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皇子名祯,生于乾宁四年,为何皇后嫡出,时年七岁。在诸皇子中也算仪表堂堂。天子思索片刻,于是点头同意,打开殿门,让守候在门口的昭仪李渐荣去后宅唤人。
须臾,何皇后带着皇子李祯来见天子,天子将前因后果叙述一番,末了道:“此乃吾家血脉存续的大事,皇后切不可声张,收几件常穿的衣物便可。”
何皇后还没听完眼珠子就如掉线一般下来了,使劲搂着皇子李祯反复的亲。等了片刻。天子有点不耐烦的道:“这是好事,哭什么?速去速回,记住,不可走漏了消息!”
何皇后也知道这是当下的唯一之计,擦了擦眼泪,强忍住悲声出门去取衣物了。
皇子李祯想跟何皇后离开,却被天子制止了,害怕的站在原地揉搓着自己的衣袂。
天子望着李祯,脸上渐渐露出爱抚之色。温言道:“十一郎,今日可吃了汤饼?”
李祯抬头,小声道:“回大人,儿吃了。”
“吃了多少?饱了么?”
“吃了一盂。还是饿……”
天子让张茂安到膳房取了几个面饼来,塞给李祯,让他吃。李祯接过来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口,然后将面饼藏到怀中不吃了。然后舔了舔手指上的饼渣。
“怎么不吃了?”
“娘娘和九哥今日没吃,把汤饼都分给兄弟们了,儿打算带回去给娘娘和九哥吃。”李祯胆怯着抬头回了一句。又飞快低下头来。
天子心中一酸,道:“十一郎很懂事,父皇很欢喜。快吃吧,这些都是给你的,娘娘和九哥他们还有得吃,放心。”
李祯听完犹豫着从怀中取了一块饼,掰开一小块塞到嘴里,剩下的舍不得吃,还是放到怀里留着。
天子又道:“十一郎,送你去幽州好不好?”
李祯缩了缩脖子,好奇的问:“幽州在哪里?去幽州做什么?”
天子道:“幽州在北边,有很多好吃的,十一郎去了幽州后可以吃饱,还有肉糜。”
李祯的小眼睛中立刻放出明亮的光化,欢呼道:“好啊好啊,十一郎去幽州,带好吃的回来!”
天子和李祯的话让张居翰伤感莫名,饶是韩全诲和张茂安见得多了,此刻也不禁长吁短叹。
过了片刻,何皇后拎着一个黄锦包裹进来,也顾不得和天子说话,拉着李祯左看右看,满脸的不舍。却见昭仪李渐荣闯了进来,同样拎着一个包裹,身后还拽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女童,却是李渐荣所生的皇女李禐。
李渐荣跪在地上拼命磕头,向天子道:“陛下,让十三姐一起去吧,求求陛下了,陛下,让她去吧……”一边恳求一边大哭。
何皇后上前拉起李渐荣,又摸了摸女童李褑的小脑勺,向天子道:“七郎,让十三姐一起吧,也好给十一郎做个伴。”
天子答允了,于是当即提笔下了两份中旨,封十一皇子李祯为端王,封十三皇女李褑为唐兴公主。第三份诏书是要太子并授监国之权,仅仅以中旨形式下发是远远不够的,天子沉吟片刻,命张茂安传翰林学士韩渥觐见。
这时候韦贻范已经死了,其他几个政事堂的相公都是岐王李茂贞安插的人,政事堂中并没有天子和韩全诲可以信任之人。其实就算是韦贻范本人,也是李茂贞的人,素来只听李茂贞的吩咐。
翰林学士韩渥一直垂涎政事堂宰相的职位,韦贻范病死后便想要钻营这个位置,但他想当宰相又不愿轻易表态,既不支持李茂贞,也不投靠韩全诲,更不曾说过朱全忠的坏话,看上去是个忠厚之人,其实却是骑墙派,天子也很看他不顺眼,所以一直没有进入政事堂。
韩渥匆匆赶到麟德殿,一进门,天子便扔给他两份诏书。一份是天子中旨,加韩渥为中书令,另一份是敕书,立端王李祯为太子。两份诏书都没有内廷票文,也没有天子印玺。
韩渥看了看天子,看了看韩全诲和张居翰——他不认识张居翰,但此刻也不关心张居翰是谁,然后他看见了一边趺坐的何皇后、李昭仪,以及两个皇子、皇女,最后他看见了天子身旁捧着印玺的张茂安。
将两份诏书摊在地上,韩渥略一思索,便立刻明白了天子的用意,于是飞快的提起笔来,在立监国太子的诏书上“中书令臣:”后面的空白处填上名字。
张茂安上前将两份诏书拾起,在天子桌案上誊抄了一遍,然后用印,韩全诲上前附票文。又将誊过的那份加韩渥为中书令的中旨递给他。韩渥不发一言,向天子拜了三拜,径自离开。
随后,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侍御史崔构在同一天里转换了两个职务,官职先更为给事中,等他在立监国太子的诏书上“给事中臣:”后面的空白处填上名字后,随即又由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同平章事。
这些年来,同样的把戏天子已经“被迫”玩了无数次,只有这一次感到兴致盎然,韩全诲和张茂安也早就见怪不怪了,唯有张居翰远离中枢近二十载,在一旁看得冷汗直冒。
不久之后,何皇后和李昭仪分别哄着太子李裕和唐兴公主分别藏到一口大竹箱中,上面铺上几匹绸缎、撒上几锭金银,又搬出几口同样的竹箱,里面放上搜集起来的吃食,上面同样覆盖以绸缎和金银。
韩全诲和张茂安召来的十多名心腹小黄门早已等候于行在之外,将竹箱全数搬上大车,在天子仅剩的十多匹御马中拣选了几匹还能跑得动的,会和上张茂安自幽州带来的调查统计局行动处人员,也不回府,直接出了行在。
韩全诲这些日子虽然已经不太吃得开了,不仅凤翔军对他很敌视,连神策军他也掌控不住了。但好歹他有天子圣旨,又是积威日久,厉声呵斥了几句,把守城门的军士才不情不愿的开了城门。
韩全诲刚走不久,凤翔军牙将郭启期便率队来到凤翔城下。他路上遇到了离开的韩全诲车队,却因为距离较远,看不太清楚,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故此没有上前阻拦。
守城军士将城门打开,迎入郭启期的时候,郭启期随口问道:“适才出城者谁人?”
守城的军官回答说是中尉韩全诲。
郭启期疑惑的问守城军官:“韩全诲出城作甚?”
守城军官答道:“韩中尉奉天子令,往汴军营中议和。卑职不得不开门放人。”
郭启期又问:“韩中尉车队上带的是什么?”
守城军官回答说:“是给天子给汴军送的正旦节礼。卑职验了,不过是些绫罗绸缎,还有些散碎金银。”见郭启期对韩全诲出城的事情很关系,守城军官又说:“请郭牙将放心,韩中尉回来后某便立刻禀报郭牙将。”
郭启期笑了笑,望着韩全诲车队离去的方向,轻声道:“他回不来了。”
郭启期是奉岐王之命前去汴军大营商谈议和的,回来之后也不耽搁,径直前往岐王府面见岐王李茂贞。
岐王李茂贞这些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他统有关内、山南数十州,治下百姓数百万,带甲军士五万,轻卒不下十万!因为紧邻京畿,他是对朝政最有影响力的藩镇,动不动就带兵入京,已经养成了和天子“共议国事”的嗜好。
可惜自从和韩全诲联手,将天子弄到凤翔之后,李茂贞的境遇可谓每况日下,手下曾经期许为精锐的凤翔军,竟然完全不是宣武军的敌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坐困孤城一年之久,现在连饭都吃不饱了。
他正在岐王府邸内焦急的等候消息,一听说牙将郭启期求见,什么都顾不上了,大冷天之下,连毛靴都没有穿,光着脚丫子便赶到门口,拉着郭启期的双臂不停晃动:“如何?汴军可同意了?”
第十章中官之死(四)
ps:感谢忧郁的使者月票鼓励。
李茂贞是河北深州人,本名宋文通,说起来,与李诚中的老上司刘仁恭还是乡党,但他发家远远早于刘仁恭,当刘仁恭还是默默无闻的边关镇将时,他已经因为人生中的一连串奇遇而出掌一镇节度了。
李茂贞的出身和刘仁恭相同,也是大头兵一个,但他效力的是成德。黄巢起兵后,朝廷无力应对,遂向天下藩镇下诏勤王。成德军对勤王不感兴趣,只是派了几百成德兵卒去陕州应景。李茂贞是这个时候被火线提拔为队正的,驻守陕州奉天,从此开始书写他在唐史中浓厚的一笔。
黄巢退出长安时,天子征召天下各军围剿,于是李茂贞随军参加了对黄巢大军的进攻。李茂贞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战斗,也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的军事天分,但他的运气特别好,居然在作战的时候中了头彩,在乱军之中冲到了尚让的面前,斩断了尚让的帅纛,于是农民军大败。
尚让是谁?是黄巢建立的大齐朝太尉兼中书令,农民军中的二号人物。论起来,尚让在农民军中的资历比甚至黄巢还要老,他是和王仙芝共同起兵的“革命领袖”!
因为追击黄巢的各路大军太乱太杂,整个战场都打乱了,李茂贞找不到自家主将,干脆提着尚让的帅纛去长安了。然后,李茂贞很幸运的遇见了权倾天下的田令孜,这个时候又正好是田令孜重组禁军的时刻,所以他立刻带着手下的几十号大兵加入了禁军,凭借缴获的帅纛得了个神策军指挥使的头衔,成了田令孜麾下的一个军头。
后来,田令孜因争夺盐池而与李克用、王重荣、朱玫、李昌符等四镇节度闹翻,带着僖宗皇帝逃往凤翔,李茂贞身为神策军的一个指挥使。在逃亡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忠心,把皇帝和田令孜伺候得相当满意,于是从一个禁军中的军头而一跃成为武定军节度使,天子赐名李茂贞。
后来天子返回长安,路遇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拦截,两边很快就打了起来。这个时候的朝廷禁军还不像十年后那么无能,在田令孜的重整下,还是具备了一定战斗力的。李昌府很快就败了,天子下令追击。然后,李茂贞又很幸运的在混乱的追击战中追到了李昌符。独享斩首之功。因此,他被加封凤翔、陇右节度使,从此成为长安左近地盘最大、实力最强、最有权势的藩镇。
李茂贞崛起之后,对朝政尤其关心,这种关心在天子李晔承继大宝之后表现得相当明显,只不过却有点太过频繁了。但凡朝中出了什么大事,他都要带兵进京,他一直认为僖宗皇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并且认为自己既然被列入了皇室族谱。就应当帮助先皇帝照顾和教导当今天子。于是他先后杀了大宦官杨复恭,逼死宰相杜让能、李溪和韦昭度,说实话是相当跋扈的。
但,跋扈的李茂贞这次遇到了狠手。他撞到了宣武军的头上,在一年多的战事中,凤翔的实力硬生生跌落到了谷底,居然想求一降而不可得。说起来相当郁闷。
李茂勋兵败的消息也传到了李茂贞的耳朵里,他既是伤感,又是轻松。内心里非常纠结和矛盾。不过这种纠结已经没必要了,山南和关内被蜀王和梁王瓜分,这下子梁王应该放心了吧?这下子应该允许咱老李投降了吧?
牙将郭启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再赴宣武军大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请降。面对李茂贞急迫的询问,郭启期难过的点了点头,道:“汴军……答允咱们投降了……”曾经纵横关内、陇右、山南、京畿的凤翔军竟然会落到一再请降而不得的境地,郭启期对此也很悲哀。
李茂贞拍了拍郭启期的肩膀,安慰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过了这一关,咱们凤翔就能重新站起来。”
郭启期点头:“职部明白的。对了王爷,梁王已到城下大营了,梁王特地召见了职部,他有个条件……”
李茂贞神情一肃:“说!”
郭启期小声道:“梁王和崔相深恨中官,要求斩杀韩全诲等。”
李茂贞咬了咬牙,稍一犹豫,随即狠下心道:“那就杀了!若不是这帮中官撺掇陛下来咱们凤翔,局势何至于斯,实在可恨!”
人就是这样的,一旦遇到祸事,就习惯着为自己的失败和罪责开脱,找人来顶锅,哪怕贵为岐王的李茂贞也不可免俗。李茂贞此刻指责韩全诲等中官撺掇天子来凤翔,却浑然忘了自己当时也是同谋之一。
李茂贞当即命令郭启期去准备兵事,约好明日上午行事。郭启期临去前又说了城门口见到韩全诲车队的事情,李茂贞道:“也好,就让梁王亲手了结韩中尉吧。”他和韩全诲关系极好,韩全诲当年在凤翔做监军的时候,两人就交情不浅,听说不用自己亲手杀韩全诲,李茂贞也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李茂贞单独面见天子,将自己和宣武达成的和议告知了天子,他说,这次兵祸都是韩全诲等中官劫持天子发生的,自己迎驾凤翔,只是为了防备贼寇,中官们是引发这次祸事的罪人。如今梁王已经带兵前来迎接天子回京了,自己也算松了口气,可以把这幅重担交出去了。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李茂贞和天子都明白,这些话都是屁话。天子装模作样的听着,李茂贞则假模假式的说着,都是演给记录天子起居注的史官看的。其实一旁飞快用笔记录的史官也对其中的底细心知肚明,他也在演习,演给天下人和后来人看。
李茂贞说,经过商议,朝臣们一致要求,在回京前追究中官的责任。天子已经把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等人送出了凤翔,心中非常安定,所以对李茂贞的要求已经无可无不可了。他高兴的是能够很快回到长安,到时候就可以不受围城之苦,至少可以吃饱饭了吧。于是天子很开心的样子,说一切就有劳岐王了。
当日,李茂贞率凤翔兵开入行在,大肆抓捕高阶中官,将枢密使袁简易、周敬容、右中尉张彦宏、皇宫内诸司使韩处廷等十余人尽数斩杀。值宿禁卫的李继筠、李继诲、李彦弼等是当年受李茂贞指派挟持天子赴凤翔的执行者,李茂贞干脆一同杀了以消除隐患。
内廷中高阶宦官为之一空,于是天子任命了一批低阶宦官补位,以御食使第五可范为左军中尉。宣徽南院使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
初七,天子令新任中书令韩渥带着中官们的首级来到城外汴军大营求见梁王朱全忠,代传天子口谕:“以前胁持扣留天子车驾,恐惧获罪挑拨离间,不愿亲睦和谐的,都是这等人。现在朕与李茂贞决意把他们杀死,卿可明白告诉各军以平众愤。”
梁王派遣观察判官李振入城。向天子敬表谢罪。
查点首级的时候,梁王没有看到韩全诲,和李茂贞一对质,才知道韩全诲已经跑了。于是派兵四处寻找。但此刻韩全诲等已经离去了两天,又全然不知其去向,哪里还找得到。
议和已经达成,李茂贞也向梁王臣服。那帮“挟持天子旅凤翔”的中官们也都杀了,可是梁王依旧没有退兵的意思,继续率军围困凤翔。
李茂贞和天子问了梁王好几次。询问何时能够让天子回长安,但梁王都顾左右而言他,不提返回长安的事情。于是李茂贞很害怕,天子已经成了他手中的烫手山芋,想扔都扔不出去,他觉得梁王有可能想把借机把凤翔打下来,这样一来,自己这个岐王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了?于是李茂贞向天子献计,说必须把在长安的宰相崔胤招来迎驾,崔胤在朝堂中的号召力比较强,又和梁王交情莫逆,只要崔胤来了,梁王必定会给崔胤面子。
天子早就饿得受不了了,他实在不想在凤翔待下去了,只要能回长安,只要能吃饱饭,让他做什么都可以。于是天子传召,招崔胤前来迎驾,让他率长安的文武百官来凤翔,好把自己接回去。
崔胤因为在长安率百官于长乐坡郊迎梁王的事情,曾经被天子狠狠申斥了一顿,并罢免了官职,他感觉自己这一年中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