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605章

大官人-第605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是我连累老师和储大人了……”王贤喟叹一声,歉意地看着两人,不管储延之前是什么立场,如今都会受到自己的牵连。而且储延和魏源又不像自己和柳升,多多少少还有自保的本钱,很有可能成为朱棣最先发泄怒火的对象。

恐怕这也是储延此刻不避嫌疑,踏足万竹园的原因。

“事到如今,还说什么连累不连累。”储延苦笑道:“同舟共济,同舟共济吧……”王贤猜得没错,储延通过京里的关系打听到,御史台已经开始密集上本,弹劾山东官员玩忽职守、庸碌无能,是导致白莲教之乱的根本原因,要求皇帝予以严惩。而当初山东的三大宪,他是仅存的一个,真要治罪,自然首当其冲。

山东出了这么大乱子,储延也没想过能逃脱罪责,但他担心朱棣会趁机发作,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会不保!

“皇上命藩台大人为议和钦差,招安白莲教,这总可以让大人稍稍心安吧?”王贤对储延的心思吃不太透,故意如是问道。

“心安?呵呵……”储延看着王贤,似笑非笑道:“伯爷何必拿这种话试探下官?难道以伯爷的智慧,看不穿这只是皇上的缓兵之计?”说着语带讥讽地笑道:“不管我这边如何招安,只要到时候获罪下狱,届时皇上统统都可以不认账!”

“嗯……”王贤点了点头,储延能看得这么明白,倒省了自己好些口舌。

见两人心事重重的样子,魏源双眉一挑,冷然说道:“葫芦谷兵变,汉王乃罪魁祸首!白莲教之乱,汉王也是幕后黑手!莫非就因为他姓朱,便可以逃脱罪责不成?要我说,战死沙场还算便宜了他,我等有何罪责可言?凭什么要给他陪葬?!”

“哎,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就是因为他姓朱……”储延叹气连连道:“不到那一步,事情总有缓转的机会。至少眼下,皇上还得靠着咱们这些人稳定山东的局势!”

“储大人说的是……”魏源点点头,却把目光投向王贤道:“你真的要进京吗?”

“嗯。”王贤点点头,正色道:“我若抗命不从,咱们就会落入皇帝的算计,一步步被逼到墙角。我仔细斟酌过,鱼死网破咱们胜算太小,而且说到底,这是他朱家的天下,咱们抢不过来……”

“是啊……”魏源点头叹气道:“皇帝手里有百万雄兵,只是如今国库枯竭,动弹不得,真要是把他逼急了,抄上几十上百家豪族,总能凑齐用兵的军饷,到时候以卵击石,咱们肯定不是对手……”

“可是伯爷去京城,也不过只能拖延数月。数月之后,皇帝必然能筹措到军饷,结果还不是一样?”储延忧心忡忡道:“我就担心,伯爷会有去无回……”

“二位放心,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我既然敢去,就自然有自保的办法!”王贤朗声笑道:“别忘了,我的那些罪状,就是皇上也没法拿到明面上来说,想用别的罪名办我,也得看看能不能办得了我!”

二人见王贤胸有成竹,心说京城有太子,太孙,还有那么多和王贤交好的势力,皇帝不亮出谋反的罪名还真不一定能办得了王贤。便压下心头的担忧,又和他说了会儿山东的安排。

“有件事,还得烦请储大人帮忙。”王贤看看储延道。

“伯爷哪里话,如今我等同生共死,伯爷但有吩咐,下官自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储延连忙表态道。

“是这样的。”王贤压低声音道:“那些蒙古骑兵如今已经骚扰到济南府了吧?”

“是啊。”储延点点头,苦涩道:“汉王造的孽,如今那几千蒙古骑兵就像一群饿狼,到处烧杀抢劫,我和魏大人手里那点儿军队,只能固守城池,城外的村镇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是。咱们没有骑兵,对付不了这些来去如风的鞑子。”魏源也点头附和道。

“这样啊……”王贤沉吟一下道:“有没有考虑招安他们?”

“招安他们?”储延和魏源都愣了一下。

“不错。”王贤点点头道:“这帮鞑子是被汉王拐到山东来的,如今海路已断,想从陆路回辽东又是痴人说梦,如今已成孤魂野鬼,只能四处劫掠为生。我想只要能保证他们人吃马嚼,他们是可以停止骚扰百姓,为我所用也不是不可能的。”

魏源二人是听明白了,感情王贤打起了那些蒙古骑兵的主意,储延看看魏源,点头道:“可以试一试。”

“试试吧。”王贤叹口气道:“让他们继续折腾下去,山东何日才能开始恢复元气?”

魏源和储延点点头,深以为然。

王贤和魏源二人,不知不觉便谈到月上中天,两人才起身告辞。送两人出了门,王贤便匆匆返回后宅。他明日还要继续北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正屋中还亮着灯,灯光透过窗纸,一片橘黄色的光晕,给这寒冷的冬夜平添一抹暖色。王贤知道,妻子在屋里等着自己,心中一暖,快步走到门口,推开房门便见林清儿坐在床边,正在一边轻声哼着摇篮曲,一边拍打着熟睡的儿子。

王贤赶紧放轻了脚步,蹑手蹑脚走过去,林清儿听到动静,抬头看向王贤,目光中的暖意是王贤这一年来都未曾感受到的。

王贤走到床边坐下,轻轻握住妻子冰凉的手,将她消瘦的肩搂在怀里,和她一起看着熟睡的儿子。三岁的王佑正是最讨人喜欢的时候,圆嘟嘟的小脸在灯光下闪着瓷器般的光,粉红的嘴唇在睡梦中嗫喏几下,嘴角便挂起一丝甜甜的笑,好像梦到了什么好事……

“这是咱们的儿子……”林清儿靠在王贤同样瘦削的肩头,仿佛终于找到了依靠,过去一年多的惊惧忧惶,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一般。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老道

“这是咱们的儿子……”王贤搂着妻子,看着王佑,口中低沉道:“我这个爹太不称职了,他都不认识我了……”

“不用担心,亲的总是亲,等这些事都过去了,你多陪他几天就好了。”林清儿靠在丈夫的肩头,忍不住喃喃说道:“能过去吗?”

“能。”王贤低头看着妻子消瘦的脸,岁月并没有在林清儿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依旧是那样的唇红齿白、美目倩兮,只是气色差了好多,脸上仿佛蒙了一层淡淡的灰色,不时还轻轻咳嗽几声,就像又回到十年前初见她时的病弱样子……

“清儿,你的病又反复了?”王贤心如刀绞,手指捧住林清儿的面颊。

“多少年没犯了,不打紧,可能是济南冬天太干燥吧,等开春就好了。”林清儿忍着咳嗽,安慰丈夫道:“你不用担心我,我没事的……”

“哎,都是我的错……”王贤颓然低头,他怎能不知,是自己生死未卜,整个家族命运叵测,让林清儿忍不住又回忆起十年前那场噩梦,连带着久不发作的病根都重新出来折磨人了。

“小怜妹妹还没有音讯吗?”虽然知道这时候不该问这个问题,林清儿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有……”提到顾小怜,王贤的身子明显僵住了,摇摇头,声音低沉道:“我发动了所有的人,一直在找,但一直也找不到……”

“她一定不会有事的。”林清儿伏在王贤怀里,想要给他最大的安慰道:“我有预感,我们一家一定会团聚的……”

“嗯……”王贤重重点头,夫妻就这样紧紧相拥,和衣而卧躺在床上,一边看着熟睡的儿子,一边轻声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听到外头的鸡叫,王贤恨恨地哼了一声:“催什么催,回头炖了鸡汤给娘子补补身子。”

林清儿身子本就不爽利,又熬了个通宵,此刻精力严重不济,却仍不舍得合眼,唯恐少看王贤一眼。闻言掩口轻笑道:“母亲嫌鸡不打鸣,要杀之后快,官人又嫌鸡打鸣,也要杀之,你让它如何是好?”

王贤咧嘴笑笑,又侧侧身子,想和林清儿抓紧最后的时间温存一会儿,却听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道:“娘,我要尿尿……”

林清儿听到声音,想要起身,却手脚无力,起了起没起来。王贤忙把她按住,道:“我来吧。”便赶紧赤脚下地,寻来尿壶,看着睡眼惺忪的小人,一时手足无措。

林清儿掩口轻笑,示意他脱下儿子的裤子,王贤赶紧搁下尿壶,把王佑的裤子往下一扒,便见白生生的两截中间,小鸡鸡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射了。王贤没躲开,被王佑尿了一脸,一时间狼狈不堪。林清儿忍俊不禁,忙唤玉麝进来给这一大一小收拾。王佑倒是一歪头,又甜甜地睡了……

换好了衣裳,王贤尴尬地朝林清儿和玉麝龇龇牙道:“业务不熟,下次就好了。”

玉麝似幽似怨地白了王贤一眼,小声道:“下会还不知什么时候呢……”

王贤和林清儿都被玉麝一句话说得有些黯然,玉麝赶忙赔不是道:“是奴婢这嘴欠撕了……”

“你说得没错,我以前太蠢了,为别人的江山像狗一样东奔西跑,却还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王贤却摇摇头,按住要抽泣的玉麝的肩膀,定定看着妻子道:“等着我,等我了了京中之事,便会远离朝堂,找个世外桃源,咱们一家人远走高飞,管他天崩地裂,咱们只过咱们的小日子!”

“嗯……”林清儿含着泪重重点头,她虽然知道以王贤如今身上的担子,要想远走高飞是何其困难。但能听到他有这份心,林清儿就心满意足了,她真担心王贤会走火入魔,踏上那条造反的不归路!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贤在万竹园中一直待到次日过午,逗得王佑终于叫了一声‘爹爹’,才依依不舍地上路。这次灵霄没有嚷着非要跟着他,经过这么多磨难,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公主,知道自己应该替王贤保护好林清儿和王佑……

北京,呼啸的寒风掠过一片冰封的南海子,吹得禁苑湖畔的太监宫女缩手缩脚缩没了脖子,哪怕看到大太监黄偐过来,太监宫女们也不过是瑟缩着躬躬身子,就算表示行礼过了。

平日里黄偐最注重礼节,但此刻也只顾着把身子缩在皮裘里,哪还管太监宫女们失礼不失礼。他身后跟着一个身穿单薄道袍,足踏芒鞋,长髯飘飘的老道。这三九天穿再厚的棉袄都能冻死活人,这衣衫单薄的老道却红光满面,似乎一点都感受不到寒冷一般。

黄偐也注意到这一点,不由哆哆嗦嗦地点头,心说看来没找错人,这老道果然有些法力!

黄偐领着老道来到昭和殿外,两人先进了偏殿,小太监赶忙给黄偐除下外袍,扶着快冻僵了的黄公公坐到暖笼旁,又将手炉揣到他怀里。好一会儿,黄偐才恢复了知觉,又将一大碗姜汤灌到肚子里,终于感觉身上热乎起来,重重吐一口白气道:“贼老天,要冻死活人!”说完看看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老道道:“道长,你穿这么少,怎么就不冷呢?”

老道呵呵一笑,飒然道:“公公,老道自幼精研道术,又常服丹丸,早就百病不侵,不染寒暑了。”

“看起来,你确实有些本事。”黄偐点点头,换上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道:“待会见了皇上,你可得把看家的本事都拿出来,要是能把皇上的病治好,你这辈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要是出一点儿闪失,甭管你练了什么金刚不坏,咱家都要把你剁成肉泥!”

听着黄偐的恩威并施,老道浑不在意地笑笑,将一只手伸到熊熊燃烧的炭盆中,拿起一块烧得通红的木炭,看得黄偐和一旁的小太监眼珠子都瞪出来,才丢回盆中,若无其事地拍拍手道:“公公若是不放心,老道回去就是。”

黄偐都看傻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连声道:“别别,咱家方才胡言乱语,老神仙千万别往心里去。”说着便问一旁的小太监道:“皇上醒了没有?”

“刚才醒了,心情不太好,发了一通火。”小太监小声答道。

“哦。”黄偐点点头,入冬以来,朱棣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偏赶上那么多糟心事,要是哪天心情好,才叫稀罕呢。他扶着膝盖站起来,对老道道:“老神仙先坐着,咱家进去通禀一声。”

老道点点头,黄偐便离了偏殿,穿过重重宫闱,到了皇帝的寝殿之中。

寝殿中,白发苍苍的皇帝靠坐在软榻上,一旁是一个三十多岁、端庄和善的宫装贵妇,正端着药碗劝说朱棣服药。

“不喝不喝!”朱棣不耐烦地瞪着那贵妇道:“喝了一冬的药,也不见一点儿好!连胃口都败没了!”

贵妇哄孩子似的,苦苦劝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嘛,皇上再喝两副应该就能见好?”

见贵妇又将药碗递上来,朱棣一挥手,便打翻了药碗,怒道:“说不喝就不喝,你啰唆什么?!”

那贵妇见皇帝动了真火,一时愣在那里,不知该跪下请罪,还是怎地。

“老奴拜见皇上,贵妃娘娘。”黄偐见状,赶忙出声替贵妇解了围。这贵妇乃是朱棣的贵妃王氏,数年前贤妃薨逝后,她便执掌六宫,宫中有传言,皇上有意立她为皇后,可惜王贵妃膝下无所出,所以也没引起朝野多大的关注。

王贵妃感激地看一眼黄偐,对朱棣轻轻说一声:“臣妾先告退。”听朱棣哼一声,她便躬身退下。至于地上的药碗,自然有小太监上前收拾。

“什么事?”朱棣看看黄偐,算起来这正是该他当值的时间,但没必要特意出声禀报吧?

“上次跟皇上说的胡道长,老奴已经请来了。”黄偐小声问道:“皇上要不要见见。”

朱棣想了一会儿,才记起前番黄偐曾提过,要请个道士来给自己瞧瞧。说起来,这事儿还是朱棣自己提出来的。他这病非但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宫外的名医也请了不少,没一个有能耐治好的。被折磨得实在没办法,有一天朱棣无意中说起,要是有包治百病的仙丹,自己愿用天下的财富去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过不几天黄偐便趁着当值跟朱棣说起,京中白云观有一位胡道长,据说已经一百六十多岁,仍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据说是因为幼时得仙人相授道法的缘故。朱棣一听就来了兴趣,缠绵病榻久了,为了能好起来,什么偏方皇帝都愿意尝试,何况是见个道士呢。

“让他进来吧。”朱棣果然没有犹豫,便让黄偐宣见。但他也知道这种事传出去不太体面,不忘吩咐一句道:“不要太声张。”

“老奴有分寸,对外只说他是,来给皇上讲《黄庭》解闷的。”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变卦

老道士被黄偐领进殿中,朱棣一看这的老道样貌,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心里就信了一两分。便让黄偐给老道赐座。

老道士也不推辞,欠身谢过皇帝后,便大剌剌在锦墩上坐定,目光炯炯看着朱棣,好似对方根本不是杀人如麻、御宇八方的大明皇帝,而是一个病痛缠身的普通老者一般。

被老道这样打量,朱棣心生不快,但转念一想,又觉着这才是世外高人应有的做派,便按下性子客气说道:“敢问道长仙寿几何?”

“老道生于景定元年。”老道士眼中沧桑无限道:“在这俗世挣扎的日子,已经两甲子又四十载……”

朱棣眼珠子瞪得溜圆道:“景定元年,你是南宋生人?”

“老道七岁那年,忽必烈攻打襄樊,老道随家人躲入深山避乱,幸得异人授道书三卷,可惜天资愚钝,勤修苦练两甲子,还不能挣脱五行,跳出三界,终归要化为尘土。”老道士摇头叹气,好像对自己只能活一两百岁还很不满意似的。

“哦……”朱棣素来就信奉鬼神,否则也不会劳民伤财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给真武大帝修道场了。这和他当年被姚广孝的鬼话煽动造反有直接关系,道衍和尚一直制造各种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