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少保李纲虽竭力劝说。但李建成却没有半点收敛。
相反,因为李纲的数次反对,也使得李建成对他越来越疏远,最终。李纲辞去少保之职,告老还乡。
不久后,李渊发出敕令。
命李世民即刻返回长安,免去征南大都督的职务。
不过,其天策上将和尚书令的职务。依旧保留而后,李渊又下诏,命李道玄接替江南军务。封平南大都督,江南抚慰使,总督三路兵马。并下辖水军。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李世民离开江陵的时候,忍不住仰天长叹:千般算计,却最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自他赴任以来,可说是呕心沥血。
好不容易将萧铣搞定,却又因为一时冲动,到手的功劳平白送人;反倒是李道玄,无欲无争,接连获取大胜。先有渡江攻取江阴之胜,而后长驱直入,几乎是兵不刃血的夺取了整个江东。
人比人,气死人啊!
一想到这些,李世民不免生出郁郁之情。一回到长安,就卧床不起,直至第二年开春才算是完全康复。
武德四年八月,房玄龄正式宣布归降。
安南大都督李言庆,平南大都督李道玄联手上疏,保奏房玄龄为洪州总管,下辖六州之地。
同时,冯盎也派遣长子冯智残前往长安,表示归附李唐。
李渊当然高兴冯盎能归附自己,于是封冯盎为和州总管,辖岭南八州。
长子冯智溅入长安。官拜散散骑侍郎,尚书省员外郎。冯盎次子冯智玳为春州总管,留守岭南。
这春州,正是冯盎下辖八州之一。
随着房玄龄、冯盎、谢映登等人的一一归附,江南局势一下子变得平静下来。
天下太平,似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可是李言庆却知道,在这平静的背后,一场风暴,正在悄然的酝酿之中,“朵朵。待风暴起时。就是咱们回家之日!”除夕,交趾城中锣鼓喧天。
李言庆登高鸟瞰,怀中搂着朵朵,在她耳畔轻声道:“到那时候,这天底下再不会有人,能够威胁到咱们”。
第五卷终
第一章长安风云(一)
在过去的四年当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可仔细再一想。这四年当中。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武德四年,江南平靖。
后粱萧铣灭亡,萧隋朝廷远走南洋。
岭南冯盎宣布归附,房玄龄在洪州纳降”轰轰烈烈的隋末战乱,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便烟消云散。各路诸侯死的死,降的降,李唐江山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泰山稳固。
国内,荒弃的土地,重又开始耕作。
李渊借鉴了李言庆在蒙阳郡推行的租庸调税法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着手在全国推行。
在历经两年的调整之后,李唐江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在国外,武德四年末,新罗联手百济。决意消灭已日暮西山的高句丽。高句丽在渊太衿和乙支文德的争斗中,早已不复当年的兴旺。历经了隋焰帝三征高句丽,虽使得隋室江山动荡,可高句丽本身,同样是元气大伤。无奈之下,渊太作向鞋鞠人请求援助。
不管怎么说,这高句丽人虽分离出去,却始终是鞋鞠人的一支。
鞋鞠人接到渊太种的求援后,立刻整备兵马,准备出兵援助。不成想杜如晦却在这时候突然发难,命罗士信和刘黑阁两人,兵分两路,向鞋鞠人发动攻击。对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李渊并无太多好感,三征高句丽的失败虽然归属于杨广,但对于出身关陇贵族的李渊而言,同样无法接受。武德五年。李渊敕令庐州总管徐世绩出任幽州都督,下辖六州之地,与杜如晦联手出击。同时,又把幽州总管辛文礼调至江南。出任荆州都督。
这看似稀松平常的调动,却又隐藏着无尽的奥妙。
徐世绩在到达幽州后,立刻着手开始对韩鞠人的攻击,同时,李渊又拜杜如晦为辽东抚慰使之职,对高句丽实行怀柔之术。武德六年。杜如晦与乙支文德达成了协议,高句丽割让鸭绿水以东三城之地,以获取李唐方面的物资援助,抵抗新罗和百济的征伐。
随后,李渊敕令杜如晦在辽东设立安东都督府,杜如晦随即成为首任大都督。
同年三月。僚子部俚人被灭亡,宁长真之子宁玄被杀。消灭僚子的兵马,并非李唐治下。这支兵马号龙骑兵。全部是由游散岭南各地的俚人组成。不过,他们受李言庆的雇佣,出兵征伐僚子。随后不待长安做出反应,这支龙骑兵就跨境追击,直扑真腊国。
武德六年末,真腊国叛军被灭,真腊国主遣其子北上长安,递交国书。愿永世臣服。
龙骑兵并没有返回岭南,而是驻扎于真腊国王都,文单城。
对外,真腊国国主宣称,龙骑军是受他的雇佣,接手整个真腊国的防务;而对内,龙骑军则开始大肆扩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龙骑军麾下兵马几近三万人,成为真腊国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但这支龙骑军究竟是从何而来?
长安方面,却是一派茫然,他们只知道龙骑军的首领名叫程度,其副手却是萧隋时期,肆虐江淮的悍匪,杜伏威。
李渊与朝臣在商议之后,最终做出决断。
敕令安南大都督李言庆重置安南都督府,不过其治下由早先的五十四州县,扩展为一百一十八州县。云贵以及僚子地区,尽归安南都督府所辖,李言庆除安南大都督一职之外,又被拜为镇南大将军,麒麟上将,总督岭南兵事,假节钱,上开府仪同三司,三品以下,可先斩后奏。
这一咋,诏令。等于是承认了李言庆在岭南地区,乃至整个云贵地区的地位。
整个岭南道,尽归李言庆所辖,包括冯盎治下的八州之所,也一同纳入至李言庆的手中。
一时间,李言庆虽远在岭南,可他那岭南王的名号,却在长安洛阳的大街小巷中流传。
虽比不得李建成的太子,也不如李世民的尚书令,天策上将。
但在李唐朝堂之上,李言庆已隐隐与灵州大都督李玄霸持平更凌驾于诸皇室之上,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那么美好!
如果没有武德七年发生的那一桩事情,人们也许都忘武德七年五月,李渊至玉华山静养,长安则留太子监国。
事实上。李渊对太子。非常满意。
李建成性情温和醇厚。有长者之风,且处理事情条理分明,朝廷上下对李建成都颇为赞赏。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从长安传至位于铜川县北的玉华山中。
这玉华山。地势险峻,是勾连关中南北的要冲之地。
而大唐皇帝消暑的行宫一仁智宫,就位于这玉华山里。
仁智宫营建在半山腰上,其格局和装潢都算不得华丽。宫墙是用厚重的大石块堆砌而成,上面密布各式各样的箭楼和垛口。据说,这仁智宫营造的时间不过一个月。但宫中仓麋里的粮食,却足够几万人吃上半年之久。所以。与其说仁智宫是一座行宫,倒不如说它是一座要塞更为妥帖。
一晃七年过去,李渊已呈现出几分老态。
他本是因为身体缘故,所以来这仁智宫静养,却不想在他静养的时候,竟发生了这等事情。
“杨文干,要反吗?”
李渊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流露出凝重之色。
仁智宫位于铜川县,而铜川县则位于庆州”好死不死的,这杨文干。就是庆州的兵马总管,同时还兼领庆州刺史之职。换句话说,杨文干如果造反,仁智宫必首当其冲。
庆州总管府驻节庆阳,距离铜川县不过六十里的路程。
六十里是什么概念?
从幕管府的大门口,骑着马赶路,最快三个半时辰,就可以抵达仁智宫的大门外。
而手握庆州兵马的杨文干,最不缺的就是马匹。仁智宫只驻守三府兵马,合计三千六百人,想要抵抗杨文干,的确是有些危险。不过,李渊毕竟也是马上皇帝,对此并不担心。
他真正担心的是,这件事情究竟是真还是假?
如果是真的,那么太子李建成,又在其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因为,这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人,”
最让李渊感到不安的是:奏报这件事情的人,竟然是东宫所书。东宫六率之中,有两个下级武官,一个名叫桥公山,一个名叫尔文焕。他二人本是奉东宫左卫率韦挺之命,为杨文干运送一批甲仗军器。却不成想这两个人中途改道,居然跑到了仁智宫奏报。
李渊得知这消息后,也无法相信这是事实”六月初五,李渊敕使飞马驰回长安。三天后。李建成素服免冠。面色苍白的出现在仁智宫内。
这三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已无人知晓”总之,少不得一番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
初九,李渊命司农丰卿宇文颖前往庆阳招降杨文干,结果却是这宇文颖一去不回,若人间蒸发一般。
至六月二十四日。谣言越来越多。
更令李渊吃惊的是,杨文干终于在庆阳起兵造反更甚者,杨文干还袭扰了与庆州比邻的宁州,口称今上无道,太子明德,并提出了“诛秦王,清君侧。的口号……
据说,泾州刺史,左朗卫大将军李艺已公开响应”
据说,太子在前年任命的山东地区的那一堆刺史太守,一个个都在蠢蠢欲动。
据说,连安南大都督度。镇南大将军,麒麟上将,河南王李言庆,也有些不太安分了,”
不过这咋,消息一传出,李渊反而不怕了!
他对李言庆的确是有些忌惮,但如果说李言庆会造反?他是绝不会相信。
李言庆是个聪明人,而且远在岭南,他若是真要造反的话,那么现在的幽州、辽东,荆襄各地的旧部,早就起兵了。李言庆的这些旧部一旦行动起来,天下又怎可能如此平靖?
李言庆没有造反,说明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当务之急。李渊必须要平定关中的动荡。
要知道,仁智宫的秩序虽然勉强还在,可人心却已经越发不安。
随着杨文干兵发百家堡,距离玉华山不足二十里的时候,李渊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召秦王巍见!”(未完待续)
第二章长安风云(二)
“今的李世民,和历史!那咋车出,天下动,的天黄。有一些不太一样。
江陵屠城,让他李世民的声誉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这种影响并不算太大,在这个年代,屠城坑杀的事情屡见不鲜。且不说王世充、寰建德这些人干过这样的事情,如果追溯起来的话,连伟大的汉高祖刘邦,也干过这种事,算得了什么?
所以,一群书生士子站出来声讨一阵子后,旋即被平定江南的捷报所淹没。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在平粱之战的表现,也不算太差。如果不是最后萧铣被萧太后摆了一道的话,说不得可以兵不刃血夺取江陵。李渊把李世民调回长安后,先冷藏了几个月。
武德五年初,李世民重又登上了尚书令之职,并被封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
李建成就是在这样的平衡之中,不得不收敛锋芒。
李世民讨伐杨文干,结果是显而易见。
李建成倒是不太紧张,因为这件事情里,和他并没有太大的干系。只是最令他吃惊的是,从仁智宫传来消息:李渊似乎动了废立太子的心思,准备在秦王战胜之后,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李建成,则被安排到了蜀中,册封蜀王,并且永远不得反悔长安,”
这消息,真还是假?
李建成有些惶恐起来。
随着李世民出征,李建成旋即被释放。
但却被李渊禁足于东宫,无李渊的诏令,不得擅自离开。
至少还住在东宫,说明李渊这废立太子的念头,也不是特别坚决!
再时,东宫所属依旧可以进出,除了已经被揖拿入狱的东宫左率卫韦挺之外,余者并未受到太大的牵连。
“太子也无需担心,如今之态势,只要拿下杨文干,太子就可以洗刷清白,陛下也必然不会怪罪。”
看到李建成如此焦虑,就有人站出来为他开解。
此人名叫赵弘智,受李元吉推荐,为太子詹事,秩比正三品。
想当初,也正是这个赵弘智出面,不断挑拨李建成和太子少保李纲的关系,最后成功逼走了李纲,成为李建成身边最受宠信的人物”
不过,他话未说完,一旁魏征忍不住冷笑起来。
“赵詹事莫不是以为,秦王能留下杨文干吗?”
魏征和赵弘智一白不太合拍,而且相对而言,李建成对赵弘智无疑是更信任几分。
赵弘智顿时怒了,“难不成秦王还敢杀了杨文干吗?
陛下可是有敕令,要留杨文干一条性命,秦王若是杀了杨文干,那可就是抗旨不尊!”
魏征大笑,“赵詹事,我可以和你打赌,杨文干必死无疑。”
李建成愕然问道:“这是为何?”
“太子,杨文干之事出来的蹊跷,难道您就没有觉察到有些古怪吗?杨文干是老臣子,平素里做事也极为谨慎,怎么可能突然间就起兵造反?还有,宇文颖奉太子手书,却一去不返,至今生死不明。杨文干杀了宇文颖?我不太相信”据我所知,杨文干和宇文颖的关系,似乎并不太差。宇文颖杳无音讯,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被人杀害。
被什么人杀害?”
魏征这番话,还是引起了李建成的注意。
虽然他心里面还是倾向于赵弘智一些,同时也认为,李世民未必敢抗旨。
可是魏征的话,,“左庶子的意思是,杨文干”
“杨文干和秦王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臣不好判断。只是臣却知道,杨文干起兵的突然起兵,未免有些古怪。杨文干活着,是一个麻烦,勿论是对秦王,还是对陛下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结果。所以,秦王必置杨文干于死地,于陛下而言,恐怕也希望如此。
总之,此战之后,秦王必将在朝堂上获取更大的话而太子即便能够保全,恐怕也无法继续压制秦王”太子当清楚,朝堂之中秦王的拥更并不少。且不说灵武都督,镇北大将军,猛虎上将,赵王是站在秦王一边,还有很多人,是希望秦王能够登基”而且秦王的天策府中,同样是能人无数,太子怎可不防?”
李玄霸的猛虎上将,与李言庆的麒麟上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只是一个称谓,或者说是一个虚职,没有任何权利。
李建成的心里,其实也在为此担心。
他在朝堂内的确是有些根基了,可是在朝堂外,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确是有些手段。
就连当年最早跟随李建成在河西平乱的兵部尚书屈突通,如今也隐隐有投靠李世民的迹象。
这其中的缘由,李建成也不是不明白。
李纲告老还乡所带来的影响,着实不小毕竟是三朝元老,历经过隋文帝,隋焰帝乃至于今天李渊的老臣子,在朝廷内外,素以网直不阿而著称。赶走了这么一个网直的人,岂不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建成不够英明?
要知道,李纲可是做过前朝隐太子杨勇的辅臣。
结果杨勇疏远了李纲,最终被杨广所取代;而今,李建成又逼走了李纲,是不是说明,这个问题,李建成在最初并没有想到。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成也不禁开始,感到后悔!
只是这开弓没有回头箭,李纲已经离开了长安,李建成也无可奈何。
失去了李纲,使得李建成也失去了不少外援。李世民一天天的壮大,让李建成也颇为紧张。
“左疼子的意思是…”
“其实,太子于朝堂中。尚占居上风。
且不说蒙阳郑氏与太子是翁婿之好,朝中许多老臣,对太子也颇为看重。左仆射裴大人也曾说过,太子虽略输于小节,然大节不亏”臣以为,太子如今所需者,是外援。”
“外援?”
“一个强横如猛虎上级。赵王千岁般的外援!”
赵弘智似乎不满魏征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