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321章

金鳞开-第321章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活计的确可以做。”秦家哥哥说起赶车的生活,却也一腔感慨:“尤其是路修得好的地方,那走起来叫个舒坦。不过也挣不着大钱。人家大商号都有自己的车马行,不用公车。这车这马养起来都是开销。万一路上再坏了,那可就赔大了。”

“公家抽头么?”张二狗又问。

“倒是不抽,不过若是不小心运了违禁品给查出来,这饭碗可就砸了。”秦家哥哥指了指后面:“所以我都只接公家的活,好处是不怕查。坏处就是没人押车,不管饭。哈哈。”

张二狗听了,心中暗道:看来哪一行都有个门道,这活计未必自己就能干得了。唉,日日盼着退伍回家,可回家之后又能干什么呢?难道真的得下地干活?自己也吃不惯地头的苦啊!

再说了,家里的地有父母料理已经足够了。自己参合进去也是打打下手,过几年等小狗子长大了,家里父子三人三个壮劳力,那地也不够吃啊。唉,早知道还不如留在辽东呢。海西那边虽然更冷些,但是地好,有便宜,该换过去。

张二狗心中暗暗后悔。

“这一路的饭我管了。”

张二狗决定还是多问问如今乡间的情形,感觉这五年间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秦家哥哥也不推辞,赶车的动力越发足了,话篓子一开,侃得张二狗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一一弓箭行人各在腰(2)

从东往西走了半日,路上的行人和车马也多了起来。两旁时不时就能看到民家开的饭肆、宿处。还有些靠路边的民居上挂着牌子,上书“食宿”两字,已经显出一副太平景象。

不过秦家哥哥对此嗤之以鼻,并不停留,而是到了一家驿站方才勒马下车,叫伙计过来清点车上的货物,然后用驿站的大锁将车厢门锁了,车入库,马则牵到后院洗刷吃料。

“这里以前是官家的地方,干净,量足,虽说贵些,却安心舒心,出门在外最省不得这几个钱。”秦家哥哥对张二狗解释道。

驿站改革也是皇太子新政中的一部分,但是两极分化实在太过严重。在繁华商路上的驿站被人挣破了头,往偏远僻静地方的驿站却半死不活,入不敷出,只能靠朝廷拨款度日。

朱慈烺原本想以皇家资本经营驿站,打造大明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其实并不是最上策。

站在大明皇室的高度,有限的资金肯定要投入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资源领域。经营酒店实在是在无人接盘的情况下而准备的下策,既然有人愿意经营驿站,那么正好让朝廷从这里收取行会费,贴补亏损地区的驿站。

张二狗跟着秦老二进了驿站,回想起当日自己投军时住的客栈,心中不免觉得反差极大。这里窗明几静,五七伙客商各据一桌,安静地用餐。小二笑脸迎人,掌柜的在柜台里拨打算盘。清算账目。

“两位只是用餐?”小二上前见了张二狗的军装,又补道:“鄙店能划账。”

张二狗离开辽东的时候觉得异地取款太不靠谱,更不知道自己家乡是否有银行营业所,早就将这五年的积蓄都取了出来,换成钞票带在身上。此刻他终于可以大大方方道:“我会现钞。快挑些新鲜蔬菜并肉、鱼各来一份。要打理干净。”

那小二最喜欢做军士的生意,知道他们军饷丰厚,非但舍得用钱,打赏起来也是大手笔,当即低眉顺眼地下去准备饭菜了。

秦二选了一张靠窗小桌,正好方便两人用餐。道:“生受兄弟的了。”

“一餐饭值得什么。”张二狗豪气道:“哥哥赶车辛苦。等会走时再叫打壶酒。”

“那忒好了!”秦二的一双小眼睛又眯了起来,见张二狗不住打量这驿站,就连房梁都不放过,又问道:“兄弟在看什么?”

“这梁上连蛛网都没有。店家还真是下力气。”张二狗道。

秦二挑了一双筷子递给张二狗。道:“朝廷有个衙门叫卫生总署。专管这些事,一旦被抓住了不合格,轻则整改。重则罚款。上头这般着力,下面哪里敢偷懒。”

“这倒是。”张二狗道:“不知道盘这么个店要花多少银子。”

“这可不是小户人家的买卖。”秦二猜张二狗就算有钱,也不过是几年当兵的饷额积蓄,家中难免逃不脱小户人家。否则哪里还需要搭便车,早就有人等着接了。

正巧小二过来倒茶,也低声道:“钱财还是小事,朝廷查得忒紧!厨子的指甲长一些都要罚钱。尊客们都说要弄干净些,殊不知就算他们想要脏的,俺们也做不出来啊。”

张二狗想想自己家中都没这般干净,看来这行当也做不成。

驿站的菜炒得快,不一时就送了四菜一汤上来。张二狗多年不曾吃到这般地道的家乡风味,胃口大开。秦老二力气大,食量也大。两人就着这四盘菜足足吃了三四斤米,这才混了个肚圆。

小二和掌柜的见惯了南来北往客,却罕见这般的大肚汉,心中暗道:听说湖广那边驿站不收米钱,只要菜钱,若是碰上五七个这样的大肚汉,岂不是吃一家倒一家?

就这般吃用,张二狗会钞时也就三钱银子,可见米价果然是实打实地被压了下来。

“比辽东贵了不少。”张二狗剃着牙,让小二给秦家哥哥打酒。

秦二大惊:“还比辽东贵?”

物以稀为贵,产米的地方米价低,产布地方布价低,这都是常识。如果辽东比山东还便宜,那岂不是说明辽东物产比山东还丰富么。

张二狗没想那么深,只是道:“我们五七个同袍去酒肆喝个半饱,要半片鹿,野菜不要钱,最多吃个五钱银子,匀下来一人一钱都不到。”

秦二听着羡慕。山东这边的肉价可不便宜,肉食仍旧是以蓄养为主。寻常人家要想每周开荤倒也不是不可能,但只能吃兔子。至于鹿肉,那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玩意啊。

两人休息了一会儿,等马刷好喂好,秦二看着伙计开了车厢,清点无误,这才继续往平度赶路。

晚上二人仍旧是住在驿站,虽然老板不同,但整个驿站的布局却大同小异。秦二也不好意思让张二狗破费,到底人家那是拿命换来的银子。他让张二狗开个上房,自己还是睡通铺。

张二狗与世隔绝几乎五年,听他讲外面的故事听得上瘾,哪里肯自己去睡上房?又不是什么娇贵人家。于是两人都住了通铺。

这通铺只是习惯叫法。实际上现在的驿站已经没有一张大炕挤十几个老爷们的事了。贴着火墙有一排高低床。床床都有帘子,拉起来便是自成一统。床上铺着略有些泛黄的白色床单,一尘不染,被子也是白色被套,里面的棉胎还有股太阳晒过的香味。

店里加五个制钱就能买一桶热水,正好让旅客烫脚解乏。所有出远门的人都知道,赶长路必须每天泡脚,但不能洗脸。

张二狗泡了脚,与秦二睡了两张下铺,本还想听他讲讲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可惜头刚挨着软乎乎的枕头,人就已经昏沉睡了过去。秦二其实也早就讲乏了,正好解脱出来,心中却道:他们看起来风光,被关在营中好几年,就像是山上刚下来的……

想着想着,通铺里便响起了两人的鼾声。

从登州到平度本是整整三天的路程。因为吃得好,休息得好,马匹也似乎格外卖力,张二狗只两天半就看了平度州城。秦家老二要在这里去送布入库,然后硬要做东回请张二狗一顿。张二狗看天色已经暗了,也没车回潍县,只能住一晚再走。

二人在城里找了家客栈,虽然没有一路上落脚的驿站大,但也一样干净,可见卫生总署的确颇有威慑力。

从平度州城到潍县还有一百六十里,不过这里有了客车。一样也是四轮马车,路也修得精致了。中途还是要过一夜,一共两天路程。张二狗到了县城才想着给父母弟弟买了礼物,然后迈开大步往家里走去。

从县城到村子的路也已经变成了砂石路,两旁还有排水沟。张二狗认识这条路,但没想到差点认不出村子了。原本有一层围墙的村子如今暴露在平地上,家家户户都只是用竹篱笆围个院子,颇有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味道。

张二狗回想起自己从小在这儿长大,又想起了当年跟王翊、大妮上学放学的嬉笑玩乐,鼻根处不由发酸,眼泪已经忍不住淌了下来。他一边拎着礼物,一边用掌根擦泪,连连被糕点包打了几下脸。

“那不是张家二狗子么!”地里有人认出了张二狗,大声喊道。

张二狗抬眼一看,果然是自家七舅姥爷,忙笑着打招呼。

七舅姥爷放下手头的活,乐呵呵随张二狗一同往家去。这也是乡村的习俗,但凡亲戚来了,总要找各种由头热闹一番。这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亲戚故旧加入了欢迎张二狗的行列,倒是比当日王翊回来还要热闹些。这与身份无关,纯粹是几代人沾亲带故积累下来的人缘。

张家父母终于盼回了儿子,张家妈更是紧抱着儿子嚎啕大哭,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张二狗却是听懂了,已经生了白发的老娘是在说当年吃鸡蛋糕的事。他自己都已经忘了,老娘却还记得。只说那是小狗子病了才弄的,家里怕小儿子夭折,心情不好,这才打骂了他。

其实现在回头看看,张二狗很是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因为被爹娘骂了几句就负气出走,还吃小狗子的醋。

张家热闹了一下午,张二狗又见到了已经面生了的小狗子。当年他走的时候小狗子才是个十岁的娃娃,现在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上完了蒙学之后,留在村里木匠家当学徒。

张二狗掏出军饷给爹娘,自己留了五两私房钱。他爹连忙东家买鸡,西家买蛋地张罗晚上聚餐。农村的聚餐属于不请不拒,只要关系好,自己端着碗来吃便是了。主家笑脸相迎,绝对不会拒之门外。就算红白喜事也都如此,罕见有人发请柬的。

张二狗他娘却对二狗道:“旁人不请也就罢了,王家伯伯你得亲自去请来。”

“是,这些年若不是辅臣在军中照顾我,怕是见不到爹娘了。”张二狗连忙应承下来。

二狗娘脸上一红,终究没说自己去王家闹事的话。这还是上回王翊回来送礼,话中有话地说起当年投军的内幕,才让她知道原来是自己儿子撺掇人家小王先生离家出走的。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一二弓箭行人各在腰(3)

从阶级而论,王翊是大明最年轻的将军——内定,张二狗只是个退役辅兵,两人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在本村范围内,张二狗的影响力却比王翊更大。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王翊一家只是外来户。

在接连的热闹结束之后,张二狗面临着人生最大的抉择,该怎样才能谋条生路呢?总不能在家坐吃山空吧。

他首先否定了下地干活。跟着父亲去地里转了一圈,他就知道自己不是拿锄头的人,根本吃不了那份劳苦。军中虽然也累,却没这般高强度的持续劳作。尤其是军中干活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精神,下地却枯燥乏味。

其次,他又否定了去县城做工。修路、扛包、挖矿这些苦力活都是俘虏做的,他好歹是曾经的大明军人,怎能做这等有**份的事?

在无所事事闲逛了十来天后,登门的媒婆越来越少,就是村里人见了他,脸上也渐渐消失了热情。无论哪朝哪代,人们对于不事劳作的人总看不上眼。

“二狗啊,”老娘终于也看不下去了,“咱当了兵回来固然不假,但也不能心气太高啊。”

“娘,实在是没合适的活计,且容我想想。”张二狗靠在柱子上,看着天上的白云,随手一捏,发现腰上已经有了赘肉。这些天在家里没有下力气,吃的又不少,竟然长肉了。

“要不你去县城看看郑先生?以前咱们村的教官,如今都高升县尉了。”他老娘试探问道,生怕伤了二狗的自尊心。

张二狗对这个问题上倒是看得很淡,对他来说抱大腿不算什么,何况郑教官的确带过他们的体育课。既然有师生之谊,人家现在又是县尉。去拜访一下总在情理之中。他应承老娘道:“娘,我明日就去县上。”

“家中新摘的瓜果蔬菜带些去,人家现在想必啥都不缺了,不过总要表表咱们的心意。”张家妈关照道。

军营也是个小社会,张二狗早就懂了这些人情世故,当然知道不能空手过去。

翌日一早。张二狗被老娘叫醒,看看天色还是蒙蒙亮,只得半梦半醒地洗漱妥当,背了沉甸甸的背篓,再往县城走去。直走出大半路程,天色才亮了起来,他的精神头总算能够提起来了。

村里的郑教官名为郑直,是崇祯十六年山西入伍的兵。他运气不好,同一年就负了伤。一到山东就转入村学当个教官。那时候政改还没推进,各地的乡勇、巡检司都还是纸面上的东西,县尉也是文官出任。

后来上头改革计划敲定,各县县尉改文职武官,管巡检司和乡勇一摊,归属于大都督府总训导部。如此一来,各县都需要能够识文断字的“武将”,郑直在军中启蒙读书。后来自学也还算读写无碍,这才选为了潍县尉。

这些年来他在任上也的确算是尽职尽力。为人正直,颇得乡人好评。

张二狗走到县城才发现自己犯了二。今天不是休息日,郑直肯定在县里当班,这一大背篓的土产总不能直接送到县衙去吧。自己又不认识的郑教官家住哪里,该如何是好呢?

正思量着,张二狗突然看到一队身穿藤甲。举着枪盾的巡检司迎面而来,连忙让开一边,放下背篓,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大红军装,直挺挺站在路边。

巡检司只有褐衣穿。早就羡慕主力部队的大红军装了,不由偷偷侧目,就是带队的军官都忍不住看了两眼。

“兄弟,找你打听个事。”张二狗这才上前对那队官道:“郑县尉家怎么走?”

郑直是直管巡检司和乡勇的,所以张二狗觉得这队官应该知道。

那队官却是真不知道。

以他的地位,还不足以认县尉家的大门呢。

“不过县尉也不在县上,”那队官却知道内情,“他昨日就去苟家庄征兵去了,你去那儿大概能找到他。”

张二狗知道苟家庄,却不能背着这么重的背篓赶路,索性捡了一根稻草,往背篓上一插,将这些礼物尽数卖了,旋即轻松上路,赶往苟家庄去了。

郑直现在最为头疼的就是征兵。

当初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宣布废除秋班、徭役。现在坐稳了天下,又要开兵役,而且一走就是五年。这如何能不让老百姓骂娘?他们不愿相信这是皇太子殿下的令旨,只说狗官糊弄了太微星君,必遭天谴。

“兵役跟徭役怎么会一样呢?”郑直解释得喉咙都冒烟了:“兵役是去当兵打仗的,徭役那是给人当苦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保家卫国,福泽子孙。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尽管村中到处能看到这样的字样,但是“好男不当兵”的思想还是根植于老人的脑袋里。那些读完蒙学的半大小子倒是愿意去当兵出力,他们之中很多本就是少先队员,接受过军训,对营伍并不排斥。

可惜这些小子也正是不敢脱离父母羽翼的年龄。而且刚刚蒙学毕业的孩子只有十三四岁,对于当兵而言也太小了点。若是到了十**岁,却都已经成了家中脊梁骨,要承担很大部分的劳动,家境好些的甚至都成亲生子了,更是不能说走就走。

张二狗赶到苟家庄的时候,天色还早,一进村口就看到郑教官站在大槐树底下的石台上,对着一干围观相亲宣讲安家费多少、军饷多少、退伍之后的待遇如何。

郑教官突然看到一抹鲜红闯进来,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当即叫道:“那谁谁,你是现役么?”

张二狗见郑教官望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