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43章

逆隋-第43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龙军的官兵和普通百姓的反应却是不一样,听到突厥人进犯,纷纷向杨天请战,希望朝庭能允许玄龙军调入前线,抵御突厥人,这支军队已经太久没有打仗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玄龙军,依旧是大周最精锐的部队。

第四十八章战议下

得知突厥十万大军进犯,大周上下顿时乱成一团,天元皇帝经常数日不上朝,而郑译,刘昉等人只会对皇帝溜须拍马,讨皇帝欢心,打击政敌或许拿手,并没有真正的治国才能,对于如何应对突厥十万大军的进攻,恰是一窍不通。

消息传到民间数天,整个京城开始人心惶惶,郑译等人即没有向前线增派援军,也没有贴出布告安定京城人心。在天元皇帝没有明确指定之前,众臣都只能等待,眼睁睁的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面对玄龙军上下热情高涨的战意,杨天并没有压制,他虽然历史知识贫泛,却也知道突厥人正是这一时期中原的主要敌人,而且还会持续数十年之久,此时突厥人对于农耕民族的破坏和凶残,并不比后世的蒙古人差。

隋末时,突厥人更是主导了中原各个起义集团的争霸战争,其中李阀的最终胜利也依靠了突厥人的力量,这场隋末大乱,直接导致了中原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其中有多少是死于突厥人手中,无法统计。

大周虽然是鲜卑贵族组成的政权,但已汉化,眼下已形成鲜卑人和汉人共治的局面,大周和突厥人的战争,其实已是一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

若大隋立国,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突厥人,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杨天很想乘此机会与突厥人进行一次交战,摸清对方的实力,他很快向朝庭递上了请求上前线抗拒突厥人的奏章,就在玄龙军上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前线时,数天过去了,杨天的奏章却仿佛石沉大海般毫无消息,杨天只得带着十数名亲兵返回长安,看看朝庭到底作何打算。

统兵大将末得朝庭诏令不得擅自回京,杨天却不存在阻碍,玄龙军本身就是属于维护京师安全的一支队伍,只是驻扎在城外而已,只要杨天不带着大军,就是天天回京也最多被人指责玩忽职守。不会有其他罪名。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到处是人流,一些富贵人家纷纷驾着大车向外赶,更多的民众则是拖家带口的往城里去,双方都是心急火燎,不时挤在一起,杨天一行十数骑被夹在人流中,只得放慢了速度。

一名亲兵疑惑的问道:“他们这是干什么?”

杨天的亲兵已经组建了一百人,除了从玄龙军选出来的五十名老兵外,还有五十名是杨天收养的孤儿,这五十人以招募的方式陆续进入,在二千人的大军中安插进五十人,又是杨天的亲兵,谁也不会注意。

李纲回道:“他们是在逃难。”

亲兵不解:“逃难。那怎么分两个方向?”

“因为向外的都是富人,他们怕长安不保险,所有要往外逃,而进城的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本来住在城外,现在想搬进城中,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

杨天的脸绷得紧紧的,突厥人离长安至少还有上千里,没想到长安已是乱成如此模样,如果突厥人真的兵临城下,城中还不知道会乱成怎样,这就是三年前一统北方,二年前还雄心勃勃要征服突厥的大周,若是武帝泉下有灵,见到这种情况不知会不会为传位给儿子而后悔莫及。

此时突厥的使者安遂迦正在大周朝堂上夸夸而谈,以居高临下的口气道:“沙钵略小汗尚末娶亲,听闻大周美女出众,特向大周皇帝求娶美女妻之,这三年大周共需进贡大突厥绸缎三十万匹,瓷器四十万件,铁器三百万斤,沙钵略小汗将一同带回。”

突厥使者在朝堂上的狂妄无礼让大周群臣都是勃然色变,只是众人都明白,大周已不是武帝在位时强盛,绝不可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

此时南朝陈国是陈孝宣帝当政,陈孝宣帝名陈顼,是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本来是大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来他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正因为有陈朝的这个先例,周宣帝才会将他的那些叔叔视为眼中钉。

陈孝宣帝虽然与周宣帝同样有一个宣字,高下却有如云泥之别。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鼓励农民生产,陈国实力大增,陈顼还有强烈的开疆扩土之心,在太建五年(公元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在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但最后还是被北周夺走,双方结下了深仇。

公元577年,周武帝去世之前数月,陈顼又派大将吴明彻率数万大军,水陆并进,想重新夺回吕梁区,只是这次失败的更惨,吴明彻被王轨和达奚长儒两人联手击败,陈国数万大军全军覆灭,连大将吴明彻也被周军俘虏。

正是这次失败,让陈国元气大伤,以致周武帝去世,大周朝庭动荡之机,陈国也无力向周朝进攻,只是经过二年的蛰伏,陈国的实力已经慢慢恢复,而大周的实力经过周宣帝二年多的折腾,比之周武帝在位时已下降了许多,此时对待陈国只能勉强占到上风。

如果突厥人真聚齐了十万大军,杀到长安城下,即使能守住长安,陈国也绝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周社稷说不定就有倾覆之危,一时谁也不敢接突厥使者之言。

宇文赟气得脸色铁青,他平时以天自居,没想到一个突厥使者敢在朝堂上对他无礼,让他更加愤怒的是,这些大臣平时对自己这个天尊尚且敢指手划脚,对突厥人却失了声。他重重的一拍龙椅,对安遂迦道:“本天尊这里没有王昭君,要王昭君南朝找去!”

众臣闻言都是愕然,敢情皇帝拒绝突厥人是舍不得宫中美女,反而那数十万匹绸缎,数十万件瓷器,数百万斤的铁器有答应的意思。

此时杨坚只好站了出来,对安遂迦道:“此事容我君臣再议,贵使可先下去休息。”

安遂迦对天元皇帝的话充耳不闻,指着满座的大周群臣道:“沙钵略小汗给你们一月时间,把我大突厥所要的美女和贡品备齐,到时大军自会到长安城下领取,否则攻破长安,莫怪言之不豫。”

第四十九章捉襟见肘上

————————————————————————————————

安遂迦下去后,群臣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主战,有的主和,最终还是主和的战了上风,眼下前线与陈朝的对持还末平息,大周若与突厥开战,实无胜利把握,一旦有闪失,便有亡国之危,

只是绸缎,瓷器等物好办,以前周,齐并立时,两家每年都要拿出十万匹绸缎,十余万件瓷器,百万斤生铁给突厥人,如今大周已将齐国灭亡,再多拿出一些物质也不是难事,只是美女却难为,天元皇帝的姊妹早已嫁人,公主才几岁,而皇帝已明确不愿效汉之王昭君,从宫中选出美女嫁给突厥,那剩下只有在王公郧贵家中找。

突厥虽然军事强大,但对于中原的繁华来讲,无异于蛮荒之,谁愿意自己的女儿远嫁突厥受苦,众人顿时你挤我推,谁家都找不出女子可以嫁给突厥人,议到快天黑也没有结果。

杨天一行人花了比平时多了一倍的时间才回到城中,到了随国公府,天色已黑了下来,刚好碰到杨坚还朝。

杨坚脸上一片疲惫之色,得到突厥寇边的消息后,周宣帝依然没有停止玩乐,大部分朝政都落到杨坚身上,将杨坚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郑译,刘昉等人不添乱就算不错。

看到杨天回来,杨坚有点愕然:“你回来干什么?”

杨天连忙道:“父亲大人,孩儿回来是请求带领玄龙军与突厥人交战。”

“胡闹,此事朝庭尚没有定论,那轮得到你插嘴。”

“父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孩儿已是朝庭的骠骑将军,自然可以关心朝庭大事。”

杨坚惊异的打量着这个长子,杨天脸上还留着稚气,却是一脸的坚毅,他心中感叹,儿子已经长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嗯,这句话说得不错。”

杨天刚才脱口而出,现在才记起这句话好象是明末时顾老先生说的,没想到被自己提前拿出来。

见长子和丈夫都回来了,独孤氏心中高兴万分,连忙走了上来:“你们父子真是,在院子里说个不停,还还赶快进厅。”

杨坚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只得和杨天一起进到客厅,把厅中所有的仆人赶下去后,杨坚将今天朝堂上的事讲了出来,若是以往,这些事杨坚只会对独孤氏商量,此时已感到长子已经长大,到了应该让他参予朝庭事务的时候,才会让杨天一起旁听。

杨天尽管有二世的经历,但在前世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国家大事参预不上,经常会为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愤怒不已,听闻大周竟然有接受突厥如此苛刻条件之意,差点跳了起来:“父亲大人,决不能答应突厥人的要求,这是资敌。”

杨坚哼了声:“在朝诸公谁不知道是资敌,而且开了这个头,以后每年的进贡都必不可免,说不定突厥人还会把以前齐国的贡品算在大周头上,只是实力不如人,舍不得区区财物和女人,难道要等到突厥人打到城下,再眼睁睁亡国。”

杨天哑然,他现在也算朝庭高官,自然不会象前世年轻时那么热血冲动,若是大周战败,不要说财物,美人,普通百姓的生命得不到保障,那些朝庭高官的命运会更悲惨,传了数百年的家族说不定身死族灭,妻女沦为突厥人的玩物甚至娼妓,自然没有人愿意冒险与突厥一战。

只得突厥已经在进攻大周前线的城池,现在大周是不得不接战,朝堂却不作反应,未免太说不过去:“父亲大人,就是要与突厥人议和,至少要让突厥人先把前线的战事停下来,否则等到突厥人真的到了长安城下,那要的财物恐怕更加会狮子大开口,更有可能给了财物,突厥人也不会退兵,毕竟攻下长安得到的财物远比他们索要的财物的多。”

杨坚苦笑道:“突厥人狂妄自大,他们是存心要将大周打服,在没有得到大周送上的财物之前,突厥人是不会停兵的。”

杨天更加不解,几乎以责问的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给前线派遣援军,难道真要等到突厥人打到长安城下?”

杨坚大为不满,瞪了杨天一眼:“睍伐,你是以儿子的身份,还是以骠骑大将军的身份跟老夫说话。”

杨天才知自己刚才失态了,无论是身为儿子,还是身为骠骑大将军,自己在杨坚面前都不能无理,独孤氏连忙在旁边打着圆场:“好了,好了,他当然是你儿子,睍伐,快向你父亲道歉。”

“父亲大人,对不起,孩儿失态了。”

杨坚的语气萧瑟起来:“你以为为父不想派兵救援,实在是无兵可派。”

杨天张大了嘴,灭齐后,大周人口激增到近四千万,兵员至少百万,面对突厥的十万大军,怎么就会到了无兵可派的步。

见杨天摇头,杨坚一一数道:“大周号称兵员百万,却多是各驻守的镇戍兵、州郡兵,这些人亦兵亦农,只有两支部队可以随意调动,一是府兵,共计二十四府,五万人,二是三万余宫廷宿卫军和禁军,禁军和宿卫军皇上不会派遣出去,府兵除了你的玄龙军,长安还有三支,共八千余人,其余都在长江前线,远水不解近火,即使能调回来,皇上恐怕也会用来加强长安的城防,绝不会派到前线。”

杨天顿时傻眼,他虽然接掌了玄龙军,只得时日较短,对大周的兵制并不十分了解,没想到大周的军力到了如此捉襟见肘的步,若是武皇帝在时,听到敌人来犯,必然会御驾亲征,有了三万禁军和八千府兵,加上沿途可以征聚的镇兵、州兵,聚起十万,甚到数十万大军都不是难事,自然不必害怕突厥人的大军。

周宣帝却没有胆量离开长安去迎战突厥,大周最精锐的四五万军队只能困在长安,而沿途的镇兵、州兵皇帝又不放心将权力下放,允许方自由调动,聚起来抵抗突厥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突厥人攻城掠,一个个城池打下来。

第五十章捉襟见肘下

——————————————————————————

难怪听到突厥十万大军,大部分朝臣马上同意突厥人的和议,因为若是不同意,单靠沿途的镇戍兵、州郡兵,绝对无法挡住突厥人,打到长安只是时间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悬念。

见到儿子发呆的神色,杨坚嘲弄的道:“现在你还想到前线去吗?”

杨天内心挣扎不已,单靠玄龙军二千人,即使玄龙军能以一挡十,面对突厥十万大军也是怀水车薪,如果与突厥人硬碰,几乎是必死的结局,要自己小小年纪去送死,杨天没有那么傻,可是失去这次与突厥人交手的机会,杨天却不知以后会不会后悔?

见杨天沉吟,独孤氏有点不安:“睍伐,不要做傻事,当今太后是突厥可汗的公主,突厥人不会对大周太过苛刻,他们无非是想要点财物,给了他们自然会退兵。”

独孤氏一劝,杨天反而坚定了决心,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有些事自己必须趁现在去做,积累自己的威望,否则等到自己成为太子,只能困在京中,动弹不得。

“父亲,我想通了,朝庭要议和,那是朝庭的事,只得我身为大周的将领,却不能不负起抵御敌人的责任,请允许孩儿带着玄龙军上战场,只调动二千人,既可以显示朝庭对前线的救援,又不会削弱长安多少防御力量,孩儿想只要父亲提出,皇上一定会同意。”

独孤氏大惊:“睍伐,你疯了,你这是送死,那罗廷,你绝不可以答应睍伐的要求。”

杨天连忙道:“娘,你放心,孩儿不是莽撞之徒,一定会平安归来。”

独孤氏气急败坏的道:“放心,你让为娘如何放心,你从没有上过战场,又只有二千人,如何迎战突厥十万大军。”

“娘,突厥人的十万大军又不可能总聚在一起,孩儿不是要与突厥人死嗑,遇到突厥人的小部队打得过就打,如果是大部队,打不过孩儿自然会跑,朝庭总不会想让孩儿二千人就将突厥十万大军挡住吧,有了孩儿的骚扰,不但可以减轻各州郡兵的压力,也可以增强他们抵抗的勇气,突厥人向长安推进的速度也会慢下来,一举数得,于国于家都是好事,何乐而不为?”

独孤氏还要说什么,杨坚已经摆了摆手,看着杨天:“好,不亏是杨家的长子,既然你一定要去,为父可以答应你,不过,记住你自己说的话,千万不要鲁莽行事,活着回来。”

杨天心中一喜,连忙拜了拜:“谢谢父亲大人成全。”

独孤氏大怒:“你们父子是不是要把我气死?”

“夫人,为夫十四岁才刚从尼庵出来不久,可是睍伐已可以带二千大军上战场,难道你不为他高兴,大周十多岁就上战场的贵族不在少数,又何必为睍伐担心?”

独孤氏的怒容缓和了下来,泛起的更多是愁容:“这怎么相同?那些十多岁从军的贵族,多半只是随军而已,而睍伐却是要独立领军,而且面对的是数十倍的突厥大军,我怎能不担心。”

“夫人但请放心,睍伐虽然是初次领军,可是军中却不泛宿将,史万岁智勇双全,李诠心思细腻,李纲更是玄龙军中的老人,曾做过齐王的参赞军务,现在玄龙军上下又都对睍伐心服,有他们相助,为夫才会答应睍伐的要求。”

杨天听得冷汗直冒,原来父亲对自己营中之事了如指掌,好在还不知道罗艺,史涛等人的出身,否则自己就不用玩了,以后只能缩起头乖乖做个老实太子。

第二天,天元皇帝难得连续上朝,只是朝政讨论的依旧是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