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元港的4艘150吨级帆桨快船下次会加入进来,作为长期驻守淡水港的巡逻船。”
“明年这个时候,淡水分舰队的500吨级战舰数量必须达到20艘,500吨级以上运输船达到12艘,官兵总人数要达到12;000人,并拥有海军专用码头、防御要塞群、设施完善的军营、足够的粮食物资仓库和一所海军学校。”
巴加斯非常震惊,他做梦都没想到,朱道临会在小小的淡水港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一年内真的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整个远东局势很可能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
邝永健和杨大鼎欣喜不已,他们没有巴加斯那么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只知道自己的队伍将会迅速壮大,自己手下的士卒将会成倍增长,自己的官职和军饷肯定也会迅速提高。
朱道临继续刚才的话题:“现在告诉你们战舰的分级标准,我决定把海军战舰分为一到五级,第一级:排水量3;000吨以上主力战舰,主力战舰以各大海大洋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大湖泊命名。
第二级:排水量2;000吨至3;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大明高山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布政使司名称命名。
第三级:排水量1;000吨至2;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大明江河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州府名称命名。
第四级:排水量500吨至1;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春夏秋冬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县名称命名。
第五级:排水量300吨至5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树木命名,运输舰以花草命名。”
“会有3;000吨以上的超大型战舰吗?”杨大鼎惊愕地问道。
朱道临点点头:“有,不信你问问巴加斯,欧洲不少国家已经拥有1;500吨以上的战舰,接下去战舰将会越造越大,世界各国海军都会争相建造吨位越来越大、火炮越来越多的超级战列舰。”
巴加斯诚实地点点头:“早在八年前,我们西班牙就制造出了1;200吨大帆船,东印度公司就有4到6艘1;200吨级武装货船往来于美洲殖民地和西班牙之间。”
“五年前,马尼拉港造船厂开始制造800吨级至1;200吨级远洋货船,正在上元港船坞里改装的两艘500吨级改良型三桅武装商船,就是马尼拉港造船厂制造的,荷兰人在爪哇岛上的造船厂也开始大吨位货船的建造。”
“有消息说,法国人三年前建造超过2;000吨级的远洋货船,两年前英国开始建造1;500吨级的强大战舰,以我对上元港造船厂的了解,也许用不了两年,将军麾下聪明勤奋拥有先进制造工具的造船工匠,也能制造超过1;200吨的优秀战舰,对此我满怀信心!”
朱道临知道巴加斯的话没有多少水分,但对于自己麾下的造船厂却没有巴加斯这么乐观。
造船不是简单的仿制生产,工匠们再努力,先进技术资料和建造工具再多,也需要时间去探索、学习、消化和巩固,谁也急不来。
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朱道临没有对任何人说:
荷兰人和强势崛起的郑氏家族之间,长期存在贸易航线和势力范围的明争暗斗,特别是近两年,双方的摩擦越来越频繁,正处于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荷兰人已经失去耐心,与福建郑氏家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不出意外的话,双方将会在明年春夏之间爆发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大海战。
朱道临必须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在占据淡水港之后,抢在荷兰人和郑氏家族分出输赢之前,迅速把淡水港的完善防御建立起来,然后趁乱南下,占领淡水河口直到南面的新竹地区,抢先一步占据70公里海岸线和纵深地域合计1400平方公里的荒芜之地,然后才能陆续移民进行开发。
否则,一旦郑氏家族腾出手,掉头北上占据新竹,失去南面屏障的淡水港将会暴露在郑氏家族的眼皮底下。
要达成以上目标,朱道临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作保障,在尽量避免刺激正在交恶中的荷兰人和郑氏家族的同时,大力扩充战舰数量和陆地驻军数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需要持续建设的淡水港和南面70公里的新竹地区,要扩充海上数量,必须拥有足够的战舰和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否则无法抵挡实力强大的郑氏家族,以及拥有数十艘先进战舰的荷兰人。
如今,朱道临不但缺少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更缺少战舰,海军官兵可以在往来航行运送移民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利用比对手先进数代的火炮弥补差距,可合格的战舰不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
因此,朱道临不但要继续催促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卖给自己各种新旧武装货船,还要督促自己的造船作坊加班加点,大量制造成功研制出的500吨级新型快速战舰,未来两年内必须制造出20艘以上才堪堪满足需要。
正因为如此,未来两年之内,虎山造船工坊根本没有能力制造800吨级以上的战船,最多只能在设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这就是朱道临的无奈,也是古老的东方大国走向海洋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
PS:新的一周啦,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二五二章有惊无险
从邻近海岸的黄水走向远离陆地的蓝水,沿途隐隐约约的大小岛屿再也看不见了,船队在连续七天七夜的航行中,经历了两场骤然而至的暴风雨,拖后两艘满载军民的货船两次再暴风雨中迷航离散,最后都幸运地重新回合。
在一望无际辨不清方向的大海上连续航行,所有人都要默默忍受白天的酷热和黑夜的潮湿环境,恐惧和迷茫沉沉压在每个军民心头上,坚韧如朱道临也感到深重的焦虑和担忧,唯独雇佣军们毫无半点儿沮丧之感,一张张满是肮脏胡子的脸上或是嬉笑,或是麻木,或是不屑,唯独没有惊恐与迷茫。
朱道临不得不承认,多亏了与水师官兵们朝夕相处的60名海军教官和后加入的140名雇佣军,正是他们的不断鼓励、谩骂甚至粗暴的体罚,激起每一艘船上水师官兵的勇气和倔强,严格遵照西班牙教官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准确的口令,齐心协力驾驭船只,才使得整个船队有惊无险地躲过两次风暴,迅速走出风急浪大的的危险区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两次风暴过后,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团结一心的整体行动,最后都能如愿找回失散的货船,让船上的所有军民增加了信心,再次树立起战胜困难、成功抵达目的地的希望。
虽然朱道临并没有向任何一个佛郎机教官和雇佣军说声“谢谢”,但他所在的第一艘战舰上,所有佛郎机人都能从他欣喜与满意的笑容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与福建郑氏豪强和荷兰人的商船碰面,船队离开嵊山岛之后一直在远离海岸的大海深处航行,虽然成功避开了货船往来频繁的沿海航道,但也因此而无法以近岸的大小岛屿为参照物准确定位。
加上两次遭遇骤然而至的风暴,船队耽误了两天左右的时间,直到第八天下午,才看到南面海面上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的海岛轮廓。
下午四点五十分,桅杆的瞭望哨忽然大声呼喊起来:“陆地!我看到了高山,很高很大的山,那一定是台湾岛——”
甲板上一片欢呼,疲惫的水手们忽然充满了活力,站立在船艏甲板上两个多小时的朱道临举起望远镜不断观察,终于确信十余公里外沉浮于水天之间的高山,就是台湾岛东北角的阳明山,不由长长地舒了口气:“台湾,我来了!阳明山……”
“阳明山!?亲爱的将军,你是给那座高山命名吗?”
牛高马大的代理船长巴加斯来到朱道临身旁,咧着嘴满脸笑容地问道。
朱道临这个时候才想起,阳明山是老蒋被赶到台湾之后才取的名字,被冠以阳明山这个名字之前叫做草山,于是笑了笑回答:
“给那座高山命名?这主意倒是不错……嗯,等我们踏上淡水河口的陆地之后,完全可以一边喝酒,一边为这座大山取个好听的名字。”
巴加斯哈哈一笑,指向前方越来越清晰的海岸线:“这片海域我以前来过,我们前方高山下的海岸线,正是台湾岛的西北角,向东南航行30公里左右,是西班牙军队驻守的基隆港,向西南航行25公里,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淡水河口……以目前的航速计算,再有一个半小时就能踏上淡水河口的陆地。”
朱道望再次望向前方的高山:“这几天我们走的这条航线,之前你有没有走过?”
巴加斯摇了摇头:“没有,前往大明贸易的所有船队都是沿着西面的大陆海岸线航行,从海峡中间的澎湖群岛一直到长江口,都能通过近海岛屿准确定位,马尼拉至日本航线同样如此。”
“从基隆港出发前往日本,航线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为参照物,也许曾经有过日本货船直接向西横渡东海,最终抵达大明帝国的宁波港或者上海港,但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干过。”
“以现在的海况和方向推算,你认为返回我们的出发地宝山港,大约需要多少天?”朱道临并没有因为淡水港近在咫尺而忘记更为艰巨的任务。
巴加斯几乎不用计算便脱口而出:“返程是非常有利的顺风航行,而且最近的天气不错,空载的船队航行在已经熟悉的航线上,哪怕是夜间也能保持在8—10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16公里左右。”
“最多需要3天3夜时间,船队就能回到宝山港,再次返回大概需要6天,当然,在这6天里不能遭遇超过前几天的两次较大风暴,不然谁也说不准。”
朱道临点点头:“巴加斯,你愿意正式担任淡水分舰队某艘战舰的舰长吗?”
巴加斯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尊敬的将军阁下!请问是我现在指挥的这艘船吗?”
“我想让你指挥后方那艘目前由西梅诺上尉指挥的500吨三桅战舰,到达淡水河口之后,西梅诺将军需要留在那里,率领20名经验丰富的雇佣军教官组,协助我们规划码头、营区、两座炮台和多座棱堡的准确位置,并对设计图纸与修建方案提出意见。”朱道临含笑回答。
巴加斯兴奋地挥了挥拳头,很快变拳为掌伸向朱道临,抓住朱道临伸出的手,紧紧一握:“谢谢你的信任,亲爱的将军,我会让你看到我的忠诚与能力!”
朱道临高兴地笑了:“我相信你,巴加斯中尉!数月来你展现出的杰出才华,令我麾下的官兵一致钦佩,你诚恳坦率的性格和优秀的品德,也让你获得了我的尊重与信任!”
“我打算到达淡水港之后,正式宣布成立大明帝国海军淡水分舰队,你和诚实勇敢的西梅诺,以及其他两位表现优秀的西班牙教官,将会获得我的正式任命。”
“谢谢将军!非常感谢!”
巴加斯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
PS:第二更送上!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
第二五三章月亮山
黄昏时分,船队在经久不绝的欢呼声中徐徐驶入淡水河口。
船艏甲板上的朱道临收起望远镜,凝视南岸两排高脚木屋上方迎风飘扬的西班牙红黄旗帜,轻轻拉过身边欢呼雀跃的杨大鼎,指向高脚木屋东面不远处的一丛茂盛竹子,在他耳边叮嘱几句。
船队的第一、第二艘战舰率先靠上用原木搭建的河口南岸码头,留守的17名西班牙官兵已经排好队形,担任联络官的巴加斯伏在船舷上,大声与码头上的一名军官询问沟通,很快命令水兵放下五米长的坚固踏板,恭敬地请求朱道临第一个登岸。
换上大明帝国三品朝服的朱道临深吸了口气,在船队数千军民的阵阵欢呼声中通过踏板登上码头,身披皮甲头戴皮盔的杨大鼎和巴加斯迅速来到朱道临身后肃立,巴加斯盯着向朱道临敬礼报告的西班牙军官,低声将他的话翻译给朱道临。
朱道临昂首挺胸回了个标准的军礼,上前两步与黑瘦的西班牙军官礼貌握手:
“谢谢您少尉先生!感谢您和您的士兵为我们守护这片土地,我代表大明帝国皇帝和军队,向您和忠诚勇敢的西班牙官兵致以诚挚的感谢!”
“谢谢将军阁下!”
黑瘦的少尉再次敬个礼,然后谦逊地退到一侧,含笑观看源源不断走下两艘战舰的大明帝国官兵,当他看清大明官兵肩上做工精致的崭新燧发枪和腰间统一式样的军刀后,眼里满是惊愕的神色。
其余16名西班牙留守士兵纷纷来到他们的军官身边,好奇地询问大明帝国的军队怎么会这么富有?
上千人全部是火红色的军装和漂亮的皮甲皮盔,每个人腰间都挂着统一式样的精致战刀,脚上踏着统一式样的厚底帆布高帮军鞋,还拥有做工与质地都远胜西班牙军队的漂亮燧发枪,难道他们是皇帝的卫队吗?
两个小队的大明官兵已经在杨大鼎的带领下忙碌起来,一队士卒在码头上方的地面上挖洞,另一组士卒则在东面河岸上挥刀砍去倒在地上的竹子枝桠,很快便将碗口粗长达十余米的大竹竿抬过来。
杨大鼎亲自把一个船用滑轮紧紧绑在竹竿尾端,将另一根细长的麻绳穿好之后大呼“竖旗杆”,十余名精神振奋的士卒齐心协力,将长长的旗杆竖立起来,粗大的底端准确插入刚挖好的深坑之内。
数名士卒立刻将大小石块和泥土塞进深坑,两名手持八磅铁锤的士卒不停地夯实填入的石块和泥土,很快将十余米高的翠绿旗杆稳稳竖立起来。
夕阳缓缓沉入西面的大海尽头,满天晚霞将湛蓝的天空装点得格外绚丽,大明帝国的两千余名水陆官兵在声声铜哨中面向旗杆,整齐列队,码头周围三千余名憔悴移民似乎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庄严气氛,能够站立的纷纷站起来,好奇地望向整齐列队的官兵。
“升旗——”
“敬礼——”
大明江南水师火红色的青龙战旗顺着竹竿冉冉升起,两千余名大明官兵和他们的主帅朱道临一样,巍然肃立举手敬礼,目送飘飘扬扬的红色青龙战旗升到旗杆顶端,每一双眼里都蓄满了激动与自豪。
极具象征意义的升旗仪式结束,官兵们立即返回码头搬运物资,六名衣衫肮脏神色疲惫的总管主事来到朱道临身边,就移民的安置和300余名严重病患移民的情况展开讨论。
令人安慰的是,3721名移民一个不少尽数抵达淡水港……令所有人伤感的是,尽管出发前已经做了能够做到的所有准备工作,但在八天七夜的航行中还是有342名移民相继病倒,其中的37人抬下船时已经是微微发臭的尸体。
若不是朱道临为了安抚移民们的情绪,体现人道和博爱,再考虑到数日的航程哪怕船上有死人也不会出问题,出发前便已下达不抛弃一个人的命令,恐怕所有死去的人早已被扔下茫茫大海。
“入土为安,在南面山脚选个偏僻地方埋了吧!记下死者的名字,告诉乡亲们,回头安顿好了,我们再给死者树碑立传,让失去的人保佑我们又快又好地建起新家园。”朱道临对医官队长、自己的师兄魏玉瑛吩咐道。
魏玉瑛点点头前去办理。
朱道临率领首任淡水民政总管江照寰、淡水营造总管范三民等十余名民政班子成员,开始对安置移民的沿岸宽阔地段展开巡视和慰问。
淡水营官兵撑起一顶顶军用帐篷,一袋袋大米一桶桶油盐、腊肉、铜盆等等陆续摆放到每一顶帐篷外面,逐渐恢复过来的青壮移民主动从周围抱回一堆堆干草和柴火,从河边打来一盆盆清水倒入硕大的行军锅中,妇女和孩子们在水师官兵帮助下用铲子、锄头、石块和泥土修砌百余个简易火灶。
夜幕徐徐降落,百余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将淡水河口南岸宽阔的平原照亮,围聚在朱道临身边的二十余名军政班子成员终于能喝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