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还要筹谋海防之事。”孙传庭道:“天津、旅顺到登莱不过两日海程,从孔有德叛逃之后,东虏也有海船,不能不防。”
朱慈烺回到书案后坐下,轻轻敲击桌面:“说实话,东虏那点海船还不如沈廷扬的沙船帮。真要从海路来,光是登陆一事就能弄得他们精疲力竭。”登陆战哪怕在五百年后都是难度颇高的课题,多尔衮决不至于弃长就短,放着铁骑不用,改用海船。
“不过孙督这话倒是也提醒了我。”朱慈烺道:“沈廷扬前些日子还有塘报说有辽民逃回山东,可见东虏那边的日子并不好过。我想着,能否一举拿下旅顺港,在金州一线设立防线。”
“殿下,如果要收复金州,我军恐怕就要两面为战了。”孙传庭皱眉道:“如今军力尚弱,又正是农忙时节,难以大量补充。”
现在朱慈烺已经习惯不计算东宫之外的战斗力。现在近卫两个营已经整编完毕,人数统共八千八百人。罗玉昆的独立游击营在回归建制之前就进行了初步的整编,等军官进行完集中培训之后,这支定额四千人的大营也就可以用了。
下一支能够使用的战力将是单宁的预备营,内定番号第三近卫营。不过要等新兵训练充分结束,还需要两个月不到的时间。
再过两个月,恐怕清兵也要到山东大门口了吧。
到底是在金州钉钉子,还是加固山东的外围防线,这真是个艰难的选择……
ps:惯例:推荐票和月票。
二二七欣闻副君征奇士(二)
朱慈烺觉得自己实在需要一个总参谋部了。情报的缺乏、统计方式的粗陋,让他难以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听取经验丰富老将们的意见就显得十分必要。不过就算要组建参谋部,又面临着没人可选的局面。
尤世威、李昌龄这些被交换回来的老将,都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忠烈之人,从经验和忠诚度上督领一镇完全没有问题。然而他们在朱慈烺的分类里属于老式将领,对于军队这国家利器的认识过于守旧。如果用他们整军,即便能够百战百胜,也只是再养一个辽镇、左镇出来。
所以朱慈烺将这些老将安排在了讲武堂,充任司业、教习,负责对年轻军官进行战例讲解和战术培养。这样既不用担心老式作风在军中蔓延,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将们的作用。
——该去看看了。
朱慈烺猛然发现自己在讲武堂开学典礼上露了一次面之后,就再没有去过,心中也有些期待。他轻轻拉了拉铃铛,很快就听到软底鞋擦过地面的声音,书房的门很快就被推开了。
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福了福身,朗声道:“殿下有何吩咐。”
朱慈烺看了一眼,略有奇怪道:“怎么连着三天都是你当值?”
来者正是陆素瑶,她上前一步道:“殿下日理万机,事务繁忙,若是轮班服侍,怕有疏漏,故而侍从室商议之后,由卑职专候殿下传召。”
朱慈烺把脸转向了窗外。他很清楚专职秘书的重要性,也相信侍从室的人不是白痴,不会白白把这么好的位置让给陆素瑶。这就已经有了职场交易么?看来各机构的平衡和监督必须跟上。否则被蒙在鼓里都不知道!
“呵呵,能主动思考工作方式,着实可嘉!”朱慈烺转过脸来时已经堆上了笑容,他道:“你们这么变动规制,要记得与我说一声。”
陆素瑶心中登时打鼓,脸上硬撑起一抹笑容:“是属下等孟浪了。只是想着不能用轮值这点小事来打扰殿下。”
“轮值是小事,”朱慈烺收起了笑容,“专职可是大事。你若是不明白这点,恐怕难以胜任此职。”
——你若是明白这点,还说这种话,就是欺负太子不懂事。
陆素瑶在心中补全了皇太子殿下的言外之意,脸色已经不自觉地惨白一片。她突然明白了:一向强势的姚桃竟会轻易让步。
当时的情形在陆素瑶脑中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仿佛又看到了姚桃那抹诡异的笑容。
朱慈烺没有纠结这个问题,陆素瑶是周皇后派来的女官。就算有通风报信的任务,也只是传到母亲耳中罢了。他道:“我再强调一次,跟我身边做事,一要勤快,二要聪明,但是该懒的时候绝不能勤,尤其是嘴,更不要自作聪明。能明白么?”
“卑职明白。”陆素瑶连忙应道。
“我在明后两天里要去一趟讲武堂。要去视察炮厂,要去技工学院。你给我列个行程出来。另外,每天早上将求见名单给我列出来。侍从室给你单列一个办公室,你去选两个人协助。可以下去了。”
陆素瑶喜出望外,既然是分配了职司,那就是殿下认可了。她神情恍惚地走出门,直到被外面风一吹。方才控制住了内心的喜悦,反倒腾起了一股余悸。
“别傻站着了,就不用去给刘老公磕个头?”
姚桃从门廊走来,走过陆素瑶身边的时候,似有若无地轻声说了一句。脚下并没有停,上前轻叩门扉:“殿下,财务科进呈报表。”
闵子若站在门口侍卫,听到了姚桃对陆素瑶说的话,却不知道这是什么规矩,只是好奇。
“进来。”朱慈烺在里面出声道。
姚桃转头朝闵子若一笑,等这稚嫩的副官推开门,她才跨步进去。
闵子若只觉得一股香氛冲鼻,忍不住用力嗅了嗅,再看姚桃摇曳的身姿,不由有些出神。
“殿下,这是登莱二府统计出来的铁制农具缺口数,以及此次战利品入库细单。”姚桃已经习惯了在太子面前说话,再没有初时那般羞涩。她牢牢把握住了财务科,以及分属女官体系的财务、审计司,对文选司也有直接影响力。
东宫体系与女官体系名义上是两个并行的体系,前者对皇太子负责,后者是对内宫负责。然而现在禁宫只是一个府衙,所有南渡的宫人都被分配出去干活,女官也没剩多少,所以女官体系实际上是服从于东宫体系的。
这个繁杂的状况,恐怕只有在皇帝带着内宫廷离开莱州,或者皇太子继皇帝位,方才有可能结束。
朱慈烺一目十行看了报表,签了已阅字样,交给姚桃回去归档,又道:“马上要夏收了,财务上要准备好一笔银两进行粮食采购,不要到时候措手不及。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少饿死人,所以粮食是不嫌多的。”
姚桃应了一声,又道:“殿下,微臣有一疑惑,不知能否请教。”
“说。”朱慈烺早就习惯了老师的角色。
“殿下,白银流通耗财耗力,能否发行银票,凭票换银?”姚桃见朱慈烺停下手上的工作,只是看着她,颇有些不好意思道:“微臣近来常常琢磨,东宫从二府收来税银,然后又转运回去,这一来一去的工夫不都是白做的?不如在府城设库,银两入库多少便给州县多少银票,也当银子用,若是有人信不过或是要出省,便去库中换成现银,如此不是省了许多?”
朱慈烺靠在椅背上,十指叉了两叉。
姚桃的建议并不稀奇,户部早就考虑过发行能够与金属货币兑换的货币符号,但是崇祯朝实在找不到准备金,所以这项提议便又回到了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的老路子上。而宝钞其实是信用破产的货币符号,发了也只是浪费纸张。而且后来连造纸的材料都买不全,李自成又兵临北京,最终不了了之。
“第一,各府县只要出现一处挤兑,就会出现恐慌,朝廷的信誉也就难保了。”朱慈烺缓缓伸出一根手指:“第二,我们的主要收入还是田税,农民又是最保守之人。如何让这银票进入社会流通环节,这也是个问题。这事如果做得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若是做差了,那便是误国误民万劫不复。你回去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写成启本给我。”
姚桃得了东宫首肯,心中喜悦,福了福身就要出去。
“速度要快。”朱慈烺补了一句:“如果可行,今年的夏税征收就可以用上。”
姚桃有了更大的动力,动作都快了许多,遵命而出。
朱慈烺入山东之后,首先免除了徭役,也就是人头税,剩下的大头税入就是田税。按照大明二百余年积累下来的陋习,每次收田税都是一轮敲骨吸髓的剥削。如果能够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可能对农民的损害,远比依赖地方官员的操守和能力更为靠谱。
想到税收,朱慈烺又有些头痛。胶西有大运河,商业繁荣,胶东却是偏僻之乡,没什么商业基础,如果要征收商税,除去税收成本,恐怕所剩寥寥。
田税主要是靠胶东本地农民。他们从地主富户手中分到了土地,虽然让东宫手上染了一层血色,但从社会效益上而言却是值得的。至于如何让东宫在经济角度也获得利益,就要看这次夏收的成果。
至于那些流民安置户,每户户主分得八分地,亲属四分地,这种免租——耕种满二十年年后改为永业田,可以继续免税——的土地,只是保证他们不至于大面积饿死,能否吃饱肚子得看老天爷的意思,说不定还要从夏收的粮食中分一部分出来赈济他们。
不过关税似乎可以着手考虑了。
朱慈烺再次拉下绳子,对匆匆赶来的陆素瑶道:“后天我要去登州见沈廷扬。”
ps:求推荐票和月票~~求上榜~求支援~~~
二二八欣闻副君征奇士(三)
无论皇太子要见谁,都只需将那人传来便是。然而皇太子要亲自过去视察,那要准备的事就多了。从安排路线到办理通行证,对视察地进行安全检查,人员筛选,一桩桩都是磨人的工作。
专职秘书这差事是陆素瑶自己争来的,不容有差。她硬咬着牙一桩桩办好,等最终确定之后,天都快亮了。她本想抓紧时间睡一会儿,以免精神不济出差错。谁知道皇太子竟然比平日还早起了半个时辰,看了行程表,大手一挥就将去讲武堂改成了去技工学院。
技工学院在城外,讲武堂在城内,从路线上来说,讲武堂到技工学院然后再去炮厂,最后转回来正好不用走回头路。陆素瑶不知道一向以高效率要求手下人的皇太子,为什么会先选择去技工学院。
“因为技工学院日夜不休,讲武堂在辰时之前都在早操。”朱慈烺见陆素瑶忙了一个晚上,难得地怜香惜玉告知其中缘故。
看着疲惫不堪的陆素瑶,闵子若却不满道:“昨日光是从东宫到讲武堂的路就让咱走了三遍,显然是不信咱的手段。”
陆素瑶瞪了他一眼,道:“若是有个丧心病狂的奸徒跳出来,你万死难辞其咎。”
闵子若道:“大大小小的街巷早就已经走过不知道多少遍了。东宫附近的民宅,谁胡子长谁眉毛粗我都记得!就你小心。”
陆素瑶被闵子若说得气恼,在东宫面前又不敢争执,硬憋了口气回去。
朱慈烺看着技工学院这几日送来的立项申请,重新排列了顺序。陆素瑶强提起精神,默默记在心里。她还记得母亲在送她入宫的时候,再三叮嘱“凡事多看多想少说”。经过刚才太子的指点。她已经再不敢忽略任何一个小细节了。
不一时,外面备好了马,陆素瑶也骑上了一匹大叫驴。这种山东叫驴的体型已经赶上小一点的马匹了,力气大,步速快,容易驾驭。是山东百姓十分喜欢的畜力。
因为天色还早,街面上的人并不算多。陆素瑶为朱慈烺选了一条不算最近,但是人较少的路线,在这个时间段几乎看不到人。等一行十余人到了城门口,正好是开城时分,毫无耽搁地出了城。
“卑职王永春见过殿下。”王徵的儿子带着一个随从等候在门口,一如东宫再三强调的,没有任何排场。
朱慈烺翻身下马,随口道:“辛苦了。”
“不敢!这是卑职的本分所在。”王永春连忙躬身笑道:“殿下请这边走。”
朱慈烺点了点头。示意王永春领路。
王徵是学贯东西的大才士,从小跟舅舅学得远超寻常士子的数学知识,为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而永春、永顺两个过继来的儿子从小接受的是士大夫教育,能够办事却缺乏科研能力。
明人研究数学主要是为了民商事和政府管理使用,像李之藻那样将数学升华到哲学范畴的人终究是极少数。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学会四则运算固然就足够了。但对于文明发展而言,必须有人在“高深无用”的领域付出心血。
朱慈烺自己不可能做这种事,但他深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哪怕白养三千闲人,也不能放过一个真正能够产生跨时代动力的大学者。
王徵已经年过七十。来到莱州之后精神和身体都有了神奇的变化。非但满面红光,甚至还冒出了些许黑发,竟然是要返老还童一般。他将这种“祥瑞”归功于喻昌的医术高明,以及天主的厚爱。喻昌却不肯居功,只是说王徵一直养生有道,很早就克制房事。蓄养精神,药物只是帮他做了小小的疏通。
朱慈烺前世听说过许多这样的例子,不过真正见到还是第一次,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反正王徵这种国宝级的人物。身体越好,对国家的贡献也就越大。
王徵独自在堂屋前等候朱慈烺,开门见山汇报道:“殿下,这段时间技工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度量衡诸器,并且试制工床、通止规。因为人手有限,所以其他各项研发进度不足。不过正因为通止规的推行,鹤引虹吸的部件制造已经可以全部外包给民间作坊,只需收回组装便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生着手高妙,令人钦佩。”朱慈烺笑道。
王徵摇头道:“老臣岂敢贪天之功,这是殿下早年间的书信中早已经说过了的事。”
“说到那些书信,”朱慈烺道,“我有个想法,不知能否将其刊印出来,定名为《琢磨集》。虽然不足以为经典,但对后学者未必没有助力。”
王徵想都不想,便道:“殿下所言极是,臣这就令犬子将书信取来。”
“不着急,”朱慈烺笑道,“如今水利是朝廷的重点,尤其是山东这十年九旱的地方。先生的鹤引虹吸,必然要送到每个县城,只是我希望能够送到了地方再加以组装,甚至直接派人在各县定制、组装,加快引水效率。”
王徵点头道:“一应工匠,可从技工学院调派。殿下,这虹吸鹤引之器,若是配上深井则更能解干旱之苦。臣读宋人所记,蜀中盐井在宋初便能深入地下五十余丈。若是能够找到地下水脉,如此深度肯定能够采出水来。”
挖出深井,然后用虹吸原理提上来,开发地下水资源。有了水就有了粮食,对外省的依赖也就更轻一重。朱慈烺毫无意外地当场拍板道:“我这就是派人去蜀中招募井匠。”
王徵露出一抹笑意:“殿下,此事好办得很,既然知道了其中手法,咱们自己也能找人尝试。何况矿工中也有精通挖掘深井之人,不用大费周章跑去蜀中。”
朱慈烺轻轻抚手:“是了,唐宋之人就会的事,咱们明人又比他们更往前走了数百年,总不至于连学都学不了。此事一有进展,便请先生通告于我,立刻着手在胶东开挖。”
王徵见朱慈烺从善如流,心中也是高兴,又说了一阵通止规和分包整合的事。作为虹吸鹤引的发明人,王徵早就想将这等水利利器在各干旱地区普及,成就他“敬天爱人”的信仰之路。然而最终只能局限一地,难以普及,究其根本就是生产力不足。即便早就知道有“通止规”这样控制公差,保证零部件替换安装的利器,生产效率仍旧极低。只靠家中作坊的微末产量,根本无法改变大局。
直到这回来到莱阳,王徵才知道原来通止规是要与流水线、分包组装等生产模式配套,给技术条件差的民间工坊简单部件,技术条件好的工坊能够得到较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