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狂士-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武氏家族都会视你为敌。”
李臻摇了摇头,“可这并是抢夺功劳的问题,而是十万唐军会被契丹全歼的严重后果,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狄仁杰笑了起来,李臻勇气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那时他何尝不是和李臻一样,血气方刚,敢作敢为。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肯定契丹是不是诱兵之计,我们也只是推测,如果突厥人真的袭击了契丹的老巢,那么李尽忠就真可能想和唐军议和了,况且榆关不能没有人镇守,你率军走了,榆关怎么办?”
李臻无言以对,半晌沉声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吗?”
“不!”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否认了李臻的担忧,这让李臻愕然,刚才狄仁杰劝自己冷静,不要出兵,现在却又否认,他是什么意思?李臻不解地望着狄仁杰。
狄仁杰淡淡道:“我刚才并非劝你不要出兵,我只希望能明白出兵的后果,希望你能明白圣上封你为平州都督的深意,如果你能理解了,那就可以出兵了。”
“可是…”李臻依旧困惑道:“我还是有点不懂,既然出兵有诸多后果,那我出兵的责任——”
“你出兵的所有后果由我来承担!”
李臻这才明白了狄仁杰的一番苦心,他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低下头,又轻轻摇了摇头,“或许我们可以再等一等。”
“你不用担心!”
狄仁杰明白李臻的担忧,笑道:“事情也并非像你想的那样坏,我是观军容使,我有权修正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况且我是营州太守,出兵营州不是理所当然吗?”
狄仁杰轻轻拍了拍李臻的肩膀笑道:“去吧!榆关由我来守,我已写信给檀州张九节,从他那里再调一些军队过来,可能明天就会到了,相信我能守住榆关。”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起身行一礼,快步离开了房间,狄仁杰负手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个年轻人心系大唐,有勇气有担当,如果能成为自己的女婿,倒也是他的福气。
天刚亮,李臻留两千军队给狄仁杰,他率领五千军队北上营州,就在李臻离去的当天下午,檀州太守张九节率领三千军队赶到了榆关,加强了榆关的防御。
…
李臻率领五千军队一路北上,这支军队由三千卢龙军和两千新兵组成,另外在全歼契丹军队时,又缴获了数千匹战马,李臻挑选三千匹健壮的战马托运粮食兵甲,使士兵们能够轻兵简行,行军十分迅速,当天下午,他们便渐渐赶上了武攸宜的后军。
不过李臻率军队走的是另一条旧官道,和唐军主力平行北上,双方相距约二十里,入夜,李臻的军队在一座山谷内停下休息,士兵们没有带营帐,每人裹一张毛毯,露天而宿,行军了一天,士兵大多疲惫不堪,拥挤在一起沉沉睡去。
紧靠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之下,唐军简单地扎了一座行军帐,大帐内灯火微明,李臻正和校尉们商议北上之策。
李臻将一幅地图挂在树桩上,对校尉们道:“如果契丹人是诱兵之计,最大的可能性是袭击唐军的后勤辎重,没有了粮草供应,十万大军支持不了多久。”
李臻又用木杆指着地图下方的榆关道:“如果我没有料错,随后夺取榆关也是契丹人攻击唐军的重中之重。”
下面一名校尉接口道:“但契丹人也可能会攻打檀州,攻破檀州,他们也能从密云南下幽州,一个月前,他们出重兵攻打檀州。”
李臻笑了笑继续道:“无论是攻打檀州还是榆关,都必须出重兵,一个月前契丹人之所以打檀州而不打榆关,就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相信这次也一样,而契丹人的战略是为了全歼唐军,所以他们一定是攻打榆关,暂时顾不上檀州。”
“请问将军,我们怎么应对?”另一名校尉问道。
“我们先等情报,关键是要保住唐军的后勤辎重,所以我们不能离唐军后勤辎重太远,必须时刻警惕。”
…
在这次李臻率军进军辽东过程中,跟随他一起北上的内卫武士变成了临时斥候,他们五人一队,分做五队先一步北上,探查契丹军的情况。
在距离榆关约两百里,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山,叫做白狼山,这里实际上属于燕山余脉,在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下,白狼山中形成了一条极深的峡谷,叫做白狼谷。
白狼谷长五十余里,最宽处有十余里,最窄处也有两三里,其间沟壑纵横,又隐藏着无数条小的峡谷,被茂密的森林和灌木覆盖。
这条白狼谷虽然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却不是北上营州的必经之路,甚至连官道也没有,原因是走这里比较绕路,至少比走大山以东的直线多走了四十余里,这对于长途跋涉的商旅来说,能少走四十余里,还是比较诱惑。
更重要是,整个山谷中没有村落或者驿站补充饮食,再加上野兽横行,行路人更是寥寥无几。
傍晚时分,在白狼谷中的一个岩洞中,五名唐军内卫斥候正在洞中休息吃饭,岩洞颇为宽敞,像一座石制宫殿,在洞深处,有不少动物的尸骨,估计这里是某一头猛兽的老巢,不过现在已被内卫斥候临时占领。
内卫武士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他们却比军队士兵更强悍,个个武艺高强,处理各种临机事务有丰富的经验,堪称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临时扮演了军队斥候的角色,却丝毫不亚于真正的斥候。
五名内卫武士由一名队正率领,队正名叫杨洪烈,关中人,三十岁不到,在内卫从军已经有七年。
因为内卫即将扩容,那么资历深厚的杨洪烈极有可能会被升为校尉,也正是这个缘故,他也格外卖力,主动请缨率领手下前来探查敌情。
“杨队正,万一没有什么契丹士兵怎么办?”一名手下笑问道。
“是啊!据说契丹人要和唐军议和,他们军队已经北撤了,怎么还会再南下?”另一名武士也补充道。
“议你个头!”
杨洪烈笑骂一句,又拾起一根树枝敲了两人一下,说道:“你们跟随将军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应该知道将军的手段,难道他的头脑还不如你们两个猪头?”
“杨队正说得对,既然将军叫我们出来巡查,就一定会有情况发生。”
“老张说得不错,你们两个猪头给老子好好听着,老子这次一定要立功,才能升为校尉,你们好好卖力,别坏我的仕途,否则休怪老子对你们不客气。”
两名手下都吓得低下头,不敢再吭声,这时,旁边姓张的内卫武士又笑问道:“我就是有点奇怪,为什么我们不去探查官道?唐军主力又不会走这里,如果契丹军要伏击唐军,应该在官道上伏击才对。”
杨洪烈哼了一声,半响才悻悻说:“你以为我不想去探查官道吗?五支斥候抽签,我抽到了白狼谷,你们明白了吗?”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杨队正抽到了白狼谷,难怪他一路上总是发火,自己运气不好,怪谁呢?
就在这时,在洞外大树上放哨的士兵奔了进来,急声道:“队正,前面有情况!”
“什么情况?”
“好像有军队来了。”
众人一惊,连忙向洞外奔去,奔至洞口,杨洪烈伏在一块大石后面观察片刻,隐隐看见几十名契丹士兵正向这边骑马缓缓而来,一路搜查两边的树林和灌木,这必然是契丹前军斥候,他们肯定会搜查这个山洞。
杨洪烈急向四周望去,只见旁边不远处比较低缓,可以爬上山去,他立刻对几名手下到:“跟我来!”
他带着四名手下顺着山岩迅速向山上攀爬,不多时便爬上了巨岩,一头钻进了茂盛的灌木丛之中。
第0325章黄雀在后
契丹人的先遣巡哨队过了没有多久,一支由数千人组成的契丹军队便从北方浩浩荡荡开来,这是从数万契丹军中挑选出的精锐之军,足有五千人,由契丹大酋长李尽忠亲自统帅。
这便是李尽忠精心部署的陷阱,诱引唐军主力北上,再袭击唐军的额后勤辎重,十万人的大军没有了粮草补给,支持不了三天,尤其后勤辎重被袭击,唐军军心必乱,这就给契丹铁骑攻击唐军创造了良机。
李尽忠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道:“传令军队就地休息!”
五千契丹士兵纷纷就地坐下休息,有的喝水,有的吃干羊肉,李尽忠则站在一块大石前注视他简单绘制的地图,这里是白狼谷中段,和东面的官道相距约三十里,被一座大山阻隔,再向前走十几余里就一条狭长的石谷秘道,可以横穿过东面的大山,直通官道。
他们要袭击唐军的后勤,就只能穿过那条长约十里石谷秘道,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知道唐军的行踪,只有切实掌握唐军一举一动,他才能偷袭唐军后勤辎重成功。
李尽忠只顾沉思,却没有发现就在数百步外的一座山梁上,五名唐军斥候正在注视着他们一举一动,杨洪烈低声对两名手下道:“我继续盯着他们,你们二人立刻回去禀报将军,路上要当心,别被对方巡哨抓住。”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迅速起身离去了,杨洪烈继续盯着李尽忠,一点也不敢懈怠。
…
就在唐军的几支斥候队先一步北上之时,李臻的五千军队也已经渐渐抵达了白狼谷,目前暂时停驻在南面的谷口一带。
这次李臻率领的军队迂回向北,五千士兵昼伏夜行,不走官道,专捡偏僻的小道,只两天后,大军便抵达了白狼谷口以南三十里外的一处山坳之中。
这一带是丘陵地带,谷深洞多,森林茂密,最近的官道也在二十里外,位置十分偏僻,不过距离他们不远,居然有一座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就做白狼村,村中人主要以采药和打猎为生。
此时天已经快亮了,李臻便下令五千军就地驻扎,又派出数十名巡哨四处查探,此地离唐军主力比较近,一旦被武攸宜得知自己北上,他很可能会找自己的麻烦。
行军帐内,李臻坐在地图前,仔细研究着进军的路线,这次行动方案完全是由他提出,得到了狄仁杰的支持。
在接到契丹军求和后,李臻便从几名长期和契丹打交道的唐军口中仔细研究过了李尽忠和孙万荣,这两人虽然都是契丹酋长,但长期和唐军交流,他们的作战风格已经接近于唐军,善于运用策略,而且两人出尔反尔,毫无诚信可言。
但李臻更注意他们的弱点,他们的弱点也显而易见,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善于骑兵作战,基本上没有什么山地战和阵地作战的经验。
其次李尽忠此人比较自负,一向看不起辽东边关将领,前年王孝杰过寿,几乎所有人都去祝贺,惟独这个李尽忠却派一名手下前去应酬,显得极为无礼。
对王孝杰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将李尽忠都瞧不起,更何况是刚出道才一年的自己了,这是李尽忠的弱点,他一定不会把自己放在心上,这个机会可要抓住了。
此时,斥候们应该得到一点消息了,李光弼便耐心等待着斥候归来,这时,几名士兵将白狼村的村长带了进来。
村长姓陈,年约五十余岁,十分老实憨厚,他进来便跪下道:“小民陈三郎叩见将军。”
“陈村长请起!”
李臻笑呵呵把他扶起,道:“村长先请放心,我们唐军一向军纪严明,绝不会祸害民众。”
“小民相信,军队就驻扎在村旁,却对我们秋毫无犯。”
李臻笑了笑又问道:“那你们以何营生,可有外人常来?”
“回禀将军,我们这里叫白狼谷,谷深林密,盛产药材,野兽众多,我们村子中人都靠采药和打猎为生,每逢旬日便会去营州卖药卖皮毛,顺便采买些日常所需,一般外人很少到我们这里来,只偶然有药商和货郎来。”
“那唐军和契丹军队来过吗?”李光弼又问道。
“唐军已经有好几年没来了,契丹军上个月刚走,不过他们也不南下,上个月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们。”
李臻点点头,他沉思了片刻,又问道:“从这里去营州,你们怎么走?”
村长道:“我们一般先向南走官道,沿官道去营州,虽然绕一点,但官道路途平坦,反而快,最多三四天便到了,如果不想向南走官道,也可以走前面的小路,不过路很不好走,也不太安全。”
李臻听说有小路,心中若有所悟,连忙又追问道:“小道能否连接官道?”
“当然可以,我就是说从小道前往官道,只是穿过将近十里的狭窄山谷。”
李臻又想了想便对村长道:“村长可给我们找一个熟悉小道的向导,我们也打算走山谷小道前往官道,事后我会重重酬谢你们。”
“没有问题,我儿子经常走小路去营州,让他带将军前往。”
五千唐军在白狼村休整了一天,天快亮时,唐军在向导的带领下,迅速启程向白狼谷内进发。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天空布满了暗紫色的云彩,但没有下雨,地面略略有点潮湿,但也不泥泞,五千士兵在山谷内无声无息地行进着,只偶然而听到长矛碰到横刀的微弱叮当声。
士兵们不准互相交谈,不准离队小解,尽量不让随军的战马嘶鸣,行军多一份隐秘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从谷口到李臻想去的秘道约二十里路程,五千唐军走的是一条林间小路,几乎是在茂盛的森林中行军,不时经过大片沼泽,他们须牵马从沼泽边小心翼翼穿过。
远处一片片黑漆漆的巨影是一座座山头,不时有隐藏的野兽在远处向他们低沉嗷叫,在阴森的树林中显得格外的恐惧。
唐军没有在森林中过多停留,反而加快了速度,太阳透过树林射入,光线一阵亮了,随即又没入阴暗,如铁龙般的五千士兵令远处悄悄偷看的动物感到一阵阵恐惧,远远逃走。
在离山谷秘道约还有十里处时,他们进入一片丘陵,这里白狼谷最宽阔的地带,两边宽大十五六里,树林更加茂盛,极利于隐蔽,这时唐军缓缓放慢了行军的步伐。
李臻催马冲上了一座小丘,从这里可以看见更远处的山谷,只见远方的山岭上矗立着几十座险峻的巨大山头,仿佛数十名巨人兵列队在高山上列队待命。
李臻的目光移到了山头以西下,那里才是他此行的目标,一条可以通往官道的山谷秘道,只见秘道处一片漆黑,没有被阳光照耀,略略显得有点阴森。
李臻迅速估算了唐军十万主力现在的位置,此时早晨的云彩已经消散,碧空万里,天气格外晴朗,正适合行军,以十万大军行军速度,现在应该已经过了白狼谷的位子,后军离这里不远了。
如果契丹军队在官道上埋伏,还是会被哨兵发现,就算武攸宜再无能,他军队还是可以组织起仓促的抵抗。
也就是说,契丹军若要对唐军动手,他们应该就在白狼谷一带,利用地形掩护,李臻的目光又再一次投向了那条黑漆漆的山谷。
这时,李臻看见了两名人影从北方飞奔而至,他知道这应该是他派出的斥候兵,便立刻令道:“将斥候带过来。”
片刻,斥候队正被带到了李臻身边,他躬身施礼道:“参见将军!”
“说吧!发现了什么?”
“回禀将军,我们发现了一支契丹军队,约五千人,就在前方三十里不到,正临时停驻休息。”
五千人,正是袭击唐军后勤的最佳人数,这必然是契丹人的精锐,李臻又问道:“他们可发现你们?”
杨队正率领卑职四人潜到对方三百步处观察,发现敌军并没有防备,契丹人似乎没有意识到我们会到来。”
“对方有多少骑兵?还有,对方可有巡哨士兵在附近巡逻?”
“回禀将军,全部都是步兵,没有骑兵,装备战刀和长矛,身着唐军的明光铠,但头盔却是狼头,装备十分精良,至于巡逻的契丹士兵,我们也发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