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宰辅 >

第39章

宰辅-第39章

小说: 宰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鹑缵芈淙思涞南勺犹げǘ矗耍缜橥蛑帧K怀鱿郑钪械钠渌泳蛔∪槛鋈皇

美人,绝色美人!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此女绝对称得上国色天香,尤其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更是寻常女子不曾有的。隐约之间,还能感受到她身上那种成熟风韵,气质陡然间又升华不少。

这位绝色美女是谁?所有人都有共同疑问。

赵铮目光落到女子手中那把琵琶上,尤其是琵琶末端那点焦黑的印记,想起一个典故来。

东汉名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某日前去朋友家做客,恰好对方正在烧柴做饭,其中一块正在燃烧的桐木发起崩裂的声音,恰好被他听到。

蔡邕除了是文学大家,也极为擅长音律,听到桐木火烈之声,断定乃是一块制琴的好木头。急忙冲入灶间,从火堆中将桐木抢救出来,然后制作成琴。

虽然抢救及时,但桐木终究被火烧过,其中一部分上留有明显的焦痕。但琴的美观和质地并未因此受到影响,相反和因此名垂千古,因为琴的尾部有些许焦痕,故而得名焦尾琴,乃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自此之后,焦桐制琴的传统便流传下来。后世有工匠采用此法制成一把琵琶,或许因桐于火槽中烧焦之故,得名烧槽琵琶。

后来被南唐国主李璟得到,然后赐给了一个人……一个尤其擅长琵琶,琴音让他叹为观止的人。

没错,那个人是个女子,正是他的儿媳妇,李从嘉的妻子——周娥皇!

第七十七章迁居东宫

“儿臣恭祝父皇龙体安康,福寿绵长!”

周娥皇抱着烧槽琵琶,盈盈一拜,朱唇轻启,道出吉祥恭贺之语。

李璟笑道:“娥皇辛苦,入席吧!”

见周娥皇走到李从嘉身边,同席而坐,所有人都知悉了她的身份,南唐大司徒周宗长女,而今的郑王妃。

难怪如此美貌,国色天香,高贵典雅,气度雍容,此女的姿容和气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啊!

所有人都以艳羡的目光看着李从嘉,这位郑王殿下真是好运气啊,排行老六,前庙的几个哥哥却都死了;而今还能娶到这样风姿卓越的角色美女,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没有人知道李从嘉本人的想法,虽然所有人都很羡慕,都觉得妻子是个美女。可只是容貌美有什么用呢?尽管她很美,也是个贤妻良母,可是过了新鲜劲,也就那样子。李从嘉自己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今日靠前的席位是特意安排的,左边是各国使臣,右边是则是南唐的王公大臣。赵铮在左边第一席,对面是齐王李景达,接下来便是郑王李从嘉和周娥皇夫妇了。所以赵铮一抬头,就能瞧见周娥皇。

那日在秦淮河边算是初遇,可惜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马车帷幕吹起的那一刻,也只是惊鸿一瞥,今日总算能够一睹芳容了。

不愧是名垂青史美女,容貌那自然不必说,诚恳地说,其姿容确在符蓉之上。在这个时代,能与之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她的亲妹妹周女英,还有蜀中锦官城的那位花蕊夫人了。

对已为人妻的周娥皇,赵铮并没有什么心思,完全只是处于穿越者的一种猎奇心理,想要见见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到底什么样子,仅此而已。

今次来南唐终于见到了娥皇女英姐妹俩,也算是不虚此行,完成了两个小夙愿。

宴会还在继续,歌舞自然不能中断,连续几场优美却不及开场舞那般惊艳的舞蹈之后,窅娘再次出现在大殿之中。

作为南唐皇宫中第一舞姬,今日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她。只是这一次,窅娘除了跳舞之外,还在唱歌。所唱的正是赵铮所作的《鹊桥仙》,这首风靡江南的唱词今日终于登上大雅之堂。

在座之人基本都有耳闻,是以多少都有些惊讶,目光全都不由自主地落到赵铮身上。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窅娘的嗓子很好,宛若黄鹂,清扬婉转,饱含深情将一曲《鹊桥仙》唱出来,好多人听的如痴如醉。

赵铮注意到李从嘉的脸色却有些阴沉,转身瞪了一眼周娥皇,仿佛有所不满,态度很不友好。而周娥皇似乎有些许不解,眼神中似乎有委屈。

难道他们夫妻之间不和睦?并非像史书记载的那么深情款款,琴瑟和谐?赵铮正在疑惑,那边李璟已经笑道:“没想到赵少卿文采如此出众!”

“哪里?国主谬赞了,与你和郑王殿下相比还相差很远。”赵铮知道,李璟也是填词的高手,李从嘉就更不必说了,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李璟的表情倒是很正常,李从嘉的神情却有些异常,仿佛脸上有些挂不住,甚至还有些许恼怒。赵铮说这话什么意思?如今整个江南都在传唱《鹊桥仙》,很多人都私下说赵铮此词超过自己。

而今他却在人前这般说,是谦虚?李从嘉暗自摇头。赵铮此人竟不放过任何一个挖苦自己的机会

,当真是可恶。心中对赵铮的恨意更加浓重了,想起堂弟李从庆所献的计策,再次动起了心思。目光从赵铮身上瞟过,又转身看着妻子周娥皇,也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一旁的齐王李景达笑道:“听闻赵少卿武功卓绝,没想到文采也如此之好,当真是年少有为啊,看样子北朝是人才济济啊!”

赵铮笑道:“齐王谬赞了,我大宋当然是人才济济,其中就包括在座的诸位江南高朋名仕啊!”

“听闻大宋皇帝励精图治,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志,威势汹汹啊!”

听到李景达如此一句,赵铮便知他不安好心,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说不是,岂非说大宋皇帝是个胸无大志的草包,如何来威慑天下?说是,就等若是告诉南唐,大宋要一统天下,必然灭你南唐。

如此一来,李璟会怎么想?在这样一个要紧的当口上,他难道不想点自救的办法?何况还有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使节在此,回答的稍有偏颇,就会落下口实,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赵铮短暂沉吟,笑道:“大宋皇帝君临天下,自然威势煌煌,却也爱民如子,无论是西北、中原抑或是江南百姓的生计冷暖,陛下都十分挂念。此番派本官前来,除了给国主贺寿,也是为宣慰江南。

陛下仁善,却也嫉恶如仇,治下若有人图谋不轨,不顾天下苍生,黎明百姓而胡作非为者,陛下一贯是严惩不贷。诸位应该听说了,河东潞州的李筠就是个例子。”

在座之人都听的明白,赵铮这番话是恩威并施,软中带硬。不明确回答是否气吞山河,一统天下。言下之意,要是不起争端,大宋便与你和和乐乐。若是蠢蠢欲动,下场便会是李筠那样。

如此也算是巧妙回答,愿意听的自然会当回事,明白人自然也清楚这只是敷衍之词。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古以来验证过的道理。春秋战国混乱,秦汉则一统天下;汉末魏蜀吴三国征伐,最终归于晋朝;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再次分裂,隋唐再次统一强盛。

而今距离唐亡已经好几十年了,如果算上唐末藩镇割据的时代,天下已经乱了快有百年之久。是时候再次统一,这是人心所向,也是历史趋势。

可惜很多人没有这个能耐,却又不愿意被统一,期望能一直割据一方做霸主,潜意识里安于现状。有时候明知道有潜在的威胁,仍旧不以为意,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当时五代十国的许多君主真是这么做的。

赵铮没有明确表示宋朝的侵略野心,李璟和许多的使节臣子都稍微心安,同时他们也将这番话理解为警告。如此一来,自然会越发的小心翼翼。

李璟不动声色,李从嘉毫不关心,李景达则干笑两声,表情略微有些不自然。赵铮心中了然,此人本就在他怀疑的名单上,而今越发需要提防了。

小插曲之后,宴会继续进行。众人的兴致都还算不错,也算是宾主尽欢,眼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众人估摸着宴会该结束了,已经做好告辞离去的准备。

不想气氛却陡然一变,李璟站起身来,站到主位的台阶前,高声道:“今日当真的诸位大臣和各国使节,寡人要宣布一件事。”

众人见李璟神色言辞格外郑重,不由都打起了精神,聚精会神地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李璟站在台阶上,高声道:“我儿从嘉,仁厚谦和,恪守孝悌,才学出众,聪慧贤达,即日改封为吴王!”

大殿上顿时一片猜疑之声,郑王改封为吴王,还是亲王爵位,身份并无变化。不过江东自古称吴地,以“吴王”为封号,其中含义耐人寻味啊!

就在所有人疑惑不定之际,李璟笑道:“王府的匾额和规制就不着急换了,寡人已命人修缮东宫,从嘉迁入居住吧!”

李从嘉尚在愕然,李景达脸色一变,大殿上则是一片哗然。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惊讶是不可避免的。

不等众人回过味来,李璟续道:“八月十五中秋之时,寡人再于东宫设宴,邀请各位爱卿与诸位使节前去共贺我儿乔迁之喜!”

第七十八章欲擒故纵

甘露殿中,几乎所有人都处在震惊之中。

李从嘉突然改封为吴王,这本身就耐人寻味,没想到李璟随即宣布,让其迁居东宫。

东宫那是什么地方?历代皇太子居住的地方。

李璟此举无异于是宣布自己将立皇六子李从嘉为储君,只是目前没有正式的册封名号罢了。

不过既然入住东宫,册封那是迟早的事情,何况李璟还特别强调,李从嘉迁入东宫当日,他亲自前去设宴庆贺乔迁之喜,并且邀请所有大臣和各国使节参加。

亲自主持,并让臣子和使节作见证,这就等若是昭告天下,确定实施,规格已经相当正式了。

这也意味着南唐成功度过太子李弘冀与晋王李景遂夺储血案的创伤期,李璟也走出了那片亲人相残阴影,开始了另外一个阶段,确立了新的继承人。

在此之前,很多人在猜想南唐的未来,现在终于有些答案了。对于李从嘉成为储君,大殿上的人自然是心思不同。有人赞同,有人怀疑,有些担忧,更有人愤怒。

赵铮没有丝毫的意外,这是历史注定的轨迹,李从嘉终究走上了他宿命中道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却依旧可能充满悲情。

南唐的历史会有所改变吗?赵铮轻轻摇头,李从嘉的特点和性格不改,结局很难改变。看看他目前的反应就知道,眼神里满是惊讶而不是惊喜,也许他意识到这个位置是属于他的,但他并没有充分的准备,等到来临的时候,会有些惶恐。

身为储君连这点担当都没有吗?

李从嘉确实没有心理准备,当年受到大哥李弘冀州的猜忌,惧怕之下仿佛留下了心里阴影。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去想自己是否与储位有关联,平时一如既往地游山玩水,填词欢愉,不关心政事。

根本没有作为国之储君的觉悟,况且今日之事,李璟也不曾向他透露分毫,突然提出来,当真是有些手足无措。

惊喜多少是有的,成为储君,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等父亲两眼一闭,就可以登基雄霸江南。

按理说这种时候,李从嘉也适当说几句客气话,推辞一下的,可只是封为吴王,哪怕让迁居东宫,也不是正式册封太子,如何自以为是地谦虚?加上事出突然,李从嘉表情有些古怪,思绪也是一片混乱,就此默认了。

周娥皇则转身看着丈夫,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夫君为储君,她自然高兴。至于自己将会成为太子妃,未来的南唐皇后,周娥皇反倒是并不在乎。只是由衷为丈夫感到高兴,可心中莫名地有些担忧,丈夫当真合适统治这个国家吗?

她并不知道。

韩熙载的表情很淡然,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神情格外的平静,没有任何波澜。许久之后,忍不住轻叹一声,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礼部侍郎钟谟也是一声叹息,但那表情仿佛更多是痛心疾首和满腹担忧,身体轻轻晃动,仿佛是想要起身,却最终还是坐了下去,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铮观察入微,将众多南唐重臣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其中让他格外留意的是齐王李景达的反应,略微的错愕之后显得很平静,可是在那一瞬间,眼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和愤恨闪过……

一个人再会控制自身情绪,在瞬间的自然反应却难以克制,总会留下些许破绽。瞧见这么一幕,赵铮若有所思。

喜庆的寿宴在一种惊讶复杂的气氛中结束了,大部分的大臣都离开了皇宫,但是有一些人并没有着急离开。

首先一个便是宋使赵铮,还有齐王李景达、李从嘉与周娥皇夫妇、钟谟、韩熙载等南唐重臣。

赵铮是提前约定好,会在宴会之后与南唐国主李璟交谈,商谈一些大事。至于其他人,有的是被李璟和钟皇后留下来的,有的则是听到李从嘉改封吴王,迁居东宫主动的消息后主动求见的。

天色尚早,李璟在一处小殿接见宋使,赵铮在步入大殿之前,李元却匆匆赶在他耳边低语一句,报出的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事。

李重进反了!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以赵匡胤谋朝篡位,谋害大周皇帝的罪名起兵讨伐,意图匡扶后周。

虽然历经多年战乱,淮南已经不如往日富庶,但依旧是很大一片地狱,淮南军的兵力和钱粮依旧不可小觑。

要知道,此时的大宋只有大江以北,燕山以南的国土,其中晋北和西北都被他国占领,或者外族与藩镇割据,国土着实不多。

一个淮南,当真有半壁江山的意思,淮南节度使谋反,等若是宋国整个南方动荡不安。尤其是李重进还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身份尊贵,在禁军中任职多年,有不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他这登高一呼,整个大宋并非无人响应,立国刚刚半年的大宋朝瞬间动荡不安。皇帝赵匡胤已经宣布御驾亲征了,还是与上次征讨潞州的方式相同,皇弟赵光义为大内都虞侯,吴廷祚留守汴梁,吕余庆协理事务。

消息送到江南之时,赵匡胤的大军应该已经沿着汴水运河南下了,两军前锋说不定已经交战了。

得知这一消息,赵铮的神色陡然间凝重了许多,最关键的时候来了。自己收到消息,南唐方面也会听说,李重进的使者和与之接触者都会着急,加快速度。

决定性的结果会在近期产生,赵铮很清楚,一旦南唐参与,淮南的战事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大宋丢掉淮南,本土都会有危险,何谈一统天下?绝对不能这样的亡国之祸出现。

当务之急,首先就是面见李璟,试探其心意,规劝安抚,并且加以警告,最重要的是稳住。其次就是找出那个与李重进接触之人,粉碎他的阴谋诡计。

兹事体大,片刻都不敢再耽误!

恰好李璟宣召,赵铮便昂首阔步走进去,先向李璟躬身一礼。

“赵少卿不必多礼,不知贵使面见寡人所为何事啊?”李璟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有些事情他不会主动提起。

赵铮笑了笑,看来李璟是号准了自己的脉啊,不过时移世易,情况已经大为不同了。原来是不知怎么开口,但而今……

“一来是当面转达我大宋皇帝陛下对国主的慰问!”

李璟拱手道:“多谢陛下挂念了,寡人一切都好,感激不尽。”

“愿国主的身体康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赵铮笑着送上几句祝颂之词,这才道:“国主,我大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谋反了,陛下已经御驾亲征,南下征伐淮南,不日就会攻克扬州。

不过,为了战事早些结束,百姓免于生灵涂炭,大宋诚挚邀请国主派遣唐国精锐,跨江进击淮南,与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