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90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90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为期5年的巨额贷款,对博孚钱庄非常有利,要知道紫阳观同样是博孚总号股东,所持一成股票如今已增值到180万两白银,因此哪怕紫阳观没了,也不用担心这笔贷款最终成为烂账。

博孚钱庄的第四次股东大会只用去两个小时便宣告圆满结束,精神大振的五大幕僚婉言拒绝朱道临共进午餐的邀请,赶回城里,把这诸多大好消息散布出去。

魏国公和隆平侯等人也要赶回去,下午南京六部召开长江防洪会议,作为军队统帅的他们都要出席。

应昌培则要回家禀报老爷子,讨论是否向朱道临的商贸股份公司投资,也跟随徐弘基等人告辞离去,虎山正院后书房里只剩下吴公公和他带来的残废人留下。

叶良辰表现得不卑不亢,自然而然地坐在舒适柔软的真皮高靠椅上,反复阅读朱道临那三页纸的报告,不时蹙眉沉思。吴公公上完厕所回来坐到他身边,笑了笑低声问道:“贤弟,你从中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叶良辰抬起头来,习惯性地摸摸从右额头连到腮帮下的狭长疤痕,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缓缓道来:

“不得不说,令人大开眼界,解决存贷失衡的手段非常高明,方方面面都能从中获益。但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是博孚钱庄,而是这个借贷100万两银子的商贸股份公司,这里面似乎藏着个大圈套……”

“不过,具体如何请恕小弟见识浅薄,暂时看不出来其最终目的,但切依稀看出一丝端倪。如果道临贤侄的这个天工商贸股份公司顺利开办,博孚钱庄现有的股份方式,将来很可能受到影响。”

吴景贤听完思索了一会儿,依然不得要领,刚想再问几句,朱道临回来了。

朱道临手里拿着个皮质的扁圆盒子,大步走到叶良辰身边,蹲下后,捏住皮盒边沿的铜扣,拉出一条印有刻度的皮尺来。

“您……你这是……”

叶良辰吓了一跳,用浓郁的北直隶口音问道。

朱道临微微一笑,掀开他的长袍下摆,又卷起宽大的裤脚,细细丈量叶良辰完好的右腿,站起来回到座位上写下一串数字,再次回到满是疑惑的叶良辰身边,笑了笑低声解释:

“这两天我要去下游见天枢阁的人,顺便请他们为前辈定做一条义肢,就是假腿,戴上假腿之后,前辈稍微适应一段时间,估计能扔掉拐杖,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什么!?”吴景贤惊讶地问道:“真有这么神奇的假腿吗?”

朱道临已经再次蹲了下去,轻轻转动叶良辰的椅子,掀开他的衣袍,仔细测量没了膝盖的萎缩左腿,测量疤痕累累的大腿三个位置的周长,接着测量腰围和髋关节尺寸,由始至终,毫无半点儿嫌弃。

经历生死之后再也没流过泪的叶良辰,此时垂着头默默看着。

等到朱道临测量完毕,回到另一侧专心记录数据,叶良辰才借着整理衣袍下摆的机会,悄悄擦去沁出眼角的两滴热泪。

***********

PS:谢谢小兵牙子大大的打赏!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八一章打赌

朱道临和吴景贤、叶良辰一起用完午饭,一同来到正堂后面的茶室,摊开修改了两次的几张设计图纸,一边喝茶,一边就固山铁城的修建事宜进行讨论。

接到通知的东厂副千户李宽济带着两位精通筑城的九品官员赶来,看到新任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在座,吓得胆颤心惊,三人连忙弯腰致礼,恭敬问候,头都不敢抬一下。

吴景贤摆了摆手,和蔼地吩咐不要拘束,朱道临上去把他们三个扶起来,热情地请他们坐下,亲自给每个人斟上杯茶,请他们一同对修改的筑城图纸展开讨论。

朱道临耐心回答两位低级官员小心翼翼的提问,详细解释为何把城墙四角的防御堡垒,修改为突出城墙外延十二丈的六边形棱堡。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棱堡的防御力远胜于旧式堡垒,朱道临拿来白纸铅笔,画出棱堡防御的各个方向,按照大明军队的攻击力模拟攻防作战,很快就让所有人看到棱堡的优越性。

解决完棱堡的问题,朱道临接着解释三座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的原因,介绍新式颗粒火药的制造程序、温度、湿度、干燥和储存等技术要求,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充足阳光对火药晾晒的重要性,意识到把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向不但能大大节省生产时间,还能避开北固山西面长年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潮气。

意见统一之后,朱道临询问固山铁城的临时总管李宽济:“筑城的砖石材料购买和工匠民夫招募进行得如何了?”

李宽济恭恭敬敬地回答:“砖石材料陆续运到,由于消息传递需要些时间,加上需要现筹集,大约半个月之后,方圆三百里的商家才会运来大批砖石木料。”

“目前的工匠只有2;000余人,民夫招募到6;000余人,各级主事仍在城东、城南大肆招募合格的工匠民夫,估计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招齐。”

“按照大人吩咐,现有工匠民夫已经开始沿着北固山南麓山脚的外围,修造2;000套砖瓦结构的工匠住宅,以及西城门内1;200驻军的营房和校场。”

“接下去就该修建北固山西面的火枪制造厂房和仓库,东面三座间隔五十米的火药作坊,同时在三座作坊后发山体上开凿四个大型储藏洞库,然后集中力量修筑四座棱堡和东、南、西三座城门,最后修筑连接城门和棱堡的城墙。”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思路很清晰!你们把我定下的五条规矩写在木板上挂出去,告诫各级管事,要善待工匠民夫,保证一日三餐足额足量,每月2两银子的工钱不得克扣分文,千万不要在这方面出问题,否则发现一个我收拾一个!”

“第二,你们回去宣布,若能在十月中旬前竣工,经验收合格可投入使用,我亲自给每位管事发放不低于50两银子的重奖!功劳最大的10个人,将获得我的举荐和额外奖励,愿意留在火器厂和守备千户所的,将获得破格提拔!”

“谢大人!”李宽济和两名九品官员激动地站起来弯腰致礼,接过朱道临送上的一沓图纸告辞离去。

叶良辰默默点头,非常认可朱道临重奖重罚的果断措施。

吴景贤却对朱道临的新式火药制造技术很感兴趣:“道临,你用新式方法制造颗粒火药,每月大约能造多少斤?”

朱道临一直不习惯大明的工业计量单位,还得用脑子换算过来才能回答:“如果火硝足够的话,只需500熟练工匠,每月能造出15万斤用于火炮的颗粒火药、10万斤新式火枪发射药。”

吴景贤和叶良辰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望着朱道临。

朱道临暗笑不已,他报出的产量只是段德铭他们厂里85名老工人1个月的火药生产量,而且是在没有任何电力机械和水力机械条件下,全凭人力和毛驴生产的结果。朱道临不信调动500名熟练工匠和20头牛马使用同样的生产方法,比不上段德铭厂子里的85名老工人和5头毛驴。

其次,土法生产硝土的“硝田法”朱道临已经完全掌握,南京地区和淮北地区历来是盛产硝土的地方,只需等待大管家顾二叔的三亩实验硝田获得成功,立即向方圆几百里的村庄城镇推广,公布硝田法的所有技术细节,以出高于市场20%的价格大量收购硝土。

吴景贤看到朱道临笑容可掬地给自己斟茶,想了想再次问道:“要是达不到你说的产量怎么办?”

朱道临笑着道:“叔叔,敢不敢打个赌?从明年一月份开始,要是我的火药月产量达不到25万斤,每月我给你1万两银子,直到我做到为止,若是达到或超过每月25万斤,你把你书案上那方张旭的松鹤砚台送给我,怎么样?”

边上的叶良辰第一次露出笑容,吴景贤却犹豫了,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你要我那方砚台干嘛用?”

朱道临指指叶良辰:“我估计叶师父会喜欢。”

叶良辰愣住了,吴景贤听说是送给叶良辰,当即咬咬牙答应下来:“好!我就陪你小子赌一把……贤弟,你做个证人,哈哈!”

叶良辰觉得有趣立即点头允诺。

朱道临继续商谈火器厂的事:“狮山南面至仪凤门那片废弃作坊卖给严家是对的,碾米没有那么多大煤烟和刺鼻气味,对城里的民众更有好处。”

“火炮铸造还是交给虎山庄园铁器工坊铸造分厂更好些,我已经让孟山大哥增建一座铸造厂房,九月份中旬正式铸造第一批大将军炮。”

“我手头事情太多,千头万绪的实在忙不过来,你老多担待。”

“没问题,这事比修建固山铁城和火药厂容易多了,工匠不用愁,需要时你说一声,我从凤阳和徐州调两千户过来,这是圣上下诏的大事,谁敢拦着我收拾谁。”

吴景贤非常在意南京火器厂,只要造出第一批火炮送到京城,他的地位将会更加地稳固。

第一八二章论势

朱道临知道吴景贤的心思。

如今最重要的,莫过于把崇祯需要的枪炮送到北方,尽快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把屁股下的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坐踏实。因此,朱道临借此机会把葡萄牙商船和西班牙商船即将到来的消息告诉了吴景贤:

“不出五天,佛郎机人会把上次定购的铜炮和铁炮送来,具体数量和大小尚不清楚,但不会少于100门,而且都是12磅以上的中等口径火炮,就是军中通常所说的发射10斤以上铁球的大炮。”

“估计还会带来几百支火枪,到时候你老派人送到京城去,让皇上也能放下心来。”

吴景贤高兴不已,随即想想又有些不妥,问道:“你不留点儿?”

“我已向天枢阁的军械厂定购200门钢炮,大都是装在战船上的那种,天枢阁那家军械厂答应年底之前,把熟铁火炮的铸造技法和一些关键设备卖给我。明年开始,我们的铁器作坊就能铸造更好的火炮了,何必急于一时?相对而言,叔叔你更需要这批火枪火炮!”朱道临微笑着解释。

叶良辰忽然问道:“道临,你打算拥有多少战船?”

朱道临毫不隐瞒:“一年之内,造船工坊正在试制的那种300吨级新式双桅战船,也就是相当于两千料的战船,至少要有10艘,佛郎机人的500吨级新式三桅战船至少要15艘。”

“这25艘大小战船,都要装上两种以上的火炮,以300吨内河战船为例,军官和船员为90人左右,船上不少于8门125MM火炮、12门80MM火炮和30支燧发火枪,800吨级货船也要有10艘以上!”

“我已经想好了,7月份用通过海运送一批粮食、火炮、马车、棉布、腰刀等货物到天津,再从天津港运些皮革、生铁和蒙古马回来,还请你老致信曹公公几个多多关照,特别是买马,京城博孚钱庄的管事和伙计恐怕办不了,还得靠曹公公他们帮忙。”

吴景贤立即知道朱道临想要干什么:“好主意,多跑上几次,满朝文武就会慢慢习惯了,哈哈!”

叶良辰再次问道:“道临,你做好和东南各地豪强全面开战的准备了吗?”

朱道临叹了口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准备不好也要打,我相信东南地方豪强也没有准备好。”

“如今,东南豪强扶持的东林党江河日下,朝中的几个东林党魁首不但逐渐失去皇上的信任,还遭到其他派别的不断围攻,可以说,东林党的地位和势力已摇摇欲坠!”

“相比之下,我们依靠皇上的信任和自己的努力,逐渐摆脱了被各派势力群起而攻的困境,就连十几年来忍气吐声的魏国公、隆平侯等人也开始振奋精神。”

“这些都意味着,东南地方豪强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在背后指使几个东林党大臣跳出来就能把我们打得灰头土脸……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要和我们作对,他们只能想别的办法。”

“确实如此,天时已变,无论是东林党人,还是他们背后的地方豪强,再也不能横行朝野了!”吴景贤大声附和。

叶良辰微微点头:“那么你认为,东南地方豪强将会利用什么方式发起攻击?”

朱道临知到叶良辰有考校自己的意思,笑了笑轻松回答:“东南地方豪强如今唯一可以依仗的,是几十年建立的人脉和数代人积攒下来的巨大财力。”

“可越是有钱就越怕死,好死不死他们偏偏看不起大明武人,对军队的控制非常弱,因此,他们很难得到军队的支持,更不敢像我这样拿出巨额财富组织自己的军队。”

“试想,生逢乱世手中没有军队,最后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不等叶良辰和吴景贤有何疑问,朱道临干脆一口气说完:“西北的高迎祥、紫金梁、八大王等等叛乱农民军越打越强,北方满清鞑子不时破关而入杀戮劫掠,大明数十万大军如同纸糊的一样,胶东的孔有德几万叛军还在作恶,西南叛乱不断……”

“各地储备粮仓大多被各地官员贪墨一空,国库空空如也,都快饿死老鼠了,皇帝的内库恐怕只剩下叔父送去的十几万斤铜料,整个大明江山朝不保夕,朝廷大臣们却还在无休止地内斗,这样的朝廷还有多少威信可言?还有什么能力控制大明各地的世家门阀和富绅豪强?”

“依我看呐,如今的大明帝国比北宋末期都不如!”

吴景贤已经吓得脸色发白,叶良辰却双目炯炯神采飞扬。

朱道临自嘲地笑了笑,站起来连声安慰吴景贤:“叔父,你别急啊!这些话我绝不会在外人面前说,今后也绝不再提,虽然有些牢骚,但对于皇上我还会保持忠耿之心,只要皇上需要,我能办到,就愿意为皇上分忧。”

“与此同时,我也要时刻准备着,准备收拾百年来扑在大明朝身上,不断吸食民脂民膏和大明血脉的东南地方豪强,只要逮到机会,我就狠狠敲他一棍,不管他出什么损招我都接着,直到把他们彻底消灭!”

“难道你就没想过,或许能够化敌为友?”叶良辰非常认真地盯着朱道临的眼睛。

朱道临嘿嘿一笑:“叶师父,其实你心里比我清楚,大明开国两百余年,你何时见过士绅阶层饶恕过他们的对手?”

“隔得太久的就不说了,只说魏公公吧,魏公公活着的时候杀了多少人?东林党上台之后又杀了多少人?”

“魏公公把持朝政的时候,天启皇帝天天做木匠活,可满清鞑子始终无法越过大凌河,辽东和宣大百万将士从没缺过粮食军饷,为何魏公公被弄死之后,大明朝短短一年就入不敷出?为何东林党人上台执政不到三年,整个国家迅速堕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退一万步说,哪怕我愿意和东南豪强讲和,他们愿意吗?老天早已注定我和他们是天生的死敌,必将分出生死才会结束这场争斗,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好了,闲话就说到这儿,你们二位慢慢坐,我去码头送一送阿拉伯商人萨懿德……这家伙要把货运到万里之外的波斯湾和红海,如果有可能甚至会去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估计比当初三宝太监走得还要远。”

“这一趟至少得大半年才能回来,不去送送他,我担心他忘了我托他办的几件事情,哈哈!”

叶良辰呆呆地望着朱道临高俊的背影消失在院子里,猛然转过头询问吴景贤:“道临一直是这样的性子?”

吴景贤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可奈何地回答:“他就这样,至少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从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有什么说什么百无顾忌。”

“有时候看到他吊儿郎当的样子,我真想揍他,可他在外人面前从来不苟言笑,话语不多,非常谨慎,看不顺眼的人他转身就走,任谁第一眼看见他都会觉得他性情冷漠,难以接近……”

“可是,他对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