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盗 >

第114章

大宋第一盗-第114章

小说: 大宋第一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咏急忙走了过去,扶着那位老人,轻声问道:老丈,你有何冤情要诉?

那老汉回过头来,看到张咏和谢慕华都穿着朝廷的官服,不用问也知道是高官,就像是看到了大救星,一把抓住了张咏的袍子,号啕大哭起来。谢慕华心中诧异,看到围观的老百姓不下千人之多,索性对衙役们叫道:把本官的公案都给搬出来,今天就在这儿审案了!

衙役们答应一声,手忙脚乱的跑了进去。江宁府的老百姓却乐开了怀,这位谢大人自从来了江宁府就没少了话题。先断了玉石案,跟着谢大人的夫人女扮男装打杀日本人的威风,又将盗匪扒皮实草如今就要在路上审案,如何不叫人惊异?难怪谢大人是从大秦回来的,行事作风就是与众不同。

衙役们在路上摆好了公堂,将围观的老百姓拦好了。谢慕华挥了挥手:肃静!这些老百姓倒也听话,一会儿功夫就安静了下来。谢慕华微笑着对那老汉说道:我就是江宁知州,有什么冤屈,你就说好了。本官给你做主!

那老汉擦了把眼泪,松开了张咏的袍子,跪倒在谢慕华的面前,哭诉道:小人是扬州大仪镇人氏。这棺材里便是我的儿子和儿媳了

原来这老汉姓王,他的儿子王秀才是扬州大仪镇有名的才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上了秀才。四乡八里都说王秀才早晚是进士及第,王秀才心高气傲,加上自小在扬州大仪镇长大,连江宁府都几乎没有来过,只当自己十六岁便考中秀才已经是人中龙凤了,于是去年贡举考试的时候,便意气风发的来江宁府考举人,却没有想到名落孙山,考不上举人

谢慕华听到这儿不由暗叹一声,如今这位王秀才长什么样自然是不方便看了,但是自己去年还曾经在贡举考试的时候,见过那些学子,那位王秀才或许当时和自己还有一面之缘,现在却已经魂归地府,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十六岁考上秀才的确不容易,但是并不代表着将来就一定能考上举人进士伤仲永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后世,初中升高中的第一名,有多少在高考的时候还是第一名?难哦!

那老汉接着说道:家中人都以为凭着儿子的本事,考取举人应该是不在话下,所以算好了时日,就准备给儿子接风洗尘

王秀才没有考中举人,简直觉得没脸见人,在江宁府放榜之后,又足足多待了半个月这才鼓起勇气回家。可是回到大仪镇之后,邻居们、同窗们听说王秀才没有考上举人,冷嘲热讽的有,扼腕叹息的也有,更有一些幸灾乐祸之徒,时常在路上遇到王秀才便故意叫道:王举人安好?

谢慕华勃然大怒,如今的科举考试可比高考、考研都难得多,甚至比考公务员更难。你可曾见过每三年才招考二百名公务员的么?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就算是一代文豪韩愈好了,第一次考试,一样的名落孙山。到了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居然又是同一个考官,同一个题目,韩愈想都没想就写了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上去,居然这次高中第一。阅卷完全是主考官的喜怒考不上很正常,又何必耻笑他人呢?

小人那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又是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索性就待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中秀才的时候,镇上一户老友,就将女儿许配给小人的儿子。生的端庄秀丽,品性贤良淑德。儿媳见儿子不愿出门,在家中也多方劝导,要他好好读书,过两年再考!王老汉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王秀才既然不愿出门,他的夫人便时常出去走动一番,这一日听说朝廷已经颁下诏书,说是以后只要考上举人就可以保留举人的身份,又说这是江宁府谢慕华大人的建议云云。整个大仪镇传得沸沸扬扬,王夫人心中一喜便跑去城门那儿看皇榜去了,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醉汉。这醉汉平素也不是那么急色的人,只是多喝了几杯之后,看到王夫人颇为秀丽,便上前调笑了几句。王夫人哪里会给他好脸色看,那醉汉又扯着王夫人的袖子,不准她走。两人便拉扯起来,路人看到了只道是醉汉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便报了官。

哪里知道到了衙门,审案的官儿,却胡乱断案,看到那醉汉的胳膊上有王夫人的指甲痕,便说是两人纠纷,当即就要结案。王夫人哪里肯依,不服判决。惹恼了县令,二话不说,就要杖打二十。要是个平头老百姓,打也就打了。偏偏王秀才的确是才华过人,又是志存高远。王夫人对自己的夫君非常有信心,以后必然能出人头地。自己自然不愿意丢了夫君的脸,无论如何也不肯让县令打。

闹到最后,王秀才也急急忙忙赶到了县衙,跟夫人一起与那县令据理力争起来。那个县令心胸狭窄,容不得区区一个秀才在自己面前耍威风,便要连王秀才一起打。可是王秀才有功名在身,打不得。这古时候考取功名难上加难,可是要革除功名却非常简单,县令当即请了县里的老学究一起,当场革了王秀才的功名。将夫妻两都按倒在县衙大堂上,如狼似虎的衙役抡起水火棍就是一通乱打。

若是仅仅挨打,这口气也就是忍了,可是王秀才十年寒窗苦,居然一朝被革除了功名,将来科举无望,心中郁闷难平,又无处伸冤去。心中恼火,走到河边居然一头就跳了进去。待到渔夫将他从河中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缕冤魂。一家人哭哭啼啼为王秀才办起了丧事,没想到半夜里,王夫人将一条麻绳吊在房梁上,悬梁自尽,也随着王秀才一起去了一日之间,儿子儿媳前后身亡,王老汉就算是兔子脾气也忍不住了,跑去县衙找县令要个说法,可是却被那些衙役们乱棍打了出去。

王老汉越想越不甘心,听人说江宁府的谢慕华大老爷能为民做主,索性一家人抬着棺材,到江宁府告状来了。要是谢慕华这儿不受理的话,就算是山高水远,王老汉也要去开封府告状去。

说道王秀才的心情,谢慕华是非常能理解的,要是一个一心要上大学的孩子,你忽然告诉他,这辈子你不用考大学了,不仅如此,还剥夺了他的高中、初中、小学毕业证,把他从身份上剥夺成一个文盲,十个人里边起码有一半是要想不开的!

这案子就是如此?可有什么内情?谢慕华朗声问道。

王老汉抬头看了看谢慕华,支吾了两声,又不敢说。张咏早就觉得有些不对,王夫人毕竟是斯文女子,不可能在街上和一个醉汉纠缠,县令就算是傻也不会傻到这份上。要是其中没有隐情的话,这县令不可能冒险去包庇一个醉汉的。

相公问你,你便说。放心好了张咏插口道,给那老汉吃下一颗定心丸。

王老汉狠了狠心:那汉子便是江宁府监当曾浩大人的堂侄,曾洪。有道是官官相护,县令老爷包庇他也不足为奇,但是冤杀我的儿子,便是狗官一个。

谢慕华的目光渐渐凌厉了起来,好个曾浩,之前砍了他弟弟的头,现在他的堂侄又出来惹是生非,莫非真以为本官不敢动他不成?

其实,谢慕华一直没有动曾浩,一来是因为他南唐旧官的身份,牵一发则动全身,为了避免在江南东路和许多南唐旧官对立起来,谢慕华一直对曾浩放了一马。二来,监当是财税官员,说到底,谢慕华是领导,但是具体的事情要有人去做,曾浩当了监当许多年,下边盘根错节的体系不是一下子就能拔得干干净净的,而且一下子将曾浩给拔下来倒是痛快了。可是财税出了漏子,也不好交代,所以谢慕华隐忍着。

现在,可是到了要收拾曾浩的时候了么?

老汉,人已经死了,就让他们入土为安,这件案子,本官自然会去查,不偏不倚。老汉,你并不清楚大宋的律例,还好,张大人对大宋律例熟的很。稍候你把案情再详细跟张大人说说,本官看看你到底要告什么罪名可好?说着,谢慕华给张咏使了个眼色。

张咏会意,谢慕华也知道,曾洪调戏良家妇女,最多是杖打二十而已。一个小县令,徇私一次,按照大宋律例,最不过也只是罚俸之类的小惩罚,谢慕华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个由头搞大,搞得将整个监当手下的人全部都给挖出来。

来了这儿已经快一年了,真当谢慕华是活菩萨么?

张咏含笑点头,谢慕华高声喝道:退堂!

第七十九章诱敌



春天的江宁府格外秀丽,处处鸟语花香,过了一个冬天,江宁府中又开了许多家店铺,热闹繁华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打扮得十分秀丽的女子和行色匆匆的路人熙熙攘攘,阳光在飞檐片瓦上勾勒出绚丽的色彩。如此风光,正是出门踏青的好季节。

谢慕华自然也不会落于人后,穿上一身青衫,带上三五个随从便走出了府衙大门。只不过谢慕华却不是去城外踏青,而是直奔监当曾浩的家中而去。

守门的门童正靠着大门懒洋洋的打着哈欠晒着太阳,一看一个穿着青衫的书生模样年轻人走到门口,不耐烦的说道:走开,走开,没长眼么,看不到这是曾大人的家么?

谢慕华微微一笑:哦,就是因为知道才来拜访曾大人的。在下谢慕华!

谢谢门童的脸色渐渐变了,江宁府的头号人物的名字,他到底还是知道的:相公请恕罪,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这就去给您通报去,您先请客厅用茶!毕竟是在大户人家当下人,门童倒是颇有眼色,几句话说得极为妥当,先安抚着谢慕华再说。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看谢慕华这一脸和和气气的样子,门童的心中却莫名其妙想起一句‐‐笑里藏刀来。

谢慕华笑呵呵的带着几个随从走了进去,大咧咧的到正厅坐下了,一旁早有侍女送上茶来,谢慕华掀开茶盖,鼻端一股清香直冲上来,再看茶水清澈,茶叶嫩绿,应该是上等龙井。如今正是采茶的好季节,这曾浩也颇会享受啊!

谢相公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曾浩人还没进大厅,声音就已经飘了进来。随着话音,曾浩也是一身淡褐色长袍,大步走了进来。

曾大人这儿要也能叫做寒舍的话,那安抚司衙门只好当茅房用了!谢慕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随口说了一句。不过出于礼节,谢慕华还是站起身来,迎了曾浩一下。

曾浩愣了愣,不过他也是做惯了官儿的人,当即笑道:谢相公真是说笑了。却不知道谢相公因何事大驾光临?

谢慕华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指了指对面的雕花大椅,说道:坐下说吧,昨儿个有人抬棺来江宁府告状,曾大人可曾听说此事?

曾浩摇了摇头:昨日事务繁忙,下官真不知道!

那也无妨,既然我已经来了,便告诉你一声,你那堂侄,是叫做曾洪是吧,在扬州大仪镇的那个。调戏秀才娘子,又害的人家小夫妻一个跳河一个上吊,一夜之间去了两条人命。现在人家家中已经抬棺来了江宁府,还说本官要是不受理的话,他们就把棺材抬到开封府去,敲登闻鼓。曾大人也知道,这登闻鼓一响,无分事无大小,登闻鼓院都要报给皇上亲自处理的。若是惊动圣驾,到时候只怕你的堂侄有些麻烦啊!谢慕华笑呵呵的说着,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曾浩。

谢相公,我不大明白您的意思!曾浩不知道是真装糊涂还是假糊涂,居然一脸惊诧莫名的样子。

谢慕华今儿个既然来了曾家,就打定主意要和曾浩好好唱一出好戏,便一五一十将王老汉的供词给说了,说罢了之后悠悠的叹了口气:这件事吧,要是本官受理了,少不得要去大仪镇找些证人来。倘若有人说果真看到你的堂侄调戏良家妇女,那杖刑二十,只怕是少不了的。这也就罢了,听说曾洪也是个秀才,来年贡举考试,也有望考个进士,就算是考不上,曾大人也可以想办法给他弄个恩科。这些都是题外话,但是二十杖刑一受,就要剥了功名,到时候他可就是仕途无望了!

曾浩看了看谢慕华,心中微微发怒,上次谢慕华和杨家兄弟直闯厢军大营,把他的弟弟一刀砍了头,这件事还没完呢,现在就盯上了曾洪。这不是跟他们曾家没完没了的么?不过那曾洪也实在是不争气,闲着没事调戏什么良家妇女啊?窑子里漂亮姑娘多了去了,只要花得起钱财,还怕没有女人?现在捅下个漏子来,谢慕华过来了,这一番话也摸不透谢慕华的心思,只能小心谨慎的先应付着。

曾浩也叹了口气:这些小辈实在是目无王法,若是查得属实,谢相公也不必手下留情,这畜生活该有此报应。

谢慕华暗暗好笑,你们都是姓曾的,又是一家子,小的是畜生,那老的看来也不是人了。不过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的模样,淡淡的说道:曾大人能大义灭亲是最好不过了。此前本官还担心,要是处罚了曾洪,在江宁府上多有得罪曾大人。那倒不好了,眼下是春天,朝廷就要来核查赋税,正是需要曾大人出力的时候。唉,本官也知道,先前刚到江宁府的时候,的确是有些狂傲了。在这儿就以茶代酒,望曾大人多多海涵!说着,谢慕华端起杯子来,饮了一小口。

曾浩之前还是不明白谢慕华为什么把姿态放的有点低,跟平日的模样大相径庭,一听谢慕华说道朝廷要来核查赋税便立刻明白了。大宋的财富源泉就是江南,而江南出了是鱼米之乡之外,茶酒盐这三项的税收要占到总税收的六成以上。前几年大宋一直在打仗,开支非常大,对财税卡的也格外严格。谢慕华虽然是主管军事,不过他也挂着江宁知州的头衔,要是曾浩在税收上给谢慕华使个暗手,而主管财税的转运使王溥又是谢慕华的死对头那谢慕华在皇帝面前可就难看了。说到底,财税是专业人员才能干的活,并不是半路出家就能胜任,而且曾浩盘踞江宁多年,别的不敢说,财税这一块,几乎就是曾大人的天下。想动他,不知道多少人要吃不上饭,到时候谢慕华自己的官帽也不够稳当了!

想到了这一层,曾浩脸上就露出了笑容,他在官场浮沉多年,什么样的手段都见过了。像谢慕华这样的一意进取,刚则易折。做官要是不圆滑,早晚碰的头破血流。曾浩笑呵呵的看着这个官位比自己高得多,而做官的水平只够给自己当徒弟的年轻人。

而谢慕华也不怀好意的打量着曾浩,要不是胸有成竹,谢慕华能这样对区区一个曾浩,这可是张咏和苏易简一起出的鬼主意,就是一步步将曾浩往坑里拉。对付一个曾洪算什么,不把这一帮腐败到了极限的南唐旧官一网打尽,谢慕华就算是白来江南东路一趟了。当然,这也不是主要的目的,根本上,江南东路是要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才是正道。

历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后来元祐党和新党之争,虽然没有见血,但是一次次的相互流放,一次次不遗余力的推翻对方的政策,让大宋的国力在内耗中消耗殆尽,不但对西夏无能为力,而且在蔡京一手结束了党争之后,宋徽宗也迎来了靖康之耻!谢慕华不想去做王安石,也不想去做司马光权臣,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既然曾大人如此深明大义,本官就先行谢过了!谢慕华说道。

曾浩心中冷笑几声,现在谢慕华要先过财税这一关,既然如此,要是自己不给谢慕华下几个黑手就算是对不起他了。这件事一定要王溥也参与进来,推波助澜,最好再给谢慕华按上几个硬邦邦的罪名,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谢相公说哪里话来,我们拿的是朝廷俸禄,自然要为国尽忠、为民请命,家族中出了这样的逆子,谢大人只管严办好了。老夫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曾浩义正言辞的说道。要不是谢慕华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几乎就要被这老狐狸的虚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