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如果孤所料不错的话,如今李义府恐怕已经死在了路上……”
李弘轻轻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复杂。
“怎么可能?何人竟然如此大胆?”
这下子张文瓘也变了脸色,李义府有罪是一回事,但他毕竟曾经身居要职,何况皇帝既然已经判罚,难道还有人敢杀了他不成?
“因为有些人,不想让他开口说话啊!”
李弘冷笑着说道。
“当初的皇城遇刺一案,孤便隐约觉得和李义府有关,只是苦无证据,难以判定,直到几天之前。孤才拿到了切实的证据,证明李义府和此案有关,但是与此同时,孤却发现。和李义府勾结的,不仅仅是贺兰敏之一人,还有一个一直隐在幕后的人物……”
这几句话倒是半真半假,虽然李弘能够确定皇城遇刺一案少不了李义府的影子,但是要说证据,却是没有的。
只不过现在李义府只怕已经死在了路上。所以李弘也就少了几分顾及。
“哦?此人是谁?”
戴至德皱了皱眉头,沉声问道。
不过李弘却是没有直接回答他,反而是继续说道。
“而且据孤调查,上次李义府弹劾西征大军一事,似乎也有此人的影子!”
这次却不是李弘在胡说八道,如今仔细想来,裴行俭一向和李弘交好,如果真的让他拜相的话,恐怕将又是他的一大助力。
而这一点,显然不是有些人想看到的。
其实最开始李弘就一直在奇怪,武后是个精明之人,在朝政之上一向分得清轻重,她是绝对不会为了阻止裴行俭拜相,就擅自挑起文武朝臣之间的矛盾的,至于某些人,恐怕就没有这个顾及了!
事情闹得越大,李弘这个太子才会越脱不开身,到时候李治真的怪罪下来,恐怕李弘也跑不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能够借此机会重创军方,更是可以趁机将自己的人马安排进去,何乐而不为呢?
一念至此,李弘的神色越发的冷厉了几分。
而张文瓘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殿下,此等扰乱朝堂之辈,断不可轻纵,请殿下明言此人身份,老臣这就具本上奏,请陛下严查此事!”
老头子依旧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性子,一听见大朝会的事情背后有人操纵,立马就激动起来,愤愤的说道。
“张寺卿稍安勿躁,如今我等并无证据,况且此人的身份着实有些特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眼见张文瓘如此姿态,李弘心中有几分无奈,安慰道。
而李弘一说话,戴至德和张文瓘都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脸色凝重,神色凛然。
很显然,李弘所说的这个人,已经引起了他们足够的重视。
其实倒不是李弘故意要吊胃口,而是李贤的身份太过骇人,而在这之前,他的名声一向极佳,李弘是害怕两人一时难以接受,方才做了这么多的铺垫。
定了定神,李弘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孤说的这个人,就是孤的六弟,雍王李贤!”
这句话一说完,戴至德和张文瓘皆是一怔,随即脸上便露出一丝不可思议的神色。
“殿下所言当真?”
李贤在外一向有贤王之名,和其他的几个皇子也是十分和睦,若是换一个人来说这些事情的背后操控者是李贤,张文瓘是决计不信的。
但是偏偏,眼前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学生,李贤的亲哥哥李弘!
比起李贤的名声,张文瓘更相信李弘的人品,若不是有了确凿的证据,李弘是绝对不会贸贸然说出来的。
而随着李弘慎重的点了点头。
大殿内的二位老臣皆是将眉头绞了起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阴险的雍王~~~
“如今想来,雍王殿下的确十分可疑!”
片刻后,反倒是戴至德捻着胡须,轻声说道。
“戴相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些事情真的是雍王殿下搞的鬼?”
张文瓘仍旧有些拿捏不准,口气犹豫的对着戴至德问道。
毕竟李贤以前显露在众人的形象都是十分优秀的,温良恭顺,勤勉好学,进退有节,大有贤王风范!
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对他极为赞赏!这其中就包括张文瓘,他一直觉得,李贤以后会成为李弘的得力助手。
现在李弘猛然说出事情的真相,倒真的有些让张文瓘接受不了。
“呵呵,老夫知道,张兄一向对雍王殿下十分赞赏,但是太子殿下不会无的放矢,而且如今将雍王殿下最近的行为细细过一遍,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妥之处!”
戴至德眉头微皱,对着张文瓘沉声说道,不等张文瓘问话,戴至德就继续说道。
“张兄,你我素知雍王殿下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时常于王府当中召开雅集聚会,广邀学者大儒,青年俊彦,谈经论道!但凡有文采飞扬者,雍王殿下也向来不吝赏赐,出手大方之极!”
不知为何,戴至德的口气莫名带了几分冷意。
但是张文瓘却仍旧一头雾水,没错,戴至德说的这些事情他都知道,甚至于李贤还曾经邀请过他去参加这些聚会。
而且李贤的文采也的确十分出众,这些雅集聚会也同样时常举行。
“怎么,戴相以为此事有所不妥吗?老夫记得,这些雅集戴相也曾经去过吧?”
张文瓘的口气仍旧是十分迷惑,如今举办雅集并非是什么错事,反倒是一件十分文雅的事情。
坐而论道,正是大儒们心向往之的事情,所以张文瓘并不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不妥,办雅集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雍王殿下每次雅集必然出手阔绰。以至于无数青年俊彦闻风而去,投奔雍王府,而雍王殿下也是来者不拒,试问雍王殿下每年的俸禄虽巨。但是家中仆婢也是十分众多,何意办得起这么多的雅集,蓄养得起如此多的门客?”
戴至德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冷声说道。
“戴相的意思是?”
张文瓘也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时间脸色也变得有些惊疑不定。
“老夫怀疑,蓝田县之事,并非有人打着雍王殿下的旗号胡作非为,而是雍王殿下指使,最不济也是他默许的!”
戴至德淡淡的说道。
虽是猜测之语,但是口气却是十分笃定。
与此同时,张文瓘的脸色也是沉了下来,当初这件案子并非由他亲自负责,所以他并未详查,但是大致的情形还是知道的。现在细细想来,若真的仅仅是那李启轩欺上瞒下,又岂能逍遥快活那么久?
若没有他李贤的授意,又有何人能够指挥的了雍王府的卫队?
戴至德的意思很明白,李贤虽为亲王,但是仅凭朝廷的俸禄,绝不可能蓄养得起那么多的门客,而且据说几个月前,李贤还上书皇帝,想要整修雍王府。若不是走了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他哪来那么多的钱财?
一时之间,张文瓘竟是有些发愣。
李弘也是眉头一挑,看向戴至德的目光当中多了几分敬佩。
他自然知道。张文瓘心中是十分赞赏李贤的,贸贸然要他接受李贤是一个阴图东宫的小人,恐怕有些困难。
毕竟之前李贤在外竖立的形象实在太好,就连李弘最开始都没有把事情往他的身上联系。
“嗯,孤曾经调查过,当初那李启轩就是以清客身份脱离了雍王府。但是不过两月之后,其人就得到了蓝田县令的官职。
而且六弟每次举办雅集之后,都会对其中的佼佼者发出邀请,以图收入雍王府中,其中出众者如同王勃,张大安,刘纳言,都是在长安声名鹊起之辈……”
李弘的口气不急不缓,仿佛在说一件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一样。
“嘶!”
张文瓘倒吸了一口冷气,终于明白了李贤这么做的意图。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李贤并未过多参与朝政,但是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有了如此雄厚的实力。
这些学者俊彦,无不是身世背景出众,才华横溢之辈。
李弘不说他还没有察觉到,李贤不过一个闲散王爷罢了,收集这么多的门客俊彦作甚,若不是为了以后准备班底,又是为了什么?
“而且,雍王殿下这些年虽然不大插手政务,但是陛下偶有政事交给他处置,也是有条不紊,沉静大气,甚至完成之好出乎我等意料,如今想来,若非他时刻关注朝政,如何能够处置的如此顺手?”
戴至德紧跟着李弘的话,冷笑道。
言语当中毫不客气的说出了李贤的狼子野心!
他一个亲王,如此关心政务,若非图谋东宫之位,又是为了什么?
“话虽如此,不过那李义府和雍王殿下,似乎并非十分亲近啊?”
张文瓘皱着眉头,缓缓开口道。
的确,李贤明面上甚少和李义府来往,这也是张文瓘对他十分赞赏的原因之一,持身公正,善恶分明……
不过如今看来,要真是李贤派人杀了李义府的话,那他们必然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具体的事情,孤并不清楚,但是李义府早已投靠了六弟,这一点是确定的!”
李弘的口气复杂,但是却十分笃定。
“孤曾经查过,当时被李义府安排下去的官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曾经是六弟府中的门客,而且不知二位可还记得,李义府的儿子千牛备身李洋?”
经过李弘这么一提,张文瓘也想了起来,李义府的案子虽然是狄仁杰一手查探的,但是他也是知之甚详。
之前他没有注意过,现在想起来,好像李义府安排下去的官员当中,的确有很多曾经是文采出众的人物,也有许多是受过李贤恩惠的人。
这一股力量虽然都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占据的也不是什么显要的位置,但是其中蕴含的能量却是难以估量。
一念至此,张文瓘也不由地赞叹一声,这个雍王殿下,真是个心机深沉之辈啊!竟然布局如此之深,若非今天李弘提醒,他到现在还一无所觉!
醒过神来,张文瓘才想起,李弘刚刚好像提起了李义府的儿子李洋,莫非……
“当初孤初建东宫六率,那李洋便一直在暗中捣鬼,后来被孤丢出了东宫六率之后,他又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押送西征粮草的地方,而最近一次,则是上次蓝田县发生乱子,而那一次,正是李洋统帅的雍王府卫队!”
李弘的眼神微眯,神色之间也泛起一丝冷意。
众所周知,王府卫队乃是亲王的亲信队伍,如非十分放心之人,断不会交给李洋统领!
而李洋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能有什么真本事,无非是仗着李义府的面子罢了,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李义府和李贤的关系绝不一般。
甚至于后来李洋莫名其妙的失手杀人,恐怕也和李贤脱不了关系!
而且李弘还有一点没有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李贤和贺兰敏之的关系,同为表兄弟,贺兰敏之在李弘的面前无比放肆,但是在李贤的面前却一向十分乖巧,甚至于连自家的许多产业,如今都在雍王府的名下。
仔细想来,恐怕他这个表哥,也早已被李贤所收服!
真没想到,在李弘奋力和武后争斗的时候,自己这个弟弟竟然不声不响的积蓄了如此的力量。
恐怕只要等自己一旦“暴病身亡”,李贤就能成为下一个人心归附的太子人选了吧!
到时候他既有大义的名分,又有底层官吏的支持,还有朝中大臣的认可,加上出色的处政能力,必然是一个人人满意的储君吧!
心计深沉至此,李弘以前倒真是小看了他这个弟弟啊!
不过还没等李弘醒过神来,就听见王伏胜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伏在李弘的耳边轻声说道。
“殿下,宫中传来的消息!”
说罢,王伏胜面色不安的递给李弘一张纸条便退了出去。
看见王伏胜如此神情,李弘心中莫名有些不安,打开手中的纸条一看,字体秀丽,却显得有些凌乱,显然是匆忙写就!
而当李弘看清纸条上内容的瞬间,却是脸色突然变得难看无比……
第二百二十四章:李贤的图谋
这种字迹李弘并不陌生,就在昨天,他才刚刚见过。
娟秀遒劲,笔锋凌厉,是上官婉儿的笔法,只是此刻那张小小的纸条上的字迹略带散乱。
娘娘允雍王明日入朝参政!
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李弘的脸色一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殿下,出了何事?”
眼见李弘如此神色,戴至德情知必然出了大事,立刻口气急切的问道。
“孤刚刚得到消息,母后允准六弟明日上朝参政!”
李弘的口气很淡,但是声音却意外的冷。
他这个六弟,动作还真是够快啊!
想必是知道李义府的事情出了之后,他的身份恐怕已经掩藏不住了吧!
“什么?这怎么可能?”
张文瓘惊呼一声,而戴至德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要知道,虽然李贤等一干皇子直到现在仍旧留在长安,没有前往封地,但是按制,他们一般是不能参与到朝廷大事当中去的。
而一般的朝会,他们也是不必参加的。
当然,制度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远的不说,就说太宗朝的时候,除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越王李贞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参政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也同样是因为太宗朝夺嫡的惨烈,所以李治多年以来,竭力栽培李弘,并且一向不准太子之外的皇子过分参与到朝政当中。
而这个节骨眼上,武后突然允准李贤参与明天的朝会,其意义显然非同凡响。
如果说方才张文瓘还对李贤的人品抱有一丝希望的话,现在则是彻底认清了他的真面目。
要是这位雍王殿下真的如同他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一般,只是一位无意储位的皇子的话,那他之前的种种迹象又该如何解释?
日常的朝会之事,本与他这个亲王并无关系,但是如今他却要参与朝会,其心思不言自明!
“娘娘的意思?这么说。陛下尚未同意?”
到底是在政事堂久经磨练之人,戴至德接受这件事情的速度要比张文瓘快得多,并且一句话就点出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对于皇子参政,李治一向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李弘的太子之位一直稳稳当当的原因之一。
李弘刚刚只说武后允准雍王参与朝会,却并未提及李治,可见这位皇帝陛下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无论是李弘还是戴至德,心中都十分明白。
如今的朝政大权看似是在武后的手中。但是其实李治的意见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李治竭力反对此事的话,恐怕李贤的那点小心思,会登时破灭。
“父皇如今头患风眩,恐怕明天的朝会是母后主持!”
不过可惜的是,在戴至德和张文瓘期待的目光下,李弘缓缓摇了摇头。
李治的风眩病再次发作,这也是李弘刚刚才知道的,不过就算是李治能够视朝,李弘也对此不抱希望。
无他。让李贤参与朝会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十分敏感,如果武后不曾和李治商议的话,是不会贸贸然决定的。
现在上官婉儿如此明确的将消息传了出来,只能说明事情已成定局!
所以李弘并不期待李治会出来反对武后的决议。
反倒更加令他关心的是,武后为何会突然允准李贤参与朝会!
在他的印象中,武后虽然疼爱这个儿子,但是最近却和他有些疏远,令李弘好奇的是,李贤是用什么办法打动了武后。让武后同意李贤参与朝会的,何况李贤要参与朝事,总不能无缘无故。
由头总是要有的!
“呃……”
两个老臣听见李弘的话,皆是一愣。随即脸上浮起一丝苦笑。
他们这位皇帝陛下什么都好,就是风眩这个毛病让人头疼,看来请皇帝出马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
“二位,依孤的意思,我等最好还是暂时按兵不动!”
顿了一顿,李弘面色平静的说道。
“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