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完全诠释了民国年间争权夺利的本质。
民国时期,袁世凯,孙文二人皆有一些建树,但相比袁世凯这个传统的官僚来说,孙文在很多地方却不如袁世凯。
袁世凯虽然说起来一无是处,当袁世凯在教育的发展上却一向重视,但袁世凯对教育的重视被华东政府的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给淹没了,变得不起眼了。
相比之下,孙文可能是正确的。
但他缺乏一个基础,一个上位的基础。
民国初年,是袁世凯当总统。
这个时候夏钧尚且乖乖的当地方政府,孙文却意图发动内战而上位,这本身就已经损害了民族利益。
就算是孙文上位后能有比袁世凯更好的建树,夏钧也不会允许他上位。
二次**中华东政府支持北洋,这正是夏钧做出了他的选择,因为他认为孙文的行为方式最不正确。
把孙文踢出局之后,就是夏钧与袁世凯之间的竞争了。
事实证明,夏钧的手段比孙文高明得多。
他与袁世凯竞争,从来不以发动内战的方式来进行,而是通过不断的埋头发展,以及对外外交上的行动,促使北洋政府退让。
同时北洋与华东之间亦有大量的合作,等于是在军阀林立的民国初年,进行强强联合,把其他的军阀、政客全部踢出局去,双方再慢慢磨合。
而中日山东战争,是北洋政府与华东政府关系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争,北洋政府缩了,而华东政府则义无反顾的出兵山东,与日寇进行前所未有的大会战。
在孙文看来,这是一场豪赌。
若是华东政府当初失败了,那么其结果就是一败涂地。
然而华东政府胜利了,而且是完胜。夏钧敢发动国战,自然有他的底气。
这就是能力,这场战争充分证明了,最有能力的领袖是他夏钧,而不是袁世凯,更不是他孙文。
最有资格领导中国的,只有他夏钧。
当孙文看完这部影片后,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夏钧确实最有资格。
而且这部电影更让孙文感觉汗颜,对于夏钧的出身,他也是第一次了解,当他看到影片开头位于印尼的地下工厂后,才知道原来夏钧是叔侄两代人都在从事反清大业。
这确实让一直自诩**先辈的孙文来说,是一个很汗颜的现实。
人家叔侄两代人默默奋斗,只为恢复汉室正统,他则是到处喊口号,煽动他人子弟回国送死。
同时孙文也不由羡慕夏钧命好,有一个这样的叔叔,给他铺平了崛起的道路。
整个电影院内,随着电影的播放,所有华人都沉浸在莫名的激动之中。
激昂的战争主题曲《冲锋号》,将整部影片的战争部分推向了高潮,真正诠释了什么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片尾曲是《黄种人》,这首歌更是让片尾充满了激荡。
“越动荡,越勇敢,流下属于我的黄,一身坦荡荡,黄天在上,看我如何做好汉……”
这是宣言
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被击垮的民族,只要有机遇,这个民族就可以迅速从低谷中走出,再次屹立在世界之巅。
当电影反映完后,孙文最一个离场,当他走到电影院门口时,一个华人上前递给了他一封信,对他说道:“孙文先生,这是国内来的信。”
孙文接过信,发现信封上写着‘孙文先生亲启’的字样。
国内来的信,这封信很大。
孙文拿着信回大家后,打开了信封。
发现里面有一张‘中华帝国国会议员委任书’,委任书上写着孙文二字。
还有一张信纸,信纸下面的名字赫然写着——夏钧二字。
这是夏钧从国内捎给他的信。
“先生自二次**出国,时已六余年,二次**以成往昔,对错皆可不问。今中国复兴在望,时局已愈平稳,国力已愈强盛,故置信与先生,望先生归国从政,共达振兴中华之理想……”
夏钧在信中温言软语,就是要把孙文劝回国内,免得在美国被美国佬当枪使,坏了中华帝国政府的名声。
那些流亡海外的政治犯,最容易走上这种歧途。
陆荣廷会屁颠屁颠的跑回国内,不代表他孙文会。
他孙文好歹会讲些气节,当初既然流亡海外,今日中华帝国政府就算是下了特赦令,也不可能自己跑回去。
当然,若是给他个台阶下,那一切另说。
孙文在看完了信,不由心中澎湃,整个人顿时兴奋不已。
宋庆龄见孙文神色兴奋,不解的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我们马上收拾东西。”孙文说道。
“去哪?”
“我们回国。”孙文兴奋的说道。
“回国?”宋庆龄不由纳闷,前两天她还对孙文说想回国,毕竟现在下了特赦令,已经可以回国了。
不过却被孙文一口回绝。
现在怎么又想要回去了?
这让孙庆铃有些想不明白。
——————
第一更到
第一卷第328章:春季大反攻,奥伦堡大捷
第328章:春季大反攻,奥伦堡大捷
《一个民族的重生》这部电影在西方国家的上映,收到了良好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一部电影,也让西方国家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的电影。但这布电影也很快成为了英美法日四国联合围堵中国的一个契机。
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危机意识,此时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其自身为首的亚洲联盟。为了围堵中国的持续扩张,英法美日迅速确定了援助俄国苏维埃以抗衡亚洲联盟的继续向西扩张。
随着春季的到来,中俄联军已经在乌拉尔一线集结了八十万兵力,其中俄国占五十万,中国占三十万。
中国往乌拉尔军区调遣了五个装甲师。
在空军方面,俄国集结了三百架重锤Ⅳ轰炸机,中国往乌拉尔地区调遣了两百架重锤Ⅳ轰炸机,以及五百架蚊式轰炸机,以及强击机、战斗机、运输机等军用飞机三百架。
苏维埃红军于乌拉尔地区,于奥伦堡一线集结了三百万红军,都是参加过欧洲战争的俄军士兵。
4月21日,中俄联合空军对奥伦堡一线的俄军发动了轰炸,五百架重Ⅳ轰炸机陆续起飞,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将奥伦堡地区的俄军发动了大规模空袭。
不过苏维埃红军早有准备,在空袭到来不久,防空警报就响了,士兵陆续钻进了防空洞内躲避。
在空军发动空袭的时候,中俄八十万联军也开始向前推进。
俄国苏维埃东方面军司令叶戈罗夫立即指挥部队进行应对,苏维埃红军将主要力量布置在奥伦堡。
而看中俄联军的架势,显然是要从奥伦堡进行正面突破。
叶戈罗夫丝毫不怀疑中俄联军的突破能力,一切情报都表明,中国从其国内调遣了装甲师和大量轰炸机。
因此,叶戈罗夫已经做好了被突破的准备了,但依旧还是努力的去防守。
然而战斗刚开始,苏维埃红军就遭到了凌厉的炮火打击。
大量的炮弹从天而降,中俄联军装备了一种新型204mm牵引式榴弹炮,该榴弹炮的威力之大,远超一般的榴弹炮,射程已经达到了15公里。
苏维埃红军炮兵随即展开还击,但第二波的轰炸马上就跟着中俄联军的火炮而来,成群的轰炸机在苏维埃红军上空盘旋,以伺机轰炸苏维埃的炮兵部队。
由于缺少防空武器,更缺少飞机,苏维埃完全没有制空权。
随着苏维埃红军的火炮开火还击,中俄联军的火炮马上开始重点清理苏维埃的火炮,双方炮战随即展开。
在步兵正式接触之前,炮战是一道传统的开胃菜。
在炮战刚开始,苏维埃红军的炮兵部队马上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对面的中国炮兵不仅打得准,而且反应速度之快,协调能力之强,和他们根本就是天差地别。
一个炮兵师师长跑打电话到指挥部,对叶戈罗夫报告道:“司令,中国陆军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我们的炮兵打不过他们。”
这个年代的苏维埃红军的装备很差,只是一个初步接收了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所留下的底子。
唯一有优势的,那就是人海战术了。
炮战不仅在火炮上不如中国所使用的火炮先进,而且在通讯设备上又大大不如,加之中国炮兵那几乎是用炮弹堆出来的精准度,更是在中日山东战争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炮战经验。
中日山东战争期间,双方打得最多的就是炮战。
特别是在对峙期间,双方的炮战天天打。
而且炮战方面中国还炮兵部队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空中侦查,以及空军对对方的炮兵部队进行打击。
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炮战。
不仅在装备上落后了,而且中国的炮兵部队有空军的配合。
“把火炮撤下去。”叶戈罗夫当机立断的命令道,这炮战再打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是先保留有生力量,等最关键的阶段再投入战斗。
“是。”
……
炮战持续了半个小时,最终以苏维埃红军的炮兵部队偃旗息鼓而结束,这半个小时中苏维埃东方面军炮兵部队损失了大小口径火炮近两百余门,可谓损失惨重,不过也还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这主要得益于叶戈罗夫的果断。
在炮战结束之后,中俄联军开始炮击苏维埃红军的阵地,如同雨点一般的炮弹在阵地上肆虐着,将红军士兵压得抬不起头来。
空中是不断呼啸着投下炸弹的轰炸机,让红军士兵始终都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
他们仿佛回到了欧洲战场,然而就算是欧洲战场上的德军,他们的火力远没有这么强大。
就在正对面的中俄联军在对红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近三个小时之时,中国陆军集结起的五个装甲师已经集中一处。
炮兵部队对着奥伦堡一线突破的方位进行了重点打击,两百架空军14式无畏俯冲轰炸机也出动了。
炮击持续了二十分钟,突击方位的阵地的泥土被炮弹成片的炸起,那片阵地起码被炮弹削平了一米以上。
“突击。”
指挥部内,张季玉下达了突击命令。
张季玉此时已经变成了乌拉尔军区总司令,随着新俄国的成立,华北军区的地位急剧下降,因为华北军区周围基本上没有了什么可以威胁中国的力量,因此华北军区变成了一个中转军区。
不过华北军区废除那是不可能的,万一敌人打到家门口,正被方向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军区是不行的。
张季玉因此也被调往乌拉尔军区,全权指挥南北乌拉尔两个军区。
并且负责指挥这次对苏维埃红军的反攻,新俄国的指挥官的等级比他还低了一个档次,需要听从他的指挥。
捞到战事的张季玉极为兴奋,这次反攻苏维埃红军,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刻。
当炮击到这个程度,装甲部队已经可以进行突击了。
根据中日山东战争的经验,以及元首编写的战争教材,闪电战就是将火炮、轰炸机、战车集中使用。
这次反攻,张季玉将这种闪电战升华到了一种极为熟练的程度,五个装甲师1600余辆战车已经秘密集结在了一起。
当突击命令一下,已经就位的装甲部队开始向前推进。
“空军掩护。”张季玉又下达了命令。
一架架轰炸机再次从机场起飞,两百架俯冲式轰炸机升上天空,在战场上空盘旋,从飞机上能看到,成群的战车已经开始向苏维埃红军的阵地上碾压过去。
而苏维埃红军的阵地被炮火轰击得静悄悄的,没有哪个红军士兵敢冒头出来。
飞行员们观察着下方有价值的目标,一旦发现抵抗的红军单位,马上可以俯冲下去对下面的红军单位进行轰炸。
俯冲轰炸的精准性非常高,这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战术飞机。
当装甲部队碾压到苏维埃红军阵地前时,中俄联军的炮火开始向后方延伸打击,堑壕里的苏维埃红军士兵终于是冒出头来,对着碾压而来的滚滚洪流开火。
然而俄国较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太多的对付战车的经验,面对子弹打上去连个屁的作用都起不到的战车,堑壕里冒出头来的苏维埃红军一时十分慌乱。
面对冒头的苏维埃红军,碾压过去的战车对着那些苏维埃红军打出了高爆弹。
在苏维埃红军没有战车的情况下,高爆弹的使用量要大上一些,穿甲弹主要对付那些碉堡。
一架战车的操作手瞄准了远处的一个苏维埃红军的机枪火力点,一发高爆弹打出去后,轰的一声,那个火力点直接哑火,操作机枪的苏维埃红军士兵当场阵亡。
五个装甲师中间还夹杂着一些75mm自走炮,这些自走炮有些无所事事的跟在后面,这是反战车武器,现在主要用来打击碉堡。
装甲师行进之中,迫击炮也在一路支援前方的战车。
相比实现了自走化的75mm反战车炮,迫击炮还是靠人工背负和车辆牵引,机动性还不是太高。
面对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阵地上的红军彻底乱了阵脚。
他们的武器根本无法对付这些战车。
叶戈罗夫在指挥部获知这一情况,立即下令炮兵开火。
炮弹突然从天上飞来,向俄军阵地上突击的装甲部队当即出现了一些伤亡,然而红军的火炮一开火,马上就像痛了马蜂窝一样,天上的俯冲轰炸机成群的对红军的火炮俯冲下去,然后投下炸弹,又迅速拉升飞上高空。
炮兵部队立即反应,对暴露了位置的红军火炮进行打击。
红军的火炮还没打出几发炮弹,很快就被投下的炸弹和飞来的炮弹给端掉了大部分,火力顿时大减。
苏维埃红军发射的炮弹阻挡不了中国装甲部队的推进脚步,装甲部队很快突入了红军阵地。
双方步兵的战斗马上展开,红军的火炮也停了,当步兵发生了战斗之后,那里已经成了双方跑进的禁区。
然而苏维埃红军步兵所面对的并非是传统的步兵,而是装甲兵。
红军的阵地被突击的装甲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五个装甲师从这道口子迅速突破。
在装甲师后面,成群的中俄步兵师已经就跟在后面,从这道被撕开的口子涌入红军阵地。
炮兵部队也在不要的向前转移火炮,以配合装甲部队的纵深穿插。
突破了红军第一道防线,装甲部队开始碾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叶戈罗夫在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之后,立即下达了后撤命令,将第一道防线中的红军撤退到第二道防线上进行防守。
然而由于中国装甲部队突击速度实在太快,第一道防线中的红军部队后撤并不是完全及时,有小半红军被跟着中国装甲部队推进的俄国国防军所包围。
歼灭战很快展开,歼灭战主要由俄国部队负责,虽然是歼灭战,但伤亡最大的往往是这种近距离作战的歼灭战,因此在作战任务分配时,中国军队不负责歼灭这些红军部队,只负责突击、拦截、包围三个方面。
在靠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时,装甲部队稍作休整,等待后面的炮兵跟进,以及空军的准备。
滚滚的钢铁洪流在经过半个小时的修整之后,在炮兵、空军的配备下,冲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
不到二十分钟的战斗,装甲部队就突破了红军第二道防线,在战车的轰鸣声中,红军开始撤向第三道防线。。
然而让叶戈罗夫感觉到恐惧的是,第三道防线很在一个小时后再度被中国战车部队突破。
剩下的只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俄联军,叶戈罗夫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抵挡,因此他在请示了斯大林之后,决定开始大撤退。
叶戈罗夫将部队分为三批撤离,每一批大概一百万兵力左右。
最后一批部队死守第四道防线,以拖住中俄联军,让第一批、第二批撤离的部队能够渡过伏尔加河。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