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145章

铁血强宋-第145章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这两大块统统收入囊中,才能与蔡京抗衡,大家却不能这般轻轻放过,太子说话一向在朝中无力,也没有威望,不过就是因为官家一言九鼎,朝中奸佞把持朝政,穷治穷治,这样才算是穷治到了根上!

二则就是要赶紧抓军权,现在就是耿南仲这等书生也知道时势不同,武臣势涨了,这个时侯能抓住一支强兵就代表有了根基,在朝中说话就会响许多,只要吴敏能够早些就拿下安抚使职责,安定河东,整练好将来的河东军才是要紧事情。

晋阳军虽然裁撤,不过留下数千精锐也是可行的,而河东的王禀手中还有胜捷军,将来他们这一系,手里抓着河东军两路重兵,朝中再拥太子以固根本,将来几十年的大宋朝局,就牢牢的抓在掌心中了,他耿南仲还怕在历史上,不留下一个名相的声名么?

话里还有些意思,就纯然是私心了,现在朝中下诏,已然是让李纲同杨可世以枢密副使领枢密院事,耿南仲又说拣选重臣以镇西府,明显就是不想让这位梁溪先生入京之后得到重用。

李纲名声太大,抢了他耿南仲的风头,就让人有些难忍了——自己在苦心孤诣维持太子地位的时侯,这位梁溪先生又在哪里?朝中清流一党,从现在开始,站在最前头的那一个人,只能是他耿南仲!

李纲纵然一回来就拜访太子,可是耿南仲,又岂会让李纲夺了自己的风头,现在枢密正使一职高悬,耿南仲说的意思无外就是李纲只能做到副使,正使一职,大家还要商榷。

这一席话说出来,赵桓只是点头,对于自家老爹,他其实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还是惶恐于自家嫡位还有变数,圣人年岁毕竟还不高大,将来在位时间短不了,自己一直在朝堂上说不上话,官家也从来没有放话让他处理一些政事历练,谁知道又有什么变故。

PS:好吧,有一人是要死的,彻底激发主人公告对大宋昏君庸臣失望透顶的情绪,杨可世,不要喷我……

第三百八十一章 扑朔迷离

朝不保夕的日子,自家实在是过得足够了,要是有机会能扩张势力,赵桓绝对是乐见其成,而且那时候自家羽翼已成,也不是圣人能轻易动得了的了。

真说起来,赵桓是一个没太大用的人,耳根子软,行事没章法,权势念想也没自家老爹那么强烈,对于在座其他人而言,耿南仲这番话也听得进去,人人都是点头。

现下朝局明白得很,赵佶原来用的那些用来控制掌握朝局的爪牙,蔡京梁师成已老,没了当年的精气神了,王黼童贯等辈自家坏事去位,王黼还想重新翻身,嘿嘿,这都门,哪是这么容易回返的,新的大臣又未曾提拔起来。

君王也需要羽翼辅佐的,不然是斗不过整个士大夫团体的,现在君权之弱,是近十年来未有。不然赵佶怎么会让步?放在以前,王黼李彦朱缅等辈,说提拔起来就提拔起来,谁也攻不倒他们,现在却是有了机会。

士大夫作为一个团体,因为自家党争,权力削弱久矣,现在不趁着这个机会将与君王共治天下的权力夺一些回来,还等到什么时侯?那时候,才是士大夫团体扬眉吐气的时侯。

再想得深一些,诛心一些,赵佶是个难伺候的君王,对士大夫团体一向是压制分化瓦解。等君权衰弱,士大夫团体外联军镇,内拥太子,掌天下清议,就算是内禅,也是说不定的事情,赵桓本事比起他爹还要不如,随手就能摆布,那个时侯,大家的权势地位,还用问么?

国事在正人之手。还怕不能收拾好么?现在这些跋扈武臣,还怕不能乖乖就范么?周遭此起彼伏的边患,还怕不平息么?什么党项女真,难道还不乖乖来朝么?

赵桓点头,其他人也都点头,对着耿南仲做一脸钦服状。耿南仲也怡然自得,微微闭目,提前享受这大宋朝堂核心的感觉。

他又突然睁眼,看着在下首颓然饮酒的李纲,笑道:“李大人,怎么满座皆欢,你却独自向隅,又有什么心事了?”

李纲慢慢饮下手中酒,这才抬头看了一眼耿南仲:“王黼时运不济。是该行事了,可是要整治晋阳军,老夫不赞同,时势虽然不同,可我辈毕竟还未曾真正掌控朝局,在外军镇,西军并不可靠,河东事还没结果。兵微将寡,尚不成气候。不能自毁长城。”

他侃侃而言,也不顾耿南仲变了脸色,叠起两根手指自顾自的朝下说。

“朝中尚有其他人在,老公相者,梁隐相者,在外尚有王黼童贯等辈。难道我辈就要一意孤行,让本来冷眼旁观之人跳出来为敌,让圣人将这些幸进之臣再召回朝中?难道真的要逼得如此紧?”

一席话说得人人都变了脸色,连赵桓也有些不自在,耿南仲却神色不变。轻轻嗤了一声:“时也势也,大势如此,人心思治,谁也违逆不过去,李兄未免设辞太过险恶了一些,正是担心此辈,我辈中人才要鼓勇而前,早早底定朝局,设若就此轻轻放过,将来再有变数,李兄可能再设良谋否?国事还经得起再这般迁延下去否?”

耿南仲反驳得也有道理,一众人又默默点头,赵桓眼睛也又发亮了。

李纲看看诸人神色,摇头颓然苦笑:“道希兄,此时此刻,夫复何言?道希兄说什么,便是什么罢,某听命就是……然则某尚有两个请求,还请道希兄稍稍顾念一些。”

耿南仲加倍的和颜悦色:“李兄,此是何言?这些时日你奔走筹划,席不暇暖,国事倚重正深,哪里能让你息肩?这些话不必再提!李兄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就是,你我两人,何必如此生分?”

李纲微微有些正色,“杨凌可动则动,如不能动,千万莫要强求,边关武事也是为大宋抵御外侮,不要将晋阳军的大架子扯散了,再有就是杨可世虽然是武臣,可是他的后面,也是有杨凌的影子,再者说,杨可世也是老种相公提起来的人,某所要说的,就是放他一条生路,万事留一线罢……”

此时此刻,卢俊义穿了一身长衣裳,戴着常用的交脚璞头,正站在这村店门口,招呼着邀请来的客人。

今日除了他手底下现在三百多汉子之外,还邀了几百往常联络得多,同气连枝的太原地头蛇势力,穷人请客,没那么多礼数,要事前几天备好帖子,前一天派人去请,只好算是提人前来赴宴。

对这些人而言,一冬难熬,肚子里面都没什么油水,家里差不多也当尽卖绝,就等往来客商们到了,各项服务业行当恢复了,才能捞着点饱饭吃,一样样将家当赎回来,等着入冬再去典当。

卢俊义请客,哪怕开席了再遣人招呼,也是拔脚就到。

这些人结伴而来,卢俊义不管来人瞧着多么寒酸,一样的大声笑大声招呼,再亲热不过。

这些人三教九流都有,烧灶的,在正店帮衬的,运水的,挑菜的,在赌坊帮闲的,在瓦舍当保镖的,守河的,打更的,烧埋的,卖吃食的……三百六十行,无一不有,其实说到底,他们之中,还有人有个身份,那就是太原在籍军士。

河东兵事荒废已久,这些人早已经拿不动刀枪,平日里无非就是被上头克扣了军饷,而他们自己也只是顶着名册养活了一帮吸血虫,这些低层军汉只能是和汴梁的禁军一般,做些自己的行当养家糊口,其中不少还是父一辈子一辈传下来,为大宋很是立下过些汗马功劳的,难得还愿意上阵厮杀的禁军子弟,现在都成了贩夫走卒,从事着各种贱役,在此苦苦度日!

卢俊义邀来之人,无一不是胆子大,日子难熬,还能影响几十个弟兄头领的人物,一时间在这村店左近,人来人往,声音喧嚣杂乱,将这些时日冷清的村店码头,扰得乱纷纷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暗拨乾坤(一)

卢俊义所为,很多人都是不解,到了酒桌上,大家两杯酒一下肚这才算是讲开了,需知卢俊义手底下的班底,也有数十人是可以交心的人物,其中有的是从燕地一直追随自己到了应州,再到了杨凌麾下,有的更是杨凌调给他的,燕青燕小乙也在当中,其中当然也有一些督促的意味在里面。

酒过三巡,席中的话题,在这数十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难免就转到了近日王黼提出的议和之事,在座位上的哪一个不是整天闲得蛋疼,无事生非的主儿?

一时之间就是群情激昂,痛斥王黼卖国求荣,声势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鼓噪了起来,卢俊义在席上只是眯着眼睛不说话,身后燕小乙小声的说道,“员外,俺看差不多了罢。”

卢俊义摇了摇头,也是小声的道,“不急不急,俺们都是为小杨将主效命,这些事情,能将咱们摘出去最好,免得到时候追根溯源,还是查到了小杨将主的头上!”

燕小乙点了点头道,“那咱们应该如何行事?”

卢俊义道,“小杨将主自有算计,俺们不过就是将这些人聚集起来,一切都是顺势而为,最多明日便可行事了。”

燕小乙心中了然,也是啐了一口,“直娘贼的,男儿功名应当马上取,凭借我等主仆二人就是在军中也能搏个前程出来,这些大头巾之辈,整日就只晓得扯俺们小杨将主的后腿,却是连累了俺们在此受累,行此腌臜事!”

卢俊义微微一笑,“一肚子怨气作甚,此番事了,俺们就将这边交接了。脱手到军中就是干净。”

这一夜太原城显得极不平静,杨凌此时此刻并不在府邸之中,日常起居都是到了军营之中,数千虎贲不算多,可是在这太原之内,就是谁也动不了的。

马小英此时此刻还在教着一岁有余的马方旭学着走路。这一切与外界仿佛都是不相干的模样,杨凌看着马方旭蹒跚的模样也是忍不住一笑,“真是想不到,这个小家伙都长这么大了。”

马小英白了杨凌一眼,“二郎,都不晓得有多久未曾见到你,奴心里也是想念得紧!”

杨凌爱抚的将马小英揽入怀中,“天下之事着实难缠,唉。我也是身不由己。”

马小英嗔怪的道,“好啦好啦,又没说怪你,二郎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小英虽然说是一介女流,却是晓得这些道理的。”

杨凌道,“却是让你跟着我奔波受累了,等将来大事了却。小英,你我就寻一处田园。过那隐居的日子。”

“那自然是好的。”马小英笑了笑道。

就在这个时候,杨凌却是见到马方旭已经快走到了营帐门口,便起身将他抱了回来,捏着他粉嘟嘟的脸蛋道,“看见这小家伙,我就想起了在燕地之时。耶律大石千里奔袭我军后路,方旭一声啼哭,可是救了不知道多少儿郎的性命。”

马小英道,“所以说,小孩子是有福的。”

杨凌笑了笑。“以后,小英也要为我生一堆小孩!”

“臭不要脸!”

……

皇城之内,就是大宋现下另一个权力中枢,政事堂了。

原来赵佶即位之后,大宋君权加强到了开国以来未曾有的地步,政事堂也再没了以前那种威权。

不过赵佶素来对热衷于修道,对于政事是不大理会的,近年来,除了北伐幽云让他大大的伤了一回脑筋之外,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劳动他老人家亲自过问政事了,其他的,也不过就是对于自家财计支出稍稍上心,到了这个时候,政事堂其实也是有很多的权力的。

政事堂外,满满当当的都是文臣璞头在到处晃动,不知道多少官员在等着或求见,或禀事,或接批复公文,或请示什么事情。

放在以前,这些士大夫们纵然不高声谈笑,也会低声往还,熙熙攘攘得有如集市,可是此刻在政事堂外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恭谨肃穆如对大宾,只等着蔡京的召唤。

若说此刻文臣士大夫官僚团体,在蔡京面前也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气,蔡京权势之重,在几起几落之后。都以为他已是过气等死人物,没想到在最后,还是此人最为坚挺,并且依旧达到人生巅峰!

甚至很多人都在猜想,或许上一次蔡京罢相只不过就是他为自己留的一条后路,需知那个时候王黼如日中天,其子蔡攸也是王党一员,不管怎么说,蔡家都还能继续兴盛下去。

蔡京手段大家都晓得的,对于文臣士大夫辈,蔡京就没什么客气的了,虽然不曾杀人,也未曾远窜几人到岭南烟瘴之地,也在藉此党争清洗中保下不少文臣的性命,可是提拔心腹无数,清洗异己,夺官去职也是无数。

政治上的问题往往就是人事问题,蔡京在这上头做得是至矣尽矣,没有半点顾忌处,当初得罪他的人,直接就是追夺出身文字,留你一条性命回家为黔村夫罢。但凡是还想为官为宦,舍不得这么一个士大夫身份的,如何能不在蔡京面前俯贴耳,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正在恭谨等候之际,就见一名紫袍文臣带着几名元随,昂然直向政事堂而来,看到这名紫袍文臣,在外等候的文臣璞头顿时如被风吹折一般,矮下去一片。

这紫袍文臣面若冠玉,三缕墨髯,端的是好卖相;此人正是蔡京长子蔡攸,他一副志满意得模样,朝前直行,对身左身右,那些躬身行礼的青袍绿袍文臣,视若未见。

几个身份还算够的人趋前向蔡攸招呼,口口声声都是小蔡相公,而蔡攸只是摆手:“要事在身,不能稍停,恕罪,恕罪。”

嘴里面还算客气,可作派却是连回礼都懒得,就从趋前之人身边擦过,就差用鼻孔来看人了。

等小蔡相公走过,人人对望,心中都是腹诽:“沐猴而冠!等你那个老而不死的爹爹去后,凭你本事手段,还能风光几天?只怕给人吞得连骨头都剩不得!”

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拨乾坤(二)

说起来这小蔡相公,的确不为汴梁中人待见,操守不必说了,向来是号称专业卖队友,其实操守什么也不算大事,但在官场,节操往往就是浮云了,既有能力又能守住节操,都是可上史书立传的名臣,上下几千年,凤毛麟角而已,只要有本事,也能如鱼得水。

可是小蔡相公偏偏是既无节操,又无本事,什么事情交到他手里,只有办砸的份儿,但是架不住小蔡相公就是有个好爹,本来是准备安置在枢密院中为都承旨,但现在枢密院是个敏感的地方,老爹为文臣班,权势数十年未有,小蔡相公心气也顿时就高起来,就盯上了政事堂大参的位置。

蔡京这点识人之明还是有的,自家这个儿子,放在身边为副手,只有将自家再度连累,给他其他尊荣清闲的位置,小蔡相公又不屑于干,只好以翰林学士名义先挂一个检正政事堂公事差遣的名义,先敷衍一下再说,到底如何检正政事堂公事,谁也不去管他。

虽然不得大参,可小蔡相公这段时日还是颇为滋润,多少汴梁都门中人总要钻营门路,或者保住出身文字,或者伸手讨要差遣,或者干脆就卖身投靠,改换门庭,这门路往往最后就走到小蔡相公这里来,诸人捧着,大笔的钱财收着,美姬俏婢伺候着,一时间蔡攸连争取大参位置的心思都丢下去不少。

他在汴梁这般呼风唤雨,一言可使人生,一言又可捺人入地,蔡京也不大来拘管他,要让家族百年。必须要建立起足够的班底,现在正是拼命招揽人的时候。蔡攸愿意出这个气力,正是为父分忧,至于收取了多少好处,都是小节,而且不都是蔡家的家业?而且蔡京自己本来就是巨贪,光是一个早点就是数十上百贯的花销。又有谁敢说半句话。

政事堂外当值扈卫之人,当然识得蔡攸,恭恭谨谨将他迎入,蔡京三日一入值,今日正逢时候,主持国家最高政务的公事堂中,放上一张胡床,蔡京就靠在胡床上闭目听着几位参知政事恭谨的回禀各项事宜,居然还有美婢在场伺候着蔡京。或者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