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五十八章(上)戈林的性格
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对素来抱着先发制人观点的德军将领来说要接受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就东线而言,过去4年的欧战中,东线德军多数时候都是在防守,德国的力量绝对不能浪费在东线,这也是开战之初德国东线第八集团军要以1敌2单挑沙俄最精锐的第1、第2集团军的原因。
说起来无他,以德国的实力,同时在东西两线获取优势那是天方夜谭,东线沙俄这个嘎嘎响的蒸汽压路机再是泥足巨人再表现不佳,但是沙俄陆军的战斗力和勇敢牺牲精神却绝对不差,而在那个博鲁西洛夫攻势中沙俄军队甚至毫无疑问的得算是胜利的一方。
戈林出动出击布下陷阱其实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以他把主战场设在乌克兰边界这一边,目的是给自己留个退路,万一事后伏尔加联邦抗议乌克兰政府抓瞎弗朗索瓦将军暴跳的时候,他可以义正言辞的指出是伏尔加联邦境内的联军航空队巡逻飞机侵犯了乌克兰的领空,而捍卫乌克兰的领空是赫尔曼·威廉·戈林中尉和他的第1战斗机联队神圣的义务和责任。
让带队盘旋在5000米高空的联队长阁下吃了一惊的是,负责带领第26战斗机中队第1小队4架FokkerDVIII战斗机去伏尔加联邦上空诱敌的多林小队居然打的如此狼狈不堪,虽然由于距离的关系戈林和他率领的12架战机的德国王牌飞行员们都没有见到多林小队是如何损失了3架战机的。
但是肯特·冯·多林少尉惶惶如丧家之犬一样,身单影孤单机被身后的4架联军SE5战斗机追的灰头土脸大家却是瞧了个清楚,几乎所有看见这一幕的第26中队的王牌飞行员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多林这厮不是本中队的吉祥物每次都不吃亏的主么,怎么去诱敌居然叫人家一口气击落了3架?这对一个小队来说几乎接近于全军覆没了,联军航空队居然如此厉害不成?
联队长赫尔曼·威廉·戈林心头同样有如此的疑问,好在他看到了鲁泽尔的小队4架飞机在后边1000米的距离上和3架联军的SE5绕着圈在缠斗和追逐,当然,看起来同样有点叫人吃惊的是,鲁泽尔小队的4架飞机在盘旋和试图摆脱被咬尾,而追在后头咬着尾巴不依不饶还500米外就不断开火的居然反是联军的3架SE5战斗机!
赫尔曼·威廉·戈林的气不打一处来,尼玛,鲁泽尔可是自己一手培养的第26战斗机中队的接班人,带着4架飞机被人家3架飞机的编队追着逃这像什么话?其实说逃并不确切,鲁泽尔的小队之前因为追前面的联军林缚小队而把自己的屁股亮给了后边的联军赵甲弟小队。
这一方面是为了救多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甲弟小队一个照面就被鲁泽尔小队击落击伤各一架SE5,而对方的林缚小队却一个照面击落击伤了多林小队各一架FokkerDVIII,两相比较之下,布鲁诺·鲁泽尔中尉明显觉得林缚那个小队才是联军航空队的王牌,而这边的赵甲弟小队则是菜鸟。
以布鲁诺·鲁泽尔此时上升到击落敌机40架的优异战绩,以王牌对王牌才配的上这位第1战斗机联队首席王牌飞行员的身份,为了救多林,为了赵甲弟小队太菜而林缚小队有点实力,鲁泽尔这才放弃继续占据有力位置咬尾攻击联军那个赵甲弟小队,而是返身去救多林。
要说鲁泽尔已经相当谨慎,如果略微托大一点,他应该带自己的僚机去救多林,而让3号机和4号机继续追击眼前的赵甲弟小队,但是这样一来,这边是2vs3,那边是2vs4,鲁泽尔觉得这样风险有点大,尤其是对方刚才那个SE5小队4vs3的咬尾攻击多林小队3架飞机时打的相当俐落漂亮,自己只带僚机过去2vs4未必稳操胜券,所以鲁泽尔带着整个小队4架飞机去救多林,而把屁股亮给了赵甲弟小队的3架SE5。
当初作出的这个决定注定要成为布鲁诺·鲁泽尔中尉一生的遗憾,中队长阁下没料到的是,完全失去了方寸的多林一味的往南打着滚逃,后边4架联军的SE5在开足了马力在后头追,而自己的FokkerDVIII因为平飞速度不如SE5,这一下子居然还追不上。
这尴尬的局面造成前面的多林和追兵的距离越来越近,鲁泽尔小队和他们身后追兵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可就是鲁泽尔小队和林缚小队的之间的距离瞧着那么近始终还那么远。
多林家族必须得感谢联队长赫尔曼·威廉·戈林对肯特的救命之恩,戈林在5000米上空观察到负责诱敌的多林小队只剩1架飞机逃过来,还被身后4架轮番开火的联军SE5揍的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而负责接应的鲁泽尔小队则穷于应付身后追击的3架联军SE5也没法分身搭救。
再不赶紧下去救援的话只怕肯特·冯·多林这小子见不着明天乌克兰升起的太阳,联队长戈林一身令下,留第4小队4架飞机继续盘旋在5000米上空警戒,第3小队的4架飞机则去帮助鲁泽尔,而戈林亲自带着联队部的4架FokkerDVIII侧着翅膀扎了下来,要亲自会会追击多林的联军SE5小队!
对赫尔曼·威廉·戈林这样心高气傲的新任联队长而言,冲锋陷阵是他的拿手好戏当仁不让,这也是为什么红男爵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选的是短命的莱因哈特而不是戈林,因为戈林这个冲动的性格在红男爵看来不适合做联队的指挥官,他不能始终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统领全局的角度来指挥战斗。
所谓见猎心喜,也可以说,哪里有敌机的王牌,哪里就有戈林战机的身影,要叫赫尔曼·威廉·戈林继续盘旋在上空警戒而让第3、第4小队下去给队友解围这绝对不符合戈林的性格。
第六百五十八章(下)菜鸟VS王牌
从5000米俯冲到3500米需要时间,这时候体现出联军航空队飞行员的谨慎来了,联军SE5第3中队第1小队的带队长机林缚林少尉虽然一心想击落前面落荒而逃的多林,但是进入乌克兰境内越深,这厮心里其实就越谨慎,所以5000米高空的戈林编队一出现,这厮在僚机的提醒下就瞧了个清楚,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这时候看出联军航空队对飞行员培养的特点来了,联军航空队的空战手册一贯强调,在空战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选择正确的战术永远比逼不得已使用高超的技术来摆脱困境更为重要和关键。
位于3500米高度的SE5小队要和5000米高空追下来的FokkerDVIII比抢占高度显然是绝对不可行的操作,作为一架重型双翼战斗机,SE5的爬升性能虽然略逊于FokkerDVIII,但是平飞和俯冲的速度绝对比对方快,伽利略比萨斜塔扔羽毛和铁球的实验在这里或许并不适用,林缚第一时间作出了放弃追击的决定。
SE5小队4架战斗机在带队长机的带领下开始向右下拐弯并俯冲,比高度比不过你,比爬升速度比不过你,那么我们就比俯冲和平飞,看谁追得上谁!林缚少尉咬着牙心道,当然,被优势的敌人占据优势的高度进攻,这巨大的压力使得林缚小队的飞行员们体会到了刚才德军那架落荒而逃的长机飞行员的紧张心情。
1918年7月28日18:25别尔哥罗德西南、乌克兰上空德国第1战斗机联队的新任联队长赫尔曼·威廉·戈林虽然在西线击落敌机的数据只有区区20架,看上去远不如自己的部下、第26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布鲁诺·鲁泽尔,但是戈林同学却不折不扣是西线王牌,这厮在6月份协约国夏季攻势的西线上空作战时,带着第26战斗机中队连续击落了近20架协约国战机。
其中戈林亲自击落的英国皇家空军第76战斗机中队的SE5就达到了3架之多,这是典型的王牌对王牌的胜利,像红男爵的第1战斗机联队或者之前的第11战斗机中队一样,英国皇家空军的第76战斗机中队同样是协约国空军中数一数二的王牌战斗机中队。
所以赫尔曼·威廉·戈林虽然性子暴烈略显急躁,但论空战的飞行技术的把握和战斗的意志和胆略,在之前的德国第26战斗机中队是当仁不让的No·1,这也是为什么布鲁诺·鲁泽尔这样的王牌飞行员会如此信服和爱戴自己的中队长,现在的联队长阁下,那绝对是令人信服的王牌飞行员!
戈林带着联队部4架FokkerDVIII翻身从5000米高空扎下来的时候,没想到对方那个SE5战斗机小队的能那么快的作出反应和应对,从5000米扎到3500米本来就需要时间,即使俯冲的速度再快,这点距离加上斜线也超过2000米,何况多林翻滚着蛇形机动和逃跑躲避对方的攻击,这厮和身后的联军SE5小队的飞行高度不知不觉已经从3500米打到了2900米。
戈林带队扑下来的时候本来希望对方那个SE5小队能迟一点发现自己,其次就是希望对方作出错误的战术选择,拐弯爬升抢占高度和自己进行小队间的4vs4对决,作为整个第1战斗机联队曾经最大胆也最莽撞同时也是技术最好的前中队长,戈林同学即使当上了联队长并且和自己的部下一起换装FokkerDVIII新型战斗机不过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这赫尔曼·威廉·戈林的飞行天赋依然卓越超群,凭着手里的这架看上去丑陋不堪的上单翼半金属蒙皮的FokkerDVIII,联队长阁下有充足的自信在1vs1甚至1vs2的情况下击落联军的SE5战斗机,何况,这会儿对面的敌人是协约国东线联军航空队里的中国菜鸟飞行员,可不是西线的英国皇家空军王牌飞行员或者法国骆驼飞机的飞行高手在驾驭。
“居然要逃?”戈林嘴里骂了一句,一推操纵杆,把油门加到了最大,FokkerDVIII轻巧的翻个身,就带着呼啸向下方追了过去,身后的僚机和3、4号机则整齐划一的紧紧跟上,驾驶飞机的德军王牌飞行员们心里和自己的联队长一样在嘟囔,为多林小队的不幸而感到不值,难道就是眼前下方这个么猥琐而又不战而逃的SE5小队击落了多林小队的3架飞机?这TMD对方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了?
FokkerDVIII比SE5强的是爬升速度和实用升限,差的是平飞和俯冲的速度,发动机功率上的差异是明摆着的,而FokkerDVIII的火力是2挺7·92口径的MG08航空机枪,比起SE5换装的1挺勃朗宁12·7大口径航空机枪和1挺勃朗宁7·62口径的气冷式航空机枪来,火力方面逊色不少。
戈林虽然不忿对方的SE5小队不战而逃,但能救了多林一命显然已经颇为不易,换了戈林被对方4架SE5一路追杀过来,只怕早耐不住性子翻跟斗和对方厮拼对决了,那样的话,只怕戈林联队长就算能击落1到2架SE5,自己也是个命陨长空的结局,戈林再王牌再牛气,也做不到在被动局面下驾驶FokkerDVIII单机挑战4架联军SE5的本事。
由此可见,第26中队第1小队带队长机肯特·冯·多林这厮击落敌机的本事不怎么样,可驾机逃命躲过敌人攻击的本事还真是不小,第26中队吉祥物的外号不是白来的,不过这一次被对方4机追杀其实也已经是逼出了多林少尉的极限,他多少次想翻跟斗摆脱对方的追击却生生按下了这个念头,之前3机编队向上翻跟斗时被对方500米外拦腰打掉2号、3号机的一幕尤在眼前对他的刺激太大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上)对头攻击!
在西线的空中对决中,无论德国飞行员还是英法的飞行员,鲜有在500米外就开火的例子,除了那些初次上天毫无经验见着敌机就兴奋候着紧张的发抖的菜鸟飞行员是例外。
多数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的秘诀就在于尽可能近的从侧后方逼近对手,咬尾抵近攻击,这是保持最佳射击位置时间最长的攻击方式,其他对头和90度截击双方飞机的交汇都是一瞬间就错过,对射击技术的要求把握会非常高而且难,开火的机会绝对是转瞬即逝。
咬尾攻击除了能保持主动的开火位置时间最长也最容易控制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主力战斗机的火力都是朝前的,除非是双座战斗轰炸机,那么后座上会装备一挺后向的机枪,否则单座战斗机无论是装1挺2挺甚至3挺机枪,那都是朝着飞行正前方才能开火。
在高速飞行不断机动中的射击本来就很难命中目标,要单座战斗机的飞行员驾驶飞机朝前飞的同时,还能朝后面瞄准射击,这难度委实大到难以想象,尤其是这个时代的空战,多数在500米到3000米之间,低空时掌控飞机的姿态可远比瞄来瞄去的优先级高,要不然一个不留神不是撞山撞树就是撞了敌机甚至友机。
联军航空队第1战斗轰炸机联队、第2战斗机大队第3中队第1小队的4架SE5双翼战斗机,在带队长机林缚的指挥下放弃了追逐的多林那架FokkerDVIII,一边加大油门俯冲一边看是拐弯,要拉开从侧后上方气势汹汹扑过来的那个FokkerDVIII小队,晴朗的夜空月光下的视野其实相当开阔。
德国人的FokkerDVIII又骚包的涂装成白色,霸气是霸气了,可在夜战中的目标也太过醒目,所以戈林的4架FokkerDVIII从几朵云后边的5000米高空扑下来没多久就被发现,接着林缚第一时间就带队开溜!
小队长林缚的心跳的很快,之前击落击伤各1架FokkerDVIII,并追着对方带队长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兴奋和喜悦已经被紧张和忐忑所取代,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林缚这厮同样是中国参战军航空处下属南苑航校速成第2期毕业的优秀学员,在速成2期近千名毕业学员中的排名是第136名,比赵甲弟的第154名要高。
此时南苑航校速成第1期的500名学员三分之一去了中华航空,三分之一留校成了见习教官,其余参加航空队出国作战的,基本已经成长为中队长或者被选拔去飞了中华FR—18卓越者战斗轰炸机,而1918年1月底毕业的第2期的优秀学员们,留在SE5战斗机大队和DH4战斗轰炸机大队的多数还只是小队长。
当赫尔曼·威廉·戈林率领第1战斗机联队联队部的4架FokkerDVIII追到3200米的位置的时候,联军航空队的林缚SE5小队4架飞机已经俯冲飞到了2000米的高度,这意味这在4500米高度被发现的戈林小队失去了最佳的缩短距离追上敌机的机会。
双方都是4机编队,速度依然都是最大,区别在于高度差是1200米,而斜线距离则超过1500米,并且,林缚小队用这1200米下降高度俯冲的战术,终于拐了个弯成和戈林的小队形成了一上一下面对面的局面。
戈林作为带队长机在上面也看得清楚,倒是有点吃惊,戈林虽然在空战中以勇敢和技术高超出名,但这厮并不缺战术素养和眼光,只是一旦上阵不容易控制自己的亲自操刀攻击的冲动而已,好战的戈林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要求是击落数要追上红男爵的80架,当然,在协约国的飞机性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德国飞机的1918年下半年,这个目标会很遥远。
带领第1战斗机联队驻防乌克兰,将有机会面对面的从东线联军航空队的中国菜鸟们头上收割胜利的果实,这是整个德国第1战斗机联队那些王牌飞行员们的想法,这也是戈林当初说服这些部下们安心驻扎在乌克兰晒太阳而不是折返西线去和英法战斗机搏杀的理由。
这会儿虽然双方的高度差还有1200米,但是变成了对头飞,难道对方刚才不是逃跑,而是利用俯冲拐弯在不失去速度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屁股藏到后头去,跟我的小队打个一个刺刀见红的对头攻击?戈林心里有点纳闷和吃惊,当然,联队长阁下的信心并没有动摇,这时代的空战,高度、速度、机动能力和火力是四大要素。
戈林的4架FokkerDVIII此时占据了高度和速度的优势,而联军林缚小队的4架SE5平飞和俯冲的速度优势已经被爬升时的