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46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46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淡水民政总管:江照寰,38岁,幕僚团成员、原木工厂总管;

淡水民政主事:魏玉瑛,27岁,医官队长、紫阳观道士;

淡水营造总管:范三民,43岁,原虎山庄园主事;

淡水屯田总管:李昌润,39岁,原紫阳观农庄主事。

新明帝国海军

一、台湾军政

崇祯五年七月初七,西历1632年8月22日,朱道临率领7艘远洋风帆船从宝山港出发横渡大海,于七月十五、西历8月30日傍晚时分,水陆官兵2;620人、一千户移民共3;721人顺利抵达台湾西北角淡水河口。

当晚,朱道临正式宣布大明帝国海军淡水分舰队成立,以宝山卫指挥使的名义兼任分舰队统领。

分舰队副统领:西梅诺,36岁,兼任海军教官队长。

分舰队参军长:李长隆,33岁,原水师上元千户所百户。

分舰队镇抚官:谭岳,25岁,原水师上元千户所镇抚。

淡水警备司令:杨大鼎,25岁,兼任新军淡水营营长;

枪兵教官队长:莱昂。胡安,34岁,原西班牙陆军退役上尉;

淡水要塞司令:刘永清,27岁,原新军淡水营副营长;

炮兵教官队长:赛尔索。阿莫斯,38岁,原西班牙海军炮长。

淡水民政总管:江照寰,38岁,幕僚团成员、原木工厂总管;

淡水民政主事:魏玉瑛,27岁,医官队长、紫阳观道士;

淡水营造总管:范三民,43岁,原虎山庄园主事;

淡水屯田总管:李昌润,39岁,原紫阳观农庄主事。

【淡水分舰队】

截止崇祯五年八月初一,淡水分舰队拥有远洋战舰6艘,远洋运输船5艘,近海巡逻快船8艘,具体如下:

春风号,450吨级双桅战舰,25岁百户官邝永健晋升舰长。

春兰号,450吨级双桅战舰,28岁百户官李幼恭晋升舰长。

夏雷号,500吨级三桅战舰,原春雷号代理船长、32岁的教官队副队长弗朗西斯。巴加斯晋升舰长。

秋霜号,500吨级三桅战舰,37岁百户官李义泉晋升舰长。

秋阳号,500吨级新型战舰,31岁百户官林耀宗晋升舰长。

冬雪号,500吨级新型战舰,28岁百户官司徒蹇晋升舰长。

溧阳号,500吨级双桅运输船,27岁总旗李明陵晋升舰长。

句容号,500吨级双桅运输船,26岁总旗孙鸷晋升舰长。

江宁号,700吨级三桅运输船,32岁教官加雷斯晋升舰长。

宜春号,700吨级三桅运输船,29岁百户郑至诚晋升舰长。

上元号,800吨级三桅运输船,30岁百户刘长阳晋升舰长。

第三一一章御下之道

通州码头。

率领两艘500吨改装货船北上的,是上元千户所副千户徐文涛,他看到朱道临离开一群太监走过来,立刻带领两位舰长赶上前去敬礼禀报:

“这段时间江南的天气很糟糕,陆地上雨水比往年大得多,宝山卫周围小河和湖塘水位暴涨,灾民开荒只能停下来,抓紧时间修建房屋。”

“海面上也是暴风不断,淡水分舰队官兵和战舰已经返回金陵上元港休整,我们离开宝山港时,风雨交加,风力强劲变化莫测,近海水域潮高均在两米左右,估计半个月到二十天出不了海。”

朱道临点了点头,粗略算算时间,如今正好是江南地区和东海上空冷热气流交汇、天气急剧变化的季节,他询问两位已经成熟起来的舰长,得知黄海海域的海况不是很糟糕,两艘运输船状态很好。

朱道临满意地吩咐两位舰长带领船上弟兄上岸休息,找郭中骏提前领取本月军饷,便于弟兄们买东西带回去,明天上午装上马匹后立即起航。

两位舰长得知还能停留一夜,高高兴兴地敬礼致谢,跟随郭中骏去领取提前下发的军饷。

朱道临和十几天没剃胡子的徐文涛信步慢行,把此次入京面圣和即将北上作战的情况简要告诉徐文涛。

徐文涛听完激动不已,当即向朱道临请求参战:“将军,此战让属下担任先锋吧,登莱地面乃至整个辽东,属下都非常熟悉!”

朱道临让他先别急:“文涛兄,有件事我想征求你的意见,你愿不愿意离开水师,重新干回老本行?”

徐文涛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愿意,要不是屡屡遭到辽东军将的排挤,兼之家母年岁渐老,总想着叶落归根,属下绝不甘心一事无成地离开辽东前线。”

“说实话,尽管属下喜欢航海,喜欢战舰上威力巨大的火炮,可属下心里最喜欢的还是骑着马,驰骋沙场!”

“文涛兄,我们的军队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与其他军队不一样,作战方式大为不同,我们的骑兵也装备了短管燧发火枪,需要与成建制的火枪兵和炮兵协同作战,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目前正在南大营训练的骑兵斥候营也一样,所有行动都围绕整个战场进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骑兵无法独立成军。”朱道临善意地提醒道。

徐文涛点点头:“属下明白,以目前情况看,哪怕买回足够的战马,也无法在两年内训练出足够的骑兵……不过这没关系,只要能打满清鞑子就行,哪怕当步兵属下也愿意!”

朱道临解释道:“你先别着急,把你调出来是因为下一步作战需要……”

“说句心里话,对你的使用我一直拿不定主意,不是我不信任你,而是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

“在我征求你的意见之前,有件高度机密的事我想提前告诉你,但在北上作战结束之前,绝对不能说出去。”

徐文涛心中一凛:“将军放心,保密条例属下时刻牢记在心。”

朱道临点了点头,拉着徐文涛的胳膊走向码头边沿:“皇上密令我尽快扩建水师和新军,年底之前率领江南新军北上平叛。”

“只要消灭孔有德叛军,拿下登州,皇上就会昭告天下,正式任命我为大明海防总督兼东江镇总兵官,赐予我奉国将军封号,并在宝山卫设立海防总督府,将威海卫、胶州湾浮山千户所基础上扩建的青岛卫,连同宝山卫一起,划入海防总督管辖之下。”

“我的责任是,必须在明年年底之前为皇上开通海运,取代弊病重生的漕运,并在结束登州平叛之后,率领麾下水陆两军,接防金州卫、威海卫、旅顺口、广鹿岛和皮岛,对满清军队发起攻击,以缓解宣大一线的沉重压力。”

徐文涛停下脚步,无比震惊地看着朱道临,胡子拉碴的嘴皮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道临拍拍他的胳膊:“你是骑兵出身,有能力,有资历,我手下军官中也只有你和满清军队打过仗,所以我想在北上平叛作战中,任命你为署理新军统领,由你亲临城下指挥作战,只需要拿下登州功劳就有了。”

“届时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皇上举荐你为卫指挥使,让你独当一面。”

“只是……这事事关重大,还需要征求魏国公的意见,看他愿不愿意把你送给我,还有令堂和嫂夫人,好不容易从北方迁到南方,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恐怕不愿意让你离开金陵城。”

徐文涛忽然后退一步,“咚”地一声跪下,目光炯炯地凝视朱道临:“徐文涛对天发誓,一身一世追随将军,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快起来!”

朱道临疾步上前,把徐文涛拽了起来:“你我兄弟用不着这套,周围全是人不好看……”

“好吧,既然你做出了选择,回去立刻前往南大营报到,跟随即将成军的首批新军训练一个月,抓紧时间熟悉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方式,熟悉两个骑兵营的装备和训练。”

“最迟十一月中旬,我们就要北上作战,不过这样一来,你就得彻底脱离海军了。”

徐文涛兴奋不已:“属下想去金州卫。”

朱道临摇摇头:“去威海卫吧,威海卫是我大明四大卫之一,虽然荒废多年但基础很好,有炮台,有卫城,还有800多名熟悉当地风土民情的老卒,地盘也够大,只需略加修葺,就能恢复成祖时期的规模。”

“我打算把威海卫建设成为水陆并重的大型训练基地和指挥中枢,大规模招募齐鲁青壮加以训练,源源不断补充金州卫和皮岛,所以必须有信得过的大将坐镇,你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

徐文涛感激不已,当即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全部告诉告诉朱道临,最后建议朱道临把如今被遗忘在皮岛上的毛文龙旧部收编了。

只需按照江南新军的军令军规和操典严格训练,与鞑子真刀真枪干了七八年的皮岛军必将成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强军,组建最难建立的骑兵也不成任何问题。

*************

PS:谢谢書友20100322大大的月票鼓励!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拜托啦!

第三一二章飞扬跋扈

进入冬季的北直隶非常寒冷。

虽然今年北方大旱一直没下雪,运河水也未曾结冻,但地面上的水洼已经冻成冰渣子,被车轮压碎再经踩踏,很快变成污浊的泥泞,人畜的呼吸都冒出团团白雾,不少官兵乱糟糟的胡子上已经凝结冰霜。

傍晚时分,被当成苦力使用的驻军数百官兵才将20万斤紫铜尽数装完。

御马监衣甲光鲜的300名骑兵,押送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缓缓离开码头,赶赴京城,朱道临和麾下文武送走笑眯眯的御马监丞刘国鉴,直接吩咐就在军用码头上开餐。

等在关卡外的几家酒肆老板和伙计立刻牵上满载食盒的牛车马车,排着队,进入戒备森严的码头。

朱道临麾下630余名水师官兵在空荡荡的仓库前列队等候,看到一车车香喷喷冒着热气的馒头、大饼和猪肉羊肉送来,百户官和各小队总旗官迅速进行分配,再由麾下士卒轮流上前搬走食物。

各舰船分管后勤的总旗官清点完食品,立即向随车而来的各酒肆掌柜支付余款,该付多少就付多少,分文不欠。

各酒肆随车而来的掌柜们捧着银两铜钱,连声感慨,原以为能收回大半就算不错了,没想到这支江南来的水师不折不扣,尽数付清,纷纷感慨这样仁义的军队难得一见!

有个掌柜系悄悄问大家有没听说朱道临将军的传说?

立即有人回答这支军队就是朱将军麾下的水师,说不定远在东海上的瀛洲岛移民就是他们送过去的。

另一个见多识广的老掌柜也说话了:“朱将军的十大军规早已传遍天下,传言朱将军麾下的江南新军与我大明的所有军队都不同,用的全是火枪、火炮,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只是距离太远,一直不知道是真是假,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下午不少江南口音的官兵到街上买皮货,买高丽参,把几家皮货店和药材店的掌柜伙计吓坏了,以为是不穷得叮当响的过路客军上门敲诈,结果人家官兵拿出白晃晃的银子和金灿灿的新铸崇祯通宝,说定价钱后立刻分文不少地支付,街上很快就传遍了。”

“现在轮到咱们几家也是一样……由此可见,朱将军不但富可敌国,他麾下军队同样足粮足饷,否则像今天这样又是烙饼又是酱肘子再加羊肉汤的丰盛大餐,岂是寻常军队有福气享受的?”

不管通州街上的民众和几家酒肆掌柜如何议论,与麾下军官一起围在篝火前的朱道临已经吃得满嘴流油。

朱道临连续吃下两张烙饼和一个酱肘子,又捧起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边喝边说味道真是鲜美,胡椒粒放得不多不少正合适,回去告诉各部伙夫学着做,逗得弟兄们哈哈大笑。

陪坐一旁的杨君武等朱道临吃完,立即送上干净布巾给他擦手,悄悄告诉朱道临购买马匹遇到阻挠奚落的经过。

朱道临听完很意外:“通州这家骡马行是什么来头?”

杨君武把来龙去脉如实告诉朱道临:“是大名鼎鼎的山西商号‘万兴昌’的通州分号,总号设在山西大同,是万历年间首辅大人张四维家族和已故兵部尚书王崇古两大家族合办的商号。”

“‘万兴昌’开业至今30多年了,专做骡马生意和铜铁皮货生意,分号遍布山西和北直隶,如今的保定府同知王谦,就是王崇古的儿子,也是‘万兴昌’背后的大股东。”

“京城各衙门和北直隶的不少资深官员,都是当年张四维和王崇古的门生,所以万兴昌商行背后的实力非常大……”

“北直隶商界都知道,每次遇到生意上的纷争打起官司来,没人能打赢‘万兴昌’,所以今早买马的伙计回来诉苦之后,属下也没法子,只能让他们再到别家买去。”

“谁知道‘万兴昌’的掌柜早已放出话来,通州骡马市的好马前天开始从每匹45两银子涨到60两银子,拉车的骡马从每匹16两涨到30两,属下受不了这窝囊气,也怕坏了博孚钱庄的名声,所以干脆就不买了。”

朱道临点点头:“你做得对!这半个多月买下的好马有多少?”

“230匹,全是两岁至5岁的纯种蒙古战马,而且都已驯服,均价不到37两银子一匹,明早就赶过来装船。”杨君武回答。

朱道临想了想:“万兴昌分号的马圈里现在有多少匹马?”

“整个北直隶最大的骡马行就是通州‘万兴昌’,如今拥有的好马不下600匹,要是加上骡马和小马驹,不下上千匹,骡马市东南角最大的那片马圈和前面半条街的铺面,全是万兴昌的产业。”

杨君武回答完忽然感觉不对,立刻紧张地望着朱道临。

朱道临转向左侧的“宜春号”舰长郑至诚和“上元号”舰长刘长阳:“老郑、老刘,你们两艘船能装多少匹马?”

身材敦实的郑至诚和年逾30满脸络腮胡子的刘长阳连忙站起,郑至诚回答说“宜春号”已经装上四分之一仓位的鞣制皮革,最多只能再装200匹马。

“上元号”舰长刘长阳说回去顺风顺水,顶多7天能到宝山港,而且船上均已铺上木糠和稻草,如果挤一挤,他的船能装下450匹至500匹马。

朱道临满意地笑道:“回去之后,你们两艘运输船将开回船厂维护,然后转交新成立的‘四海商行’。”

“数月前我向西班牙人定造的一艘700吨级盖伦船和一艘800吨级盖伦船,最迟下月初就会到来,换装我们的舵轮系统加装升降机和吊臂之后,继续沿用‘宜春号’和‘上元号’补入淡水分舰队。”

“你们两个回去之后得抓紧时间,去上元港新兵营挑选兵员补齐编制,严加训练,如果有什么想法就趁这段日子好好琢磨,新船一到就要进厂改装,完了就会出任务,时间不等人啊!”

郑至诚和刘长阳高兴不已。

一旦换上700吨以上的新船,两人将由代理舰长转为正式舰长,脑袋上的试百户官衔也将晋升一级,变成大明海军的正式百户官,手下弟兄也将从120人增加到185人,可以装备6—8门火炮和30支遂发火枪了。

**************

PS:求下订阅啊!拜托大家了!

第三一三章牵马

听了朱道临的决定,“椿树号”舰长陆涛和“柏树号”舰长陈瑄连忙向郑至诚二人致喜,朱道临悄悄叫过亲卫长郭中骏和副手徐文涛,把杨君武拉过来低声吩咐一番。

杨君武咬着牙悄然走到外圈,叫来两个徒弟谆谆叮嘱,然后目送两个徒弟引领徐文涛和郭中骏赶赴城西的骡马市认地方,随即忐忑不安地回到朱道临身边坐下:“将军,会不会闹得太大了?”

朱道临低声笑道:“这事儿你别管了,等会儿他们几个回来,你带上两个徒弟连夜返回京城去吧……已经买下的230匹好马替我继续养着,下次再运走。”

“程家和威远侯家明天会派人来通州接手商行事务,扩建和组建商行都由他们几家股东负责,你只需替我管好‘四海商行’的总账房即可,经营上的琐碎事情无需操心太多……”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