事情。
在张辅看来,倘若当时能用炸药炸塌了德安县城和德州城的城墙,那么里面的叛军将成为瓮中之鳖,肯定被明军全歼,完全不用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
杨士奇和骞义等人闻言也看向了宣德帝,这也是他们心中疑惑的地方,去年攻打德安县城可是死伤了不少明军。
“太师有所不知,汉王叛乱时这种炸药刚刚被讲武堂研制出来,由于工序复杂故而产量有限,全部都用在了青州城,否则骁武军也不会在黑牛镇浴血奋战,德安县城弹指可下。”
宣德帝沉声回答了张辅,言语中对那些战死在黑牛镇和德安县城的将士们显得有些惋惜。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炸药的产量不足,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