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风-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暮哈哈笑道:“便依你所言,你叫什么名字,隶属何处?”
“臣肖孙阳,内卫府车马司管事,是为陛下您拉马牵缰的。”肖孙阳忙答道。
“差事交接交接,来侍从室报道,朕授你八品侍从室参事之职,可受召参与政务处理。”韩暮淡淡道。
“谢主隆恩。”肖孙阳干瘦的眼睛里居然还能有泪水流出,一夜之间便从一个官车马的从九品管事变成了正八品侍从室参事,且不说这正八品的官的大小,光是侍从室这一个名字便足以吓得人屁滚尿流了,大家心里都明白,侍从室的那些人都是皇上的亲密心腹,为皇上出点子的能人。
“,这竹竿精也不知走了什么好运。”在场的众人又嫉又讶。
韩暮看着众人的表情心道:“你们也许认为我太随意了些,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能将一件棘手之事处理的圆滑如意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尤其是在政。治。斗。争上面,自己需要这样的人给自己出些损招,他需要那些既非强硬不可回旋的计谋,又非软弱一味退避的狠招。
“传旨!“韩暮道,他要下旨册封诸位夫人了。
论坛贴子链接
第三九六章龙子诞生
晋风第三九六章龙子诞生
巢湖城原大帅府内,内侍正在宣读圣旨,众女团团跪在地上,谢道韫和张彤云两人因有身孕被特许站立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之运,执掌社稷,得天下万民之归心,亦将为万民之表率;谢氏诸女,自朕籍籍无名之时便倾心以待,不弃于逆境,不舍于苦难,颠沛流离、惶恐度日,然无片言愤懑,实乃天下女子之楷模。”
众女听着,眼眶均湿润了,跟着韩暮以来确实当得起颠沛流离、惶恐度日之说。
“今朕登大宝,怎能不予以旌表之,然万贯钱财不能达朕之意,唯唏嘘良久,给予今册封贵妃之号;谢女道蕴是为德妃、张女彤云是为容妃、王女玉润是为珍妃、柳女如眉是为媛妃、苏女红菱是为顺妃;令追封柳女红儿是为烈妃;册封——3Z中文网——悠~
当然这只是想当于三公之职,并不是说便是有实权的三公九卿,但是地位级别摆在那里,外臣除了现在的几位辅政大臣和大将军之外,无论谁见了她们都需行叩拜礼,这是她们崇高的身份决定了的。
在九嫔之下自然还有一些美人、才人、中才人等等,可见一名女子入宫若想能到贵妃的位置,要爬上多少级,这和外边做官累官升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靠本事,靠政绩,另一个是靠脸蛋,靠机缘罢了。
圣旨宣罢,众人向诸女道喜,于是诸女乱哄哄的发喜钱、红包之类,忙乱不休,诸女直到今日方一颗石头落了地,自己总算是韩暮的合法妻子了,这家伙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至于婚礼之类的形式上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洞房都成百上千次了,谁还期待那新婚之夜的呢?
大晋新元元年十月二十日,容妃腹痛,新任首席御医官曹东临诊断为待产,韩暮心情激动不已,终于自己的孩子要在这个年代出生了,这标志着自己切切实实的在这里扎下根来,开枝散——3Z中文网——悠~
产婆双手是血慌慌张张的出来禀报道:“张贵妃她骨头太小,婴儿的头肩夹在骨头之间出不来,而且体位也不对,须得赶紧想办法。”
韩暮早就耐不住性子了,闻言也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掀帘便跨了进去,内侍阻止不及,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他进屋,自己这些人只能呆呆的站在门外。
韩暮一进内室,见软榻上张彤云下身全是鲜血,仰躺在那里,气息微弱之极,两腿。之间一个血糊糊的小东西堵在出口,看来确实是难产。
韩暮心急如焚,上前先查看张彤云的情况,只见她秀美的脸上苍白如纸,长发湿漉漉的黏在脸上,双目紧闭,气若游丝。
韩暮下定了决心对那几个产婆道:“保住大人,将孩儿用剪刀绞碎取出。”
那几个产妇魂飞天外,抖着手道:“皇上,老身们不敢。”历来皇上的女子分娩一旦难产首先要保的便是龙种,嫔妃们死便死了,但是龙种何其重要,而这位皇上开口便要绞碎龙种,这叫这些皇家御用的产婆如何敢动手。
韩暮也不跟她们废话,一把将一边案几上的剪刀抓在手中,转到张彤云双腿。之间伸手摸索过去,便要动手。
正在此时,张彤云忽然醒来,微弱的哭叫道:“韩郎,不要,韩郎不要杀了我的孩儿。”
韩暮放下剪刀凑过去吻着她的脸道:“小彤彤,孩子没了咱们再生,你要是没了我何处寻你去,听话。”
张彤云泪流满面道:“韩郎,妾身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为你生下这个孩儿,我还想再试试,千万莫要动手。”
韩暮无奈道:“那好,我帮你按摩小腹,看能否将胎位转正一些。”
张彤云咬牙点头,韩暮撩起她的裙裾,在她的小腹上轻轻抚摸,凭借这运功后双手敏锐的感知,他发现胎儿头斜向下,后脑勺和肩膀抵住了产道口;于是他试着将内力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隔着张彤云薄薄的肚皮缓缓催动着胎儿在腹中慢慢调整,由于紧张和力道的精微,韩暮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落,身体摇摇欲坠。
终于一个微不可闻的声响传来之后,那孩儿的头终于被转向下方,韩暮大吼道:“彤云准备用力,一、二、三。”
随着韩暮的大喊声中,产婆们伸手拉拽,张彤云奋起最后一丝力气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嘶喊,那婴孩终于离体而出。
产婆们麻利的绞掉脐带,伸手在婴儿的屁股上一拍,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传了出来,随着这声哭声,室内外侍立的数十人长出一口气。
“恭喜皇上,是个龙子。”产婆们高声道喜。
张彤云听到这句话之后眼睛一翻,安心的晕了过去。
“快快,燕窝莲子汤端来,老参汤也盛来一小碗,给贵妃娘娘喂下去。”碣石在室外一叠声的吩咐。
“将贵妃的衣衫全部换掉,以防着凉,从现在起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此处。”韩暮沉声吩咐着,在铜盆中洗了洗手,看了一眼那肉嘟嘟满是褶皱的孩儿,心道:“你这不孝子,差点要了你娘的命。”心头一阵后怕,软着腿出了房来。
屋外一圈跪倒数十人,同声贺喜:“恭喜皇上,喜得子嗣,我大晋合国之幸也。”
韩暮哈哈笑道:“同喜同喜,看赏看赏。”
瘦竹竿肖孙阳上前道:“陛下,旨意如何拟定?”
“什么旨意?”韩暮愣了,刚当皇帝,业务不熟。
“皇子诞生,天下共庆,怎可无旨意下来。”肖孙阳也傻眼了。
梁锦春笑道:“皇上,无非便是万民欢庆几日,大赦天下之类的。”
韩暮这才明白过来,大赦天下在登基之时便被韩暮否决了,有罪之人怎可因为一人之喜好而免罪,于是道:“那边万民欢庆三日,各州府替朕免费提供喜蛋三枚,让百姓们也一起高兴高兴。”
“遵旨!”早有人拟好旨意,随之昭告天下,龙子诞生,众臣都有了奔头,这下积攒下来的功劳可不会浪费了,整个大晋喜动颜开,百姓们虽有的并不关心这些事,但是免费吃三只鸡蛋,何乐而不为呢。
起居郎们自然在他们的小本本上写道:新元元年十月二十,帝得龙子,天下震动,帝命普天同庆三日,辄命各地官员发放喜蛋三枚与百姓同喜云云。
第三九七章压力重重的变革(上)
龙子刚刚满月,韩暮便带着老老小小赶回京城,身为皇帝要有皇帝的觉悟,这多事之秋躲在巢湖城享清福可不行;虽然一般性的政务内阁会处理的妥当,每日来回驰骋的禁卫军会将装有奏折的锦盒在巢湖城和健康城之间穿梭来往,但是这么远的路,路上又不好走,狮子啊有劳民伤财之嫌_沸&;腾&;
在内阁辅臣及各部长官的连番催促之下,韩暮无奈结束休闲惬意的时光,带着众贵妃回京
随同的多了姜文和姜夫人以及苏蕙
姜文是韩暮特意将之带进京城的,在他的几番追问下,姜文不敢隐瞒,将自己因韩暮而被王猛怪罪最终全家流放益州之事和盘托出,韩暮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身为上位者,某件事办砸了,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替罪羊出来,聪明的便捏着鼻子别出声,或许不至于有大祸,不智的你若是大呼冤枉,越叫便会下场越惨
姜文只是憨直,但他不傻,他一点都没声张,认罪态度很好,正因为如此,司隶府才会网开一面,给他全家留了条命,发配了事
韩暮心里大喜,姜文任鸿胪寺卿多年,对于周边各国的情况可谓知之甚多,特别是秦国,他是九卿之一,对于秦国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关系,矛盾,利益冲突了如指掌,这么一个活间谍在身边,不拿来用,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大晋和秦国是势成水火的一对冤家,现在都在忙着将自己的内部事务搞定,之后便会一起死掐,按照韩暮所知的历史来说,淝水之战就在其后几年,最终是以大晋全面胜利而告终;然而,自己穿越来此,历史已经演变的面目全非,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司马氏的江山已经成为自己的江山,韩暮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改变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秦晋之战的结果已经肯定无法被预测,甚而至于,这个世界往后的发展是否会有隋唐宋明之类的朝代也不敢说了,会不会最终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那个天朝也是无人敢断言之,总之一切发展方向似乎都偏向了另一个支线,扑朔迷离
作为韩暮来说,他所能做的便是竭尽所能带领大晋取得胜利,生存下来这是第一要务,至于对历史进程造成的影响和偏离破坏,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了
回到京城之后,韩暮静心下来思考目前的形势
秦人经过半年多的征战已经将仇池国平定,现在杨安正率领大军进攻北代,从时间上来看,明年年中,秦人当可平定内部纷扰,到那时将会是大战来临之时
韩暮曾考虑过先发制人,但是他将手头的力量划拉了一遍,无奈只能放弃;不是说兵不多,将不广,而是资源不足
国家与国家之战可不是小孩打架,一拳定胜负,或许会在某场决战中击溃敌军大军,但是若要完全的灭亡之,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么一来打仗不是打别的,就是在打物资、打金钱、打储备
一想到这些,韩暮的头都大了,户部报来的数据让他汗颜,整个大晋国库的存粮甚至不够健康城居民食用三个月的,若不是马上秋收在即,光是这一项便会酿成民变,不等别人来攻,自己先完蛋了
桓温时期留下的烂摊子正在收拾,第一件事韩暮便要求将市面上飞涨的粮价平抑,彻查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奸商
在谢安等人的强力控制下终于被抑制,同时也打击了一批囤积居奇的奸商,这些都是些小的士族,大家族还没有作践自己到那种地步,他们绝对不会干这些丢份的事情
这些奸商虽看着不起眼,但是全国三百余家全部抄没之后,一个惊人的数字摆在大家面前,这百余户被抄的小士绅囤积粮食达到七千万石,相当于数州粮产总和,这么一大批的粮食绝对能左右市场上的粮价
在十月底的一次早朝上,韩暮针对此事组织了廷议,他要借此机会实行变革,但是为了不过于触动大士族的利益,他采取了较为缓和的态度
“诸位大人,内阁报上来的惩办各地囤积居奇的粮商,哄抬物价之事,朕同意你们的意见,没收他们全部的存粮;但是我有几点建议,希望诸位能商议商议是否可行”韩暮高踞宝座,扫视百官
“皇上请讲,臣等原本就想听听皇上针对此事的旨意”首辅谢安躬身道
韩暮将手轻轻搭在龙座扶手上,轻轻把玩着龙座上的宝石组织着措词道:“内阁送来的折子上批示,既要没收,又给予平价补偿,这有些说不通”
“启奏陛下,由于涉及诸多大户,又都是当地的名望之士,他们也都识大体,愿意交出存粮,补偿点钱财应该是最为妥当之法,也利于大局稳定”
“首辅所言,朕真的听不懂,您这是在鼓励这种行为还是在申斥这种行为呢?这两百家是被抄了出来,还有成千上万家没有被抄出来的呢?您要明白朕要的是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粮食是什么,关系到大晋稳定的战略物资,这东西不管好是会倒了社稷江山的”韩暮见谢安无动于衷,说出什么大局稳定之言,有些怒气
这还是韩暮首次在大殿上百官面前用这么重的口气说话,说话的对象居然还是首辅大臣谢安;众官有些期待谢安的反应,都默默看着他
谢安知道此时的态度极为重要,他理解韩暮此时的心情,但是他心中也暗暗埋怨韩暮,有些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啊,事先没商量的情况下,怎能在此大谈此事呢
谢安不知道,韩暮便是要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此事挑明,妥协一旦开了头,便会无限制的妥协,对于大家士族来说,某些时候自身的利益会高于国家利益,大是大非问题需要敲打,决不能出现战时无粮草,灾荒无赈济的情况,自己不当这个皇帝便罢,当了就要好好筹划一番
“臣等考虑不太周详,请陛下明示”谢安决定听明白了韩暮的意思在做进退,他及时的抽身而退,将皮球踢给韩暮
“无粮不稳,这是最朴素的道理;朝廷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律法,也就罢了,至于这两百家的士族便按照内阁所议办理“韩暮淡淡道
众人松了口气,说来说去,皇上还不是要听从内阁的意见么
“但是,从今日起,内阁必须在三日内拿出一个方案来,方案的内容朕给你们圈定一下,首先是粮食经营收归国有,内阁牵头成立专司负责大晋粮食的收购储运发放赈济等事宜,从此百姓无权收购买卖囤积粮食,普通人家屯粮过千石者将定罪,士族之家屯粮过万石亦将定罪,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哗然,百官中士族大家居多,虽然像谢安、王坦之、庾希等大规模的家族不会做这些粮食买卖,但是很多官员都是中等士族出身,几乎都有这方面的生意在做,这次的处罚为什么这么轻,便是谢安综合百官的意见的无奈之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触动,否则便有灾祸,这是谢安能想出来的最好的两全之策,但是到了韩暮这里,这家伙一句话便将马蜂窝捅了,这事恐怕要闹大了
韩暮满意的看着殿中众人议论纷纷的样子,有人脸色苍白、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义愤填膺,他明白这是意料之中的效果
兵部尚腾谢玄皱了皱眉头,忽然大声喝道:“有事说事,这般在朝堂上议论纷纷,还懂不懂礼法了?你们还是大晋的命官么?”
众人一惊,兵部尚腾谢玄虽是文职,但是向来上朝都是一副武将打扮,他的出现也同时提醒了诸位,韩暮这个皇上可不是软柿子,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人家手里十几万大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此举严重损害各家利益,绝对不能就此服软,于是立时有人上前开始陈述反对理由
第三九八章压力重重的变革(中)
“臣有话说”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上前行礼,韩暮认识他,他便是南方吴地苏家家主苏康子,现供职于户部右侍郎之职
“苏大人,请讲”韩暮有些诧异,他本来已经查明,王谢庾几大家族包括南方七八家大族与此事并无瓜葛,且家中也并不经营此种粮食倒卖的勾当,不知这苏康子为何要强出头
“皇上,对于圣意臣等自然不敢违抗,然老臣有几点疑问想请圣裁,适才陛下说了,士族家中藏粮万石即治罪,在这朝堂之上恐有大半人家中良田万顷以上,每年光是自家的粮食收成也会达万石至十几万石,像谢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