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快的就碰到了钉子,书院内,除了学子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暂时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按照朱允炆的打算,还准备从水军中抽调一些军官来书院,对新生进行军训,想起了自己初上大学时军训时所受到的痛楚,他心里充满了报复的快意,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军训能快速的让一个学生完成离开父母、转变独立的蜕变。
离开父母和家人约束的同时,也要忍受无人关爱的境地,军训就是利用极强的约束对学生造成一个军训后自由校园生活的反差。达到迅速适应的目的。
看着熙熙攘攘往来的人们,在姑苏台上的朱允炆笑意盈然,拍拍手上方才凭栏时所沾上的灰尘,该下去了,开学典礼的最后,将会由他发言,从此以后,标志着这些学子就是他的门生了。为了这个演讲,朱允炆可是准备了好几天的时间。
太孙门生?以后的天子门生,想着这个问题,朱允炆心里就腾出一种自豪感来。刚想下山,就看见傅友德和方明谦两人联袂而来,脸上的神情极不自然,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这两人整肃完水军后,不是已经出海舟山了吗?
没有自己的诏命,怎么会这个时候回来呢?难道出了什么事情?想着这个问题,朱允炆的脚步慢了下来,在那里静静的等着二人走近。
正文第四十章变之兆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六艺书院开学典礼上,皇太孙首次在苏州公开场合亮相,并且发表了热情激昂的演讲。典礼毕后,却没有按照预定的程序和学子们亲切会见,而是急匆匆的赶回了苏州行宫。
皇上以汤和病重为由,诏还方明谦,而于此同时,诏命傅友德还师太湖休整,待到来年再行剿匪事宜,令其率部在宁波府驻守,迎接并届时护送琉球、真腊、暹罗等朝贡使臣返回京师。除此三国朝贡外,不允别国贡船上岸。
不但这道旨意绕过了朱允炆,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朱元璋对于禁海一事,仍然是没有放松的意思。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mo不着头绪的朱允炆忧心忡忡,回到行宫后就找来近期的邸报,想从上面寻找一些端倪,但是仍是毫无头绪,想找一个人商量一下,但是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起。难道说被自己打动的朱元璋又有什么变动吗,可是这为了什么呢?
方明谦见过他之后,遂请辞而去。信国公汤和是方的岳父,而当年方明谦在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五十九处,征兵民戍守,就是在汤和的带领下完成的。可是自从那次回来之后,就中风瘫痪在床,连说话都说不出来,这次朱元璋既然亲自下旨召方明谦回去,那么肯定是老将军已近油尽灯枯了。
方明谦感其提携之恩,又兼有翁婿至亲,所以心急如焚。连傅友德违抗圣命,从宁波随他一起回转苏州都未曾注意到。见过太孙殿下后就匆匆乘船返回京师了。
傅友德在方明谦走后,显然有话要和朱允炆说,但是好像顾忌什么,犹豫了很久,还是回水军大营了,他本是受命驻军宁波,未得圣旨而返回苏州。总是要找一些借口。他这次回太湖水军大营的借口是调拨粮饷,总是要做一个模样不是。
朱允炆坐在庭院中良久,看着已经开到尽头的桂花,只留下几枝残花在那里飘零着,冬天到了,江南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是对于水上城市的苏州已经感觉到一阵透骨的凉意,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其他缘故。
景清、铁铉和戴德彝匆匆的受命赶到,看着正在沉思的太孙殿下,也不敢打扰,只是在旁边静静的候着,朱允炆看见他们,却没有出声,仿佛还在等什么人。
过了会,一个人推门而入,景清等三人吃了一惊,看到空荡荡的左臂衣袖,就知道是杨狄峨来了,原来殿下一直在等着的是他,也不奇怪,自从这个和太孙殿下差不多大的少年来到苏州,一直和太孙的关系密切,不过这次商量的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为什么要叫上这样一个既无功名、年纪又小的人呢。
不过看情况,杨狄峨也没有太多的准备,衣衫虽然整齐,但是头发却是湿漉漉的带了一顶瓜皮帽,当然这种瓜皮帽不似朱允炆在后世清宫戏中看到的那样,大明此时叫“**一统帽”,是用六片材料并成,用金线缝合,上面圆圆平平的。是朱元璋所明确规定的老百姓所戴。通常情况下,“非真斯文者”才戴帽子,就是说除了读书人、官府中人以外的农民、商人、工人等才会去带帽子。
才记起自从见到杨狄峨,他就一直戴着各式样的帽子,只是没有今天头发湿漉漉的穿戴显得那样诡异而已。
见到杨狄峨到了,朱允炆才回过神来,把今天方明谦和傅友德向他禀报的受命的内容说了一遍,景清和戴德彝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内政之才,不善于分析外事,而铁铉和杨狄峨的眉头皱的却是很紧。
过了一会,铁铉小心的问道:“水军携疏浚河道而收的名望趁机出海剿匪,正是众望所归的时候,现在皇上突然罢战,是不是对江南新政有了微词呢?”
杨狄峨横了他一眼,心道还用你说,但莫名的还是有些紧张,他来苏州想去六艺书院求学,本来就有着接近皇太孙的意思,没有想到在湖州用半只手臂的代价,取得了太孙殿下的好感,又利用承办江南新报之事和太孙殿下构成了利益关系。正在想着不辜父亲所托,自己也准备择机开口呢,谁能料到横生枝节。
难道是好事多磨吗?真的有些不甘心,轻轻的咬着下颌的嘴唇,众人这才发现,杨狄峨好像是刚刚沐浴过一般,鬓角还有水滴慢慢流出,脸色一片潮红。而身上却不合时宜的穿了一件厚厚的袍子。
冬天虽至,但是在江南用不着那么夸张吧,几个人包括朱允炆在内都有些诧异的看着他,发现被注视,杨狄峨竟然有些惊慌的拉拉衣角,一副不自然的模样。急促的问道:“不知太孙东宫有没有消息传来,最近邸报中有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呢?”
朱允炆见到问起,将手上的几份邸报交与他手中,让他自己看,里面都是一些正常的官职任命或者是官员的升品降职记录。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李新督开胭脂河,以通两浙漕运。擢国子监阜六十四人担任各省布政使、参政等官。更定工匠服役班次。令民开垦荒芜官田,俱照民田起科。”
杨狄峨轻声的念着邸报,竟然在这个问题上重复了两次,开始铁铉也没有注意,最后连景清等人都好像若有所思,无力的将邸报放下,杨狄峨有了一种失重的感觉。
朱允炆却是没有他们那种觉悟,不过是普通的官员升迁而已,铁铉见到杨狄峨失神,而太孙殿下还是一脸的懵懂,于是解释道:“殿下,皇上此举,就是向大明上下重申以农为本,此举一开,殿下所收拢的那些苏州豪门,恐怕又会慌作一团乱了……。”
铁铉的话没有讲完,朱允炆立即就明白了,立马用手止住不让其说下去,并用眼睛瞄了一下失神的杨狄峨,铁铉会意,随即就住口不说了。
明显的失神,杨狄峨自顾想着心事,连抚弄发际水滴的动作都犹自未觉,宽松的衣袖因手臂的抬起而落下,露出一截晶莹剔透的手臂来。
景清几人看见,心里同时一震,皆把目光移向朱允炆,却是见到太孙殿下也正痴痴的看着那露出的皮肤,心里松懈下来,原来太孙殿下早就知道了,却不知道朱允炆此刻正在想着:“江南水土就是养人啊,我在深宫大院,天天锦衣玉食都没有这厮的皮肤好。”
正文第四十一章小维有约
每个人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在行宫内院的五个人显然没有一个判断正确的,眼见着太孙殿下和杨狄峨都陷入了各自的沉思,景清等人十分识趣的慢慢退了出去,还嘱咐亲卫暂时不要打搅太孙殿下。万一有什么急事可以先报呈给他们三人定夺。
特别是铁铉,眼睛里充满了匪夷所思,他万万没有想到杨狄峨竟然是个女的,也可能是湖州那断臂那一幕给人留的印象特别深吧,以至于大家都忘了甄别对方是男是女,早在潜意识中将这种悲壮定位为男人才会有的举动,男尊女卑的习俗掩盖了大多数人的判断能力。
当明白了一切的他,惋惜着杨狄峨的的身残的同时,也奇怪太孙殿下是怎么看出来对方破绽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朱允炆根本连想也没有想到过。
在后世中见惯了****图片的朱允炆,对于眉目清秀的男子早已经产生了免疫,更何况对于男女大防也不像别人那么放在心上,见到小维和杨狄峨关系密切,一个心思的想要成全二人,倒是没有想到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明朝,怎么可能会有像这二人那样明目张胆的行为呢?
景清、铁铉和戴德彝三人退出不久,朱允炆和杨狄峨就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着痴痴盯着自己手臂看的太孙殿下,没来由的心里一阵惊慌,连忙垂下手来,左臂想要掩饰时,却带起了一袖清风。
在沐浴时被人通知说皇太孙找他有急事商议,所以就匆忙而来,甚至连平时用来掩饰自己身形的束胸也未能来得及带上,只得穿了一件厚袍来遮盖。可偏偏这时又仿佛又露出平破绽,顿时让杨狄峨觉得有些被剥光了的模样。
朱允炆转过头,发现其他三人都已经不在庭院中了,正在奇怪,却看见一脸尴尬的杨狄峨正在脸色绯红的盯着自己,忙问道:“有什么事情吗?铁铉他们去那里了?”
“不……不知道!”杨狄峨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颤,朱允炆也没有放在心上,遂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太……孙殿下看出来了?”杨狄峨小心的试探到。
朱元璋晚年的历史有些模糊,对于朱允炆来说,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回忆,不过由杨狄峨提醒,想来谁都可以看出皇上这一次想做什么。以农为本,这是儒家治国的要义,只有将百姓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高居朝堂之上的那些名士们才能安心,想来,自己的举动已经让一些人感到威胁,以至于开始反击了……。
而朱元璋做的这么明显,不是九五之尊的风格啊,难道他是想先给自己提个醒,让有个心理准备,因为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他的孙子啊。自己的记忆中,朱元璋还是比较护犊的,自己的儿子无论犯什么错,最多也就是一顿臭骂,却是虎毒不食子的人物,历朝各代那种六亲不认的现象在朱元璋身上没有发生过。那么自己也绝对不会有事,是不是应该利用这一点多做一点事情呢?
朱允炆这样想着,却不知杨狄峨问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很随意的回答道:“这还能看不出来,你以为我真的那么笨吗?”
得到其肯定的答复,杨狄峨更加是有些站立不住,身子软软的倚在桂花树上索索而抖,将树上的残花弄了个落红满地。
没有注意到这个景象,朱允炆自顾说着:“看出来又有什么用,这件事始终是要面对的,我有心挑明,就怕皇上那一关过不去!”
误会继续加深,杨狄峨惆怅的看了自己断臂一眼,眼神也暗淡了很多,竟然没有理会朱允炆,自己慢慢的走了出去,身影显出一些凄凉来。
有些愕然,朱允炆不知道自己是那句话触痛了杨狄峨的心事,稍后一想,也许是因为他替自己这个太孙担忧吧,也许是为了他刚刚有些心得的江南新报。也许……。
自己一个人坐在庭院中,亲卫们早就得到吩咐,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打扰太孙殿下,以至于天色渐晚,宫女们过来请殿下用膳时,才发现殿下竟然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吃过饭,朱允炆还想找杨狄峨他们过来商议,怎么能在皇上改变主意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损失,可是不但景清和戴德彝不在行宫中,就连铁铉和杨狄峨也不知去向,若大的一个行宫,除了偶尔穿梭的宦官和宫女,竟然生出一种寂静的诡异。
朱允炆此刻也觉得毛骨悚然,自从回到大明之后,没有了上网、电视等娱乐活动,几乎每天他都要找一些人谈论时事,以试图了解大明当时的情况,可是像这样一个人也找不到的情况还不多见,难道苏州又出了什么事情?
由于行宫内守卫十分森严,所以朱允炆独自四处溜达了一番,发现平时小维住的院落里也是全无灯火。一时也倦了,此时外面也正好传来三更的锣声。
挥挥手,本来躲在暗处的亲卫走了出来,让他带着自己回寝宫,苏州的园林水多石怪,为了保持其淡雅的本色,更是极尽九曲幽路,本来直线瞬间可到的地方,反而如盘肠般的曲折。特别是在夜间,要是没有人带路,他还真的找不到自己的寝宫在那里。
到了寝宫,倒是有灯火在闪动,只要自己这个太孙不回来,那些宫女们绝对不敢离开半步的,可是跟在后面的亲卫却是一声唿哨,迅速的护在自己的周围,而从暗处又奔出几个黑影,向寝宫潜行去。
朱允炆愣了一下,才醒过来,自己没有回来之前,在寝宫门口应该有人值勤的,总不成让自己敲门吧!可是现在寝宫内灯火通明,外面却是空空荡荡的。要不就是宫女们失了礼数,就应该责罚,不过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那么就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来了外人,将宫女们控制起来了。
心里不由的一阵紧张,人都说大明初期十分太平,湖州遇刺不过也是自己被连累罢了,不会还有人笨的跑到苏州太孙行宫里面行刺吧。
还没有等那几个亲卫潜行到门口,大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小维从里面探出头来,亲卫身形一窒,硬生生的停在那里。只见小维一脸的狐疑,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那几个探手探脚的亲卫,好像纳闷为什么这些人这般模样的走路。
可是朱允炆一眼就看出小维故作的神情,心里不由一动,就听见小维向他招手道:“殿下,我有事找你,快过来。”
几个亲卫一副流鼻血的尴尬模样,心里大叫晦气。可是又偏偏无话可说,他们身为东宫亲卫,在紫禁城中知道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女人是千万惹不得。特别是和皇家有暧昧关系的女人更是惹不得。天知道那一天就变成了你的主子。虽说是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要干预几个侍卫还是小菜一碟的。
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自己则很随意的走进寝宫,小维将大门关上之前,娇喝道:“你们都在远处守着,别靠近啊!!”
刚刚进门的朱允炆听见这句话,“扑”的一声差点没有呛着,鼻血已经要流下来了。
正文第四十二章深夜造访
朱允炆绝对不相信艳遇,就算是穿越后成为了大明储君,也不相信艳遇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当然,他不否认自己作为以后的建文帝,艳福是有的。但是艳遇嘛,他还真的没有认真的去想过。
皇太孙微服私访,关于惩奸除恶,偶遇美女都已经实现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差了一点艳遇。如果此时小维投怀送抱,自己会不会拒绝呢?
朱允炆邪恶的想着,虽然他此刻的身体才十六岁,但是内心深处的那股**也在和道貌岸然激烈交战着,扭头看了小维一眼,才发觉此刻小维的脸色也出现一种潮红之色,可能是因为太激动吧。
伏在门上倾听了会外面的声音,十分满意的露出笑容。朱允炆马上就醉倒在那两个酒窝中,身子不由的也有些摇晃。小维有些奇怪的看着他,问:“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但随即就抓住朱允炆的手,也不给他回答的机会,拖着他就往帏帐后面走去。
朱允炆此刻是真的受不了了,急忙顿住身形。他虽然是十六岁的身体,但是在穿越回大明之前,已经二十三岁了,加上在大明的近两年的时间,实际的心理年龄应该在二十五岁左右,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