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220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220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郑芝龙和郑彩担心江南门阀得知这一密约后,会引发不可控制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个福建和两广官场的过激反应,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动摇自己的根基,所以在完成约定之后,便以需要返回福建征求家老同意为由,提议将签署秘密协定的日期推迟三个月,地点定为双方都方便的淡水港。

朱道临非常爽快,表现得非常有诚意,不但答应了郑芝龙推迟签订密约的请求,还同意了郑芝龙和郑彩的一系列要求:

半年之内,向郑氏家族出售淡水造船厂和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的5艘800吨级新式战舰、天枢阁制造的15,000支燧发枪、200门配备缓冲机械的12磅至18磅船用火炮、60套四管火箭炮和2,000匹朝鲜战马。

郑氏家族只须将三百万两银子的定金交到淡水港四海银行,买卖协定随即生效,余款可以等到交货完毕一次性结清。

除此之外,朱道临还不顾身边将领的担忧和反对,慷慨同意郑氏家族抽调500名造船匠师,进入金陵八卦洲新船厂学习明轮蒸汽船的修造,并答应一年之后赠送给郑芝龙10套可用于海上战舰的天枢阁蒸汽机和配套锅炉,以便郑氏家族的船厂能够自行仿制,达到并肩携手共同守护大明海疆的目的。

朱道临的诚挚与宽宏,彻底打消了郑氏家族的深重顾虑。

郑芝龙和郑彩对朱道临的敌意和戒备之心急剧减少,依依惜别之后匆匆返回福建老巢,抓紧时间落实数量庞大的武器装备和新式大型战舰的买卖,从旗下各大船厂挑选出500名技艺高超的工匠,尽快送到金陵八卦洲船厂以尽快掌握蒸汽快船的制造技术。

他们哪里知道,荷兰人庞大的舰队此时已经驶过好望角,正日夜兼程赶赴东亚地区进行报复行动,不出三个月必将与郑氏家族甚至朱道临决一死战,以彻底奠定其远东地区的海上霸权。

朱道临以隆重的礼仪送走了不知道是否中计的郑芝龙一行,立即与匆匆赶来的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副将姜玉龙、北海舰队司令徐文涛、青岛基地司令兼浮山军主将历易良等十余名将校举行秘密会议。

……

……

会议举行期间,一个令朱道临非常意外也颇为唏嘘的消息迅速传来:

围困锦州城数月之久的黄台吉鞑子大军,终因粮草不济,兼之大量战马和包衣奴隶的死亡,导致军心浮动,不得不撤围锦州,返回辽阳和沈阳,全程助战的科尔沁两万骑兵战死病死五千余人,满腹怨恨地铩羽而归。

朱道临和麾下将校反复分析过后,意识到除了关宁军的顽强和酷寒天气帮忙之外,去年本军发起的辽东战役终于起了效果。

辽东战役发起突然,打乱了后金政权的整体部署和军事计划,逼得黄台吉无法消灭蒙古反对势力,无暇携同归附的蒙古各部纵兵南下大肆劫掠,不得不匆匆掉头而返救援老巢。

此后,又因辽东数十万亩土地被东江新军尽数捣毁造成粮食绝收,十余万汉民耕奴的流失殆尽,以及随后东江新军占据鸭绿江东岸断绝辽东鞑子的粮草供给,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构成了此次后金鞑子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如此一来,恐怕开春之后宣大一线不得安宁了,辽东鞑子没吃没喝只能举兵南下,越过长城劫掠山西和北直隶一途了。”

历易良大声叹息,众将校明白过来纷纷附和。

朱道临轻松笑道:“没这么快……辽东鞑子刚刚无功而返,人疲马乏,粮草耗尽,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哪怕为了填饱肚子发兵劫掠,也会先对反对他们的蒙古各部和冷眼旁观的其他部落下手,没有半年时间准备根本无法越过长城一线……更何况我大明去年天灾人祸,收成锐减,至少要到夏收之后才会产出粮食!”

“如果我推测不错的话,至少在七月份之前辽东鞑子无法破关南下,不过,若是黄台吉能咬着牙全力征服蒙古各部之后,对我大明的威胁将会成倍增加,很可能会在七月至八月之间挥师南下,从而给我大明带来远超从前的巨大危害。”

众将校神色凝重,似乎看到了鞑子铁蹄横行关内的种种惨景,一个个忧心忡忡却又无法言语。

吴季诚与姜玉龙对视一眼,双双站起大声表态:“我东江新军愿全力一搏,把鞑子主力牵制在辽东一线,让他无法危害我关内子民!”

“我北海舰队愿意倾巢而出攻打金州卫!”徐文涛和郭中骏非常默契地双双站起大声请战。

朱道临示意诸位爱将坐下:“打肯定要打,但不能像你们这样打,这回我们只要出手,就不会再收回来,就不会再留一丝力气,必须一鼓作气,以舍生忘死有我无敌的精神和气势彻底击溃后金鞑子,必须占领辽阳和沈阳两大战略重地,铲除整个辽东地面上的所有异族,才能给后金政权造成毁灭性打击,才能一劳永逸解决我大汉民族的最大敌人!”

“各军所面临的将是一场决定国运的生死大战,以目前东江新军和北海舰队这点儿兵力,实在无法满足大战的需要,哪怕再加上老历麾下正在日夜苦练的一万浮山新兵也不够,哪怕我调给你们更多火炮火枪也不行。”

众将校震惊之余,大为兴奋,老成如同历易良这样的老将也激动得双目发红,身体微微颤抖。

朱道临举手制止所有人询问,无比郑重地下达命令:“各部各军必须抓紧时间,你们回去之后立即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特别是朝鲜方面,花多少银子我都给你们。”

“老吴,你和玉龙亲自去见国君李倧,直接把我们的计划告诉他,粮草战马有多少买多少无需客气,不给就抢他娘的,容不得他不愿意!”

“这一年来,我们给他朝鲜这么大的帮助,半卖半送,为他们整顿了五万军队,派出一批批教官教他们打枪打炮行军布阵,为他们更新南北两大水军的战舰和装备,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否则,凭什么我要帮助他们?如果朝鲜方面有谁胆敢阻挠,我授权你们立即联合亲明派大臣和秘密结盟的五大家族,将反对者一举消灭!”

第四九五章闻风而动

听了朱道临下达的命令,血脉贲张的吴季诚和姜玉龙霍然站起,大声道:“遵命!”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稳重的东江新军副将张义轸欣喜莫名。

朱道临提高声音,严肃告诫:“诸位,从现在起就得把心收回来,绝不能有半点儿懈怠,回去之后各部必须立刻着手招兵买马,成倍地增加兵力,日夜不停刻苦训练,千万不要指望在南方征战的各军北上助战,他们肩上承担的责任不比你们轻,他们要在瀛洲移民中成倍地征召新兵刻苦训练,同时还要四处出击打几场硬仗。”

“今年秋季之前,江南各军将挥师北上,挺进淮北与中原地区,甚至要西征荆襄和南洋,彻底平息各地暴乱,为千疮百孔、饿殍满地的大明百姓多留些元气。”

三天之后,决定北方未来局势和本集团命运的重要会议悄然结束,各部将校携带机密计划和系列实施细则,匆匆返回本部,朱道临最为倚重的心腹将领郭中骏则率领五十人的参军小组和五百亲卫随船北上,亲自坐镇最为重要的鸭绿江畔的义州新城,对朝鲜方面和东江新军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督促。

……

……

大雪初霁,朝阳映照下的青岛军港,战旗猎猎,官兵肃立。

两艘崭新的800吨级战舰,在东海舰队两名年轻舰长的指挥下,有序装船,一箱箱贡品被小心搬到船上,头戴黑色钢盔、身穿黑色防弹背心,均配备单发步枪和左轮手枪的亲卫,肃立在船上和码头周围,警惕地观察周边动静。

审批黑貂大衣的老将历易良,数日来心潮澎湃无法抑制,他做梦都没想到收复辽东的这一天竟会指日可待,原本对朱道临的那点儿怀疑早就烟消云散,满脸都是难得一见的笑容,腰板也挺得笔直,整个人如同年轻十岁一样,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大早把即将进京面圣的朱道临送到码头之后,历易良一直拉着朱道临的手,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老历,你也别太激动了,悠着点儿,注意身体,你现在身上的担子比谁都重,不但要在半年之内为我练出两个师的新兵,还要肩负北方各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储运重任。”

“要是你觉得吃不消的话,干脆把要塞部队和军事学院全部交给你的助手卡利斯上校和西班牙教官队,说不定平叛大战发起之后,还需要你带兵出征呢……”

“借此机会慢慢把担子分给卡利斯吧,他和青岛基地的65名教官一样都是我大明子民了,两年多来的优秀表现也值得我们信任。”

朱道临低声安慰道。

历易良频频点头:“我明白、明白!说实话,整个基地包括一批批的新兵招募和训练,大部分事务都是卡利斯和教官队负责的,我只是仗着这张老脸吆喝几声而已,交给他们我也放心啊!”

“只是……如今朝中不怎么安稳啊,你非要进京不可吗?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这心里没底啊!”

朱道临轻轻一叹:“此次进京是奉旨而行,数月来皇上三次下旨召我入京,推辞不掉啊,否则咱们年轻的皇上不知道又会生出什么心思。”

“如今虽然锦州解围,北面威胁暂时解除,可西北地区的暴乱愈演愈烈,不但荆襄一片狼藉,巴蜀也危在旦夕,我大明的近半兵力都被牵扯其中,朝廷每日耗费的粮草军资不下十万两银子。”

“要是这个时候,我再不进京和皇上禀报并且出手帮他一把,说不定咱们收复辽东的庞大战略计划就无法实施了,到时候一道圣旨下来要捉拿我这反贼头目都有可能啊!”

历易良彻底抛开了顾虑,深吸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大帅,以前我老历看不懂你,也不敢琢磨你的心思,现在我懂了,漂亮话我老历不会说,只说一句心里话:大帅,哪怕你成了反贼,我老历今生今世也死死跟在你后边!”

朱道临大为感动,一把将双目潮红的历易良抱住紧紧一拥:“老哥,今天得到你这句话,我知足了!知足了!”

……

……

朱道临的京城之行非常顺利,只是在进入朝阳门之后,五百亲卫胯下清一色的朝鲜骏马、奇异的全黑色装束和身上前所未有的武器装备,引发京城军民一片轰动,只有朱道临仍旧身穿普普通通的二品武官服,在一群接引太监和锦衣卫簇拥下,策马徐行。

时至下午,十余名勋贵子弟和四海商行的股东们汇聚一堂,紧锣密鼓张罗酒宴,为朱道临接风洗尘。

谁知道朱道临刚洗漱更衣完毕,内廷太监赵怀忠匆匆而至,不由分说就把朱道临和此次送来的五大车贡品一同带走。

大年初八的紫禁城,一片肃穆。

年后的第一次朝会早在午时之后便已散去,朱道临在赵怀忠的引领下,刚刚进入西华门,等候多时的曹化淳和张彝宪便大步迎上,几句问候完毕,直接将朱道临领到他从未进入过的乾清宫。

朱道临心中颇为忐忑,脚步匆匆之下又不好仔细询问,没多久便紧随一群大太监穿过崇楼右后门,刚抬头就远远看到年轻的皇帝和一位身披白色裘皮大衣的女子并肩站在乾清宫大门前的白玉高台上。

来到距离皇帝五米之外的台阶下,朱道临立刻匍匐在地,山呼万岁,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快步走下高台,亲自把他搀扶起来,一口一个“爱卿”,令朱道临感动不已,懵懵懂懂被皇帝牵上白玉高台之后再次跪下,向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皇后行了个大礼。

此后的情形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朱道临被皇帝、皇后领入乾清宫没多久,所有的太监很快被打发出来,神色严峻的曹化淳和掌管皇帝禁卫的张彝宪立刻指挥数百锦衣亲军和近卫太监,在乾清宫外布下三重警戒线,一直到次日清晨朝霞泛起,仍未撤去。

第四九六章荒唐的内幕

次日中午,朱道临在赵怀忠和一群锦衣亲军护卫下,离开皇宫回到贤良寺,与久候多时的京城勋贵们一共用过午饭,便与几位四海商行的股东一同登上两辆四轮豪华马车,在五百亲卫的护卫下匆匆离开京城。

如此的来去匆匆,如此神秘的君臣会,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从未出现过。

此举不但引发消息灵通的朝中文武极大震动,也让未能从朱道临嘴里获得半点儿消息的京城勋贵们热议不已。

正月初十,大朝。

神清气爽的崇祯皇帝一坐上龙椅,便郑重其事地宣布了两个惊人的消息:“今天有两件事要告知诸位爱卿,第一、朕已任命东江镇总兵官朱道临为大明海防总督,赐封镇海伯爵位,仍统领东江镇和宝山卫水路两军,全力筹建大明海防水师,重建威海卫、浮山卫并新增瀛洲南北两卫,总督衙门置于宝山卫;册封其正室夏玉颖一品诰命,其长子赐名朱养玑、赐世袭锦衣千户!”

听到这儿,满堂文武面面相觑,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数日前神秘的“君臣会”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没等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年轻的皇帝缓缓站了起来,满脸红光地大声发布又一重大消息:“一个月之内,镇海伯朱爱卿将从他为朕开拓的新领地瀛洲,送来200万两白银和200万斤紫铜,此举将迅速改善朝廷上下的窘迫财政,为旷日持久的剿匪平叛带来巨大助益,也为酝酿多年的税政改良奠定坚实基础!”

“诸位爱卿,时局艰辛,长路漫漫,努力吧!”

崇祯皇帝说完转身就走,满朝文武在一片惊呼之后沸腾了,有银钱开道,以温体仁为首的文官们再也顾不上计较朱道临的爵位和迅速扩大的权利,乱哄哄围在一起。紧张商议即将到来的这笔巨款如何使用。

武将和勋贵们同样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相互询问相互打听,弄得整个朝堂如同闹市般喧嚣混乱。

英国公张之极一把拉过主管皇室亲族和勋贵事务的右宗正朱琦。急切询问:“我说老哥,你倒是给小弟我透露一丝半点儿有用的信息啊,这么大的事为何事先没有半点儿预兆?皇上为何忽然做出如此重大决策?”

朱琦挣了两下没挣脱,长及胸口的一部花白胡子抖个不停,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立刻把张之极拉到人群之外,躲在大柱后面凑近他耳朵,低声透露:“刚才皇上赐给朱贤侄长子什么名字?你不会不记得了吧?”

张之极立刻凝神回忆:“记得,挺特别的,似乎是朱……朱养玑吧……怎么了?这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朱琦鄙夷地摇摇头,再次四下看看,发现没人跟过来,立刻凑在张之极耳边说了句话,然后迅速远离满头雾水的张之极。抖了抖袖子,整理一下蟒袍,趁没人过来找他麻烦立刻悄悄溜出大殿。

“这名字到底有什么奥妙?”

张之极站在盘龙大柱后面琢磨良久,忽然圆睁双眼,震惊不已:“养字辈,天啊,居然是养字辈!难道是命运多舛的齐王之后?我的天呐……”

“大哥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

一群勋贵终于找到老大张之极,看到他这副惊恐万状却又失魂落魄的模样,一时间都被吓着了,连忙上前七嘴八舌地问候起来。

张之极很快回过魂来。推开众弟兄的搀扶,连连摆手:“先回去吧,回去吧,皇上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谁也不要妄加打听,妄加议论,相信用不了几天时间,内廷太监或者宗人府属官就会前往各家说明,好了、好了!回去吧,回去吧……”

果不其然。宗人府一群属官当天傍晚就分头抵达京城八大勋贵府上,就新晋镇海伯朱道临的隐秘身世做出解释:

经过内廷相关各监和东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