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林冲 >

第104章

大宋林冲-第104章

小说: 大宋林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朝宣和四年二月庚午,赵霆坐弃杭州,贬吉阳军。罢方田。甲戌,降诏招抚方腊。乙酉,罢天下三舍及宗学、辟雍、诸路提举学事官。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三月丁未,御集英殿策进士。庚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

一年能取中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这是什么概念?前朝地大唐年间,一年取进士不过三四十人,大才子韩愈也曾经三次到吏部面试,才最终做了个小小的官儿。而大宋朝,凡是进士出身的统统封官,不仅如此,那真宗皇帝的《劝学文》当中也赤裸裸地用“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来勾引大伙儿。

先前的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的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大多数的眼中,统统一边儿玩去。读书人能够冠冕堂皇的去追求钱、权、名,人们谁还有心造反打仗?但凡能认识字儿地,但凡能看的书的,都想要有朝一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现在先耐得苦处,十年寒窗嘛,人家都是这么来的。等到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别人的死活,又跟自己有何关系?

偏偏这些人虽然热衷名利,但相当一部分是死脑筋,以为朝廷取进士光明磊落,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被取中,可惜的是,今年的六百三十人进士当中,有二百三十人是当地的望族大户,有三百人是各位已经认清了大宋朝官场现状地朝廷各大员的关系户,仅仅有一百人是文章确实花团锦簇,五官也够得上大宋朝的天国体面,家世也清白,在民间素有号召力。

杨政拿着公孙胜带来的这些个消息,心中愤愤不平,口中愠怒:“朝廷吏治败坏,便是因了这些个虫毂,咱们大宋朝的江山社稷,交到这些人手中,简直是岂有此理!”

旁边的杨益听了却是一笑:“你是大宋朝燕山府的通判,能得了这个官职,尽展胸中所长,也是天意,也是大人的照拂。在此之前,你云游天下看百姓疾苦,朝廷弊端,虽然不错,但比起大人对形势看的通透,却是差的远了。”

杨政诧异地看了杨益一眼:“大人跟你说了什么?”

这时候林冲从外头进来,摸了一把汗,笑着说到:“别听杨益胡说。这四月的天气就开始热了,二月的时候,你们两个不是正负责慎防春瘟么,现下要注意防备天热孳生蚊蝇了,各州县的治所要注意及时贴出告示,鼓动百姓们清扫街道院落,有流民无处安置的,可以雇用他们来做这些活计。”

杨政点头应了,“大人,现在几十万流民聚在大名、河间两府,被十万大军所阻,燕山府现在恐怕有没有安置的流民万余。这些人有的愿意种田糊口的,咱们已经分发了土地农具。但有的却是懒汉。约莫有两三千人。他们只每日聚在街门口的粥棚处,吃那不要银子地饭食。咱们的粥棚秉承着你的意思,插筷箸而不倒。这些人虽吃不太饱,但吃饱了就挨着街门口地院墙晒太阳,不用劳碌,饿得慢,时间长了,有的人竟然被养的白白胖胖!有城中的无赖闲汉慢慢的也开始吃不要钱的粥了,若是发展下去。前途不妙。”

林冲叹了口气:“是啊。每个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这么一帮蛀虫。吃别人。喝别人地,最后还不承情。有所为升米恩,斗米仇,娘的。这些王八蛋真不知道好歹。我刚刚从司徒无颜那处收到消息,远离燕京城的几个州县,已经有流民聚众闹事,吵吵着官府不为百姓着想,要吃肉了。”

“升米恩。斗米仇,是什么?”被安道全用妙法洗了脸上的金印的武二哥,一直都在把玩日本刀。锋利的刀刃垂毛断发也不为过,武松也不知道这种刀身叫做流线型,但这种两手握着地狭长宝刃,如果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凭借着马速切削起来,保准是个头颅残肢纷飞的局面。这把刀,是杨志遣回来回报战况的小卒拿给武松的。杨志和武松在山上当那山大王的时候交情非没而武松爱刀,更是与杨志如出一辙。收缴的完颜丰收的佩刀,叫杨志好不得意,当然在第一时间把这刀送给武松,一则是表示跟武松的深厚感情,另一则,则是告诉武松,上阵杀敌,比在这燕京城抓捕细作盗贼强多了。武松从小练武,读的书少,这下听见林冲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不知道什么意思,当下便问。

杨益也读过两天书的,插口说到:“这个我知道。若是一个人饿得受不了了,你给他一斗米,也许他一顿饭就吃完了,但因为是雪中送炭,他会很感激你。但是你若是给他一升米,他能连着吃好几顿,这一顿吃完,不用害怕下一顿没得吃,便会在吃这一升米的时候,心中认为你会给他更多地米,而且,一旦吃完之后,再问你要,你若不给,就产生仇怨……

武松听了大怒,手中的日本刀狠狠地劈出,一张结实的梨花木椅子当场四分五裂,口中怒叱:“气煞了俺武二,待我叫人去撵走了他们!”林冲苦笑着看着武松:“武二哥,我知你的禀性,便不用发怒,咱们有的是法子整治这些王八蛋。你这样一发怒,那些人没事儿,我家这椅子可遭了秧。”

武松知道林冲是在劝慰自己,当下自一挥手:“武二理会的,大人莫要担心。燕山府律例不准依仗官威行凶,不准无故打人……武二身为燕山府的一路总捕,自然会遵循那约法三章。只是那些人,也忒无耻了!怎能不气。”

杨益听了在旁边咯咯一笑:“二哥,你若是生气,再去找那党项人的细作练拳吧,咱这燕山府里金人没少下功夫本钱。既不扰民,又能坏了那金人的心思,也只有你武大总捕才能成事,何乐而不为?”武松心中一想有理,给在座各位一抱拳,匆匆去了。

年初的时候,燕山府有金人细作被偶尔喝多了的武松揪出来。燕山府衙门的核心人物中,只有武松相对闲暇。这位山东好汉因为林冲阻止不能带兵,那些日落落寡欢,只是用在军中当教头的俸禄银子喝酒。只是那俸禄终究有限,而武二哥的酒量却是气吞万里,幸好不刚的有仰慕武二哥为人和酒量的豪爽汉子请喝酒,才不至于连个醉的机会都没处寻。

那天武松在燕京城最有名的酒楼上连喝三坛烧酒而不倒,豪气干云。摇摇晃晃回街门的时候,又有人慕名而来请武松喝酒。当仁不让才是武二哥的风范。一通海喝之后,又是两坛子烧酒下肚,武松醉眼朦胧的想走,但这人说平生最是仰慕武二哥的禀性,今日有缘相见,定要多说说话。武松喝了人家的酒,也不好便去,只得打起精神跟面前的这人搭话。几句下来,这人问的都是燕山府的风土人情,武松不大懂,只是敷衍。那人许是觉得武松放松了警惕,竟然去问武松在军中当教头,以及那五千新选中军士的训练状况和燕山府周围大军的布防,武松骤然出手,当场擒住。

左右无事的武松,连夜把那金人的细作从肉到骨头揉搓了个遍。那细作本是金人在燕山府新近发展出来的,金人对消息的赏赐颇丰,又急于立功,好向他老子邀赏,如今被擒住逼供,却又哪里能在武二哥手底下撑过一时三刻。

手脚不留情,顺藤摸瓜,外带下绊子,武松这几个月,通过那一个细作,差不多把金人的这条细作线索掀了个底朝天。谁也不知道,那个整天在燕京城醉醺醺的武松,竟然是个外表粗扩,心细如发,机智应变的高手。当年当了街门口都头的武松杀了那西门庆,其实用的也就是这个法子。

那时林冲因为手边实在缺少人手,才叫武松留下的,没承想武松这人虽一心想去杀金人,但真的把他安排到总捕的位子,虽然武松心中不情愿,也做得风生水起。这两日武松又暗中揪出了党项人的细作,用的却是收买卧底的法子。五千两银子买一个党项商人的完全忠心,再通过这人打入党项人内里,几番摸索,才大概掌握了党项人的外围细作圈子。昨晚用纵奴伤人的借口抓了一个为富不仁的家伙,武松对这种西门庆一般的人物痛恨到掉渣,看来那位上官大爷,有的受了。

然而林冲却明白,能叫武松这样暂且委屈在这总捕之位,只是权宜之计。虽然武松对兵法战策不甚了了,但对于冲锋陷阵做一名急先锋,却是现下燕山府谁也不能替代的人才。别看武松粗中有细,有时候对抓捕细作也有妙手,但毕竟武松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武学高手,若宋金一旦开仗,大规模的对垒是必不能避免。作为先锋的武松能够比莫敢当更狠辣,比杨志更坚决,比自己更直接,比刘唐更懂得把握战机,比秦明更多了一份沉着……

第五卷 宋金 第一八三章 … ~韩世忠~

夫敌国治戎,交和而舍,不以冥冥决事,必先探其将能否而后战。

……………………

武松走后,杨政才详细的询问了林冲对于大宋朝内外局势的看法。林冲这些日子每日里神神秘秘,只是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吴玠两人单线联系,大伙儿见林冲虽然称病不上朝,但却每日里忙活不休,知道林冲定然如同他说的一般,山人自有妙计。杨政大才之人,虽然迂腐,但也算眉眼通挑,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该知道的,就不能问,当下只是说到:“大人,杨益说你对咱们燕山府所处的天下大势别有心得,定然有所指,杨政鲁钝,还请大人赐教,以便燕山府的内治能跟得上大人的想头,不至于有乱。”

杨政问这个还是很合时宜的。燕山府下头州县林立,而燕山府此刻便只有这几个人勉力维持,因为是军管的原因,现在并没有太大的骚乱,而林冲采用的及时通商,增加粮草的储备,减少税赋,积极维持治下的治安,鼓励百姓们垦荒,并明确土地的产权,约法三章,以及把前辽那库房里头的大量铁制农具发放给百姓等等措施,把燕山府上下左右都结合在一起,但眼看来的就是一场同族之间的大战,燕山府上下输不起,也不能输。林冲下一步的任何军事策略,必须要跟燕山府现下的内治相吻合,才能不生内乱。

林冲却是笑笑。尽管在这个时候,脸上也还是那种阳光的、无公害地笑容,叫人觉得心境平和。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他,“直夫所言甚是,这些日,我一直都从你处学来不少治国的道理,但我毕竟不想当皇帝,辅佐和大治是两个方向。然而直夫可明白,这治国之学。更多的是要用政治手腕、手段,而不是简单地吏治清明。而且。即便是想要吏治清明,这里头也要有许多政治上的策略,否则定然难以成事。”

见杨政有些不大理解,林冲啜了口茶水。挪了一下身子,好叫自己更舒服,才说到:“这样吧,咱们换个角度来说,就说当前的朝廷安抚方腊。大选进士这条吧。杨直夫以为,这各举措,是好,还是坏?好,又好在哪里,坏,又坏在哪里?”

杨政对这个问题考虑的业已比较成熟,当下便说到:“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从太宗皇帝开始的一年二百多名。到现下的一年六百多名,大宋朝的官员到底有多少人在真正地做实事?每年被罢官的少,致仕地少,而被封官的却多有人在。业已到了致仕年岁的各位千方百计往后推谈,更甚者,有些个业已致仕的,都还要再生尽千方百计回来这官场,哪怕是捞不到执事官地实缺,也要占着一方的官位,有所谓光宗耀祖,造福天下!长此下去,大宋朝当官得越来越多,而真正能为民造福一方的人却越来越少,执事官官位长胡被一些酒囊饭袋霸占,这个方腊不造反,那个方腊也会反!”

大宋一朝,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在物质上优待官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遣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

林冲自然明白杨政说地是大宋朝的管制制度最大的弊病,虽然现下业已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若只论大宋朝的这项制度本身,却是极其先进的高薪养廉制度,是在后世被各大不同制度的国家采用的绝佳制度。只是这制度虽然在大宋朝采用,却是用错了方法,执行地人本身也有问题,而相应的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而作为最高位的皇帝,却是只懂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五行八卦,对制度本身,几乎在订立之后,就没再管。只是听着下头别有用心的臣子们上表称赞大宋朝乃是泱泱大国,所用祖宗律法在法制和人治上头中庸平衡,符合儒家大道。长此下去,所积累的弊病业已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百害而无一利。

只是林冲所说的却不是这个,但听林冲说到:“杨直夫只看到这法子的不是之处,却未看到此举在官家招抚方腊邪教过程中的真正效用。现在方腊造反,所凭借的是什么?乃是一些被蒙蔽了心智的愚民!而这些愚民本身所信这圣火教的初衷又是什么?乃是想要家小平安,有口饭吃,有衣裳穿,能老婆孩子热炕头,能传宗接代!方腊造反所用的口号还不是均天地、杀贪官?

直夫不要忘记,随着朝廷选取的这六百多名进士一道的,是给这些进士的服饰、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及恩赏、职田!这些人本身不是当地一霸,就是名门望族,要么就是个人声望极其高的士子名流,而这些名流本身在民间的号召力却是极为强大。

他们被取中进士之后,业已成了大宋朝的官员,方腊造反,这些人自然会积极的阻止抵挡。从公孙先生那里得来的消息,方腊在攻陷州县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最大抵挡作用的,不是当地的厢军,不是当地的士兵捕快,而是当地的世家武装,私兵卫队,甚至一些拿着戒尺的夫子……

大宋朝是一个用天、地、君、亲、师为主导的非常复杂的状况,这些人凭借着自己的威望,跟方腊地圣火教的教义直接对抗,大大的拖后了那方腊地攻占州县的步伐。圣女黄馨曾说过。方腊原本联络了不少山贼土匪,甚至把当地的地方官员都买通不少,原本想在半年内。占领整个江南地,取得立足之处,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官家用了这个法子,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的妙计。千百年来,有哪个朝代的反叛能如同大宋朝一样,从来都不能成了气候?便是因了大宋朝这样的政令朝制。只可惜。朝廷这些年虽然岁入颇丰,无奈支出更是庞大。若是能相应地减少非执事官的官员地俸禄,而积极的鼓励农、工、商,才是能供养这么多朝廷官员的根本。但是这些,都是后话。眼前最能平复方腊造反地民心的。反而是这些新近被取中地进士。若是我所料不差,过不了几天,等那些士子们都享受过了大宋朝的皇恩浩荡,一股脑的都要被遣往江南地平叛。这些人,即便是被取士的过程黑幕重重。但原本没有经过官场的太多地熏陶,乃是如同滚滚浊浪之中的一股清流一般,直接融入江南地的叛乱,好为大宋朝的官家的知遇之恩效力……”

杨政听了当场长大了嘴巴说不出来话。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的杨政,从来学习的都是为官之道,而从来没有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眼前发生的问题。去想各种办法来安抚整个江山。不是他不想,而是作为儒家的新型代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